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信 2010 年宽带接入网 PON 设备 集中采购项目(第一批) 第三部分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 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10 年 01 月 中国电信 2010 年宽带接入网 PON 设备集中采购项目 (第一批)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书 1 / 66 目 录 1 概述 . 1 1.1 范围 . 1 1.2 说明 . 1 1.3 技术应答要求 . 2 2 GPON 系统参考模型 . 6 3 设备类型和接口 . 7 3.1 设备形态 . 7 3.2 设备接口 . 8 3.2.1 网络侧接口 . 8 3.2.2 用户侧接口 . 8 3.2.3 管理接口 . 9 3.2.4 其它接口(可选) . 9 4 设备功能要求 . 9 4.1 设备支持 IPV6 能力 . 9 4.2 GPON 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 10 4.2.1 传输距离及分光能力要求 . 10 4.2.2 ONU 认证 . 10 4.2.3 测距的要求 . 10 4.2.4 封装方式 . 11 4.2.5 二层业务模型 . 11 4.2.6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 DBA) . 11 4.2.7 软件升级功能 . 12 4.3 以太网功能要求 . 12 4.3.1 以太网基本功能要求 . 12 4.3.2 VLAN 功能 . 13 4.3.3 VLAN Stacking 功能( IEEE 802.1ad) . 14 4.4 多业务 QOS 机制 . 16 4.4.1 多业务 QoS 总体要求 . 16 4.4.2 业务等级协定( SLA) . 16 4.4.3 业务流分类功能 . 16 4.4.4 优先级标记 . 17 4.4.5 优先级队列机制 . 17 4.4.6 流限速 . 17 4.4.7 优先级调度 . 17 4.4.8 缓存管理 . 18 4.5 策略控制功能 . 18 4.6 流量镜像 . 18 中国电信 2010 年宽带接入网 PON 设备集中采购项目 (第一批)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书 2 / 66 4.7 安全性要求 . 19 4.7.1 PON 接口数据安全 . 19 4.7.2 MAC 地址数量限制 . 19 4.7.3 过滤和抑制 . 19 4.7.4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 19 4.7.5 其他安全功能 . 20 4.8 组播功能 . 20 4.8.1 组播实现方式 . 20 4.8.2 组播机制和协议 . 20 4.8.3 组播性能要求 . 21 4.9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 . 21 4.9.1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要求 . 21 4.9.2 光链路保护倒换 类型 . 21 4.9.3 光链路保护倒换准则 . 24 4.9.4 业务中断时间 . 25 4.10 设备保护功能 . 25 4.10.1 OLT 主控板 1+1 冗余保护 . 25 4.10.2 OLT 上联口双归属保护 . 25 4.10.3 配置恢复功能 . 26 4.10.4 电源 1+1 冗余保护功能 . 26 4.11 TDM 业务要求(可选) . 26 4.12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 . 26 5 性能要求 . 27 5.1 二层处理能力 . 27 5.2 以太网 /IP 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 28 5.3 电路仿真业务的性能指标 . 28 6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 29 6.1 操作管理维护的技术要求 . 30 6.2 操作管理维护的功能要求 . 33 6.2.1 拓扑管理 . 34 6.2.2 配置管理 . 35 6.2.3 故障管理 . 39 6.2.4 性能管理 . 42 6.2.5 安全管理 . 47 6.2.6 策略管理 . 49 6.2.7 软件管理 . 49 7 设备硬件要求 . 49 7.1 设备尺寸 . 49 7.2 指示灯 . 49 7.3 控制 . 50 7.4 热插拔 . 50 7.5 冗余保护 . 50 中国电信 2010 年宽带接入网 PON 设备集中采购项目 (第一批)招标文件 技术规范书 3 / 66 7.6 配件 . 50 7.7 可靠性指标 . 50 7.8 包装 . 50 8 供电、环境和安全性要求 . 50 8.1 供电要求 . 50 8.2 节能要求 . 51 8.3 环保要求 . 52 8.4 环境要求 . 52 8.4.1 温度、湿度要求 . 53 8.4.2 防尘要求 . 53 8.4.3 大气压力要求 . 53 8.5 电气安全要求 . 53 8.5.1 绝缘电阻 . 53 8.5.2 设备接地要求 . 53 8.5.3 过压、过流保护 . 53 8.5.4 电磁兼容 . 53 9 售后服务要求 . 54 9.1 售后服务的基本要求 . 54 9.2 保修期的规定 . 55 9.3 版本管理的要求 . 55 9.4 坏件送修流程和相关服务标准 . 56 9.4.1 送修流程 . 56 9.4.2 维修后产品的保修期 . 56 9.4.3 运输责任及费用 . 56 9.4.4 维修时限要求 . 57 9.4.5 送修统计报告 . 57 10 其它要求 . 57 附录 A 服务责任划分 . 57 A.1 督导调试制 . 57 A.2 工程服务制 . 58 附录 B 中国电信 GPON 培训基本要求 . 59 附录 C OLT 设备相关材料具体要求 . 61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 1 概述 1.1 范围 本规范 是 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 “ 中国电信 ” ) 集中采购的 GPON局端设备( OLT)的技术要求。下文中的 “ 设备 ” 如无特别说明均指 GPON 局端设备。 本规范主要参考 中国电信 GPON 设备技术要求 制定而成, GPON 局端设备( OLT)应满足 中国电信 GPON 设备技术要求 的要求。 1.2 说明 中国电信在任何时候保留和拥有对本规范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规范书只是针对中国电信近期宽带接入网建设的要求,中国电信有权在签定合同前,根据需要修改和补充本规范书,修改补充后的最终规范书将 作为合同的附件。 未经中国电信书面许可, 投标方 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透露本规范书内容。 在本规范书中,对各条目的要求有下列表达方式: “ 必须 ” 、 “ 应 ” :表示现阶段网络建设的基本需要,该条目必须实现; “ 建议 ” :表示将来网络、设备和技术发展的目标,一般情况下希望该条目实现,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忽略该条目; “ 可以 ” :表示该条目属于可选。 投标方 应对以下提出的每一项功能、性能要求,如实地说明其设备的支持程度。如无特别说明, 投标方 声明支持的功能应为设备已实现的功能,不包括有能力支持但尚未实现的、近期将要实 现的、未来计划实现的功能。 中国电信将适时进行验证测试,如发现 投标方 声明支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与测试结果不符,中国电信将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 1.3 技术应答要求 1.3.1 投标人应按照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技术建议书,技术建议书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1)综述 包括总体技术方案、产品设计原则、投标人的技术优势、第三方测评等内容。投标人应对其主流商用产品及产品线进行详细介绍和技术说明,说明的设备范围应涵盖所有各分包的投标设备及其所在产品线,并能够完全反映投标设备原厂商的主流商用产品概况。 ( 2)所有投标设备的技术文档, 投标人应针对各种设备逐一说明以下内容: a)设备功能、性能说明; b)设备体系结构(含图示); c)设备各种接口特性; d)安装方式; e)物理尺寸; f)供电方式、耗电量及散热量; g)设备或机架接地要求; h)重量、温湿度等环境要求; i)设备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记录文档,含第 3 方评测文档或实验室测试记录等; j)设备装架及其加固底座示意图:如所投标设备为装架式,投标人应提供相应的装架示意图,以及机架加固底座制作和安装图纸。 ( 3)投标人应提供上述所有 OLT 设备的供电要求,包括: a)输入电源种类、数量 b)每台设备输入电源线的数量、线径(平方毫米) c)每台设备的耗电量 d)输入电压变化范围、电流 e)接地电阻 f)设备接地线、机架保护接地线的数量、线径(平方毫米)等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3 ( 4)本次投标的硬件设备应能适应如下温湿度等要求: a)温度: -10 55 b)相对湿度: 10% 90% c)温度变化率: 10 /h,不结露 d)海拔高度: -5005000 米 d)防尘:静态条件下测试,主机房空气中 0.5 m 的尘粒数,少于 18000粒 /升 e)投标设备如不能适应上述要求时请说明。同时,投标人须详细提供上述所有设备对机房环境的要求,诸如:运行及非运行状态时的温度、湿度、防尘、设备噪声强度、各种电磁干扰等要求,以及运输、长期和短期储存要求等。 ( 5)本次投标的硬件应满足以下设备抗震加固等要求: a)对于投标人提供的落地型设备,当体积较大、重量较大且易滑动或易倾倒,设备应具备抗震加固特性。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按 8 度考虑。 b)投标人应详细说明上述所有设备的尺寸、重量( Kg)及对机房地板承重的要求( Kg/m2)。 c)投标人应提供上述所有设备的安装要求和抗震加固方式图,尤其是对于自带机架的设备更应提供详细的安装要求和抗震加固方式图。 ( 6)所有可提供的机柜 /机架产品清单, 详细说明这些产品的产品系列号、尺寸、颜色、安装方式、支持的走线方式,以及所有可使用此机柜 /机架产品安装的设备型号 。 ( 7)所有可提供的控制台及其配件产品清单, 详细说明这些产品的产品系列号、功能、尺寸、与主设备连接方式和接口类型、配置和安 装方式,以及所有可使用此控制台产品的设备型号 。 ( 8)所有可提供的自有软件和第 3 方软件清单, 详细说明这些产品的产品系列号、原厂商、软件功能、 license 计算方式、安装方式,以及所有可使用此软件产品的设备型号。 ( 9)所有可提供的服务产品(安装、售后、技术支持、)清单,详细说明这些产品的产品系列号、分级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时限、报价方式等内容,并请说明上述各产品分级之间的主要差异点或特点。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4 ( 10)所有可提供的培训产品清单,详细说明这些产品的产品系列号、课程内容、课程时间、报价方式等内容。 ( 11)投标人应详细说明上述设备的技术特点,并详细阐述相应产品线的现状和发展规划。 ( 12)投标人应提供上述产品的成功应用案例。 ( 13)投标人应提供上述所有设备、服务、培训等产品的产品手册和相关证书。 ( 14)投标人若有不同于本文件相关要求的其它建议,或是其他合理化建议,可在技术建议书中详细说明。 应答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附件一 合同设备、合同服务及相关技术文件清单及价格(按照报价要求提供,不在技术部分体现) 附件二 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 和技术建议书 含组网方案与关键业务实施建议 ; 技术偏离表。 附件三 工程进度表 附件四 双方责任及工程分工界面 包括施工办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附件五 测试及验收 设备测试、系统测试的方法和环境 附件六 场地及环境准备要求 设备安装要求及建议、抗震加固措施等; 各种设备的外形尺寸、重量、面板布置、进出线方式等; 各种设备 /机柜所需电源种类、电源模块数量及工作模式、耗电量、电压、地线要求及设备最大可接入线径等; 机房荷重、温湿度及环境要求。 附件七 培训、厂验、工程协调会 附件 八 技术承诺 附件九 技术服务、支持、保修 附件十 产品描述 设备体系结构(含图示)、设备功能、性能说明、设备各种接口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5 特性等; 设备的正式使用时间、在中国的入网证明及相关性能指标的测试文档; 技术文档列表。 附件十 一 卖方银行的保函格式 1.3.2 投标人应按照本规范书的要求提供技术规范书点对点应答。在该文件中,投标人应对本规范书提出的各项要求逐项作出“满足”、“不满足”或“部分满足”,其中“部分满足”需要具体说明。 1.3.3 如有多款设备参与投标,请提供参与投标的设备型号,在应答时按型号分别进行应答。若 应答时未指明设备型号,如无特别说明,投标方的应答适用于投标方参与投标的所有设备型号。 1.3.4 投标人必须提供每款产品正式发布的时间及产品生命周期表。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6 2 GPON系统参考模型 GPON 系统通常由局侧的 OLT、用户侧的 ONU 和 ODN 组成,采用点到多点的网络结构。 ODN 由单模光纤和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为OLT 和 ONU 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光传输媒质 。 GPON 系统参考配置见图 1。 T 参 考 点( a ) 参 考 点A点B 点V 参 考 点光 分 路 器A FO N UN EW D MW D MO L TN E业 务 节 点功 能U N I R / SO D NS N II FP O N接 入 网 系 统 管 理 功 能O N U : 光 网 络 单 元O D N :光 分 配 网O L T :光 线 路 终 端W D M :波 分 复 用 模 块N E :O L T 和 O N U 处 使 用 不 同 波 长 的 网 络 单 元A F :适 配 功 能 ( 有 时 候 可 以 包 含 在 O N U 中 )S N I :业 务 节 点 接 口 U N I : 用 户 网 络 接 口S 参 考 点 :S N M PS / RI FP O NS N M P :简 单 网 路 管 理 协 议 。 G P O N 系 统 通 过 S N M P 接 口 与 电 信 管 理 网 ( T M N ) 相 连 , 并 通 过 S N M P 协 议对 网 元 进 行 管 理O L T / O N U 的 下 行 / 上 行 的 光 纤 连 接 点 R 参 考 点 : O L T / O N U 的 上 行 / 下 行 的 光 纤 连 接 点I FP O N: 参 考 点 R / S 和 S / R 处 的 接 口 , 是 G P O N 系 统 的 特 有 接 口 , 该 接 口 支 持 O L T 和 O N U 之 间 的 传 输 协 议A / B 参 考 点 : 如 果 不 采 用 其 他 波 长 ( 基 于 W D M 技 术 ) 提 供 其 他 业 务 , 则 无 这 两 个 参 考 点( a ) 参 考 点 : O N U 与 A F 功 能 之 间 的 参 考 点 。 如 果 A F 功 能 包 含 在 O N U 中 , 则 此 参 考 点 处 于 O N U 内 部注 : A F 是 否 是 网 管 接 口 S N M P 的 操 作 对 象 取 决 于 业 务 。图 1 GPON 接入系统参考模型 按照 ONU 在接入网中所处的位置 不同, GPON 系统可以有几种网络应用类型:光纤到 交接箱 ( FTTCab)、光纤到楼 宇 /分线盒 ( FTTB/C)、光纤到 家庭用户( FTTH)、光纤到公司 /办公室( FTTO)。一般, ONT 是用于 FTTH 并具有用户端口功能的 ONU,在本技术 规范 里对二者不做区分,统一用 ONU 来表示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7 3 设备类型和接口 3.1 设备 形态 GPON 局端设备 OLT 应支持以太网 /IP 业务 、 VoIP 业务 ,提供以太网上联接口; 可选支持 电路仿真方式的 TDM 业务, 并提供相应的 STM-1 或者多个 E1 上联 接 口 上联接口 ; 可选支持 CATV 业务。 OLT 应支持 GE 上联板 和 PON 业务板卡的混插 。 OLT 建议 支持 EPON、 10G EPON 接口 板 ,。 本规范只针对机架式 OLT 进行要求, 投标方 应详细说明其设备总体结构,板卡(模块)类型和数量,是否支持不同类型的用户板任意混插 (如 EPON 板、10G EPON 板 、 ADSL2+板、 VDSL2 板等) ,并按以下要求说明设备 型号和相关参数: 设备型号 GPON 芯片( 投标方 /型号) 外形(贴图) 尺寸(宽度 /高度 /深度) 以太网交换能力 背板总线带宽 总插槽数 控制卡(是否支持主备、及主备实现机制) PON 接口数( 单板 /整机) 上联板卡数 上联 接口数 (单板 /整机) GE(光 /电) 10GE 10/100M STM1/OC3 E1/T1 软硬件版本 设备硬件版本 设备软件版本 网管软件版本 投标方 应说明 设备扩容的方法, 以及 设备扩容的最小端口单位。 