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方法与管理条例 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测度研究 刘庆贤 肖洪钧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大连 116024) 针对国内案例方法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提出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问题。 在引介国外 摘要: 前沿案例研究严谨性方法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型理解和案例研究实践,通过纳入国 内案例研究的情境因素,加以消化吸收,以案例研究方法的效 度 和 信 度 关 切 为 聚 焦 ,初 步 厘 清了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的内涵和指标体系,构建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严谨性测度框架,丰 富并提高了国内案例研究严谨性方法论,并且选取名刊名家最新案例研究型论文进行实证测 度,发现了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领域的国内外较大差距,指明了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 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测度指标;效度;信度 关键词: 引会科学学科的问题。 言 案例研究方法不严谨, 研究结论能科学吗?能让我们信服吗?这是困惑国内许多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社 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测度是个艰难而又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破解这一难题非笔者现有学力所能达到。本 文通过对国外案例研究方法著名学者关于案例研究严谨性方法论观点的介绍,以及对其经典论述的重点引 用, 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从事案例研究的实践经验进行诠释归纳, 在深入考察国内学界案例研究学派理论 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 归纳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严谨性测度指标, 提升对案例研究严谨性方法的重视和掌握 程度, 提高案例研究学术成果的说服力。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 简要说明本文研究缘由和思路; 第二部分, 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概述; 第三部分, 探讨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测度指标体系和框架。第四部分, 阐释案例研究严谨性所涉效度和信度 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其未来研究建议。第五部分, 选取四篇名刊名校教授的案例研究型论文进行实证测度, 检 验测度框架和指标, 从中洞察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的中外差距。 严谨性概述科学研究要求实现更高水平的严谨性。如果案例研究方法想被看作是高级别方法并有助于工商管理领 域知识积累的话, 它必须通过严谨性的科学测度。 案例研究很容易发生方法上的严谨性, 尤其是效度和信度方面的关切1。虽然任何研究方法都是存在缺 陷的2, 但是缺乏严谨性的案例研究方法尤其严重, 至少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 案例研究方法被认为是在一种新理论构建的关键和早期阶段最为合适的工具, 此时其关键变量和 3-5 6 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在被探索和测试 , 严谨性问题具有涟漪效应, 贯穿至整个后期阶段 。收稿日期: 2009-06-15 刘庆贤,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肖洪钧,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简介: (2010 ) 112 管理评论 Vol.22 No.05 管理方法与管理条例其次, 很多案例研究型论文结论缺少诸如 “结果显著性水平 p0.05” 这样的严谨性陈述, 案例研究人员往 往觉得他们是在进行一场艰难的战斗去说服读者7。正如 Scandura 和 Williams8提醒我们,管理研究如果缺 “ 。 乏严谨性, 相关性则不能声称” 有 “意大利哈佛” 之称的博科尼大学管理学者 Gibbert 等9以 Cook 和 Campbell23为横轴、 3为纵轴, Yin 提出 了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的学术研究框架, 他们通过分析 1995-2000 年期间发表在 10 本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管 理学杂志上的案例研究论文, 发现案例研究论文强调外部效度, 却以牺牲内部效度和构念效度这两个更根本 的质量指标为代价, 并且提出了对于希望在理论上进行严谨性研究的案例研究作者可能有益的案例研究策略。 