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索福克勒斯.doc_第1页
浅析索福克勒斯.doc_第2页
浅析索福克勒斯.doc_第3页
浅析索福克勒斯.doc_第4页
浅析索福克勒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都表明了古希腊对“人”的深刻思考,逐步显示了人对自我的寻找。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人的最高的善是自我实现,运用人的本性能真实的显示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因而“人”的观念的发展导致西方文学强调人的理智,人的尊严以及自由意志,要求人对自己命运负责的传统的形成。古希腊悲剧集中而全面的反映的了古希腊对“人”的观念的理解所嫩达到的高度。从埃斯库罗斯被俘的普罗米修斯中对人的反抗性的张扬到欧里庇得斯美狄亚中对反抗性的质疑。显示了古希腊人对人类生存状态及其命运遭际的关注。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是最悲剧中的最典范的作品。在作品里作者娴熟的运用“悲剧”细致入微的剖析希腊的现实,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内涵也随之变化了的希腊民主制。索福克勒斯是民主制的维护者,对民主制有很深的感情,在俄狄浦斯王中他不得不面对的是一个渐趋衰落的时代。人的悲剧1: 生存处境人的生存处境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可以选择的一些特定处境,如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称之为喜剧处境。人处这些环境中,一旦感受到来自自身以外的威胁,人可以主动做出选择,尽量回避,以期趋利避害。自然给忒拜城带来女妖(自然力的人化)和瘟疫,老王拉伊娥斯外出寻找神谕,以求改变生存处境,但这种寄希望于人之外力量的努力失败了,直到俄狄浦斯的到来,凭借人的智慧猜出斯芬科斯女妖的谜语,女妖羞愧自杀,忒拜城的喜剧处境才得以改变。同样俄狄浦斯离开科任托斯也是处于对生存处境的选择。另一类是人不能选择的,不管富有、贫穷、年少年老、大人物、小人物,没有人能够摆脱,没有人不受其制约和规范,如死亡、斗争、痛苦、罪责等,称之为悲剧处境。俄狄浦斯面对神谕弑父娶母(罪责),努力回避,企图超越,结果历经劫波,最终仍被命运嘲弄,几无立身之地。忒拜人的宽恕行为(指老王的杀子以及老王被杀),目的是保持现有的和谐与安定。结果还是没有逃脱命运的网罗,在安提戈涅中甚至毁灭。人如此,神也如此,宙斯不是惧怕普罗米修斯的秘密吗?由此可见,人的悲剧就是人无法超越悲剧处境,甚至还要面对它。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冥冥中的“神谕”,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俄狄浦斯,历经艰辛,凭借人的不可战胜的意志超越它,又有多少人劳而无功,一生如过眼烟云。俄狄浦斯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是人不得不面对厄运的一生。索福克勒斯细致入微的描述了人的悲剧,但他并没有为我们描绘一幅眼泪弯弯的衰世残图,而是人面对悲剧处境时表现出的不屈不挠,敢打敢拼的高贵气概以及顽强意志。2:神谕弑父娶母(神谕)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禁忌,因为它粗暴的践踏了人类最基本的感情。弗洛伊德说“已被我们压制于潜意识里的这些乱伦欲求,对野蛮人来说依然是无时不在的威胁,而须以最严格的手段来对付之”。本尼迪克特也讲“人类文化中再也没有什么观念比乱伦这个观念更长久更繁复精臻的了”。父母子女的人伦之情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自然感情,人来社会的一切秩序就是建立在这种感情之上的,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弑父娶母是对人类感情的粗暴践踏,是人类社会的大恶。在古希腊神话中,乱伦是一种普遍的行为,人们甚至从中感受到某种意味深长的欣赏。