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古建筑不同,民俗属于非物质化的文化遗产,因而更加容易消失,更加脆弱。众多的会馆及四合院建筑,风格独特的著名老字号,令人叫绝的民间杂技表演,高超复杂的手工艺制作,京味十足的皇城根文化北京的民俗文化是丰富的,又是脆弱的,需要社会、民众的传承与呵护前不久新闻报道:一位法国的画家住在北京的胡同里,每天去做胡同写生,没多久,他写生过的胡同变成高楼大厦。无独有偶,北京胡同的门墩是一位日本人拍摄的,出了厚厚一本画册,影响深远。而据了解,近20年来,北京的玉雕、铁画等民间艺术已经失传,鬃人、毛猴、绢画等民间艺术已气息奄奄。外国人抢救中国民俗文化,而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却熟视无睹,真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起来稀奇,却是这些年再寻常不过的事儿。“墙内开花墙外香”,北京的传统民俗内冷外热的状况,令人扼腕。挽救京味民俗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万建中曾递交一份提案,呼吁:“北京有许多古老的民俗文化正在消失,或者已经消失。必须马上对北京民俗进行一次大普查!”北京民俗的最大特点,是多种民族文化共同融合而成的,原因是有很多民族在北京定居。它包括饮食、服饰、逢年过节的祝福、生活方式等内容,与古建筑不同,它属于非物质化的文化遗产,因而更加容易消失,更加脆弱。北京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阔步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申奥和入世的相继成功,必将加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整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观念,引起民俗文化的嬗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祖国的优秀民俗文化,让世界了解北京,特别是北京人的生活习俗,尤显重要。万建中教授建议,应尽快以北京市及各区县文化部门为依托,建立北京民俗普查机构,逐一记录北京民俗,否则随着老一辈人的逝去,会有更多的民俗习惯消失。而这些习惯却记录了北京的历史,是北京的文化。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注重对老建筑的保护,建筑是古老文化的躯壳,而民俗文化却是内核。作家刘恒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写出了京城胡同里的“侃爷”和底层市民特有的生存状态,地道的北京话,充满了浓厚的民俗味儿,让现代人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京味文化。近年,“胡同游”成为北京旅游的主打节目,其魅力何在?有人这样看:“随着胡同的纹理,走进了另外一个北京,它们看起来破旧,但它却有北京的年轮、文脉和记忆。但是就在我找到北京的时候,北京却在消失。没有了年轮和纹理的北京还是北京吗?”是的,没有了老北京的味道,人们何以萌发对这个城市的亲切感和“阅读”的兴致呢?年节民俗“去程式化”年年岁岁过春节,岁岁年年情不同。年俗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在这猴年之末、鸡年之始,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再看看当初老北京人是怎样过大年的。在老北京人的眼里,“年”是一只传说中的怪兽,年是祖先的供品,年是神佛的享馔,年是穷人的难关。年也是姑娘的花,小子的炮,老婆婆的年糕,老头子的毡帽。年又是城里人的馈赠,乡里人的土俗,年还是家庭的团圆饭,社会的贺节酒。春节在古都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比如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初一到初五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包饺子,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是过完了春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那么近年来,这些民俗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民俗学家告诉记者,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再程式化。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搬离了老四合院,住进了高楼。生活方式改变,由是触动了民俗的流变。贴福字、戴花、穿新衣,大年三十全家团聚吃年夜饭保留着。但贴对联已经不像过去那么讲究了,只要是红纸写上吉利话就行,祭祖这一项已经被大多数的家庭所省略,出外吃团年饭的也不在少数;串门拜年已被电话、短信以及具有高科技意味的电子邮件所取代;而过年逛庙会的习惯,也淡漠了很多这些民俗的变迁无一不反映着新时代的风尚。事实上,无论是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还是今天的去程式化,都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好理想的古老传统节日,已扎根于人民心目之中,所以才能延续数千年,并且还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商业习俗嬗变大栅栏,是老北京无人不晓的地方和老北京商业民俗的载体之一。