加拿大管理学者 Dub 和 Par10通过遴选 7 本全球一流信息系统期刊中的 183 篇案例研究论文, 研究了 过去十年中在信息系统领域案例研究方法的严谨性水平问题。她们遴选出严谨性水平评价标准的三个属性: 研究设计、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发现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标准在一些具体属性方面取得了进展, 但从整体 性角度评估的严谨性还有点模棱两可, 仍然存在大量需要改进的空间, 其中关键之一是包括更好的文献记录, 特别是关于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的问题。 援引上述专家的观点, 许多案例研究人员忽视方法严谨性的基本属性, 这一普遍做法令人失望。现有的 很多案例研究方法文献较多地阐述了数据收集方法和过程, 而常常对其关键属性 方案设计和数据分析方 法、 过程进行淡化处理, 这给采纳案例研究方法的后来学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困惑。 下面, 在上述诸多国际前沿学者研究观点的基础上, 我们结合目前国内案例研究水平现状 (限于篇幅, 本 ) 进行消化吸收, 归纳出一个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 文不再赘述, 读者可以参见相关论文 , 的测度指标和框架。从这层意义上来说, 本文价值在于把国外前沿案例学者的经典观点系统全面引入国内, 按照案例研究方法本身的步骤和流程,总结出一套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用来提升案例研究严谨性效度和信 度的测度指标体系。 严谨性测度指标有许多标准用来评估实证研究包括案例研究的严谨性, 这些标准取决于作者赞成什么作为首选的科学模 式。本文采用的测度框架存在于实证主义传统之中。在实证主义传统中, 四个标准通常被用来评估实地研究 的严谨性: 内部效度 (internal validity 、 ) 构念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 ) 外部效度 (external validity 和信度 ) (relia bility 。这些标准已经被 Eisenhardt 和 Yin 等学者修改用于案例研究, 制定的原则已成为案例研究的公认 ) Yin 标准。 首先, 有必要先对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所内蕴的效度和信度概念作一扼要解释。外部效度是指案例研究 成果是否具备可归纳性, 是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纳成为理论, 并推广到其他案例研究中去, 它一直是案例 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构念效度是指对所要研究的概念形成一套可操作性的测量, 即相关概念的操作化, 它 最具争议性。内部效度重在指出变量和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 证明某一特定的条件将引起另一特定的结果。 信度指的是没有随机误差, 如果后续研究人员再次沿着相同的步骤进行相同的案例研究, 能够总结出同样结 论, 其关键是透明和复制。 国内学者毛基业和张霞11的研究没有特别地针对描述型、 探索型或解释型三种案例类型进行严格区分, “目前本土案例研究对上述 3 种类型案例的作用和特征并不十分清晰, 区分评价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降低 标准, 暂时取其共同的规范性指标。” 本文析出的严谨性指标参考了他们的这一有益做法, 但同时有所侧重。 一般认为, 一个完整的案例研究过程包括: 确定研究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撰写研究 报告五个步骤。其中, 公认的提升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的关键步骤在于中间的三个环节, 即设计研究方案、 收 集资料、 分析资料三个阶段。因此, 案例研究严谨性测度框架应该主要着力于构建上述三个环节的测度指标, 最能体现国内学界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水平的当属近几年由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几届管理案例研究论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 叶康涛案例研究:从个案分析到理论创建 中国第一届管理案例学术研讨会综述、张丽华和刘松博案例研究:从跨案例的分析到拓展现有 理 论 的 解 释 力 中 国 第 二 届 管 理 案 例 学 术 研 讨 会 综 述 、 毛 基 业 和 张 霞 案 例 研 究 方 法 的 规 范 性 及 现 状 评 估 国 企 业 管 理 案 例 论 坛 中 (2007 )综述,分别发表于管理世界2006 年第 2 期、第 12 期、2008 年第 4 期。 MANAGEMENT REVIEW Vol.22 No.05 (2010 113 ) 管理方法与管理条例下面我们根据指标重要性程度, 有详有略地进行阐释。 