宙斯的七个妻子及众多情人里有其姑母、堂姐妹、同胞姐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母亲塞默勒甚至是宙斯的玄孙女。一些半人半神的英雄就是这样诞生的。他们的英雄业绩为神的乱伦行为涂上了美丽的色彩。这当然是氏族血婚制的遗迹。后来的塞默勒因天后妒忌,设计让其死于宙斯的雷电。说明乱伦不在被文明认可。以至于俄狄浦斯的流浪不被人同情,人们见了他惟恐躲避不及,如果不是高贵的忒修斯,俄狄浦斯真不知流浪到何时。可见,索福克勒斯时代,希腊人对乱伦已经是深恶而痛决之的。神谕带给俄狄浦斯最大的影响是弑父娶母,俄狄浦斯很怕这个结果,但是无论如何躲避,最终还是也没有躲过命运,俄狄浦斯弑父娶母,并且生下了“两个强壮的男孩和两个高尚的女孩”。虽然他于伊娥卡斯忒的结合出于自愿,符合人类的天性,拉伊娥斯的死可以看作是对他从前杀子行为的惩罚。但我们还是无法心平气和的去看待和接受俄狄浦斯的行为。另外,从现代观点来看伊娥卡斯忒的再嫁,也符合现代妇女的观念,也说明古希腊妇女已没有了贞操观念的束缚。希腊妇女在经历了受崇拜的女神,与父权相抗衡的女人到被完全奴役的女奴之后(其相应的人物是雅典娜、美狄亚和荷马史诗中的女俘),第一次直面自我。总之,人的观念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的影响着人的行为、人的生活,甚至以及触及到民主制,这使得深爱着民主制的索福克勒斯大为光火,但又无可奈何,人的悲剧同样困扰着他。3:无知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恶是无知或允许激情支配行为的产物。无知即“不知之知”,允许激情支配行为即为不理智,是非理性的。所以是恶之因。那么人如何摆脱恶呢?苏格拉底认为不断的掌握知识,追求真理,不但能摆脱“恶”还可以获得人生的幸福,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苏格拉底的生活时代正是索福克勒斯的晚年,索福克勒斯面对江河日下的世风,对希腊民主制的未来充满困惑,思索着救世良方,希望希腊能够长治久安,民主制长存。苏格拉底则抨击民主制,提出自己的思考,两位大师对民主制迥然不同的政治态度,表明希腊民主制危机重重。俄狄浦斯是无知的。这首先表现在行为。俄狄浦斯对自己所面临的一切茫然不知,不知神谕为什么回降临在自己身上,它从何而来。因为对神谕的无知导致行为的盲目,以至于俄狄浦斯一步步走向命运的罗网。俄狄浦斯躲避神谕的行动是盲目的,是为人的豪情所激动,近乎疯狂的反抗一切灾难,希望达到对悲剧处境的超越。总之,俄狄浦斯对所有发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人的豪情激动着他。忒拜城遭到瘟疫的袭击,俄狄浦斯面斥先知、怀疑克瑞翁、甚至呵斥心爱的伊娥卡斯忒,都为人的豪情所激动。当伊娥卡斯忒凭借女人的直觉,觉察到悲剧的发生,希望暗示俄狄浦斯回到现实,过眼前的日子时(“看在天神的份上,如果你关心自己的性命,就不要在追问了,我自己的苦闷已经够了”),俄狄浦斯仍为豪情激动,一改从前的言听计从,执意否定了她的“知”。(“啊,不幸的人,原你不知道你的身世”。),悲剧终于发生了。讨论俄狄浦斯的无知并不是说俄狄浦斯的悲剧有可以消解的可能。而是俄狄浦斯的无知与激情是人的意志、人的勇气的表现,特别是当人面临着灾难,困苦时,人要改变悲剧处境,建立在豪情行为基础上的反抗,本能的反抗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人可能对自己的处境一无所知。俄狄浦斯具备神的品格,不具备神的境遇,说明俄狄浦斯是一位真正的人的英雄。4:罪责拉伊娥斯杀死自己的婴孩。而且捆住了双脚,钉上铁钉,用残酷对付的对付凶兽的办法证明自己的兽行和灵魂上的怯懦。倘若他尽了父亲的责任,即使被命运所误,拉伊娥斯也不失为一个伟大的父亲,显示“失败中人类的伟大”。拉伊娥斯为了继续统治城邦,巩固自己权力,只好以牺牲自己的孩子和城邦的利益为代价,丝毫不顾及人的本性。在古希腊神话中,人是不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人也不可产生傲慢之心,哪怕仅仅是动机是意图,拉伊娥斯不仅要实现他的邪恶的愿望,而且是不择手段的,拉伊娥斯理应受到上天的惩罚,国破家亡,家败人亡,惨到不能再惨。拉伊娥斯的罪责,浸透着索福克勒斯对民主制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社会现象,如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对欲望的顺从等。