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安集团举棋不定:平安证券盈利不敌负面新闻影响2011年09月18日20:58新世纪平安集团对证券公司的角色要求、证券公司本身的行业诉求,以及证券公司内部人的个人利益诉求,三者的碰撞与冲突,在保代离职事件中暴露无遗 财新新世纪(15.45,-0.49,-3.07%)记者 符燕艳 刘卫 | 文在中国平安(38.80,-0.77,-1.95%)集团(601318.SH/02318.HK)的大金融棋局中,平安证券的命运正像一枚暂时难以落定的棋子。8月底,平安证券在深圳举办20周年司庆。几乎与此同时,其投行核心管理团队多年来第一次出现大震动,包括投行董事总经理龚寒汀在内的数名保荐人代表离职,转投同城券商华林证券,这令外界震动。包括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在内的数名平安证券人士,均向财新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这是一次员工寻找更适合的个人发展平台导致的离职。而平安集团对证券公司的角色要求、证券公司本身的行业诉求,以及证券公司内部人的个人利益诉求,三者的碰撞与冲突,暴露无遗。2010年,平安证券是中国证券行业的明星。其投行部门共承销了61个项目,不但把中金公司挤下冠军宝座,甚至比当年排名第二的中信证券(11.94,-0.24,-1.97%)还多12个项目。但在即将步入2011年时,因承销胜景山河项目丑闻,平安证券遭遇口诛笔伐。虽然证监会最终审核结果表明,对胜景山河销售收入造假的指责不成立,但认定后者在关联方及客户信息等的披露上存在重大遗漏。虽算安全脱身,但平安证券的内外规范调整开始加速。其总部所在地深圳的证监部门,自2011年起在辖区内掀起一轮针对投行业务的整治风暴。而平安集团内部,也开始反思,在业务流程架构、人事和薪酬安排上均做出调整。在平安集团的保险、银行和投资“三驾马车”中,保险一枝独大,银行蓄势待发,惟独投资板块中,信托、证券、资管公司的孰重孰轻,内外看法并不一致。平安集团以保险文化为主导,但证券业促成交易的中介行业特质,与销售导向、成本核算极其严苛的保险业做法迥异,加上受行业监管的限制,证券公司不如信托公司更为灵活,很难能成为集团发展投资板块的倚重点。接近平安证券的人士称,以平安证券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而言,对集团的贡献不足一成。但平安证券的负面新闻,却对平安的品牌价值造成毁损。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说,在平安证券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如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这行当里面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也意味着,平安集团对平安证券最终如何落子,仍面临调整。龚寒汀离职“过去是同事,将来是同行、朋友。”9月7日,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谈及爱将即投行部董事总经理龚寒汀的离职时,如此表态。龚寒汀2000年加盟平安,是平安证券的第一批保荐人代表,任投行董事总经理。此前,她曾是国泰君安投资银行部项目经理。她和平安证券总经理助理兼投资银行部行政负责人曾年生,曾是薛荣年的左膀右臂。在证券行业,人员流动实属正常。平安证券保荐人近年来也多有流动。但龚寒汀突然离职,并转投名不见经传的华林证券,担任主管投行的副总职务,仍让业界错愕。在此之前,包括龚在内的平安证券投行核心团队,以稳定和不流动闻名。“过去十年,我的人生中只有平安二字。”龚寒汀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访问时,对平安集团和证券公司亦显感情深厚。她强调,转投华林是为了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发展平台。尽管规模和名气不足,但目前的华林证券投行部门,人事干净简单,业务“相当于一张白纸”,有足够的空间令自己“自由作画”。而华林“固定收益业务居然做到全国前十,有点出乎意料”。追随龚寒汀转投华林的平安保荐人代表,包括陈新军、刘哲、张浩淼、李建等人。据接近平安证券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人中,部分是龚本人一手带出来的,必然随行;有些则是本来就有换岗的念头,受她离职冲击而选择追随。财新新世纪记者查阅中国证券业协会资料显示,过去两周,由平安证券“转会”至华林证券的共9人,其中5人是保荐代表。另外,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告,还有另外4名平安证券的保荐人代表因为工作原因,不再担任保荐人,包括王会然、方红华、何书茂、周宇,但去向未知。这些离职或许与平安证券对投行保荐人的薪酬调整直接相关,即降低保荐人在个体项目上的提成比例。有平安证券的保荐人表示,内部传闻从明年1月起,“集团要降低投行的奖励,降幅达30%-50%,保荐津贴从每个月6万元至每月3万元,另外提成比例降30%。”但平安集团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所谓“降薪”并不准确,可能实行的是提成和奖金递延支付。薛荣年对财新新世纪记者指出,平安证券的薪酬机制一般每年都会检视,今年略有调整。以往薪酬的计提是以营业收入为依据,而今年改为以净利润为依据,并一再强调平安证券投行部“薪酬总额”不会改变。不过,平安证券投行过去一直以中小企业业务为主,业务量大,但是单个项目利润较少,风险较高。计提依据的调整,显然更易下调薪酬总额。但薪酬计算依据的转变,只是平安证券发展思路改变的一个信号。