1、 研究设计领域严谨性测度指标 ) 研究设计领域严谨性测度框架与以下一些指标密切相关 (见表 1 。表 1 研究设计领域严谨性测度框架 领域 维度 环节 研究问题部分 清晰的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的类型 无 理论基础部分 干净的理论白板 相关理论被陈述 外部效度 领域 1: 研究设计 有 基于理论的假设被陈述 运用竞争性理论 构念的先验解释 案例设计部分 案例数目 分析单元 案例背景部分 信度 作者部分 背景描绘 纵向设计 作者数目 行业背景、 财务数据等 花在现场的时间 案例研究对象时段 单一研究者 多位研究员的不同作用 单一案例设计 多案例设计及复制法则 属性 恰当地运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一个关键指标, 是提出的研究问题的类型。清晰的研究问题表明了一项研究 的本质, 让研究人员轻松地把一项研究与其理论贡献连接起来。Yin 认为, 当研究目的是探索一种新的现象, 案例研究对于 “如何”“为什么” 和 这样类型的问题有可能是最适当的。 探索型案例研究可能无法提出假设, 这就涉及到干净理论白板问题 (theoretical slate 。 ) Eisenhardt 主张, 理 论建构研究必须始于尽可能地考虑接近没有理论的理想状态, 没有假设被检验, 因为任何先入为主的理论观 点可能存在偏见, 会限制研究发现。 对于解释型案例研究而言, 需要提出假设/研究主张 (study propositions , ) 阐述相关理论和基于理论的假 引导研究人员关注 设, 另一个方法是考虑竞争性主张和其证据分析。提出假设可以聚焦待研究的重要理论, 要研究的问题。前期研究文献可以成为研究人员界定研究对象和分析单元的指南。使用先验构念 (priori construct 以指导理论建构研究, ) 对此 Eisenhardt 认为, 解释先验构念可以帮助塑造初步设计。 设计案例研究方案是研究过程中最困难的一环。研究设计是用数据把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最终结论连接 起来的逻辑顺序。进行案例研究设计时要特别注意 5 个要素: ) (1 要研究的问题; ) (2 理论假设 (如果有的话 ; ) 12 ) (4 连结数据与假设的逻辑; ) (5 解释研究结果的标准 。 (3 分析单元; ) 案例研究设计分为单案例和多案例研究设计。这意味着, 在收集数据之前要做出决定, 是选择采用一个 案例还是采用多个案例来说明要研究的问题。单案例研究设计的适用范围包括: 检验一个广泛接受的理论; 分析一个极端案例; 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研究启示性案例; 研究纵向案例。通常情况下, 案例被选择 是因为它们具有实质意义或理论意义13。 对案例研究经常的批评是, 其依赖于一个单一案例, 使其不能提供一个可推广性的结论。Eisenhardt 认 为, 包括 4 至 10 个案例的跨案例研究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分析归纳的基础, 从多个案例中推导出的结论往 往被认为更具说服力。多案例研究设计就是选择两个或多个案例, 研究结论要么能产生相同的结果 (逐项复 制, literal replication , ) 要么由于可预知的原因而产生与前一研究不同的结果 (差别复制, theoretical replication 。 ) 多案例研究遵从的是复制法则 (replication logic , ) 而不是统计调查方法中的抽样法则 (sampling logic , ) 两者完 采用复制法则进行多案例研究的第一步, 是进行理论构建。 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完整的研究, 如果实 全不同。 证结果是内敛的、 会聚的, 那就证明其结论成立。对于每一个单案例, 都要撰写研究报告, 解释先验理论成立 或不成立的理由。所有案例合在一起, 再次撰写多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解释。 (2010 ) 114 管理评论 Vol.22 No.05 管理方法与管理条例准确界定研究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单元 (analysis unit , ) 它可以是个体、 事件或实体, 选择时要注意 避免分析单元太过模糊或数量太多, 给后续分析带来麻烦。对于主分析单元、 嵌入性分析单元以及围绕分析 单元的背景事件的区分界定, 取决于研究层次, 主分析单元与主要研究问题应该处于同等层次。分析单元确 定后并非从此一成不变, 随着资料收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得到的新发现而进行适时修订。 案例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前后联系。为提升研究发现的信度和效度, 有必要阐释清楚案例研究背景, 包括研究问题所涉背景, 它要求说明研究在哪进行和调查的具体时间; 以及如何收集与事件发生有关的数据 等。 纵向性案例研究 (longitudinal case 存在多个数据采集点。案例研究期 ) (period 确定了被研究现象之下的 ) 参考框架, 被研究现象的时间跨度越长, 模式、 连续性和不连续性被确定的机会越大, 深度了解也越有可能14, 越可避免因有时限的和因时间关系而潜在混淆的研究结果出现。 基于团队的研究和多位调查员的不同角色。一个研究团队可以捕获更多的丰富性和增加对于研究结果 更大的信心。