诗人泰奥格尼斯说“财富原是用来满足生活需要的,只是一种生存手段,现在它却成了自己的目的,仿佛没有限度的普遍需要,永远无法满足”“在财富的根源上,人们看到一种堕落的本质,一种变态的邪恶意志,一种贪婪的欲望:希望比别人得到的更多,比自己应用的更多,拥有全部财富”拉伊娥斯身上集中体现了上述社会现象。这些现象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的角度看,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在当时,却直接的损害民主制的基础。梭伦改制、伯里克利完善民主制就建立在对上述现象的批判上。索福克勒斯对此很清醒,他的灵魂深处充满了苦痛,也许因为此,他的朋友、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他善于写诗。体现城邦精神的法律,其神圣不可侵犯性正受到法律制订者的践踏。在索福克勒斯看来,建立在重视人的存在和存在权利基础之上的法律,其尊严是不容侵犯的,城邦的管理者和城邦的居民应尽力维护法律,健全法律,保障法律。使“公民之间合理的平衡”。“杀人罪的立法标志着一个时期的开始,从此杀人不在是私事,不在是氏族间的算帐”“杀人者不仅遭到受害者亲属的唾弃,而且遭到整个共同体的唾弃”。实际上拉伊娥斯无视法律的存在,无视城邦精神,处死了自己的孩子。忒拜人无视拉伊娥斯的犯罪行为,他们都侵犯了法律的尊严,拉伊娥斯及其忒拜居民理应受到惩罚,是符合索福克勒斯的愿望,这体现了他对民主制的钟情。5:宽恕忒拜人的宽恕是自私的,是为了自己。忒拜人私心里认为拉伊娥斯的杀子行为可以给城邦带来安定和秩序 。否则,拉伊娥斯的儿子在将来会带给他们更大的灾难。为了避免想象中犯罪行为,他们宽恕了拉伊娥斯的行为,漠视城邦尊严,违背人的理性和人的道德习惯,践踏城邦精神。因为他们宽恕的是一位遭人唾弃又遭神唾弃的丧尽天良的父亲,宽恕的一位任意而为,损公利己的杀人犯,忒拜人丧失了最后的原则。梭伦就说过“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仍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忒拜人宽恕拉伊娥斯的行为不是“私人生活”,而是“公家事务”。拉伊娥斯违背了人的本性,践踏了人类最自然的感情。忒拜人违背了城邦精神,他们理应受到惩罚。忒拜人的无原则,无立场还表现在他们宽恕杀死老王的凶手,对此,神异常愤怒,于是瘟疫降临了“田间的麦穗枯萎了,牧场上的牛瘟死了,妇人流产了到处充满了悲叹和哭声。”说明,忒拜人的罪不可赦以及神的惩罚的严厉。看来,索福克勒斯对忒拜人的苦难没有任何同情,认为他们是自作自受,并异常愤怒的描写了忒拜人被吃,被害和被毁。因为这也是当时希腊民主制所面临的。总之,人的悲剧在于他必须面对人与生俱来的悲剧处境,如死亡、斗争、罪责等。这些悲剧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交往中变的纷繁复杂,使人的悲剧更加扑朔迷离,人类的不完全性使人类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宽恕自己的无知和盲目,索福克勒斯深刻的描绘了人的悲剧处境以及它对人们的规范,埃斯库罗斯的乐观主义荡然无存,民主制的大厦开始倾斜,如何挽救民主制,使社会重归秩序与和谐,超越悲剧处境,是索福克勒斯思考的。悲剧的人人的悲剧是人只能面对终极限制,直面自然、环境对人的挑战。悲剧的人要不断的克服那些与生俱来的困境,表现出人的才华、人的勇气。这是人的观念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人开始尝试自己掌握命运。狄奥尼索斯不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俄林波斯山上最后一位大神的吗?俄狄浦斯的流浪充满了悲壮,展现了悲剧的人的艰难超越,狄奥尼索斯的流浪同样撼人心魄但也超越了,由悲剧的人一变而为神,人的精神、不屈不挠的精神永恒的闪现在人的前进的前方。俄狄浦斯没有进入神的序列,但光耀千古。1:理性精神理性精神即后人所谓的“阿波罗精神”。“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科学精神的核心,主要表现为对客观世界可认知性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希腊人的文化是第一次被放在以知识为守卫的基础上,被放在视自由探索精神为至高无上的基础上。