北京的商业文化渊远流长,但近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一些过去流行的幌子、京味吆喝等商业民俗在市场上消失很多年了。深圳一次民间的城市商业习俗排比,北京排在第二十七位。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赵书说:“现在不仅过去的商业民俗没有保护好,现在的也没有很好的保护,前几年北京盛行的黄色面包车就没有拍下来,今天的现实就是明天的历史,如果当年拍下来,十年后就是了不得的东西。”面对市场经济和现代商业大潮的冲击,反映老北京商业习俗的文物却日益流失、日渐匮乏。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许多有关老北京商业习俗方面的老物件乃至重要文物被外国人买走,流失出去。所幸的是,对老北京商业习俗的抢救已提上了日程。2004年8月在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的“老北京商业民俗研讨会”上,民俗博物馆宣布正式启动“老北京商业习俗抢救行动”,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面向全社会征集有关老北京商业习俗方面的文物,对老北京的商业习俗现状展开系统调查,被列入文化部民间文化抢救工程项目中。庙会,是多年来的北京传统民俗。自元代以来,北京东岳庙就有举办庙会的记载,是北京最早的庙会之一,具有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期间逛庙会,就是为了感受一下老北京的传统文化与习俗,重温老北京的风情。”自小儿就在庙会里跑的老北京刘贻感叹,这两年庙会上老北京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就连一些北京小吃在现在的庙会上也很少能见到踪影。与此同时,不少人抱怨:由于缺乏京味儿与年味儿,代之的是铜臭味儿和浓烈的商业气息,一些庙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著名的民俗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教授认为,这几年春节的一些传统开始恢复了,比如许多地方都开始办庙会、花会了。可惜的是许多庙会是假的。为什么说是假的呢?因为那里边传统的东西很少,基本就是一个贸易市场,而且还卖门票。庙会在传统上当然也有商品交易的功能,但是你那商品总该有些过年的特色吧,要跟平常的贸易市场一样,这个庙会还有什么意思呢?这番话颇能代表如今人们对庙会的看法和期望。在这方面,东岳庙的庙会无疑是做得比较成功的。他们在内容和内涵上做文章,让游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味到老北京的民俗风情。“来东岳庙祈福,到民俗馆怀旧”,由此成为京城众多春节庙会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文北京的民俗风韵馆址设在东岳庙的北京民俗博物馆是京城唯一一座国办民俗类专题博物馆。馆内常年举办老北京民俗风物系列展。每逢传统节日,结合中国传统岁时节令举办民俗活动是该馆的一项重要传统。今年春节也不例外,由中国民俗学会、朝阳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民俗博物馆承办的“北京人过大年第四届北京民俗文化节暨第七届东岳庙文化庙会”将于2月8日至15日在东岳庙举行。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北京民俗博物馆韩秀珍馆长认为,不管是民俗旅游开发,还是办庙会,关键是应深刻挖掘民俗的内涵和内容。时下,打民俗品牌、吃民俗饭的多,但更需要认认真真去做,做正宗的,同时要懂得取舍和扬弃,继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她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兔儿爷”是老北京特有的玩意儿。去年中秋,馆里特别设置了具有老北京浓郁中秋节特色的场景:高达三米的兔儿爷山上摆着几百个形态各异、诙谐有趣的兔儿爷,老北京人拜月的供品、再现仪式结果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很多老人家听说后携着儿孙大老远赶来看。而如今要想在偌大的北京城找到“兔儿爷”的身影,可不是件容易事了。如果说旧风俗在日渐繁华和忙碌的城市中终究脆弱,那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项目开发计划与进度管理模板
- 高考生物复习质量检测与考点解析
- 初中九年级班主任学年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 一年级数学口算训练题集锦
-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与实施方案
- 完善客户服务管理提升质量方案
- 一级建造师监理考试题库及解析
- 建筑防水工程创新材料研发应用报告
- 小学四年级科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报告
- 银行柜员日常操作流程培训
- 材料作文“运动场上的风采”(2023年陕西省中考满分作文11篇附审题指导)
- 露营知识技巧培训班课件
- (已压缩)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年修订)
- 2025年公安联考申论真题及解析答案
- 酶固定化新策略-洞察及研究
- 医院制剂研发课件模板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
- 四宫格数独教学课件
- 小学体育家长会课件
- 溃疡性结肠炎教学课件
- 植物盆栽线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