投标方 需详细说明 所投标的 GPON 局端设备所采用的 OLT 芯片型号及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8 firmware 版本信息。并说明现有板卡所使用的 OLT GPON 芯片能否由较低的firmware 版本升级到较高的 firmware 版本,及具体的升级方式。 3.2 设 备接口 3.2.1 网络侧接口 OLT 的网络侧必须支持 GE 和 10G 接口, 可选支持 10/100BASE-T 接口。 OLT 应 提供至少 4 个 GE 上联接口 。 对于提供 TDM 数据专线业务的多业务 OLT 设备,网络侧应支持 E1 接口 ,建议支持 STM-1 接口。 OLT 应支持上联接口光模块的可插拔 。 OLT 应支持至少两 块 上联板,并且 支持上联板的任意槽位混插功能。 3.2.1.1 GE接口 GE 接 口 可 以 是 1000BASE-LX 、 1000BASE-SX 、 1000BASE-CX 和1000BASE-T 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各种接口类型均应符合 IEEE 802.3-2005 的规定。 3.2.1.2 10/100BASE-T接口 10/100BASE-T 接口应符合 IEEE 802.3-2005 的规定。 3.2.1.3 10GBASE-X接口 10GBASE-X 接口应符合 IEEE 802.3-2005 的规定。 3.2.1.4 E1接口 E1 接口应符合 ITU-T G.703 或 GB7611-2001 的规定。 3.2.1.5 STM-1接口 STM-1 接口应符合 ITU-T G.707 的规定。 3.2.2 用户侧接口 3.2.2.1 GPON接口 设备 的 PON 接口 应采用 Class B+光模块, 建议支持 Class C+, 并 符合 我国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9 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 吉比特 无源光 网络( GPON)的 相关 规定。 OLT 每个 PON 接口支持的 T-CONT 数量至少应不小于 512 个,建议不少于1024 个。每个 PON 口支持的 GEM Port 数量应不小于 2048 个,建议达到 4096个 。 投标方 应说明 所使用的 PON 接口及光模块的规格是否符合上述标准 。 投标方应说明所投标设备每个 PON 口支持的 T-Cont 和 GEM Port 的数量。 3.2.2.2 EPON接口 建议 支持 1G-EPON、 10G-EPON 接口。 投标方应 分别 说明 所投标设备是否支持 1G-EPON、 10G-EPON 接口 。 3.2.3 管理接口 应支持以下管理接口: 本 地维护管理的接口( Console 口); 远程集中维护管理的带外接口( 100BASE T); 远程集中维护管理的网络侧带内接口。 3.2.4 其它接口(可选) 可选支持 时钟、级联 等接口。 投标方 应说明具体支持的接口类型及单板端口数量 。 4 设备功能要求 投标方 应按照以下功能要求逐项详细说明其设备支持情况。如 投标方 认为其设备包含本规范中未列出的有特色的功能,也可同时进行说明。 4.1 设备支持 IPv6能力 OLT 设备 应 支持 IPv6 感知( IPv6 Aware) 功能。 此次 应标不支持该功能的设备, 应提供 免费升级服务支持 IPv6。 厂商需说明 此次投标的 OLT 设备对 IPv6 的 支持能力, 包括 基于 IPv6 的 QoS、安全 、组播、网管等 。 如果尚不提供此功能,则应提供详细的研发时间表,并请说 明 投标设备是否能平滑升级支持 IPv6,以及 具体升级方式。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0 4.2 GPON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OLT 设备应支持 ITU-T G.984.1- G.984.4 和 中国电信 GPON 设备技术要求 中规定的 GPON 基本功能。 4.2.1 传输距离及分光能力要求 4.2.1.1 波长要求 GPON 系统的 OLT 和 ONU 之间采用 ITU-T G.652 规定的单模光纤,上下行应 采用单纤双向方式,上下行应分别使用不同的波长, 其中上行应使用 1260nm1360nm 波长(标称 1310nm),下行应使用 1480nm 1500nm 波长(标称 1490nm)。 当使用第三波长提供 CATV 业务时,应使用 1540nm 1560nm 波长(标称1550nm)。 GPON 系统提供 CATV 业务的具体要求不在本要求规定范围内。 4.2.1.2 传输距离和分路比 GPON 系统的最大 传输 距离 应 不小于 20km,最大差分距离应 不小于 20km。 OLT 和 ONU 之间的 传输 距离 为 20km 时,支持的最大分路 比 应 为 1:64。 4.2.1.3 FEC(前向纠错)要求 GPON 系统应 支持下行 FEC,可 选支持上行 FEC。 投标方 应 分别 说明 GPON 系统是否支持 上行、下行 FEC。 4.2.2 ONU 认证 OLT 应具有对 ONU 进行认证的能力, 应支持基于 ONU 的“ SN”和 “ Password”两种方式对 ONU 合法性进行认证的能力。 当 OLT 发现非法 ONU 的注册事件后,应上报网元管理系统。 OLT 具体对 ONU 的认证方式应可配置。 SN 的格式应满足 ANS T1.220-2000 的要求( SN 中的 Vendor ID 应采用 4 个字母字符,不应该出现“ _”等字符); “ Password” 的格式应采用 10 字节的 ASCII码。 投标方 应说明 OLT 支 持的认证方式。 4.2.3 测距的要求 GPON 系统 最大测距范围应不小于 20Km,差分测距距离也应不小于 20Km;对 ONU 的测距应在线进行,不影响其他 ONU 的业务。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1 系统 应 支持测距值以米为单位向网管系统上报。 投标方 应说明测距的范围、精度、以及测距对正在工作的 ONU 业务的影响。 4.2.4 封装方式 GPON 系统的 TC 层应采用 GEM 封装模式。 4.2.5 二层 业务模型 OLT 应支持 G.984.4 规定的九种二层业务模型: MAC bridged LAN, 802.1p mapper, N:1 bridging, 1:M mapping, 1:P filtering, N:M bridge-mapping, 1:MP map-filtering, N:P bridge-filtering, N:MP bridge-map-filtering。 投标方 应说明 OLT 支持的 二层业务模型。 4.2.6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 DBA) 4.2.6.1 DBA总体要求 GPON 系统应采用基于状态汇报( SR)的动态带宽分配机制( DBA)来提高系统上行带宽利用率以及保证业务公平性和 QoS。 带宽授权可分为 4 类,按照优先级高低顺序依次为:固定带宽、保证带宽、非保证带宽、尽力而为带宽。不同 T-CONT 类型所 代表的业务类型见表 1 所示。 表 1 T-CONT 类型 GPON 系统应支持全部 5 种 T-CONT 类型,即,对于每种业务的带宽控制参数, GPON 系统应至少支持固定带宽( Fixed BW)、保证带宽( Assured BW)和最大带宽( Maximum BW)控制参数。 DBA 的最小带宽分配粒度不应大于 256kbit/s。 DBA 的可配置最小带宽应该不大于 512kbit/s。 DBA 的精度:优于 5 。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2 投标方 应详细说明对上述要求的支持能力。 4.2.6.2 OLT的 DBA功能要求 OLT 应采用动态带宽分配机制( DBA)来提高系统带宽利 用率以及保证业务公平性和 QoS,应支持 SR-DBA。 OLT 应能根据 T-CONT 分配带宽授权,并保证 ONU 的上行流量不超过 SLA 中的最大带宽,具体应符合 G.984.3 的要求。 4.2.7 软件升级 功能 GPON 系统应支持 OLT 通过 OMCI 消息远程升级 ONU 软件版本的功能。 其具体升级方式和流程应符合中国电信 GPON 设备技术要求。 4.3 以太网功能 要求 4.3.1 以太网 基本 功能要求 1) OLT 设备应支持超长帧的转发(最大转发帧长不小于 1536BYTE)。 2)当 OLT 存在多个 PON 接口时,应支持对所有业务板的以太网业务二层汇聚功能 ; OLT 应实现对各 ONU 之间的二层隔离。 3) OLT 应支持根据 MAC 地址进行交换,应支持 MAC 地址的动态学习,MAC 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 1000 个 /秒 ,建议支持线速学习 。 OLT 的 MAC 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 OLT 的 GPON 接口板上每个 PON 接口的 MAC 地址缓存能力应不低于 2K。