他们没有什么不敢去探索的题目,他们认为没有应排斥在理性领域之外的任何问题。思想凌驾于信仰之上,逻辑和科学凌驾于迷信之上,达到了一个前所未闻的程度”。可以说理性精神贯穿于整个希腊社会的各个层面,制度的、物质的、心理的,理性原则高高在上,成为希腊的真正主宰。理性精神的源头应是希腊理性。它是城邦制的产物。“只有当一个公共领域出现时,城邦才能存在。”“公共领域”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指涉及共同利益的与私人事务相对的部门,二是指公众面前进行的与秘教仪式相对的公共活动”“这种公共化的要求使全部行为、程序和知识逐渐回到集团的手中,置于全体人的目光之下” 忒拜城(祭坛)具备这样的特征,俄狄浦斯正是在祭坛上对民众发誓要追究杀死老王的凶手,拉伊娥斯、俄狄浦斯没有那个行为不被忒拜民众所知。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被置于忒拜民众的目光之下。作为城邦的统治者,必须体现城邦精神的全部特征。统治者的行为完全受制于理性。统治者的行为未经“全体人”的目光,其行为则是不理性的,是违背城邦精神的。拉伊娥斯的杀子行为是私人化的,未经“全体人”的目光,违背了城邦精神,理应受到惩罚,但是实际上忒拜民众宽恕了他,忒拜民众同样违背城邦精神,背叛理性精神,最后收到上天的惩罚。索福克勒斯借神的威力谴责了渭北城邦精神、理性精神的背叛行为。建立在城邦基础之上城邦理性实质是一种政治理性。这源于城邦的生存。城邦要生存要发展并使整个城邦民众受益,保证城邦的安全至关重要。当时希腊战争不断,先有希波战争,后有雅典与斯巴达争夺希腊霸主的地位,城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城邦的内部平衡受到破坏,城邦的地位动摇了。因为希腊理性“首先是政治方面的表达,建立和形成的”,所以城邦地位的动摇,说明理性所面临的危机。理性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人与人的关系趋向和谐的体现。“希腊理性不是人在人与物的关系中形成的,而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形成的”。希腊民主制集中的体现了古代希腊人理性精神,这就是索福克勒斯为什么钟情民主制的原因。在俄狄浦斯王中索福克勒斯表述了这样的思想:理性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原则,人们只有遵从理性,人就能抑制“过度”“不及”而达到“中庸”。使人的行为有规可依进而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俄狄浦斯的一生是理性的一生,回避神谕,解开斯芬克斯女妖的谜语以及忒拜城中的贤君、贤夫、贤父,说明他是理性的典范。但他的命运是悲剧的,说明人的理性不能解决人与人的矛盾的良药,时代有着太多的“过度”“不及”。索福克勒斯只好让自己心爱的俄狄浦斯沉入复仇女神的黑暗之中。俄狄浦斯的悲剧说明理性的局限性,说明了人的认识的发展以及古代希腊人在人的观念上的进步。二心不定的忒拜民众毫无理性可言,屈从于不正当的行为,以牺牲人性来换取城邦的稳定,他们先是毫无理性的宽恕老王的杀子行为,使丧尽天良的拉伊娥斯逍遥法外,后又没有追查杀死老王的凶手。当俄狄浦斯实现神谕,忒拜人非但没有同情,反而落井下石,将理性弃置一边,结果招致了更大的惩罚。在安提戈捏中忒拜人仍然不能用理性引导行为,宽恕克瑞翁对安提戈捏的不义惩罚,忒拜城的理性失控到了什么程度。在一个理性失控的城邦,人们随意的、毫无节制纵容自己的欲望,破坏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严重的损害了民主制的基础。民主制首先从内部开始溃烂逐渐蔓延至整个躯体。索福克勒斯对民主制的思考贯穿于其生命的始终。由此可见,希腊理性是“以实证的、反思的、系统的方式影响人,而不是改造自然。不论就其局限性还是就其创造性而言,希腊理性都是城邦的女儿”。2:意志面对神谕,俄狄浦斯没有祈求神灵佐助,也没有临危苟免的心理,决定依靠自身的力量直面厄运。这也是人的意志最重要的特征。追查杀死老王的凶手,俄狄浦斯竭尽全力。对先知的责骂,对克瑞翁的怀疑无处不显示人的意志。