研究团队共同参与数据分析活动, 当研究发现或对现象的解释处于争议时, 能启迪研究发现。 2、 数据收集领域严谨性测度指标 数据收集领域严谨性测度框架与以下一些指标密切相关 (见表 2 。 ) 案例研究草案 (protocol 目的在于指导研究人员更好地收集证据, ) 它包括实地调查程序、 需要研究的问 表 2 数据收集领域严谨性测度框架 题、 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等内容。 清晰地说明对研究结果作出贡献的数 据来源以及如何贡献于研究发现的方式, 对 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是一个重要方面。案 例研究方法资料收集程序与其他研究方法 的资料收集程序有所不同, 因此在安排案例 研究资料收集活动时, 必须详细计划, 尽可 能多地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并设计好 应对措施。 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和定性与定量数据 的融合。案例研究数据收集的一个主要优 点,是有机会去使用许多不同来源的证据, 它比任何一种单一方法更能提供事件和问 题的丰富图景。Yin 确定了案例研究几个定 性证据的来源, 包括文献、 档案、 访谈、 直接 观察、 参与观察、 实物证据, 这六种证据来源领 域 2: 数 据 收 集 核实部分 信度 效度 结果部分 数据三角形 构念效度 定性和定量 分析的融合 领域 维度 信度 过程部分 环节 案例研究草案 数据收集过程的解释 文献 途径部分 (多种数据 收集方法 ) 访谈 调查问卷 观察 人工制品 关键信息提供者审查草稿 研究同行审查草稿 案例研究数据库 使用试验案例进行预试 参与性观察数据 直接性观察数据 档案记录 受访者确定、 数目 访谈大纲及前测试 访谈数据记录 年报 内部报告、 会议纪要、 新闻等 属性 之间是相互联系、 互为补充的。具体的定量 (如调查量表 和定性数据来源 ) (如访谈 的结合使用往往被提倡。 ) Eisenhardt 认为, 定量数据能使研究人员不会被定性数据生动但虚假的印象所分散, 它可以支持研究结果, 证 实来自定性证据的研究发现。 使用多种来源的资料有利于研究人员全方位地考察问题, 其最大的优点在于相互印证, 即形成证据三角 15 形 , 发展融合的调查线索。证据三角形解决了构念效度问题, 因为多种证据来源对同一现象进行了多重证 明。 Patton16探讨了四种类型的证据三角形, 不同证据来源 (数据三角形 、 ) 不同的评估人员 (研究人员三角形 、 ) 同一资料集合的不同维度 (理论三角形 、 ) 各种不同方法 (方法论三角形 。把案例研究建立在几个不同但相互 ) 确证的证据来源上, 研究结论就更准确、 更有解释力和说服力,使用了多种来源资料的案例研究与那些只使 “ 17 用单一来源资料的案例研究相比, 总体质量更高” 。 文献的作用是证实或证伪通过其他来源获取的资料, 它可以表现为文件、 会议纪要、 各种公报、 新闻报道 等多种形式, 一个完整系统的资料收集方案应充分考虑其多种表现形式。档案记录通常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 档的形式保存在档案室和计算机中, 它可以和其他来源的资料结合起来使用。实物证据包括物理或文化的人 No.05 (2010 115 ) MANAGEMENT REVIEW Vol.22 管理方法与管理条例工制品 仪器、 技术装置等, 可作为实地访问的一部分进行收集与观察。 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是案例研究最重要的信息来源。在案例研究访谈中, 虽然研究人员会沿着一条连贯 研究人员可以向主要访 的线索进行提问, 但是实际发问仍然是弹性的, 而不是死板教条的。在开放性访谈中, 谈对象提出有关某些事件的事实性与观点性问题; 在重点性访谈中, 主要目的是证实研究人员已经确定的一 开放性的问题。 些事实, 而不再问其他一些宽泛的、 研究人员亲临案例现场进行调查, 这为案例研究提供了直接观察的机会。正式的直接观察, 观察计划可 以扩展为案例研究设计的一部分, 现场观察研究人员在一定的时间段实地测量某些行为的发生情况。非正式 的直接观察, 可以在实地访问期间穿插进行, 同时还可以收集其他资料。而参与性观察时, 研究人员不单是一 个被动的观察者, 而且在案例研究的情景中担当具体角色, 实际参与所研究的事件, 它可以采用成为临时性 工作人员的方式, 从局内人的角度看待研究对象, 获得只有为数很少的内部人员才能得到的信息。 让关键信息提供者和研究同行来评阅初步收集的资料,这些关键信息提供者是或者曾经在被研究组织 工作过, 研究同行是学术界专家, 而非论文的共同作者。他们的看法有启发意义和帮助, 这一环节是对研究中 所引用的事实和证据真实性进行确认的途径, 是改进案例资料收集质量的一个重要补充。 每个案例研究都应当建立直观易懂的数据库 (database , ) 这些资料被组织起来以方便后续研究人员回顾 和检索, 方便案例研究的复制, 有利于增强案例研究的信度, 它通常包含原始资料、 编码方案、 编码数据、 数据 呈现等。很多案例研究缺乏正式的数据库, 即案例研究没有把数据库与案例研究报告分开, 这是案例研究存 在的最大不足。 资料收集阶段的最后一步, 是选取其中一个案例进行试研究。试验案例研究能够在资料收集的程序和内 容方面提供宝贵经验, 研究人员可据此修正资料收集方案。 3、 数据分析领域严谨性测度指标 数据分析领域严谨性测度框架与以下一些指标密切相关 (见表 3 。 ) 证据分析一直是案例研究中发展最为缓慢、 最难以掌握的一个环节。Eisenhardt 强调, 数据分析是过程中 “最难和最不易编码的部分” 。