对于最大 PON 口数大于等于 16 的 OLT,汇聚交换部分的 MAC 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 32K,建议不低于 2K最大 PON 口数。对于最大 PON 口数小于 16 的 OLT,汇聚交换部分的 MAC 地址缓存能力不低于 16K 或 2K最大 PON 口数。 4)OLT 设备应支持 两 种生成树协议: RSTP 和 MSTP。 要求在简单拓扑环境下(网络层次不大于 2 层)标准生成树协议的链路收敛时间不大于 45 秒,快速生成树协议的链路收敛时间不大于 5 秒。 设备必须支持基于物理端口打开或关闭生成树协议功能。 5)当 OLT 的网络侧具有多个 GE 或 10/100Base-T 接口时,应支持 IEEE 802.3ad规定的链路 聚合 功能。 应支持上联板内的端口链路聚合和上联板间的端口链路聚合,应 能够在单 VLAN 或启用 SVLAN 条件下支持 链路聚合 ,以实现带宽扩展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3 和链路保护的功能。 链路聚合功能应支持链路之间的 负载分担和主备倒换两种方式并可配置。 投标方 应 说明是否支持端口聚合功能 ,是否支持上联板内端口聚合和板间端口聚合 ,以及聚合后的逻辑端口是否支持 VLAN tagged 和 untagged 两种工作模式,是否 支持负载分担和主备倒换方式的配置,并详细说明各聚合链路间负载分担的算法 。 投标方需说明其端口聚合功能与其他支持该标准的投标方设备的互通性。 要求支持至少 4 个链路聚合组。 要求设备 FE 端口最大可聚合的端口数应不小于 8 个, GE 端口最大可聚合的端口数不小于 4 个, 10GE 端口的链路聚合组的最大可聚合的端口数应不小于 2 个 。 投 标方方应说明其 FE 和 GE 端口最大可支持的聚合端口数目,提供在各种聚合链路数目情况下的带宽利用效率。 OLT 上联口的链路聚合功能应支持 1:1 的备份保护,倒换时间应小于 200ms,建议小于 50ms。 投标方需说明是否符合链路收敛时间要求。 4.3.2 VLAN 功能 OLT应支持 IEEE 802.1Q协议。 应支持按照 ONU的 GEM Port、 PON口、EtherType类型(至少支持 PPPoE、 IPoE和 IPv6oE)等划分 VLAN和标记优先级。OLT应支持 VLAN标记 /去标记、 VLAN透传、 VLAN转换、 N:1 VLAN聚合、 VLAN优先级标记、 VLAN过滤等功能。 OLT应同时支持 4K的 VLAN数, VLAN ID的范围是 14094。每个 PON口也应支持的 4K的 VLAN 数。 VLAN转换( Translation)是指输入 VLAN与输出 VLAN的 1: 1转换。 OLT应支持足够 VLAN Translation条目(建议在主交换板(即由主交换芯片实现)和 PON接口板(即由 PON MAC芯片实现)上均支持 VLAN Translation功能。主交换板支持的 VLAN Translation条目数应为 4094个, PON接口板上的每 个 PON接口应支持至少 1K的 VLAN Translation条目 。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4 N:1 VLAN聚合功能, 指 将上行的多个 VLAN(例如 VLAN 1、 2、 、 X)的业务聚合为一个 VLAN(例如 VLAN Y) ,并将下行业务( VLAN Y)反向映射到多个 VLAN(VLAN 1、 2、 、 X)中。实现 N: 1 聚合时须保证原有不同 VLAN业务间的二层隔离。 OLT应支持同一 GEM Port下不同 VLAN的聚合以及不同 GEM Port之间指定 VLAN的 N: 1聚合 ,以及 同一 PON口下不同 VLAN的聚合和不同 PON口之间的指定 VLAN的 N: 1聚合。 OLT还应支持 VLAN转换和 N: 1 VLAN聚合的混合使用( 1: 1和 N: 1同时使用)。同时,要求 OLT设备在实现 1: 1 VLAN转换和 N: 1 VLAN聚合及混合使用时设备转发性能不能受到影响。 OLT在进行同一个 GEM Port内不同 VLAN的 N:1聚合 时, N应不小于 8;在进行不同 GEM Port之间指定 VLAN的 N: 1聚合 (多个用户的同一种业务汇聚为一个 VLAN,包括同一 PON口内和不同 PON口之间的指定 VLAN的 N: 1聚合 )时,N应至少不小于 64PON端口数。 OLT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 VLAN Trunk功能。 OLT应支持 VLAN tagging filter data、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和 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三个 管理 实体 ( ME) 来进行 VLAN功能的管理。 N:1 VLAN 聚合功能应 基于 COS, MAC 等二层技术实现,不建议基于 IP SESSION 等三层及以上标识实现。 投标方应说明其 VLAN 聚合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 投标方 需说明每设备最大可配置 的 VLAN ID 数目。 投标方 需 分别 说明 OLT 设备是否支持 VLAN 转换 、 N: 1VLAN 聚合 功能 ,并 说明 OLT 设备 每个 PON 口和整机分别 支持的 VLAN 转换 、 N: 1VLAN 聚合 条目数 及 N 的最大值。 4.3.3 VLAN Stacking 功能( IEEE 802.1ad) OLT 应支持符合 IEEE 802.1ad 标准的 VLAN Stacking 功能, VLAN Stacking以太网帧的外层 TPID 参数应可配置。 OLT 设备应支持选择性( Selective) SVLAN 的功能:应支持基于 GemPort、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5 CVLAN ID、 EtherType、 CVLAN 优先级( Priority) 、 CVLAN ID EtherType、CVLAN ID CVLAN 优先级( Priority) 等字段 及其组合 灵活添加或修改 SVLAN ID; EtherType 类型至少支持 PPPoE、 IPoE 和 ARP 等 。 OLT 设备每个 PON 业务板上的每个 PON 接 口支持选择性( Selective) SVLAN 功能的条目数应至少为 2K(即使在启用 VLAN 转换的情况下 , 也就是说 VLAN Translation 与选择性 Q in Q不应互相影响)。 在实现上述 VLAN Stacking 的 同时, OLT 能够透传标准 VLAN(单层或双层 VLAN)流量;识别和分配标签过程不能影响设备转发性能。 在实现 VLAN Stacking 时应支持 SVLAN 优先级标签根据内层优先级标签进行拷贝或转换。 OLT 应支持的 CVLAN 和 SVLAN 的数值为 1 4094。 OLT 应支持 VLAN 转换和选择性 QinQ 混合工作模式,即在进行了 VLAN转换 或 N: 1 聚合 后,再进行选择性 Q in Q。 OLT 网络侧接口应支持 SVLAN TRUNK 功能。 OLT 网络侧接口应可以配置为 SVLAN TRUNK 和 VLAN TRUNK 两种模式中 的一种。 投标方 需说明 OLT 设备是否支持 上述 VLAN Stacking 功能 , 如不支持,说明详细的开发时间表。 如支持,提供设备可以根据哪些字段添加 SVLAN。 投标方 需 说明是否支持 VLAN 转换和选择性 QinQ 混合工作模式 。 1) 要求 OLT 设备 的 SVLAN 功能应具有和其他 投标方 的交换机、 BRAS 设备良好的互通性。外层标签的 ETHERNET TYPE 字段值建议 可配置。 投标方 需提供和其他主流 投标方 的 BRAS、交换机的互通情况,提供其 SVLAN功能对数据包内、外层 ETHERNET TYPE 字段的设置值。 2) OLT 设备应 通过硬件实现支持选择性 SVLAN 的功能,即在同一个 下行端口上支持根据单层 VLAN ID 灵活加载外层 VLAN ID;同时能够透传标准VLAN(单 VLAN)流量;识别和分配标签过程不能影响设备转发性能。 (不建议通过 ACL 策略来扩展 SVLAN 的条目数) 3) 建议支持 SVLAN 的以下操作:根据 802.1p 参数、入端口、内层 VLAN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6 ID、外层 VLAN ID、端口号等条件进行双 VLAN 透传、双层 VLAN 改写外层、内层、内 层 +外层 VLAN ID 等,并说明在同一物理接口上是否支持对以上操作的并行处理。 4.4 多 业务 QoS机制 4.4.1 多业务 QoS 总体要求 OLT 设备应支持应支持基于 ITU-T Y.1291 的 QoS 机制,并符合 中国电信GPON 设备技术要求 对 OLT 的 QoS 功能的要求 ,以保障在上行和下行方向均能根据 SLA 协议提供各种优先级业务的 QoS,主要包括:业务流分类( Traffic classification)、优先级标记( Marking)、排队及调度( Queuing and scheduling)、流量整形( Traffic shaping)和流量管制( Traffic policing)、拥塞避免( Congestion avoidance)、缓存管理( Buffer management)等。 