当命运逼迫他走向早已设计好的陷阱,毅然刺瞎双眼,使自己陷入黑暗之中,怀抱着妻子(又是母亲)痛恨命运的不公,悔恨自己的行为,但俄狄浦斯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要求克瑞瓮安昭城邦的法律处罚自己。想着自己孤苦无援的儿女,他甚至教导女儿要有坚强意志,人不能被厄运击倒。俄狄浦斯顽强的意志使得神的意志遭受重创斯芬克斯女妖自杀了,她是为实现神的意志而来。人的意志和神的意志相比,有谁比神强大呢?忒拜人尼俄柏嘲笑女神勒托只生一子一女,而自己七男七女,并阻止忒拜妇女向勒托献祭,最后自己发疯,七子七女也全部被杀。俄狄浦斯没有神伟大,但并不渺小。当他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渊,没有泪水,而是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崇高的心灵向命运发出的挑战。将人的意志发挥的淋漓尽致。俄狄浦斯弑父娶母是命运一手导演的,显示了神的意志不可逆转,也更显示了人的意志的强大。俄狄浦斯执著的证明自己的清白,特别是明白了自己的高贵出身,承担了一切责任,凸现出人的意志,表明了人的尊严凛然不可侵犯,人的意志的不可战胜。“主体虽死,而仍能光辉地在他净化了的和胜利了的事业中长存”,表现“失败中人的伟大”。面对命运的强大、不可抗拒,人的意志同样是强大的,像春天的小草,必须要穿破坚硬的土层,从寒冷的空气中突围,向世界展现那小小的绿色。俄狄浦斯凭借人的力量,以顽强的意志和命运相搏,显示人的尊严的不可侵犯,人的意志的不可战胜。3:责任俄狄浦斯是勇于承担责任。当神谕出现,打乱了他作为贵公子的生活,神谕是他恐怖,于是“我听了这些话,就逃到外地去”,离开科任托斯。离开科任托斯不是因为生活秩序被打乱,而是出于对人的尊严的责任。俄狄浦斯对自己负责、对城绑负责、对家庭负责。人的尊严使他自觉维护人类道德以及建立在人类自然感情基础上的习俗,法律和制度。每一个人都应竭尽全力的为人尽自己应尽的力量,俄狄浦斯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与此相对的忒拜人如果具有这样的责任,会有一系列厄运降临吗?当瘟疫降临,俄狄浦斯承担这远远高于忒拜人的责任,“你们每个人只为了自己悲哀,不为旁人,我的悲痛却同时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俄狄浦斯洞悉忒拜人的禀性,他体会到孤独生存的孤独。在一个人人为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去那里寻找知音,俄狄浦斯的伟大,证明忒拜人的卑劣。俄狄浦斯刺瞎双眼,以自己悲壮的行为告知忒拜人,要牢记作为人的责任,这样一种知其不可而求之安的责任深深震撼着后来人。可忒拜人致死也不会明白的。俄狄浦斯的责任,扎根于古希腊的现实,“希腊悲剧是希腊人对现实苦难认真思考的结果,是希腊对人自身处境的深沉思考”。所以,索福克勒斯努力是俄狄浦斯成为一个光辉的形象的典范。竭尽全力的描写俄狄浦斯的理性和责任,没有俄狄浦斯为女儿未来的悲痛,这一形象该大受影响。索福克勒斯也通过此寄寓他对现实人生中人的存在的思考。俄狄浦斯的悲剧人生,使人感到“悲”但不是“惨”。这不能不说索福克勒斯的执着,他是一个对城邦制有着高度责任感的悲剧作家。更是一位对人有着高度责任感的非凡哲人。总之,人的理性、意志、责任是人类得以走出蒙昧,迈进文明的动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表现。人超越存在,是悲剧的人最重要的特征。一个人如果不知超越,不知挑战,是不成其为一个真正的人。人要超越,人要挑战,不靠神,正是神为人类预设了一切人间的不幸。潘多拉的神话对此早已做了演绎。俄狄浦斯正是依靠自己实现着对现实人生的超越。当然,俄狄浦斯没猜破自己的谜语,这并不表明人的悲惨,而是人的悲壮。超越的过程就是意志战胜一切的过程,包括神。索福克勒斯通过俄狄浦斯的悲剧,表明了他的迷茫,困惑还有无可奈何,但他从来没有失望过,并至始至终的认为,人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超越悲剧处境,不管它是人的,自然的还是社会的,人都可以超越。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索福克勒斯才深情的思考民主制的未来。当民主制是一棵大树,人们津津乐道它的枝繁叶茂。有谁去注意那绿叶中一点枯黄呢?