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金针菇.doc_第1页
北方金针菇.doc_第2页
北方金针菇.doc_第3页
北方金针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针菇栽培技术讲座(二)金针菇半地下式菇棚两头出菇袋栽技术作者简介:金针菇栽培专题讲座专家黄良水高级农艺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专业,现任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办公室副主任、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金针菇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由他组织实施的“金针菇商品化生产推广应用”项目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金针菇高产栽培及其加工技术开发”项目荣获国家星火科技三等奖,“猴头菇(金针菇)秀珍菇周年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撰编中国金针菇生产等著作3部,发表论文25篇;被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金针菇半地下式菇棚两头出菇袋栽技术在河北省应用较普遍。两头出菇栽培方法比单袋排放一头的出菇栽培方法菇房摆放筒袋数量多,菇房空间利用率高,且管理方便,设备投资和管理消耗少,生产成本低,适合在北方农村推广应用。1栽培场地11场地选择适宜在地势高燥、开旷、向阳,且地下水位较低的地方栽培。土质以壤土或粘土为好。12菇棚建造随着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北方各地的金针菇地沟栽培逐渐发展成半地下式菇棚栽培。半地下式菇棚的棚体可采用土垛或砖垒,棚内宽78米,长1415米,总面积100120平方米,高1822米,中间微拱,以利排水。挖土前,先用大水浇灌,让水渗入土内,待土面稍干后再挖土。下挖0507米,棚周边用挖出的土垒成墙,墙厚0507米、高1315米。围墙若用砖砌,则墙厚037米,内侧须抹厚麦秸泥以利保温保湿。菇房两侧墙上留有上下通风口,孔径为012024 (米),两侧墙孔与床架间的走道成一直线。棚顶用竹竿搭成棚架,上盖塑料薄膜,顶上覆盖厚秸秆,并用绳索固定用以遮阳保温。13床架设置床架设置是金针菇袋式堆叠排放、两头出菇栽培的重要环节,应充分利用空间,按照便于操作的原则进行设计。高度可视地沟高度直达棚顶;宽度依菌袋长度而定。棚内一侧垒床架,另一侧为80厘米宽的走道,床架间距为1米。每隔1米垒一砖垛为一档,档内用竹竿、竹劈或水泥板分层,一般为5层,底层离地面1520厘米,层距40厘米,每层横向堆放4层料袋。2栽培适期华北地区,每年的8月下旬至12月上旬均可接种发菌, 11月初可采第一潮菇,次年3月下旬采收末潮菇。对于初种金针菇者,以9月中下旬接种, 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进入出菇期为宜。这是因为9月下旬气温在2025左右,正是金针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进入11月下旬,气温逐渐下降到10左右,正符合出菇的温度要求。接种过早,因气温高,湿度大,污染难以控制。而10月中旬后接种,气温已逐渐下降,温度不适合,必须加温培养,增加了生产成本。如果1月制袋,那么要到3月才能出菇,第二潮菇可能会遇到高温,影响单产。3菌袋制作31培养料配制(1)培养料配方。棉籽壳88%,麸皮10%,石灰1%,石膏1%;棉籽壳78%,麸皮15%,玉米Zhejiang Shiyongjun 2009, 17(1): 3436粉5%,石灰1%,石膏1%。(2)配制方法。栽培者可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选择适宜的培养料主料和辅料,然后按照配方比例准确称量。