在资料分析阶段, 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比新手有更大的优势, 它更多地依赖研 究人员个人严谨的思维风格、 详细的资料和审慎考虑其他的可能解释。 一项清晰的分析战略和数据分析程序 表 3 数据分析领域严谨性测度框架 的说明能够提高分析过程透明度,使外部 领域 维度 环节 属性 观察人员更好地判断研究结果是否是遵循 严谨程序的成果。其他研究人员能够重复 进行先前某一案例研究的一个前提是, 尽 可能详细地记录先前研究的每一步骤。 Yin 主张每一个案例研究应该有一个 总的分析策略, 这个策略有助于研究人员 更有效地使用分析工具,更恰当地运用一 些处理技术。数据分析策略在探索型或解 释型案例研究中更为重要,因为其研究目 标是发展或测试理论。 案例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 数据收集过程中作出调整的自由,表现为 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经常的重叠 和重复18。 在案例研究中,很多信息往往是在偶 然会谈中被发现和采用现场笔记记录的。 现场笔记应尽可能全面, 不仅包括口头信 (2010 ) 116 管理评论 Vol.22 No.05 构念效度 内部效度 信度 度 域 3: 数 据 分 析 跨案例模式 项目回顾 回顾部分 与现存文献比较 合乎逻辑的证据链 理论三角形 组织的实际名称 与冲突文献比较 与相似文献比较 内部效度 分析技术部分 案例内分析模式 数据分析程序的说明 过程部分 总的分析策略 灵活的且机会性的过程 构念效度 现场笔记 编码和效度 检验部分 可行的编码方案 编码方案的效度 原始数据的编码 数据呈现 模式匹配 解释构建 时间序列分析 逻辑模型 管理方法与管理条例息, 而且包括非语言交流和谈话背景的说明。编码对于达到数据演绎目的是特别有用的工具, 编码方案用来 帮助方便复制或延展某一研究, 让读者看到在理论模型和编码之间的逻辑联系。可视化成果是定性分析的一 同时, 数据呈现还向读者转呈综 个重要组成部分, 呈现数据是发现编码部分之间联系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19。 合信息, 这能够帮助证明证据链和最终研究结果。 严谨的分析技术在定性研究结论的效度上是一个主要因素。常用分析技术包括: ) (1 模式匹配 (patternmatching ,把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模式与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模式相匹配。如果这些模式相互之间达成一 ) 致, 案例研究结论的内在效度会更理想。 ) (2 建构性解释 (explanation-building , ) 主要涉及解释型案例研究的分 析步骤, 通过建构一种关于案例的文本性解释来分析案例研究资料。 ) (3 时序分析 (time-series analysis , ) 要求 收集大量的数据点和包括在一段时间内的模式查明,分为简单时间序列、复杂时间序列和大事年表三种类 型。 ) (4 逻辑模型 (logic models , ) 它是一定时期内各个事件之间复杂而精确的链条。 这些事件能展现 “原因-结 果-原因” 的重复与循环, 前一阶段的因变量成为下一个阶段的自变量。运用这一技术, 需要将实际观察到的 事件与理论预测到的事件进行比对。 与案例内分析相对应的是跨案例模式。案例研究人员由于受生动性或更多的精英受访者所影响, 或者有 时无意中降低了不确信的证据, 从而基于有限的数据跳跃得出结论。因此, 跨案例比较的关键在于, 通过许多 不同方式看待这些数据, 抵制这种倾向。 当使用项目回顾 (project reviews 策略时, ) 研究人员意在征求课题参与者对于解释和结论信度的意见 20, 佐证在案例报告中提出的基本事实和证据。 对于探索型案例研究, 需要与现存文献进行比较。从案例研究中建构理论, 最重要的是把凸现概念、 理论 或假设与现存文献进行比较, 包括与相冲突文献和与相类似文献进行比较。审视与凸现理论相冲突的文献会 增强研究人员对研究结果的信心,迫使研究人员进入一个比他们可能实现的更富有创造性、打破桎梏的思 “ 维模式”同时, ; 讨论与凸现理论相类似的文献也很重要, 因为它把通常彼此不相关现象的基本相似性联系在 一起, 其结果往往是一个在内部效度、 更广泛的外部效度和较高的构念效度的更强有力的理论。 为了提高案例研究中提出证据的信度, 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维持一个合乎逻辑的证据链 (logical chain of evidence 。这一原则旨在帮助案例研究报告的读者, ) 从最初的研究问题到最终的案例研究结论之间, 找出 每项证据的各种推论, 即案例研究问题-草案-证据来源-数据库-报告这一过程。同时, 外部调查者也能够从 结论反推出最初的研究问题。 在案例研究方法中, (quotes 的使用是一种方式,在研究中带来参与者的声音”21。工作的质量、 引言 ) “ 研 22 究人员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使用适当的数据来支持结论都是通过选择来描绘和适当的使用引言 。 引言 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使读者关于分析的是非曲直达成一项独立的判断。 案例研究中的专有名称和信息提供者、 参与者的名字应该被公布还是被隐去呢?明示案例和其中个人的 身份有两个好处: 第一, 在阅读和解析案例报告时, 有助于读者回忆起其之前所知道的关于同一案例的其他 信息。第二, 整个案例变得更明白易懂, 在必要时还可查阅脚注和引用, 同时也便于对已发表的案例材料形成 恰当的评论。