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与梭罗自然观异同.doc_第1页
沈从文与梭罗自然观异同.doc_第2页
沈从文与梭罗自然观异同.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从文与梭罗自然观异同 对都市文明的反叛是社会工业化以来文学创作的潮流之一,这类创作自卢梭以自己优美的创作风格自成一家之后,成绩蔚为大观,沈从文和梭罗是其中成绩斐然的两位代表人物。两位作家都以个人极具特色的文学创作深远影响了世界文坛。本文拟就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梭罗瓦尔登湖进行比较,藉此进一步审视对反叛都市文明和回归自然的文学类型。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在贴近社会政治的激情文学时代独自洋溢着一种温婉的人性之辉和自然神韵,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这与沈从文的时代特色、成长环境、人生际遇、独特个性有着紧密的关联;同时,他的小说系列塑造的完整的湘西世界体现着回归自然的倾向,张扬原始生命力,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神秘宗教色彩世界,塑造了一系列独具美感的湘西少女典型形象,整体风格如行云流水般拙质浑然。这都构成了沈从文湘西小说中体现着沈从文独特气质和审美倾向的现实和梦幻、激情和理性交织的文学世界。 梭罗的文学作品在20世纪初才发生影响。他一生只出版了两部书康柯德河和美丽麦克河上的一星期,和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另外他还发表了大量的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论文和演说稿。瓦尔登湖体现着梭罗的个人生活、人生态度、关注自然和内心、反叛陈腐虚伪的文明痼疾,另外,这部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的超验的自然倾向、熔理性反思与感性日常、语言风格平实流畅,共同形成了一个清醒、平和而纯洁透明、引人向上的精神存在。 沈从文生卒年为19021988,他主要的文学创作时期在30年代中期之前,即以边城的创作完成为标志。19021917是沈从文生活在凤凰时期,19171922年是他在湘西漂泊流浪的时期,19221924在北京穷困潦倒,19241928成为专业作家,1928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武汉大学教书,19311933转赴青岛大学,1933年结婚,1934年回北京并在当年发表了边城和湘行散记。(从文自传和从文先生自定年表)。 19021922是他文学创作的积累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当时中国正处在剧烈动荡和变化之中,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但是并没有在闭塞的湘西产生影响。湘西仍然延续着千年的生活习惯和精神形态,明媚秀丽的乡间山水,懵懂自然的植物形式的生命自在生存,楚风淫祀、巫蛊放毒的幻化精神,少数民族特异的精神气质和顽强的生命张力,甚至是湘西的原始愚昧和落后闭塞都幻化成为沈从文个人禀赋的累积。从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到流浪过程中倾心的学习和记忆,成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审美标准和精神源泉。 19221934是沈从文文学创作最为鼎盛的时期,个人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转变,获得爱情和组建家庭是沈从文个人生活中的主题。在沈从文的世界里,乡下和城里是截然相对的,作为一个“进入城里的乡下人”,他独特的个人气质本能地拒绝城市所代表的一切与乡下相对立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于是,追忆和批判成为他的创作主题,直到他的文学标志意义的作品边城和湘行散记的发表。 梭罗生于1817年,逝世于1862年。从1817年7月12日梭罗出生,到1854年瓦尔登湖出版,梭罗的生平大致可分做以下几个阶段:18171840,梭罗大学毕业后做了两年的私立学校教师;18401844,恋爱失败、哥哥去世、纽约短住;18441854,瓦尔登湖畔隐居。梭罗的时代是美国工业化急剧发展、动荡调整的时期,南北战争爆发,南方的人文主义温情传统被尖锐的地区矛盾和大机器工业所取代。整体的工业文明上升时代所体现出的特有的整个社会的自信和开拓精神使得梭罗的反省和自察并不能够在当时为人所接受。