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_陈旭霞.pdf_第1页
元杂剧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_陈旭霞.pdf_第2页
元杂剧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_陈旭霞.pdf_第3页
元杂剧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_陈旭霞.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徜徉在世界戏剧文化的历史长 河 我们发现比莎士比亚还早三四百 年的元杂剧 是中国戏剧文化西渐的 先锋 特别是在17 18世纪后 元 杂剧盛传欧洲 大量的元杂剧在世界 舞台上被演出 被西方翻译 译介或 选译 一时间东方题材 仿作纷如 给世界文化 世界戏剧带来了巨大的 影响 一 元杂剧奠定了朝鲜戏剧的基 础 自古以来 中朝乐舞艺术交流就 非常频繁 如融合宫廷 雅乐 正 乐 民间 俗乐 乡乐 和外来 唐乐 形成的朝鲜古老假面剧 山 台剧 又名 山台都监剧 明星 受到中国戏曲的影响 到了16世纪 初 中国戏曲已经广泛传入朝鲜 并 受到普遍的喜爱 1505年 朝鲜国 王燕山君命谢恩使购买并印行 西厢 记 等中国戏曲作品 1811年 朝 鲜文艺史上的巨匠金正喜把 西厢 记 翻译成朝鲜语 20世纪 随着 印刷业的发展 西厢记 出现了数 种译本 先后有 待月西厢记 1 悬吐注解西厢记 2 鲜汉双文 版西厢记 3 注解西厢记 4 等 多 种 版 本 在 各 大 书 馆 多 次 出 版 西厢记 的传入 促使朝鲜文人开 始尝试剧本体裁的创作 当时韩国虽 然出现了面具舞剧 木偶剧等简单的 戏剧形式 但都处于初创阶段 而且 这些剧作都只是口头传承 没有用剧 本的形式固定下来 西厢记 传入 后 朝鲜出现了第一部剧本 东厢 记 东厢记 受到了 西厢记 很大的影响 该作品全部用汉字写 成 整个作品分为四折 在每个唱段 之前 都注明了 混江龙 点绛 唇 等曲牌名 并有 生上 叹 科 大笑科 等对人物动作的描 述 完整地具备了戏剧的形式 标志 着朝鲜戏剧剧本的正式出现 之后 朝鲜创作的几部剧作 几乎都沿用了 东 厢 记 中 形 成 的 戏 剧 形 式 如 1852年尹达善创作的分角色演唱的 长篇剧诗 广寒楼乐府 1914年李 钟麟创作的 满江红 吕圭亨1917 年前后创作的 汉文演本春香传 1918年白斗镛刊行的 东厢记纂 以及李能和1919年写的 春梦缘 等 5 二 元杂剧登上了西方戏剧的舞 台 1731年 来自法国的传教士马 若瑟 1666 1735 把纪君祥的杂剧 赵氏孤儿 当作表现中国传统文化 意识和道德操守的代表作品译成法文 介绍给法国的读者和观众 1735年 杜哈德主编的 中华帝国全志 收入 了这个译著 1736年 英国出版了 约 翰 瓦 茨 组 织 人 翻 译 的 节 选 本 1738 1741年间 又分期出版了由爱 德华 凯夫主持翻译的全译本 1741 年 英国的哈切特根据 赵氏孤儿 改 编 成 中 国 孤 儿 历 史 悲 剧 1755年 法国文学 哲学泰斗 一 代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伏尔泰根据 赵 氏孤儿 的译本 写出了 中国孤 儿 剧本 于同年8月在巴黎国家剧 院上演 在伏尔泰眼里 赵氏孤 儿 是 一 座 丰 碑 比 所 有 关 于 中华帝国 的历史记载 都更能让 人了解他所说的 中国精神 改编 后的 中国孤儿 深化了原剧的主 题 升华了原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剧中充满理性 仁爱 洋溢着和解和 谐气氛 闪耀着道德光彩 剧中的主 要人物也改成鞑靼王成吉思汗 并将 历史搬至蒙元时期 伏尔泰 中国孤 儿 的上演 