但是, 有些情况下必须采用匿名方式, 它在两个层次上存在: 整个案例的匿名和案例中个人的匿 名。最普遍的原因是该案例属于争议性议题, 匿名能够保护实际的案例对象和参与者。 基于严谨性的效度、 信度关系探讨外部效度、 构念效度和内部效度三个效度类型之间是彼此依赖的。外部效度与作为外部效度先决条件的 构念效度和内部效度之间存在着层次关系, 外部效度的一个逻辑先决条件, 是案例研究的构念效度和内部效 度。没有一个理论假设和实证观察 (构念效度) 之间的精细联系, 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论和因果逻辑 (内部效 度 , ) 就不会有处于第一位的外部效度23。Gibbert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 案例研究作者可能会强调更基本的效度 类型 (构念效度和内部效度 , ) 以牺牲外部效度为代价, 但却不失案例研究的整体严谨性, 但反之不然。 虽然三种效度类型之间彼此依赖, 和其他三个类型相比, 实际上某些力量可能会导致案例研究人员更多 地关注外部效度, 尤其是文献, 劝告案例研究人员要特别注意这一标准。Eisenhardt 指出多案例研究如何能够 No.05 (2010 117 ) MANAGEMENT REVIEW Vol.22 管理方法与管理条例被用来建构理论, 并提升外部效度; March 等提供了 “从一个或几个案例中研究” 的指导性大纲24; 和 Wat Mir son 告诫说, 归纳总结不能也不应该在所有的研究中被强调, 因为它可以吸引研究人员的注意力远离理解案 Rouse 和 Daellenbach26认为在某些案例中, “浸入式” 只有 的研究能够帮助 “提高我 例本身, 并导致过度归纳25; 们对以前通过二手数据研究获得结果的归纳和管理含义的理解” 。这些警示性的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对外部效 度的偏好。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 一些研究人员可能会考虑使用上述的属性清单去构成 “如何做” 实际案例研究的模 板, 其他研究人员则会声称实际案例研究的艺术性还没有确定下来, 而且更多的现场工作需要合成去做以使 得一致, 许多由 Eisenhardt 和 Yin 等人提出的实际案例研究准则或见解更具操作性。以上总结的案例研究方 法严谨性属性指标体系, 是由经验丰富的案例研究方法专家多年研究工作积累而来, 或许它不能作为案例研 究严谨性的公式或配方, 但它却极大地帮助了我们这些打算从事案例研究的人员, 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 严谨性研究框架和研究方向。 实证测度为尽可能科学地反映出国内案例研究型论文研究方法的严谨性现状, 在测度对象的选择上, 我们采用目 的抽样原则, “一流杂志、 依据 名校教授” 的标准,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范围内, 在 2008 和 2009 两年发表的最新文献中, 选定 A 类 管理世界 篇 3 (L1、 L4 27-29和 B 类 L2、 ) 管理学报 篇 1 (L3 30, ) 我们认为这样的文献组合大体能体现出国内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程度的 “最佳实践”我们把它列表 , ) 如下 (见表 4 :表 4 国内案例研究型论文代表作 代号 L1 L2 L3 L4 篇名 作者 对象 海尔集团 新希望集团 怡海公司 国美电器等 10 家 主要内容 基于流程再造理论, 以海尔产品经理为研究对象, 探讨 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模式。 探讨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领导者领导风格发生的演 变特征。 探讨责任型领导如何建立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互惠、 互 信的关系网络, 促进公司发展。 探讨中国高速成长型公司营销战略的共同特征。 中国企业产品创新管理模式研究 ) (三 欧阳桃花等 以海尔产品经理为案例 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领导风格演变: 案 吴春波等 例研究 责任型领导与企业社会资本建立: 怡 宋继文等 海公司案例研究 高速成长的营销神话: 基于中国 10 家 李飞等 成功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下面, 我们分三个领域对以上构建的测度框架和指标进行检验。 1、 研究设计领域严谨性测度结果 四篇论文都清晰地阐明了研究问题;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先验构念进行回顾、 解释和评述, 找到现有研究 文献缺口, 突破演绎型的验证西方理论在中国情境下的适用性问题的主流趋势的不足, 探索理论构建型案例 研究方法之路径。 在案例数目选择上, 进行多案例研究, L4 选取 2 家公司作为实验案例进行预研究, 遵循了初 步的复制法则, L1-L3 均为单案例研究, 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纵向深入分析。 但是, 在明确界定分析单元问题上, 四篇论文都没有清晰阐明, 增加了后续分析中出现区群谬误 (ecological fallacy 和层次混淆的可能性。在案例 ) 背景描述上, 四篇论文都详尽地介绍了研究对象企业的行业背景、 发展历程、 关键领导人等情况, 但和国外最 佳论文相比, 不足之处明显, 存在着背景着墨过多、 不够精炼的共同特征。