(梭罗年表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中获得)梭罗被定义为超验主义作家,是因为他的创作和思想倾向的个人化和超越经验化的直接的心灵感受。从梭罗简单平淡的生活中很难找出迥异于常人的传奇经历,也无法发现作为文学创作的才思和灵感来源的时间积累和经验积累。大学时期应该是梭罗思想的重要形成期,他那时已经表现出了一种独立思考的倾向,同时结识爱默生并成为后者的终生朋友和学生。 18451847是梭罗创作瓦尔登湖的两年,他在瓦尔登湖畔搭建了小木屋,并在自然的怀抱中安详舒适地度过了其中大部分时光。他以一种自然主义的态度反对初露异化端倪的工业文明,同时向美国介绍了方兴未艾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和浪漫主义文学。“他试图将个人主义从欧洲带回美国,将文学剥离社会政治而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品格”(不列颠百科全书梭罗)。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人生际遇对两位作家造成的影响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同质作用。沈从文所面对的是未经启蒙的自在自然,人类是自然的一份子;梭罗面对的是清醒后的疯狂物质化,社会日益与自然和自然所代表的和谐的背离。自然,形成了沈从文最基本的生存态度和文学观念;同时梭罗由社会思索进入自然和谐的关系,同样形成了自己的人文精神和作品风格。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相同的是自然回归。而不同的是,沈从文所批判的更多的是工业文化的精神层次,梭罗反对的则更多的是工业文化的物质生活层面。湘西小说里的青山秀水更多体现着脱离。对城市生活的失望,对城市人类的虚伪、懦弱、无情、矫饰,得益于他的传奇经历,他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独特的审美倾向,在笔下塑造了自己的精神寄托。 沈从文所描写的并不是真实的湘西,而是一种现实和回忆交织的理想化了的充溢着自然意蕴的生活画卷。他的湘西世界闭塞、落后,生活节奏缓慢,各种职业的人们和谐生活,那是一个有自然钟灵的完整的世界,轻飘空灵。但是,他的世界的叙述者是启蒙的知识分子,拥有理性和清醒认知的智者。尽管这个智者被作家的平淡雍和笔调深深掩藏,湘西文化必将受到城市文明越来越深的影响并最终取得优势的趋势仍然有所体现。他站立的角度是城市所体现着的现代文明,只是出于现实的不满和先天的记忆与梦幻,他用华丽的思想和激情来抨击,或者逃离。 相反,瓦尔登湖体现出的是向往。有别于同时代的自信乐观,梭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更多地体现着一种传统欧洲的严苛和平和淡定。自省自察的内在倾向贯穿着梭罗一生,但又贯穿着浪漫主义特有的热烈和激情。他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又不满于传统教育的僵化腐朽,希望以一种更加积极地肯定学生的教育和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他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这与他的自然观是统一的。他不反对物质文明,也从来没有真正远离现代社会,他追求的是自然给人的心灵的陶冶和升华。人的生活应该近尽其可能的简单,这样才能体会到完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而自然正是人类的榜样。人类需要现代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远离使生活越来越复杂的欲望,走向自然,描写自然。 在湘西小说和瓦尔登湖中同样体现不同。湘西小说在湘西世界的构建上浑然一体。结构自然天成,叙事时间平缓延伸,情节舒缓,语言如行云流水一般淡然。它整体上体现为抒情的特色。这里的自然是文学虚构的自然,它就是整个世界。自然包含着遥远的村寨、跳动的鱼群、待放的春花等非人类生命存在,也包含着织麻、扑枣、送鸡蛋人类日常生活的表达。寨子人的生命力通过一系列奇特的风俗习惯表现出来,甚至以残酷和愚昧透露出对强横生命力的赞美的暗示。城里人的形象是懦弱和衰败和受人取笑的形态出现的,用原始生命所不可理解来表达对城市文明的反叛。湘西女性的美是湘西小说着力表达的对象。他们像植物一样茂盛地活着,伶俐乖巧而懵懂未知,能干而且有乡下特有的体面;但又体现出一定的启蒙式的审美趣味,暗示着作者的复杂情结。瓦尔登湖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以寄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