投标方 需详细说明 其设备对下述要求 的 支持情况及其 实现机制 。 4.4.2 业务等级协定( SLA) GPON 系统应支持针对每个用户或业务的业务等级协定参数的设置。例如,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和业务规定不同的 固定带宽 、保证带宽、最大带宽等SLA 参数,并应支持对上、下行业务分别进行配置。 4.4.3 业务流分类功能 OLT应支持基于以太网帧中的相关参数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并按照 4.4.4节的要求进行优先级标记。缺省状态下, OLT 信任 ONU 提供的优先级标记, 不开启此功能。 可用于业务流分类的参数包括: GEM-Port, MAC DA、 MAC SA、 VLAN ID、User Priority( IEEE802.1D)、 EtherType(例如 PPPoE、 IPoE、 IPv6oE 等)、目的IPv4 地址、源 IPv4 地址、目的 IPv6 地址、源 IPv6 地址、目的 IPv6 地址前缀、源 IPv6 地址前缀、 IP 协议版本( v4、 v6)、 IP 协议类型( TCP、 UDP、 ICMPv4、ICMPv6、 IGMP、 MLD 等)、 IP 优先级( v4 TOS、 DSCP、 v6 Traffic Class)、 IP Flow Label( IPv6)、目的 L4 协议端口、源 L4 协议端口等。 建议支持报文的深度检测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7 (前 80 个字节)流分类 。 OLT 应支持基于 OMCI 方式对 ONU 的业务流分类功能进行远程管理。 4.4.4 优先级标记 OLT 应支持基于 4.3.3 节规定的流分类对上行业务进行优先级标记,应具有强制修改优先级标记的功能。标记应采用 IEEE 802.1D User Priority,可选支持TOS( IPv4) /TC( IPv6) 和 DSCP 优先级标记。 OLT 应支持通过 OMCI 方式对 ONU 的上行业务优先级标记功能进行远程配置。 4.4.5 优 先级队列机制 OLT 的上,下行业务应根据 IEEE 802.1D User Priority 标记映射到不同的优先级队列,并进行调度。 OLT 网络侧 每 端口应支持 8 个队列。 特别说明: 投标方 需详细说明各类型队列的实现机制,并说明每个物理端口支持的硬件队列数目。 4.4.6 流限速 4.4.6.1 上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OLT 应支持 DBA 机制,以实现对每个 T-CONT 的上行带宽分配和上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OLT 的 上行端口( SNI)可选支持 L2 Traffic Shaping 功能。 4.4.6.2 下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对于下行业务, OLT 应支持针对用户 VLAN、 GEM Port 或不同分类流的速率控制功能,应支持 L2 Traffic Shaping 或 Policing 机制。 要求速率限制最小可配置带宽不大于 512Kbps,增量颗粒度不大于 64Kbps;限制结果精确,误差不大于 5%。 4.4.7 优先级调度 OLT 应支持根据 SLA 进行下行业务的调度功能。 OLT 对下行业务的调度应支持 SP( 严格优先级队列调度), WRR( 加权循环队列调度 或其他加权调度算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8 法 )和 SP+WRR 算法并可配置,缺省采用 SP+WRR。 上行业务的优先级调度由 OLT 的 DBA 功能和 ONU 的本地调度功能共同完成。 4.4.8 缓 存管理 为保证 QoS, OLT 应提供足够的缓存,具体缓存容量不做规定。 OLT 应支持拥塞避免机制,拥塞避免算法有 Tail-Drop、 RED、 WRED,设备应至少支持 Tail-Drop 算法。 4.5 策略控制功能 要求 OLT 设备的 FE 和 GE 端口必须支持访问控制功能 /策略控制 ,可匹配的字段 包括: 源 MAC 地址、目的 MAC 地址; 标准 VLAN 环境中的 VLAN ID 和 802.1D 优先级字段; SVLAN 环境中的内层和外层 VLAN ID 和 802.1D 优先级字段; EtherType 字段 源 IP 地址 ( IPv4、 IPv6) 、目 的 IP 地址 ( IPv4、 IPv6) 、 TOS( IPv4) /TC( IPv6) ; 四层 协议类型及源、目的端口号。 建议 支持基于 VLAN 端口的访问控制 /策略控制 (在 VLAN 端口下,根据MAC、 IP 地址等进行访问控制); 建议 OLT 同时支持出、入方向的访问控制 /策略控制 。 投标方应说明其设备 是否支持上述功能 。 4.6 流量镜像 要求设备支持以下流量镜像功能: 1) 支持基于物理端口实现镜像,可分别将指定端口入方向或出方向的流量镜像到相应端口。 2) 支持对 tagged 端口和 untagged 端口的流量镜像。 3) 建议支持基于访问控制 表实现流的镜像功能,将符合匹配条件的数据流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19 镜像到指定端口。 4) 建议支持远程流量镜像功能。 投标方应说明其设备 是否支持上述功能 。 4.7 安全性 要求 4.7.1 PON 接口数据安全 GPON 系统应支持 PON 接口下行数据加密,具体算法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密钥更新、同步机制应符合 G.984.3 标准。 GPON 系统应支持在 ONU 在线的状态下, 随时 打开或者关闭相应 GEM Port的加密功能 ,并且在打开或关闭过程中业务流不能中断 。 投标方应说明其设备所采用的加密算法和实现方式。 4.7.2 MAC 地址数量限制 OLT 应支持 基于 ONU 的 MAC 地址数量 限制功能,限制的 MAC 地址数量应可灵活配置。 当 MAC 地址数量超过 OLT 的 MAC 地址数量限制时, OLT 应支持忽略新MAC 地址直到有 MAC 地址老化。 投标方 应 说明 PON 系统实现 MAC 地址数量限制的具体情况。 4.7.3 过滤和抑制 OLT 应支持对特定物理端口的广播以太网帧、组播以太网帧、单播以太网帧根据(源或目的) MAC 地址、 VLAN ID 等域进行帧过滤和抑制;可选支持基于源 /目的 IPV4/v6地址、源 /目的 TCP或 UDP端口和基于协议号的访问列表( ACL)。 OLT 应支持对非法帧的过滤和非法组播源(例如用户端组播数据流 )的过滤。 OLT 应支持 IGMP/MLD、 DHCP、 ARP/ND 等协议报文的抑制功能。 OLT 应支持对带有未知的源 MAC 地址的以太网帧进行丢弃处理,以防止MAC 地址欺骗。 投标方 应 说明 PON 系统实现帧过滤和抑制的具体情况。 4.7.4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OLT 应该支持 PPPoE、 DHCPv4、 DHCPv6、 DHCPv6-PD 用户认证方式并支持相应的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即 PPPoE 中继代理、 DHCPv4/v6 中继代理)功能。 DHCPv4 的用户接入线路标识采用 Option82, DHCPv6 的用户接入 线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0 路标识采用 Option18, SLAAC RS 采用 Line ID)。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格式应符合中国电信 PON 系统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编码格式要求以及相关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的要求。 应支持 DHCP Snooping 功能和 DHCP Spoof 功能。 投标方应 说明 OLT 设备对 PPPoE+、 DHCPv4 Option82/DHCPv6 Option18的支持情况 。 4.7.5 其他安全功能 OLT 应支持 PON 接口与 ONU 之间的绑定功能 。 建议 OLT 支持如下安全功能: 1) 防 IP、 MAC 欺骗 2) 防 DOS 攻击 3) 防 ARP/ND 攻击 4) 防 ICMP 攻击 5) 防 BPDU 攻击 系统在抵御上述攻击时,正常业务应不受影响。 建议 OLT 支持 CPU 过载保护、 IP 地址与 MAC 地址绑定。 投标方应说明其设备是否支持上述功能。 