花在案例现场的时间, 3 篇论文 有 清晰地表明了访谈的时间, 但访谈次数和时长相当有限。在研究对象时段上, 只有 L1 和 L2 的纵向案例研究 特征非常明显, 从不同时点上采集数据, 能够更好地观察研究现象。在研究团队上, 四篇论文皆为团队合作研 究, 大都交代了各自角色, 特别是 L1 是作者与研究对象公司副总裁合作研究的结果,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 研究结果的公信力和说服力。 2、 数据收集领域严谨性测度结果 在案例研究草案方面, 四篇论文全部缺乏, 反映出案例规划意识普遍不足。在数据收集过程及其阐释方 面, 论文都进行了说明。一手资料方面, 主要运用了深度面访和实地调研, 但成熟量表开发和问卷调查方法使 公司出版物、 外部媒体报道等, 收集到了部分核心资料, L1 用不多; 二手资料方面都能做到尽可能收集档案、 (2010 ) 118 管理评论 Vol.22 No.05 管理方法与管理条例 L3 增加了直接性观察和电话访谈方法, 补充了聆听关键领导人演讲的方法, L4 较为现实可取, 建立了案例研 究数据库, 表明在资料收集方式上国内学者与国外差距并不大, 但在收集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上, 可以明显看 多种数据收集途 出国内学者对采集一手资料的力度还不够, 二手资料使用量较大。在定性与定量方法融合、 径互补的方式下,尽管有学者宣称使用了数据三角形,但普遍没有举出令人信服的数据三角相互印证的例 我们在四篇论文中均没有看到相关说明。同 子。在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后再经关键信息提供人审查这一点上, 样, 在选择一个案例进行预试以修正资料收集方案上, 四篇论文都没有尝试。 3、 数据分析领域严谨性测度结果 数据分析技术和分析过程是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的关键。四篇论文都介绍了数据分析程序, 但均缺乏数 据分析的基础阐释 数据编码和效度检验, 我们没有看到全面的可行的编码方案、 编码方案的效度检验, 仅有 L2 较为详细地展示了如何对收集到的原始笔记和数据进行编码的样例, 而这样做还是很不够的。更为 可惜的是, 案例研究方法的关键内核指标即数据分析技术, 不论是案例内分析模式抑或跨案例分析模式常用 的模式匹配、 解释构建、 时间序列分析、 逻辑模型等技术, 四篇论文均没有具体提及。至于专业定性分析软件 辅助工具 Nvivo 和 Atlas.ti, 国内更是鲜有学者尝试运用。 分析技术和分析工具的缺位, 使得后续学者仍然弄不 明白研究者如何从原始数据得出研究发现这一 “分析链” 过程, 这给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信服力大打折扣。在 文献回顾上,绝大多数论文都能运用较大篇幅有力地展示自己的研究发现与前人冲突文献或相似文献研究 的不同之处。在研究对象是否实名问题上, 所有论文都公开了组织的实际名称, 部分论文有限度地公布了调 研对象姓名和时间, 这样局部提升了研究信度, 有利于后续研究者的复制和跟踪研究。 通过以上实证检验, 我们深深体会到, 在对待案例研究方法严谨性问题上, 国内学者的重视程度有很大 的提升空间, 这一点, 在四篇论文文末的参考文献中可以管窥, 所列参考文献中涉及到案例研究方法的文献 非常少, 且是最常见的基础文献。和国外前沿研究同行相比, 国内学者 “有其形而无其神”尤其是在方法严谨 , 性的内核系列指标上差距非常明显, 这正是我们未来坚定的努力方向。参考文献: 1 Campbell,D.T. Degrees of Freedom in the Case StudyJ.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1975,8:178-193 2 Bergh,D.G.,Perry J., Hanke R. Some Predictors of SMJ Article Impac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1):81-100 Design and MethodsM.CA:Sage Publications Inc.,1994 3 Yin,R.K. Case Study Research: 4 Yin,R.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CA:Sage Publications Inc.,2008 5 Eisenhardt,K.M. Building Theories fom Case Study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532-550 6 Eisenhardt,K.M.,Graebner M.E.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 (1):25-32 7 Siggelkow,N. Persuasion with Case Stud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7,50(1):20-24 8 Scandura,T.A.,Williams E.A.