拌料时,先把棉籽壳等主料堆在地面上,再把麸皮、玉米粉、石膏粉等辅料撒在料堆上,用铁锹拌和,然后加水翻拌,使料水混合均匀。有条件的地区可购置拌料机,操作时,只要把棉籽壳、木屑、麸皮等投入拌料机,开机23分钟,便可完成。机拌效率高,劳动强度小,拌料均匀,效果好。在配置培养料的过程中,第一,要严格控制含水量,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菌丝吃料慢,易引起杂菌感染;含水量过低,菌丝稀疏、细弱,生活力降低。含水量以用手紧握培养料成团,落地能散开,或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捏培养料可见水迹为度。若水成滴滴下,则太湿,应将料堆摊开蒸发部分水分,或者适当补充新料;若料不成团,且掌上无水痕,则偏干,应补水。第二,培养料要有适宜的酸碱度,金针菇喜微酸,适宜的pH为65左右。一般培养料经过灭菌后, pH会有所下降。如培养料酸度太大,可加入石灰粉进行调节。第三,拌料后要立即装料,否则,培养料会发酵变酸,滋生杂菌。32装袋(1)塑料袋规格。两头出菇袋栽金针菇常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制作筒袋。薄膜筒应厚薄均匀,无折痕和砂眼。薄膜厚度为00040005厘米,筒直径17厘米,长3540厘米。袋不宜过大,否则易感染杂菌,菇蕾少,子实体易弯曲,影响质量。先用塑料绳扎袋筒的一端,端口留长225厘米的膜。扎口时,将端口的膜往内侧对折后再绑绳,以利于装料时筒袋端面能充分撑开。(2)装料。装料地面要无杂物,以免刺破筒袋。装料时要边装边压实,用力要均匀,使袋壁料面无空隙。机械装料则需用手整修压实,最后把筒口合拢扭拧,用塑料绳扎好。扎口时,结外须预留2厘米长筒膜,便于以后播种和撑开做套筒用。装好的筒袋长约2022厘米,折合干料重450克,筒袋应松紧适宜,不软散不硬结,密度均匀,长短一致。33灭菌装完培养料后,必须立即进行灭菌。灭菌时,筒袋直立排放,不可重叠堆积,防止挤压和堵塞料袋之间间隙,以免影响蒸气流通、不能穿透料内,引起灭菌不彻底。挤压会导致筒袋与培养料之间出现空隙,影响出菇。高压灭菌015兆帕持续2小时,常压灭菌100后维持1012小时。34接种两头出菇栽培法接种与一头出菇栽培法不同。具体操作方法:在经消毒的接种箱或接种室内,点燃酒精灯,用经灭菌的镊子或接种耙,剔除菌种表面的老菌种块,在无菌区内,先后打开筒袋两头的扎口,分别接入菌种,接种量以均匀盖住培养料表面为度,放置前摇动筒袋,使菌种块均匀分布。4菌丝培养41菇棚消毒菇棚消毒通常在进料前3天进行。消毒时,先用清水把地沟壁和床架喷湿,以提高消毒效果。然后采用石炭酸、来苏尔、漂白粉等药剂喷洒消毒或用福尔马林、硫磺熏蒸消毒,密闭24小时。42菌袋摆放将接种后的料袋及时移到床架上分层排放,排放时,两头的扎口朝外,每层床架排放4层筒袋,筒袋上留有适当的空隙,以利于空气流通。43发菌培养在金针菇发菌期间,适宜的温度和通风条件是菌丝健壮生长的重要条件。(1)温度管理。金针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5,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会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由于菌丝呼吸作用会产生热量,料温往往比室温高24,故菇棚内以保持1820为宜,一旦棚温超过25,要立即加强通风降温。在实际栽培中,温度偏高时,菌丝生长较快,但易感染杂菌;温度适宜时,菌丝生长较慢,但杂菌感染率低,菌丝生长健壮;温度过低时,菌丝生长过慢,发菌时间长,会出现菌丝未长满筒袋就出菇的现象。(2)通风管理。发菌期间,要尽可能保持较暗的环境,并适当通风。通风一般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当菇棚内温度较低、在地沟内设置火墙加温培养时,火炉应安放于菇棚通风口处,并注意定期通风,以免造成缺氧,影响菌丝生长。