还标志着法国舞台布 景 道具 服饰的革命 希腊式或罗 马式的庄严的游廊被中国建筑替代 了 法兰西的精致的襞缘和蓬松的围 裙也被中国的服饰替代了 扮演伊达 梅的克莱容 扮演成吉思汗的亨利 路易 莱凯恩等著名演员 都穿上西 方制作的中国服装 伏尔泰的 中国 孤儿 是早期西舶欧洲的中国戏剧及 中国式戏剧中影响最大的 个 在巴 黎连演了十六场 盛况空前 轰动了 整个巴黎 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元 杂 剧 在 世 界 的 传 播 与 影 响 陈 旭 霞 大舞台 单月号2008第6期 艺术研究YISHUYANJIU 28 伏尔泰的 中国孤儿 在巴黎演 出获得成功后 英国戏剧界也跃跃欲 试 比较成功的首推英国谐剧作家谋 飞的改编本 1781年 德国伟大诗人 歌德从元杂剧 赵氏孤儿 得到启 发 创作了未完成的悲剧 爱尔倍诺 尔 在俄国 1788年涅恰耶夫将伏 尔泰的 中国孤儿 译成了俄文 6 18世纪 赵氏孤儿 传遍了欧 洲 经过欧洲改编演出 赵氏孤儿 而引起的华夏文化热潮的催化 欧洲 一些国家以演出带有 中国 字样的 剧目为时髦 如独幕喜剧 中国人 抒情剧 回来的中国人 法国的斯 文华人 戏剧 鞑靼人 中国老 妪 等 7 一些名演员 名剧作家争 相编演中国的戏剧 就连著名的剧 场 也无不以上演有关中国的戏剧为 荣 这股狂潮 一直持续到19世纪 初 从19世纪末以来 西方戏剧家 开始直接搬演元杂剧 如1910 年 路 易 斯 拉 罗 在 法 国 演 出 的 汉 宫 怨 1912年在美国利特尔剧院演出 的 汉宫花 两剧素材均来自于马 致远的 汉宫秋 杂剧 1961年 美 国纽约戏剧技艺高级研究所演出了 蝴 蝶 梦 素 材 来 自 于 关 汉 卿 的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美国的许多 大学也演出了大量的中国戏曲 其中 元杂剧演出最多的是 灰阑记 李行甫 李潜夫 的 灰阑记 是中国戏剧中最早传入欧洲的剧作之 一 在这部字字血 声声泪 处处流 溢出一个伟大母亲的爱心柔肠的苦情 剧中 作者淋漓尽致地赞颂了一位为 保护自己的儿子而不顾失去名节 家 产 甚至牺牲生命的伟大母亲形象 崇高无私的母爱精神是全人类所共同 推崇赞美的 所以 当彰显母爱的 灰阑 传入西方后迅速引起人们的 关注 成为 欧美最常演出的元剧 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在 灰阑 记 中 感 到 了 人 性 美 的 伟 大 于 1944 1945年将其改编成代表他最高 艺术成就的 高加索灰阑记 该剧 是布莱希特借鉴吸收元杂剧成分最多 的一部 如有序幕 分段 并有标 题 相当于中国戏曲中的 楔子 折 和 关目 除了对白 还有唱 段 近似于戏曲在人物内心感情强烈 时以 唱 来 直接抒情 有歌队的 唱 相当于戏曲中的 帮腔 剧 中人戴着面具将各自性格象征性地显 露出来 更鲜明地强调了一个善良平 民战胜邪恶势力的主题 剧情的第1 3段 格鲁雪背着婴儿逃难情节 近 似于 赵氏孤儿 中的 搜孤 救 孤 第一场 贵子 中格鲁雪在舞 台上表现时间推移用歌手或乐队的歌 唱来解释 非常像元杂剧 临江驿 中用锣鼓 音乐打更等声音表演各种 动作 来表示初更 二更 三更乃至 天明的时间推移等 8 布莱希特改编 的 高加索灰阑记 是元杂剧 灰阑 记 在中西戏剧交流传播史上影响最 大的一个 元杂剧 灰阑记 在戏剧 传播旅程中有四个里程碑 它们是 李行甫的 灰阑记 德国诗人克拉 本德的 灰阑记 布莱希特的 高 加索灰阑记 和回归中国的胡芝风的 京剧 灰阑记 四个剧本逾越了不 同文化造成的重重 灰阑 成为了 环绕东西世界的大 灰阑 在国际 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美国的舞台上除了改编或移植 元杂剧 以舞台成品整体呈现的方式 给观众以震撼和影响外 一些美国戏 