4.8 组播功能 4.8.1 组播实现方式 在 GPON系统中,采取 “ SCB IGMP( IPv4) /MLD( IPv6) ” 的 分布式 组播业务分发和组成员管理 机制, 即在 PON接口上, OLT通过广播 GEM Port方式将组播内容分发给所有 ONU。 GPON系统应支持采用 IGMP/MLD的方式进行组播组成员管理,即 OLT实现 IGMP/MLD Proxy功能、 ONU实现 IGMP/MLD Snooping功能,OLT和 ONU通过标准的 IGMP/MLD协议实现动态的组成员管理。主要是通过IGMP Report/Leave或 MLD Report/Done和 IGMP/MLD Query消息实现组播组成员的动态加入 /退出和维持。 组播实现方式应符合 中国电信 GPON设备技术要求 。 4.8.2 组播 机制和 协议 OLT应支持 IGMP/MLD Proxy功能。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1 组播协议应支持 IGMP V2( RFC 2236)和 MLD V1( RFC 2710),可选支持IGMP V3( RFC 3376)和组播管理协议的 MIB( RFC2933),可选支持 MLD V2( RFC 3810)和组播管理协议的 MIB( RFC3019)。 4.8.3 组播性能要求 OLT设备支持的最大组播组数应不小于 4K个,支持的并发组播组数不小于1K, OLT的每个 PON口支持的并发组播组数应不小于 1K。 OLT设备每秒处理 IGMP/MLD协议报文的能力应不小于 64 PON接口数量 25%(暂定)。 在组播流已递送到 OLT设备的情况下, OLT从接收到来自特定 PON口的特定组播组的第一个 IGMP/MLD请求报文到开始向该 PON口第一个 该组播组用户发送组播数据报文的时间应不超过 20ms。 投标方应说明其设备的组播实现机制以及其组播协议版本、组播性能。 4.9 光 链路 保护倒换功能 4.9.1 光 链路 保护倒换功能要求 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和生存性,可在 GPON系统中采用 光链路保护 倒换机制。光链路保护 倒换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自动倒换:由故障发现触发,如信号丢失或信号劣化等; 强制倒换:由管理事件触发。 。 4.9.2 光链路保护 倒换类型 光链路保护主要的有以下四种类型。 OLT应支持类型 a或类型 b,应支持类型c和类型 d。 类型 a(如图 2): OLT的两个 PON口采用一个 PON MAC芯片,通过 1: 2 电开关连接至两个光模块,实现两个 PON口的保护。适用于同一 PON板内的 PON口间保护。 OLT:备用的 OLT 的光模块处于冷备用状态,由 OLT完成倒换; 光分路器:使用 2:N光分路器; 由 OLT检测光链路状态。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2 类型 b(如图 3): OLT的两个 PON口分别采用独立的 PON MAC芯片和光模块,实现两个 PON口的保护。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OLT同一 PON板内和PON板间的 PON口保护。 OLT:备用的 OLT PON端口处于冷备用状态,由 OLT完成倒换。 OLT应保证主用 PON端口的业务信 息能够同步备份到备用 PON端口,使得保护倒换过程中,备用 PON端口能维持 ONU的业务属性不变; 光分路器:使用 2:N光分路器。 建议支持 PON接口板间的冗余保护。 PON口的倒换应支持由网管触发的方式和 OLT自动检测 PON口故障后触发的方式。在这种类型的系统中,当主用的 PON口检测到 PON口光信号异常、单板离线等告警后,会触发倒换。倒换完成后,应能恢复业务。 类型 c(如图 4): OLT双 PON口, ONU双光模块,主干光纤、光分路器和分支光纤均双路冗余。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OLT同一 PON板内同一 PON MAC芯片 (一个 PON MAC芯片支持多个 PON口的情况下)、同一 PON板内不同 PON MAC芯片和 PON板间的 PON口保护等三种。这种方式支持不同的 ONU分别工作于 OLT的主用和备用 PON接口。 OLT:主用、备用的 PON接口均处于工作状态(热备份)。 OLT应保证主用PON端口的业务信息能够同步备份到备用 PON端口,使得保护倒换过程中,备用PON端口能维持 ONU的业务属性不变; 光分路器:使用 2个 1:N光分路器; ONU: ONU采用一个 PON MAC和两个光模块,正常情况下备用的光模块处于冷备用状态; ONU和 OLT均检测链路状态,并根据链路状态决定是否倒换。 类型 d(如图 5): OLT双 PON口, ONU双 PON口,主干光纤、光分路器和配线光纤均双路冗余。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OLT同一 PON板内同一 PON MAC芯片(一个 PON MAC芯片支持多个 PON口的情况下)、同一 PON板内不同 PON MAC芯片和 PON板间的 PON口保护等三种。这种方式支持不同的 ONU分别工作于 OLT的主用和备用 PON接口。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3 OLT:主、备用的 OLT PON端口均处于工作状态。 OLT应保证主用 PON端口的业务信息能够同步备份到备用 PON端口,使得 保护倒换过程中,备用 PON端口能维持 ONU的业务属性不变; 光分路器:使用 2个 1:N光分路器; ONU: ONU具有 2个独立的 PON口(分别包含 PON MAC芯片和光模块等)且分别注册到 OLT的两个 PON接口上。 ONU的两个 PON口工作于一主一备状态(热备份)。 ONU应能保证主用 PON端口的业务信息能够同步备份到备用 PON端口,使得 PON口保护倒换过程中, ONU能维持本地业务属性不变,而不用进行 ONU的初始化配置和业务属性配置。 ONU和 OLT均检测链路状态,并根据链路状态决定是否倒换。 P O N 口P O N M A C.O L TO N U 12 : N 光 分 路 器.光 模 块 1光 模 块 2P O N 口O N U N.图 2 保护类型 a .O L TO N U 1O N U N2 : N 光 分 路 器.光 模 块P O N M A CP O N 口 ( 1 )光 模 块P O N M A CP O N 口 ( 2 )P O N 口P O N 口图 3 保护类型 b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4 P O N 口 ( 1 )P O N 口 ( 2 )P O N M A C.O L TO N U 1O N U N1 : N 光 分 路 器1 : N 光 分 路 器.光 模 块 1P O N M A C光 模 块 2光 模 块 1光 模 块 2图 4 图 4 保护类型 c P O N 口 口 1 口P O N 口 口 2 口.O L TO N U 1O N U N1 : N 口 口 口 口1 : N 口 口 口 口口 口 口P O N M A CP O N 口 口 1 口口 口 口P O N M A CP O N 口 口 2 口口 口 口P O N M A CP O N 口 口 1 口口 口 口P O N M A CP O N 口 口 2 口.图 5 保护类型 d 投标方应说明其设备 支持哪种保护倒换类型。 4.9.3 光链路保护 倒换准则 GPON系统中,对 光链路保护 类型 a、 b、 c、 d,当发生下列条件之一时,必须进行 光链路保护 倒换: 1) 输入光信号丢失( LOS); 2) 输入通道信道劣化: 输入光信号功率过高或过低; 误码率越限; 其它条件待研究。 3) 设备硬件故障: 光模块故障 PON MAC芯片故障(适用于不同 PON MAC芯片之间保护的情况) 板卡故障(适用于 PON板间保护的情况)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5 4.9.4 业务中断 时间 GPON系统中, 对不同的光链路保护类型,光链路保护倒换时的业务中断时间应分别满足以下要求: 1) 类型 a:业务中断时间应小于 150ms; 2) 类型 b:业务中断时间应小于 150ms; 3) 类型 c:业务中断时间应小于 200ms(暂定); 4) 类型 d:业务中断时间应小于 50ms。 投标方应特别说明 所支持的 每种类型的 光链路保护 的倒换时间 。 4.10 设备保护功能 4.10.1 OLT 主控板 1+1 冗余保护 机架式 OLT应支持双主控板配置,并支持主控板的 1 1保护倒换。当主用主控板在检测到软件异常、硬件异常、拔板、网管强制命令倒换等情况下发生自动倒换,将全部业务配置倒换到备用主控板。主控板倒换发生后应向 EMS上报倒换事件以及倒换触发条件等必要信息。 OLT应支持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的配置信息实时同步功能(以避免备用主控板在倒换时需要进行 VLAN等属性的重新配置,提高业务层倒换速度)。主控板倒换时间应小于 50ms,启用链路聚合前后主控板保护倒换的时间无明显变化。 投标方应说明其是否支持 主控板的 1+1保护及其实现方式。 