等到大树枯死了,一切都晚了。索福克勒斯不仅注意到那一点枯黄,而且思考枯黄的原因,并如何消除。面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希腊社会,有谁力挽狂澜?用什么力挽狂澜?索福克勒斯认为是理性,意志和责任。人在理性的引导下人的行为不再盲目,不再自大,不再无原则的宽恕自己,不放纵,不怯懦。面对悲剧处境,人只有不屈不挠,百折不回,顽强拚搏才能不被它压弯。实际上,就是压弯了,还要再次抬起头来,他们被命运之神过早的呼唤到战场上来,参加了一场没有任何胜利希望的战斗,他们最后被打翻在地,这就是悲剧的人。每个人只有反抗,都是悲剧的人,而不反抗,则是悲惨的人。索福克勒斯希望人们爱城邦,认识城邦,为城邦尽一份责任,使民主制的城邦成为安定的秩序的城邦。实际上,城邦衰落了,民主制也遗弃了,索福克勒斯自己无疑也是一个悲剧的人。 参考书目1、古希腊悲剧经典(上下),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2、希腊思想起源,(法)让皮埃尔韦尔斯,三联出版社3、文化模式,(美)本尼迪克特,4、神话与民族精神,谢选骏,山东出版社有感俄狄浦斯王初读完俄狄浦斯王我简直被震住了,捧着书呆坐了好久。也许是我才疏学浅,在中国的剧作中,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那早就知道却依然为之扼腕的情节,那不可避免却是那么理所当然的命运,那淋漓生动而又引人深思的语言所有的光环似乎都聚在了一起,这不得不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多看一遍就又多感慨一分。一、俄狄浦斯王的情节与性格俄狄浦斯王是亚里士多德非常欣赏的一个悲剧典范,所以先就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谈谈俄剧的情节和性格。通读该剧很容易看出,这是一出典型的古希腊锁闭式结构悲剧,它从故事的危机写起,即从忒拜城遭受灾难、人民乞求俄狄浦斯王的救助写起,略去了前情,即灾难发生的原因,通过倒叙的方式,一步步揭开谜底。这就体现出了闭锁式结构的特点,同时也是这一结构的最大优点:集中。闭锁式结构严格遵守一天时间、一个地点和一条情节的规定。俄剧本就是“三一律”的完美体现,全剧情节发生在一天时间内,地点始终在忒拜王宫前院,情节是俄狄浦斯发现自己的身世秘密。虽说只有一条情节,但并不等于算是简单情节,相反,俄剧的情节正是亚里士多德最欣赏的复杂情节。什么是复杂情节?就是指情节中包含有突转和发现,它们是“悲剧中的两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即该剧的第三场和第四场中的“突转”和“发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突转”“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此种转变必须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俄第三场,报信人的到来本是为了通报波吕玻斯国王的死讯,打消俄狄浦斯害怕弑父娶母预言应验的心理,让他高兴,不料在道出他的身世后却引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就是突转。而“发现”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剧中的“发现”在报信人到来后,王后伊俄卡斯忒发现了俄狄浦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随后俄狄浦斯也从“拉伊俄斯的仆人口中知道了自己是拉伊俄斯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一切真相大白。在这里,“突转”与“发现”不仅都具备了,而且几乎同时发生,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编剧理论,这是最好不过的方式。除了情节,亚里士多德认为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用他的原话说,就是:“情节是悲剧的根本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由此可见,事件,即情节是悲剧的目的,但没有性格,悲剧却可能依然成立。