剧界人士还演出从元杂剧中获得灵感 而自己创作的剧作 在这其中 由美 国人自编自演的 黄马褂 是最典型 的一部 该剧的开头和结尾与元杂剧 赵氏孤儿 非常相似 被作者本里 默称为是 一部以中国方式创作的中 国剧 黄马褂 在美国演出一直 非常成功 未上演的美国城市里也掀 起了出版和研究之风 黄马褂 还 被改编成音乐剧 微笑的土地 在 1930 年 1932年和1940年上演 阿 瑟 郝勃逊 奎因在他的 美国戏剧 史 中说 黄马褂 不论在艺术 上还是在票房上都是成功的 黄 马褂 于1913年开始在 英国上演 以后三年间遍历了柏林 莫斯科 上 海 匈牙利 波兰 捷克 挪威 西 班牙 瑞典 丹麦 荷兰舞台 到 1928年底 黄 剧在十七个国家 约 四 十 个 城 市 上 演 美 国 也 曾 于 1916 1921 1928 1940 1941年多 次重演 黄马褂 的影响是全球性 的 世界级的大师如赖因哈特 斯坦 尼斯拉夫斯基 泰罗夫 贝纳文特都 曾排演过 黄马褂 9 这些世界级 的戏剧艺术家排演该剧 对20世纪 的西方戏剧发展影响深远 黄马 褂 在中西方架起了第一座戏剧桥 梁 三 外国戏剧家 学者对元杂剧 的研究和评价 西方的评论家常常怀着崇敬的心 情来谈论元杂剧艺术的巨大魅力 他 们不仅欣赏元杂剧的惊人之美 并且 对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这种辉煌文化成 果赞叹不已 将元杂剧艺术看作是整 个中华文化的骄傲 如伏尔泰指出 赵氏孤儿 是中国14世纪的作品 若与法国或其他国家14世纪的戏剧 相比 那又不知高明多少倍了 简直 可以算是杰作了 就故事来谈 非常 离奇 但又非常有趣 就情节来看 非常复杂 但又非常清楚 十三四 世纪的中国是蒙古族统治的时期 居 然还有这样的作品 这就说明征服者 不但没有改变被征服者的风土习俗 而是正相反 保护了中国原有的艺术 文化 采用了中国原有的法制 这也 就证明了 理性与智慧 跟盲目的 蛮力相比 是有天然的优越性的 赵氏孤儿 是胜过我们同时代的 作品的 戏剧诗之发达最早的 则 莫 过 于 在 伟 大 的 中 国 和 雅 典 赵氏孤儿 的 情趣与易懂 无论 在何时何地 都是文学创作的两种美 德 而这样的美德 在我们近代的作 品中 都常常是欠缺的 10 王实 甫的 西厢记 被俄国柯尔施主编 瓦西里耶夫著的 中国文学史纲要 认定为 单就剧情的发展来和我们最 大舞台 单月号2008第6期 艺术研究YISHUYANJIU 29 优秀的歌剧比较 即使在全欧洲恐怕 也找不到多少像这样完美的剧本 11 日本河竹登志夫在 戏剧概论 中 将 西厢记 和古希腊索福克勒 斯的 俄狄浦斯王 印度迦梨陀娑 的 沙恭达罗 并列为世界三大古典 名剧 法国大百科全书 评价 西 厢记 说 13世纪中国戏剧家王实 甫的 西厢记 在元曲中是篇幅最 长的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这是爱情 的诗篇 整个故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 对情人的悲欢离合 充满了迷人的情 趣 12 关汉卿于1958年被世界和 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在全 世界范围内举行纪念活动 并予以崇 高的评价 法国拉鲁斯大百科全 书 称他为 第一流 的伟大戏剧大 家 英国大不列颠大百科全书 称他为 有成就的著名戏剧大家 美国大百科全书 赞誉 窦娥冤 为 著名的 杰出的剧作 元杂剧艺术奇葩撒遍全球 香醉 天涯 致使外国著名戏剧家 学者对 于元杂剧的研究和评价连篇累牍 引 不胜引 这里所援引的具有代表性的 几位艺术大师的赞誉之词 可见一 斑 四 元杂剧被翻译成各国文字编 辑出版 自1735年出现 赵氏孤儿 法 文译本后 一个对元杂剧进行多样性 介绍的时期就开始了 各国都对元杂 剧的翻译和出版乐而不疲 大量的剧 作被西方诸国翻译 译介或选译 