4.10.2 OLT 上联口双归属保护 OLT应支持上联板的双归属的保护功能,即 OLT的两个上联链路分别连接到两个不同的上联网络设备上,在 OLT检测到一个主用上联链路异常后主动切换到另外一个备用上联链路。这种方式需要上联网络设备支持 VRRP等保护协议。 OLT的上联双归属保护功能应支持被保护业务的人工返回功能。 保护倒换的业务损伤时间均应小于 50ms。 具体的双归属保护倒换协议待定。 投标方应说明其是否支持上联口双归属保护及其实现方式。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6 4.10.3 配置恢复功能 GPON系统应支持配置恢复功能。在 OLT设备断电后上电、板卡更换等异常事件 发生后,设备的业务可以自动恢复正常。在 ONU由于设备更换、 ONU断电后恢复等原因重新启动后, OLT应能自动恢复对 ONU的配置。 投标方应说明其是否支持 配置恢复 及其实现方式。 4.10.4 电源 1+1 冗余保护功能 OLT设备应支持电源 1+1冗余保护功能。当主用电源模块失效(硬件故障、手动拔板等)或者通过网管命令强制倒换等情况下发生自动倒换(或者 1+1的分布式双电源供电),系统的业务应不受影响,即电源模块的倒换导致的业务中断时间为 0秒。当电源模块发生倒换后,系统应向 EMS上报倒换事件以及倒换触发条件等必要信息。 投标方应说明 其是否支持 电源 1+1冗余 保护 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 4.11 TDM业务要求(可选) GPON系统的 OLT建议支持 TDM功能。 GPON系统承载数据专线业务( E1或 n 64kbit/s数据业务)时,应支持 Native TDM( TDM over GEM, G.984.3)或 IETF的 PWE3方式, TDM电路仿真应支持非结构化的仿真方式,可选支持结构化的仿真方式。 PWE3的具体实现应符合IETF RFC3985( 2005)、 RFC4197( 2005)等相关规范,封装方式采用 RFC4553( SATOP方式)或 RFC 5086( CESoPSN方式)。 PWE3仿真方式时,应支持 MPLS的封装方式,可选支持 IP/UDP的封装方式。 GPON系统承载 TDM业务应采用自适应时钟恢复方式,即从数据包中的时钟戳恢复时钟,可选采用差分时钟恢复方式。 GPON系统的 PWE3数据包默认不包含定长 RTP头,可选支持 RTP头, RTP的格式和字节域定义应符合 RFC3550的规定。 TDM电路的两端 IWF所用的时间戳的字节长度统一采用 4个字节,时间戳的同步数据单位为比特。 对于提供 TDM业务承载功能的 OLT设备,可选支持 TDM( E1和 n 64Kbps)业务的交叉 连接功能。 建议支持 STM-1上联接口。 投标方应特别说明 TDM的具体实现方式。 4.12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7 OLT 应 支持对其接收到的来自每个 ONU 的上行光功率的测量功能 。 在-30dBm 到 10dBm 范围内的测量精度不劣于 1dB。 当 OLT 接受到的来自某个ONU 的上行光功率过低(低于标准规定的 OLT 灵敏度上限)或者过高(高于标准规定的 OLT 过载光功率下限),则 OLT 应产生相应的光功率越限告警。 OLT还应支持基于对 PON 接口下 ONU 的上行光功率的测量实现光链路的故障诊断。故障诊断是指根据 PON 接口上接受接收到的各 ONU 的光功率分析光链路的衰减等指标是否正常,并提供一定的链路故障的判断功能。 OLT 应 提供对自身光模块工作温度( operating temperature)、供电电压( supply voltage)、偏置电流( bias current)、发送光功率( transmitted power)等参数的监控 ,具体要求应符合 G.984.2 Amendment2。 投标方 应提供其 OLT实现光链路测量和故障诊断的实现说明 以及对自身光模块参数监控的实现说明 。 5 性能要求 5.1 二层处理能力 必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 OLT 设备支 持的 MAC 地址容量应不小于 32K,建议支持 2K PON 口数 ; 投标方 需提供在单 VLAN或启用 SVLAN条件下设备整机及单板 MAC表容量数据,并说明设备 MAC地址表容量达到标称值时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2) 端口的 MAC地址学习速度大于 1000个 /秒 ,建议支持线速学习 。 投标方 需提供各种端口(包括 FE和 GE)的 MAC学习速度。 3) 在配置 1000个组播组时,设备的转发性能应不受影响。 4) 建议 平均每 PON口 访问控制列表至少 为 512条。 投标方 需说明使用选择性 QinQ、 QoS、 ARP过滤等是否需要使用 ACL表项,不 同用途的 ACL能否共存,并说明设备需开启大量 ACL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并说明 ACL是 PON MAC、 PON板还是主控板上实现。 5) OLT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在 OLT满配满载情况下, 主交换板的 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8 如果 PON接口板支持二层交换,也应确保在满配满载情况下板内上下行业务的限速转发。 PON接口板和上联板的背板总线带宽均应确保端口满配满载情况下的无阻塞转发。 投标方应 提供 OLT的主交换芯片的型号,并 说明 OLT的背板总线带宽、交换能力等指标 5.2 以太网 /IP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以太网 /IP业务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太网业务的传输时延、吞吐量、丢包率和长期丢包率。 吞吐量 当 GPON系统仅承载以太网 /IP业务时, PON接口上行方向的吞吐量应不小于1Gbit/s( 64Byte到 1518Byte之间的任意包长), PON接口下行方向的吞吐量应不小于 2.2Gbit/s(任意包长)。 传输时延 当 GPON系统仅承载以太网 /IP业务时,在业务流量不超过该系统吞吐量的90的情况下,其上行方向( UNI到 SNI)的传输时延应小于 1.5ms( 64Byte到1518Byte之间的任意以太网包长 ) ,下行 方向( SNI到 UNI)的传输时延应小于1ms(任意以太网包长) 。 丢包率 当 GPON系统仅承载以太网 /IP业务时,在上下行业务流量 分别 为 2.5Gbit/s和1.25Gbit/s的情况下,其 PON接口上行方向的丢包率应小于 20 ( 任意以太网包长 ) , PON接口下行方向的丢包率应小于 12(任意以太网包长) 。 长期丢包率 当 GPON系统仅承载以太网 /IP业务时,在特定流量下(吞吐量的 90)的 任意包长的 以太网业务的长期( 24小时)丢包率应为 0。 投标方 应 说明 GPON系统能实现的各项性能指标。 5.3 电路仿真 业务 的性能 指标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29 误码率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测试时间 24小时, GPON系统的 n64Kbit/s数字连接及 E1通道的误比特率为 0。 传输时延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从设备的用户侧接口到网络侧接口的 n64Kbit/s数字连接及 2048kbit/s通道的传输时延 1.5ms。 从设备的网络侧接口到用户侧接口的 n64Kbit/s数字连接及 2048kbit/s通道的传输时延 1ms。 抖动传递特性 E1接口的抖动传递特性应满足图 5和表 1的规范。 ff0 f7f6f5X-YG(dB)0图 5 E1 接口抖动传递特性 表 1 E1 接口抖动传递参数 接口速率 频率 f( Hz) 增益 G( dB) (kb/s) f0 f5 f6 f7 X -Y 2048 * 40 400 / 0.5 -19.5 注: “*”值由设备制造商提供,但 f0 频率应不大于 20Hz。 6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GPON系统的操作维护管理功能应支持对 OLT和 ONU的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管理功能。 OLT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主要通过 GPON网元管理系统( EMS,即设备网管)进行。 ONU应提供两种实现方式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30 一种是本地管理,一种是远程管理。 本地管理一般是指维护人员利用 PC机通过本地网管接口 (专用的 Console口、 UNI FE接口、串口等)对 ONU进行本地的配置、故障、性能和安全管理。