采用两头扎绳封闭式发菌时,在接种后1015天,菌丝生长量少,呼吸量小,筒袋内含氧量一般可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但当菌丝入料5厘米左右时,生长速度加快,代谢活动加强,需氧量随之增加,这时应将筒袋口扎绳解开,以促进菌丝健壮生长。35黄良水等:金针菇栽培技术讲座(二)5催蕾与出菇管理一般发菌需2535天。当菌丝吃透整袋培养料时,即可进行出菇管理。51催蕾管理发菌结束后,把菌袋两头的扎绳解开,撑开袋口,进行搔菌。搔菌使用的工具必须预先经过消毒,以防止杂菌感染。搔菌时,将培养料表面的一层菌膜搔破,连同老菌块一起清除,再将培养料表面整平。有的菇农不搔菌,通过不断择去种块上形成的菇蕾和低温抑制管理,也能获得菌盖大小一致的菇体,但柄基部常带有许多参差不齐的幼菇。搔菌是解决菇蕾发生不一致的根本技术措施。搔过菌的菌筒,要经过菌丝恢复期才能现蕾。菇棚温度低,菌丝恢复慢,一般需10天。菌丝恢复后应增加菇棚内湿度,可用喷雾器朝空间、沟壁、地面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以诱发菇蕾形成。温度是促使菇蕾形成的重要条件,此时,菇棚的温度要调节到1012。气温高时可夜晚通大风,白天堵严或开小风口保温;气温低时作相反管理。环境适宜时, 45天后,培养料的表面就会出现琥珀色的液滴,再经23天,米黄色的菇蕾便会出现。如迟迟不现菇蕾,则可能是由于培养料含水量偏低,可向培养料表面喷少量清水。52出菇管理金针菇现蕾后,子实体开始生长。出菇管理的基本要点是进行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综合调节。(1)温度调节。金针菇是一种低温菇,理想的出菇温度为10左右。超过18,子实体生长迅速,菌盖很快开伞,菌柄粗短,很难形成理想的商品菇。应根据自然温度灵活调节棚温度,以满足金针菇生长的要求。开袋现蕾后,降温至58,维持一段时间,时间的长短根据气温而定,气温低,抑制57天,气温较高时,抑制时间缩短为35天,能使培养料中的营养得到充分吸收利用,使同批菇蕾的生理成熟度保持同步,出菇整齐、量多、健壮。之后,保持在10左右,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在调温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及时配合通风换气,使二氧化碳浓度降到002%以下,促使菇蕾大量生成;二是培养料表层应保持相对干燥,不能太湿,防止生理性冻害发生。(2)湿度控制。菇棚的湿度根据子实体生长的不同时期进行调节。在菇蕾形成期,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90%左右;菌柄长至5厘米时,控制在85%左右;菌柄长至15厘米以上时,宜控制在80%左右。具体方法是:每天早、中、晚向空间喷洒雾状水,同时向地沟壁和地面洒水,喷水、洒水量和次数根据菇蕾生长的不同时期和空气的干燥程度而有异。注意不要往袋口菇体上直接洒水,以免影响菇的品质。(3)通风换气。菇蕾发生量与通气关系极大。在菇蕾刚出现时,把菇房的门、窗打开增加通风量,可使菇蕾长得快且多;反之,则出菇量少,且速度慢。当子实体长到1厘米时,降温至5左右,同时保持一定的通风条件,使菇蕾的生长成熟度保持一致,出菇整齐、健壮。当子实体伸长到5厘米左右时,为了获得柄长、盖小的优质金针菇产品,必须封闭门窗,减少空气流通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同时,把菌袋两头的塑料薄膜撑开拉直,成套筒形式,以增加小气候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抑制菌盖开伞,加速菌柄伸长。但菇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宜过高,否则易形成菌柄纤细、无菌盖的针头菇,影响产量和质量。一旦发现针头菇,必须立即给予通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经12天后,菇盖又可形成。(4)光线控制。微弱光线可促进白色金针菇产生大量菇蕾,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