评 论或研究 如关汉 卿 窦娥冤 英 文 译 本 有 G T 斯汤顿翻译的图理琛的 异 域录 有 窦娥冤 的梗概译文 题 为 士女雪冤录 1821年在伦敦出 版 A E 朱克著 中国戏剧 一书 有 窦娥冤 第三折 斩窦娥 的节 译文 1925年由波士顿布朗公司出 版 Hsieh Chen ooi的博士论文 窦 娥冤主题的演变 附有 窦娥冤 的译文 1974年由俄亥俄州立大学出 版社出版单行本 法文译本有 A P L 巴赞翻译的 窦娥冤 一书 1838 年由巴黎皇家印刷所出版 徐仲年译 著的 中国诗文选 一书 内有 窦 娥冤 的片段摘译文 1933年由巴黎 德拉格拉夫书局出版 德文译本有 R 戈特沙尔编著的 中国戏剧 一书 中有 窦娥冤 的评介及片段译文 该文根据巴赞的法译文所转译 1887 年由布雷斯劳 今波兰弗罗茨瓦夫 特雷文特出版社出版 日文译本有 宫元民平译的 窦娥冤 收入 古 典戏剧大系 第十六卷 1926年由东 京近代社编辑出版 杨宪益和戴乃迭 合作译著的 关汉卿戏剧选 1958 年分别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及上海新文 艺出版社出版 13 白朴 梧桐雨 的法文译本有 法国汉学家A P L 巴赞1841年出版了 包括译介 梧桐雨 在内的 元代 中国文学插图史 一书 并撰有论文 梧桐雨 载巴黎 亚洲杂志 1851 年4 5月号 介绍了唐明皇与杨贵 妃悲剧故事的内容 马致远 汉宫秋 英文译本有 J F 达庇时 今译约翰 法兰西斯 戴 维斯 翻译的 汉宫秋 一部中国的 悲剧 1829年由伦敦东方翻译基金 会出版 达庇时翻译的 幸运的结 合 一书第二卷内有 汉宫秋 的译 文 1829年由伦敦东方翻译基金会出 版 R K 道格拉斯译著的 中国故事 集 一书 有 汉宫秋 的概括介绍 和选译文 1883年分别由爱丁堡和伦 敦的布莱克伍德父子公司出版 H 阿 克顿著 现代中国文学的创新精神 中 选译了 汉宫秋 的内容 载 天下月刊 1935年1月号 法文译 本有 L 拉卢瓦翻译的 汉 宫 秋 1921年由法国沙特尔的迪朗印刷所出 版 徐仲年译著的 中国诗文选 一 书 有 汉 宫 秋 第 四 折 的 摘 译 文 1933年由巴黎德拉格拉夫书局出版 德文译本有 J L 克莱因编著的 戏 剧史 第三卷有 汉宫秋 的概括介 绍并有题目 正名和译文 1866年由 莱比锡魏格尔出版社出版 R 戈特沙 尔编著的 中国戏剧 一书中 有 汉宫秋 的评介及片断译文 1887 年由布雷斯劳 今波兰弗罗茨瓦夫 特雷文特出版社出版 日文译本有 宫 元 民 平 译 注 的 汉 宫 秋 收 入 国译汉文大成 文学部 第十卷内 1920 1924年由东京国民文库刊行会 出版 盐谷温编译的 国译 元曲 选 中 收有 汉宫秋 等 1940年 由东京目黑书店出版 14 王实甫 西厢记 拉丁文译本 有 A 佐托利 汉名晁德莅 翻译的 金圣叹批本 西厢记 第一本的楔子 和第一折 惊艳 以及第二本的第二 折 白马解围 收入佐托利编著的 中国文化教程 中 英文译本有 G T 坎德林 汉名甘淋 编译的 中 国小说 是最早提到 西厢记 的英 文著作 书中附有 西厢记 的一段 原 文 熊 式 一 翻 译 的 西 厢 记 1935年由伦敦梅休因出版公司出版 H H 哈特翻译的 西厢记 一部中世 纪戏剧 1936年由加利福尼亚斯坦 福大学出版社 伦敦米尔福德出版社 及牛津大学出版社同时出版 洪曾玲 的改写本 西厢记 1958年由北京 外文出版社翻译出版 Lai T C 与E 加马雷基安合译的 西厢记 1973 年由香港海涅曼教育书局出版 法文 译本有 S 朱利安 汉名儒莲 翻译 的 西厢记 16幕喜剧 1872 1880 年由日内瓦米勒出版社出版 德比西 翻译的 西厢记 第一本楔子 第一 折 惊艳 以及第二本第二折 白马 解围 是根据佐托利的拉丁文转译 的 1891年在上海徐家汇出版 S 德 莫朗选译的 西厢记 第一本第三折 墙角联吟 收入其译著的 中国文 学论集 