很多人并不完全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说是性格产生了情节,是性格决定了情节的走向。他们设想,如果俄狄浦斯是另外一种性格的人,整出悲剧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如果他不是性格冲动,他就不会在前往忒拜城的途中杀死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他的亲生父亲);如果他不是爱民如子,他就不会追查凶手以求得天神对忒拜的宽恕;如果他不是倔强而执着,勇敢而坦荡,他就不会坚持不懈地追查下去,连最具体的细节都不放过种种如果看来的确是可以减轻悲剧甚至是可以阻止这场悲剧,但是我想说,无论这个中心人物的性格如何,这一场命运的悲剧注定要不可避免得发生。悲剧的色彩可能因为性格的不同而或浓或淡,但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要表现的就是一种状况的极端,一种力量的极限,一种命运的极至。这一悲剧的命运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是没有这么样的悲剧效果,但放在俄狄浦斯身上却是收到了它该有的效果,悲得让人扼腕悲叹,悲得让人愈觉对命运的束手无错,而这正是作者的意图,悲剧的要求。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亚里士多德说的“行动需要性格的配合”并不是不无道理的。二、俄狄浦斯王的人与命运的抗争这部剧最让人慨叹的就是其中表现出的不可逆的命运。俄狄浦斯的一生,无论是起是伏,是荣是辱,是归去或是离开,甚至就是出生,总有挥之不去的命运相随。俄狄浦斯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前,无疑是忒拜人心目中“全能的主上”、“最高贵的人”。壮年时期的王者,其生命闪耀着神般高尚而耀眼的光芒。在对一个陌生人正当防卫之后,他一语道破斯芬克斯的谜语,拯救了忒拜城邦,接着被感激的人们拥戴为王,娶城邦孀妇王后为妻,并育有两个强壮的男孩子和两个高尚的女儿。这是“仁慈的幸运的宠儿”所拥有的美满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忒拜居民都用羡慕的眼光注视的好运。可是,当阿波罗关干拉依俄斯的古老的预言被揭开谜底后,出现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防卫实际上是弑父,由干荣誉而得到的婚姻成为了乱伦!俄狄浦斯从神坛上轰然倒下,从前拥有的幸福和一切令人艳羡的好运支离破碎,如同肥皂泡般破灭殆尽。一切都不过是在不可逆转的命运操控之下,人的幻觉而己。在那为人所无法洞悉的命运将主人公沿着冥冥之中早己注定的轨道推进时,人的一切努力或者抗争都成为徒劳。人在面对这种必然趋势时,是渺小而无力的。生命也因此成为一种幻觉: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功勋或者罪恶,都不过是昙花一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认为,俄狄浦斯王的全部价值都在于表现生命的幻觉,抗争的徒劳。如果这样认为,那将是对俄狄浦斯王价值的误解和低估。俄狄浦斯王所隐含的更深意义和更高价值还在于表现了抗争的意义。正是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才使他成为英雄而不是逆来顺受的奴隶;正是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才使俄狄浦斯王成为光照千秋的悲剧典范而不是过眼烟云的闹剧。俄狄浦斯的“抗争”,不是盲目与自私的,而是自觉和负责任的。如果说,他开始的“抗争”逃离科林斯,避免“杀父娶母”,还多少带有为“自我”色彩的话,那么,后来的“抗争”找出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则更多地是一种拯救臣民的社会责任感。当查明罪犯就是自己时,却毫不犹豫地给予自己最严厉的惩罚刺瞎双眼井放逐到荒野。最后的抗争,不仅升华了俄狄浦斯的个人境界,而升华了悲剧的崇高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