内控之变在度过胜景山河一劫后,与平安证券投行业务高速发展伴生的风险问题,已触痛平安集团敏感的神经。平安证券试图低调处之的人事变动问题,更多程度上是平安证券内部变革下的产物。盛瑞生向财新新世纪记者坦承,平安集团希望平安证券投行能够形成稳固和可持续增长的平台,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当风险控制问题摆上主要议程,平安证券内部需要作出一系列调整,除上述薪酬制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今年6月将“内控从投行部门中独立出来”,成为互相独立的平行单位,将质控、内审和项目组有效隔离。出身保荐人的平安集团原证券事务代表周强回归平安证券,担任总裁助理,负责内控。投行一般的内核流程,是由项目组向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提出内部审核申请,质控部做内核预审并向项目组提出修订意见,收集回复,再提交内核委员会对项目进行最后的内部评审。过去平安证券的内部质控隶属于投行部门,且三分之二的质控和内核人员来自投行核心业务骨干。仅在项目利益冲突时,有一定的回避安排,比如“北京区域的项目,内核人员选自深圳、上海的投行部门”。龚寒汀离职前,即在投行部门多年从事内审。这种安排使平安证券在保荐和承销IPO项目时,形同一条效率极高的流水线,项目周转速度明显快于对手,但风险也不言而喻。平安证券董事长杨宇翔也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投行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更合理的制衡机制,前中后台相互之间有支持也要有制约。“目前内控部门约20多人,包括从投行部门转过来一部分员工。有三分之二的内审委员会成员来自外部,比如会计师和律师等。”薛荣年说。内审委员会14名成员,形成轮动的两个小组,负责所有项目的内部审核。而内控部门的人员,在激励机制上与投行部门的项目利益分离,与公司整体效益挂钩,以激励内控人员对不合格项目说“不”。值得注意的是,平安证券的内部变革也有着外部因素。其所在地深圳,聚集了国内最庞大的保荐机构群体,融资量占到全国市场的48%。类似胜景山河事件等问题的爆发,令深圳证监局对机构整改的迫切需求加剧。2010年底,深圳证监局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在辖区内推行“投行业务专项治理活动”,发动深圳券商投行部全面自查,从项目组到部门到公司上下检讨。虽然事先明确“受教育,建机制,不处罚”,但证监局不时突击调查、现场检查,区内券商也不免“鸡飞狗跳”。“国信证券光自查小组就100多人,把整个公司都发动起来了。”接近深圳证监局的内部人士透露。这个史无前例的活动受到证监会的高度重视,并要求会计部、发行部配合。“如果深圳券商的投行业务、保荐业务能够上档次,更尽职、尽责、到位,对整个国内新上市公司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证监会内部知情人士表示。由此,内核流程相对延长,项目周转速度或将放缓。对此,平安证券董事长杨宇翔表示,业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公司“从效率第一”转为“更多地注重业务的内在品质”,另外“整个市场的节奏实际上也在放慢”。而对于长期处于“354”(即三人干五人的活领四人的工资)文化背景下的平安保荐人代表来说,内外调整压力下,短期利益受波及,而对个体发展平台的重新审视显得尤为必要。被约束的平台相对平安证券目前接近400人的投行团队,保荐代理人达80多名,龚寒汀等人的去职并不动摇平安证券投行业务的根本。截至目前,平安证券的保荐项目承销家数和承销收入仍居行业之首。其经纪业务排名,也已从20名之外上升到第11名。但在全力推动“单一客户”的服务理念的平安集团内部,平安证券的地位是另一番情景。2010年,平安集团盈利179亿元,而平安证券的净利润不足16亿元,贡献有限。“在集团看来,平安证券不发展也行,发展慢了也行,就是不要再损害平安的品牌了。”接近平安集团的人士透露。在单一客户的服务理念下,平安任何一家子公司和集团的品牌声誉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损害品牌,集团股东不满意,董事会也觉得不胜其烦。”上述人士称。盛瑞生也承认,平安证券的内部改革确实考虑了“品牌”因素。平安集团素以强势控制著称。无论是战略制定还是资源支持,子公司都有赖于集团的首肯。薛荣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证券公司的人事、财务、品牌、行政等部门,均直接对集团的对应部门负责。有内部人士表示:“子公司的公章都在集团。”在一系列调整之后,有平安证券员工表示,集团对于惹麻烦而利润贡献不大的平安证券,有短期内限制发展的意思。而资本金的约束成为口实之一。在平安集团框架内,全资子公司平安证券的资本金补充,几乎全部依赖集团投入。但数年来,未见集团增加投入,这使平安证券在营业网点布局、自营业务、创新业务发展等方面受到硬性限制。眼见许多尚不及自己有优势的券商纷纷上市融资、充实资本金、激励员工,平安证券内部亦难免有唏嘘之声。但目前阶段,证券公司确实不是平安集团的发展重点。盛瑞生表示,集团对资本金投入的原则是,只要子公司在市场上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且能够带来符合集团价值目标的投资回报,集团“资本投资是不会犹豫的”。而对平安证券的看法则是“这两年并不缺钱”,因此集团“不会给放太多的钱”,尤其投行业务本身资本需求有限,“就是个中间业务”。因此,平安证券之前主要大力发展对资本金要求不高的投行业务,并取得巨大成就。但在“顾全大局”的思路下,此次内部调整除了规范流程和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