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Management:Current Practices,trend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6):1248-1264 9 Gibbert,M.,Ruigrok W.,Wicki B. What Passes as a Rigorous Case Stud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3):1465-1474 10 Dub魪,L.,Par魪 G. Rigor in Information Systems Positivist Case Research:Current Practices,Trends,and Recommendations J.MIS Quarterly,2003,27(4):597-635 11 毛基业,张霞. 案例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及现状评估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 (2007 综述J.管理世界,2008,(4):115-121 ) 12 周海涛.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13 Ragin,C.C. The Distinctiveness of Case-oriented ResearchJ.Health Services Research,1999 Supp.Part2,34(5):1137-1151 14 Weick,K.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SelectionM/McFa rlan,F.W.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Challenge.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84 15 Jick,T. Mix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Triangulation in Act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9,(24):602-611 16 Patton,M.Q. How to Use Qualitative Methods in EvaluationM.CA:Sage Publications Inc.,1987 17 COSMOS 公司.Selected PublicationsEB/OL.,2009-05-28 18 Miles,M.B.,Huberman A.M.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M.CA:Sage Publications,1994 MANAGEMENT REVIEW Vol.22 No.05 (2010 119 ) 管理方法与管理条例 19 Crabtree,B.F.,Miller W.L. Using Codes and Code ManualsM/Crabtree,B.F.,Miller W.L.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CA:Sage Publica tions Inc.,2000 20 Patton, M.Q. 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Credibility of Qualitative AnalysisJ.Health Services Research,1999,34(5):1189-1208 21 Creswell,J.W.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M. London:Sage Publications,1998 22 Fetterman,D.M. EthnographyM.CA:Sage Publications,1998 23 Cook,T.D.,Campbell D.T.Quasi-experimental Design:Design and Analysis Issues for Field SettingsM.IL:Rand McNally Co.,1979 24 March,J.G.,Sproull L.S.,Tamuz M. Learning from Samples of One or FewerJ. 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13 25 26 Mir,R.,Watson A.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The Case for a Constructivist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患者安全护理管理
- 企业收款提成管理办法
- 他项权证相关管理办法
- 人才公寓管理办法提纲
- 会计角度餐费管理办法
- 互联泄密案件管理办法
- 人员密集空间管理办法
- 中铁项目会计管理办法
- 中海物业采购管理办法
- 企业数据资产管理办法
- 2025年北京市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发展对象培训结业考试真题
- 肺结节中医课件
- 医院安全生产包括哪些方面
- 小型灌区渠道管理办法
- 护理核心制度考试试卷(附答案)
- 汽车之夜活动方案
- 电气识图与CAD制图课件:常用电气元件的识图与制图
- DB 3707∕ T 6-2019 潍坊市医疗卫生行业基层党建工作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