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广告中双关语的本质.doc_第1页
浅析网络广告中双关语的本质.doc_第2页
浅析网络广告中双关语的本质.doc_第3页
浅析网络广告中双关语的本质.doc_第4页
浅析网络广告中双关语的本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网络广告中双关语的本质214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09 NO.24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学 术 论 坛科技创新导报1 网络广告双关语是概念整合后的新显结构概念整合理论,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界备受关注的理论。它是由 Fauconnier &Turner (心理空间1996,1998) 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整合是一种有关语言现象的认知操作模式,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概括地说,概念整合就是将两个输入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产生第三个空间类属空间,该空间反映了输入空间共有的图式结构,利用共有的图式结构,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地部分投射至第四个空间,从而产生了复合空间 (blendedmental space ),在这个虚 拟 的 复 合 空 间 里 生 成 新 显 结 构(emergent structure) 。这四个心理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这一理论体现了一种普遍的人类认知活动,具有极大的认知解释力。笔者认为,该理论完全可以用来解释网络广告双关语的产生和解读过程1。我们以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语义双关的广告语为例来说明此过程:美丽从头开始。(某洗发水的广告)广告语的意义是“:头”的表面含义是“起始、开端”,深层含义指人的头部,言下之义就是“本品牌的洗发水会扮靓你的头发,从而使你更美丽”。输入空间。1 是由显性语境,即用洗发水使头发美丽的语境构成的空间,输入空间。2 是由洗发水神奇功效使人重新美丽的隐性语境构成的空间。类属空间代表了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图式结构,实线代表了跨空间的对应关系,虚线代表了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复合空间之间的映射。经过映射和整合的新显结构成为该广告双关语表达的概念内容,广告创作者巧用词语的谐音和多义用语言符号将其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了这句广告词。 2 网络广告双关语是知觉可逆的解读语言广告界的一句名言说得好“:科学的广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在认知学中,心理层次分析无疑是相当重要且有用的。丹麦心理学家 Rubin 在 1915 年指出:“图形是指独立的,具有明确形状的部分;视野中的其余部分称为背景”。2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两个形状都有意义”的组合,心理学上把这种组合称为“知觉可逆图形”,即这种图形在组合时可以进行“图形与背景”的逆换。早期的心理学家认为对“两可互逆图形”的成功“知觉”是无条件的,即观察者在第一次“知觉”这种图形时,不需要提示就能察觉图形的两可性,并自动发生“图形!背景”的逆转。可是美国心理学家欧文洛克通过实验证明“:若受试者不知道图形具有多种意义,就不会发生知觉可逆转换”。“可是只要提前告知观察者这是两可图形”或观察时间超过 100秒,欧文洛克发现情形发生了变化:现在观察者知道图形是两可的,因此,在任何时候,只要观察者想到另一种情形尚未被“知觉”到,就会自觉付出努力,进行“知觉重组”,以便立刻直接“知觉”第二种情形。3因为“图形”知觉与“言语”知觉同属于“知觉”心理范畴,所以图形知觉基本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言语知觉的大致规律,从而双关话语的理解必然要受人类“图形!背景心理”的基本“知觉规律”的影响。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图形!背景两可性”的认知是有条件的,需要进一步的提示或超时观察。双关话语的理解同样也是有条件的,双关话语的“双关性”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提示语言或非语言的,接受者是很难获知的。有这样一个网络广告对联:趁早下班,请勿逗留。这是一句双关语,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提示,其暗含的双关义对阅读者来说也是难以获得的。因为这 2 句在句义上是“自足”的,即意义是完整的。表面义是说下班并不要磨蹭;只有这副对联出现时外带除痘化妆品的 Logo,人们才有进一步推理出双关义“班”=“斑”“,逗”=“痘”的可能。“图形! 背景”知觉心理过程告诉我们,人们在“认知”时是遵循“最小的努力获得足够的信息”这一基本规律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没有提前告知或进一步的提示,人们只要在“图形!背景”中发现“较好的图形”后,会立刻停止,一般不会努力去搜寻是否另外存在有意义的“图形”。例如在第一次知觉 Rubin 的“花瓶! 人脸图形”时,实验者一旦在图形中发现花瓶或人脸的一种,一般都会停止继续搜索。同样在没有进一步的提示和解说的情况下,接受者对双关话语表面层意义的“认知”完成以后,就停止进一步的努力。所以要让接受者获得几句话的双关义,话语建构者必须做出进一步的提示(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这样,网络广告双关语就能顺利实现知觉可逆。 3 网络广告双关语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动力方式由于广告双关语属于语言范畴,我们这里在研究其本质问题时,自然就牵涉到了认知学范畴中的美学语言学。浅析网络广告中双关语的本质谭 小 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摘 要:本文从网络广告文案实例出发,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认知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心理知觉理论探讨了网络广告双关语的本质。关键词:网络广告 双关语 本质 新显结构中图分类号:H05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9)08(c)-0214-01美学语言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按照钱冠连的观点,是“研究语言的审美属性,研究日常言语活动和言语行为既作为交际活动又作为审美对象时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4它包括两个次范畴:语言美和言语美。前者是抽象概念,指语言体系的美学特征和价值。后者是具体概念,是语言实际运用中表现出的美学特征和价值。广告双关应属于后者。根据认知科学的观点,人类的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认知过程。人们认知世界所依靠的图式主要是语言,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化”的,隐喻成分即双关成分在语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统计数字显示,普通语言中有 70% 来自于隐喻或隐喻概念。隐喻(即双关)的认知功能在于,它是人类探索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纽带和桥梁。从语言学来看,它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动力方式。网络广告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例: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 乐例子中,产品名为“可口可乐”,而这里可口可乐又成为对联中的压韵对称组合。中国的新春总是喜欢贴喜庆的对联,该对联广告充分的对称语句和喜庆气氛,让人在体会中国汉语组合的巧妙的同时,不经意间还把可口可乐的名词又一次的强化在心里。一语双关,含而不露,给人无尽遐思。这里的意象产生于“可口可乐”这个词的多重含义。读者通过移情作用,将自身追求喜庆的心理活动移植到该产品中,从而引发愉悦的感受。4 结论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图形!背景”心理知觉理论和美学语言学理论作为主线,在网络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网络广告双关语的本质:网络广告双关语所表达的概念是概念整合产生的新显结构,它是知觉可逆的解读语言,并且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动力方式。这一本质的新认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