远程管理则是由系统管理员通过 EMS系统实现对ONU的远程管理,内容也包括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方面。 ONU的远程管理又有多种实现方式: OLT作为网管系统的代理, 通过 G.984.4规定的 OMCI方式对 ONU进行远程管理 ; 由 ONU实现 SNMP功能,网管系统通过 SNMP协议对 ONU进行远程管理。 由自动配置服务器( ACS)通过 DSL Forum规定的 TR-069方式对 ONU进行远程管理; 对于不同类型的 ONU, 远程管理的实现方式也不同, 具体要求见 6.2节所述。 6.1 操作管理维护的技术要求 OLT的操作维护管理功能应支持对 OLT本身的配置、故障、性能和安全管理,同时应支持通过 OMCI方式实现对 ONU的远程管理。 GPON系统支持 EMS远程操作管理维护的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 管理协议和设备管理接口 EMS应通过 SNMP v2c网管协议对 GPON系统进行操作、管理和维护,可选支持 V3版本;可选支持 TELNET或 WEB方式的网管; OLT应支持通过 IPv4/IPv6的方式承载网管协议。 EMS应支持以带外和带内两种方式实 现对 OLT设备的访问,带外访问方式应当提供所有带内访问方式的功能,带外访问方式应当实现访问控制,防止非授权访问; EMS与 OLT设备之间应采用以太网、 DDN( N64kbit/s 1N30,V.35接口)和 2Mbit/s( G.703同向型接口)中的一种 DCN接入方式;建议支持以太网接入方式; EMS管理系统应具备对设备进行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功能; OLT应支持用户通过其所带的 CONSOLE口对其进行带外方式的操作维护;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31 2) 操作用户(以下简称 “用户 ”,指 EMS 的操作人员)的接入方式 和能力 EMS应支持用户的本地和远程接入; EMS系统应支持多用户(至少 16个)同时操作; 3) 软硬件平台要求 EMS系统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 GPON 的 EMS 平 台 的 操 作 系 统 应 采 用 UNIX 、 Linux , Windows 2000/XP/2003/Server、 Mac OS、 Solaris 等中的一种; EMS 应支持数据库管理 ,能管理网管系统内部所有的数据库系统; 应支持 MS SQL Server 2000/2005、MySQL、 Oracle 数据库及其兼容版本。 硬件 厂商应说明网管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所需要的最低硬件 要求,包括 CPU、内存、硬盘容量等。 软件 EMS软件应支持 Windows 2000/XP/2003或者 SUN Solaris操作系统。 EMS系统软件应满足前向兼容性,即软件版本升级后,能管理当前网上运行的所有网元,低版本系统中的所有数据能自动迁移至高版本系统中。 用户侧可以采用专门的客户端软件方式,也可以采用 Web方式。 网管系统应提供对自身的管理功能,如系统启动、初始化、关闭、备份等。 如果 OLT设备支持 DSL接口板的混插,则 EMS应支持对 DSLAM及 OLT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管理容量 EMS平台的典 型配置应具有管理不小于 1000个 OLT,不小于 100000个 ONU的能力。建议具有支持 1000000线的容量。在最大设备容量范围内,被管理网元数目的增加对系统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处理能力 EMS 系统应具备较强的告警、性能、命令等数据的处理能力,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告警平均响应时间:网络设备运行正常情况下,从网元发生告警到EMS 显示告警不大于 10 秒; 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32 b) 告警记录容量:不小于 5,000,000 条或者不少于 6 个月的记录; c) 性能记录容量:不小于 10,000,000 条或者不少于 6 个月的记录; d) 命令操作响应时间:小于 10 秒; e) 命令日志记录容量:不小于 150,000 条或者不得少于 6 个月的记录; f) 其他处理能力参数,待定。 4) 可靠性 EMS系统应满足如下可靠性要求: a) EMS 应支持数据库备份、恢复和拷贝功能。可以以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将指定的数据备份到指定的外围存储器中,外围存储器可以包括磁盘,磁带,数据库等; 并在需要时提供便捷的数据恢复操作接口, 将指定外围存储器中的内容恢复到系统中 (从不同的存储介质或者地理位置 )。 b) 支持( 1+1)热备用( Hot-Standby)和温备用( Warm-Standby)配置。热备份主备倒换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 双机可选支持浮动 IP 的设置。 c) 提供 EMS 服务器与网元之间链路的监视功能。一旦 EMS 本身或与网元之间的链路出现故障, EMS 应能及时提醒用户并提供相应的安全和恢复功能。 d) 网管应能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持续的或间断的测试、观察和监测,以发现故障或性能的降低。 EMS 提供对 EMS 系统所采用的服务器CPU,内存及数据库使用情况的监控。 e) EMS 投入和退出对网元的业务不产生任何影响。 f) 系统异常停止后,不能影响网元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的正常业务。 g) 用户界面程序异常停止时,不影响服务器端和其它用户界面的正常运行。 5) 用户界 面 界面显示效果 a) EMS 应 采用中文界面; b) 人机接口采用窗口、图标、菜单、光标方式,界面简洁、友好,并提中国电信 GPON 局端设备集中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 33 供丰富、准确的联机帮助; c) 被管理网络中的全部网元均由一个管理软件平台进行管理,在一个工作窗口上应能监视整个授权管理的区域。 6) 屏幕保护 对客户端屏幕具有人工和自动锁定功能。当操作员停止对系统的操作或者在特定时间内没有操作时,可将屏幕锁定,防止其它用户进入。同时具有屏幕激活再进入功能(需要输入口令),能通过鼠标 /按键触动激活屏幕。当操作员超过一定时间没有操作时,系统应可以自动注销该用户。 7) 时间同步 a) EMS 网管服务器 应 支持 NTP 协议进行时间同步。同时系统应支持如下三种方式实现网元时间与网管服务器 的系统时间之间的同步: 通 过手工方式进行 网元与网管 服务器之间的 时间同步; 通 过 SNMP 协议的时间同 步机制使网 元时间 同步 于 EMS 服务 器的系统时间 ; 网元 也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品差异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考核试卷
- 体育会展项目融资工具创新考核试卷
- 电气系统维护考核试卷
- 人工智能在罕见内分泌疾病诊断中的多模态数据应用考核试卷
- 供应链金融创新服务考核试卷
- 传动部件的动态性能仿真分析考核试卷
- 2025年中国PVC便笺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FR挟口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面罩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铝研磨面板材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4年陇南市武都区佛崖镇招聘专职化村文书笔试真题
- 猎头职业技能培训
- 电动公交车充电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
- 和合文化与国际传播
- 煤矿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高中语文 小说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汇川技术的在线测评
- 骨科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
-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五四学制)(含答案)
- 大学俄语一级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学生作业(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