一书 S 德莫朗译著的全译 本 西厢记 题为 热恋的少女 中国13世纪的爱情故事 1928年由 巴黎弗拉马里翁出版社出版 徐仲年 翻译的 西厢记 第四本第三折 长 亭送别 收入其编译的 中国诗文 选 一书 陈宝吉的博士论文 西厢 记 的第四章为 西厢记 二十折的 大舞台 单月号2008第6期 艺术研究YISHUYANJIU 30 全部译文 1934年由里昂博斯克兄弟 公司出版单行本 德文译本有 W 格 鲁贝翻译的 西厢记 第一本第三折 墙角联吟 收入其所著的 中国文 学史 一书 V 洪德豪森 汉名洪涛 生 翻译的 西厢记 为二十一折全 译本 1926年分别由北京和莱比锡的 北京出版社出版 1954年由德意志民 主共和国爱森纳赫的勒特出版社再 版 意大利文译本有 M 基尼转译朱 利安的法译本 西厢记 16幕喜剧 1916年由意大利蓝恰诺出版社出版 俄 文 译本有 H 明 希 科 夫 翻 译 的 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 1960年 由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 日文译 本有 冈岛献太郎译述的 西厢记 1894年在东京出版 金井保三和宫元 民平译的 西厢歌剧 1914年在东 京出版 岸春风楼译的 新译 西 厢记 1916年由东京文教社出版 宫 元 民 平 译 注 的 西 厢 记 收 入 国 译 汉 文 大 成 文 学 部 第 九 卷 1920年由东京国民文库刊行会出版 深泽暹译的 全译 西厢记 1934 年由东京秋丰园出版部出版 盐谷温 译的 西厢记 1948年由东京昌平 堂出版 盐谷温译编的 国译 西 厢 记 1958年 由 天 理 养 德 社 出 版 15 李潜夫 灰阑记 英文译本有 J 拉弗根据A 亨施克的德文本转译的 灰阑记 1929年由伦敦海涅曼出版 社出版 E 范 德费 尔 选 译的 灰 阑 记 收在B H 克拉克编辑的 世界 戏剧 一书 1933年由伦敦阿普尔顿 公司出版 F 休姆根据朱利安的法文 本转译的 灰阑记 1954年由伦敦 罗代尔出版社出版 法文译本有 S 朱利安翻译的 灰阑记 1832年由 伦敦东方翻译基金会出版 德文译本 有 J L 克莱因译著的 戏剧史 一 书 有 灰阑记 的摘译和评论介绍 文字 1866年由莱比锡魏格尔出版社 出版 A E W 达丰塞萨翻译的 灰阑 记 全译本 1876年由莱比锡雷克拉 姆出版社出版 R 戈特沙尔 编 著 的 中国戏剧 一书 引有朱利安 灰 阑记 的摘译文 1887年由布雷斯劳 今波兰弗罗茨瓦夫 特雷文特出版 社出版 克拉本德翻译的 灰阑记 全译本 1925年由柏林施佩特出版社 出 版 A 福 克 翻 译 的 灰 阑 记 1927年由莱比锡雷克拉姆出版社出 版 J 京特翻译的 灰阑记 中国六 幕戏剧 1942年由波茨坦吕滕和勒 宁出版社出版 1953年由斯图加特雷 克拉姆出版社再出版 H 施勒特曼翻 译的 灰阑记 李行道戏剧 1955 年由慕尼黑赫夫灵出版社出版 16 进入20世纪 随着中国戏曲成 了学术研究的一个专题 以前译过的 一些元杂剧剧作又被重译 如 灰阑 记 1954 17 救风尘 1957 窦娥 冤 1957 1958 1972 鲁 斋 郎 1958 单 刀 会 1958 玉 镜 台 1958 哭 存 孝 1958 望 江 亭 1958 蝴蝶梦 1958 1972 盆儿 鬼 1961 1974 看 钱 奴 1962 李 逵 负 荆 1962 赵 氏 孤 儿 1964 1972 1974 1978 汉 宫 秋 1965 1972 岳阳楼 1972 张生 煮海 1972 倩女离魂 1972 梧 桐雨 1972 西厢记 1972 1973 1991 黄粱梦 1975 潇 湘 夜 雨 1975 陈 州 粜 米 1978 后 庭 花 1978 青 衫 泪 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