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山东乳山一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1页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山东乳山一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2页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山东乳山一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3页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山东乳山一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4页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山东乳山一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山东乳山一中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2010-9-11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乳山一中王小霞第一卷 选择题(40*1.5=60分)1、“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 B C D2、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准确的是图一骨耜 图二石犁 图三铁器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3、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百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C D4、杜甫在他的诗中写到:“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描写的是A 青瓷 B 青花瓷 C 彩瓷 D 白瓷5、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 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6、260多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来华经商,带走大量货物,可惜回航沉没。你认为船上运载的物品产自中国的可能有( )茶叶 丝绸 鸦片 五彩瓷 咖啡A B C D7、中国古代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工艺品最能代表该时期最高的手工业水平,下面的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 唐宋一陶器 明清一瓷器 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器 明清一瓷器 C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一造船 D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一丝织品8、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A胭脂盒和胭脂瓶 B珐琅彩瓷瓶 C瓷器碎片 D铜钱9、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10、明清时期,在京杭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体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 D.只有在运河沿岸政府才准许设立这样的会馆11、据阅世编载:明朝后期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的上海 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 商业繁荣并且竞争激烈 出现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 商业资本影响到生产活动A B C D12、2009年是中国农历牛年,家里想买一本历书。如果你生活在盛唐时期,接下来你所做的事情应是 A到“市”里买本雕版印刷的历书 B到“市”里买本活字印刷的历书C到“坊”里买本雕版印刷的历书 D到“坊”里买本活字印刷的历书13、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日四,一日士,二日农,三日工,四日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14、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15、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16、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17、从战国时期直至清朝前期,“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受到我国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对上述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给自足生产特点使商品经济被轻视 B.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必须关心农民利益 C.农业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经济基础 D.国家人口以农民为主,工商业没有广阔的市场18、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末19、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集镇和夜市的兴盛A、 B、 C、 D、20、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步形成传统的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打破传统的经济政策开始产生ABCD21、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B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C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22、“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考试制度不公平B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23、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对税收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农业生产水平下降 政府扩大手工业规模 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海外贸易迅速增长 A B C D24、“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A西班牙 B葡萄牙 C意大利 D英国25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拥有资本的企业家具有冒险、探索精神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图8 图926、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图8到图9的变化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正式形成C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D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形成27、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伦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28、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原因是A.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 B.英国对非洲殖民政策的调整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29、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进步作用 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A、 B、 C、 D、 30、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B图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C图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D图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31、16一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xxx”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32、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地区与世界的联系逐渐密切,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洲农作物品种的传入提高了中国的粮食产量B.美洲的金银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C.美洲原有的人种结构随着欧洲殖民活动而改变D.美洲地区成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4、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35、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直接原因是A.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工作B.民主运动的推动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政治地位的提高36、马克思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B殖民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帮助殖民地进行建设C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D殖民地国家应重视交通业的发展37、下列关于世界市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包括各个国家的国内市场B工业革命为其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C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对其形成起了推动作用D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38、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体现了大企业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3 39、右图漫画名为参议院的老板们,是美国画家约瑟夫克普勒的作品。某班学生对此漫画的解读发生了争议,以下解读错误的是A此图可被誉为“蒸汽时代”的政治生活 B此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此图描绘了垄断组织控制国家政治生活的场景 D此图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上层建筑40、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第二卷 非选择题(40分)41(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殊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2分)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原因有哪些?(2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2分)材料三 在美国,由于农场规模巨大和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的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能自动的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给市场加拿大的小麦、澳大利亚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亚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中找到。因而农夫受农业革命的影响并不亚于工匠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据材料三,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原因和影响。(4分)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2分)42(14分海洋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阅读与观察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亚洲、非洲、美洲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生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不是由英国人所有的船舶载运的。都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爱尔兰或英国所属的任何其他地方、岛屿、殖民地或领土。航海条例颁布之后,对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荷兰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导致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屡遭战败被迫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不得不把维持长达60余年之久的海上霸权地位让给英国。摘自帝国风云录 材料二 1656年,清廷令沿海各省督抚申饬所辖文武官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一度几乎完全断绝中外正常贸易往来,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材料三 摘自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英国与清朝对外政策有哪些不同?(5分)简述由此产生的不同影响。(2分) (2)透过材料三,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3分)(3)从中英两国不同的海权意识导致的不同结局,可得出什么经验教训?(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材料一 “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可能。大不列颠首先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使其资本从1750年的英币50,000万镑增长到1800年的150,000万镑。1833年的250,000万镑和1865年的600,000万镑。一部分人相信,所有的阶级都在大小不等的程度上得益,其他的人则坚持认为,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多数人却在遭受无情的剥削,其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根据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财富状况出现了什么变化?(4分)你认为材料中“一部分人”和“其他的人”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观点?指出理由。(4分)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政治家致力于避免革命的发生。1909年,王室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济贫法的报告。报告主张废除单纯从救济贫民着眼的济贫法,由国家从教育、就业、卫生、养老等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政府的措施的认识。(4分)答题纸班级_ 考号 姓名_ 41、(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2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原因有哪些?(2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2分)(3)据材料三,分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推广的原因和影响。(4分)到了近代,西方的农耕技术为什么会领先世界?(2分) 42、(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英国与清朝对外政策有哪些不同?(5分)简述由此产生的不同影响。(2分) (2)透过材料三,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3分)(3)从中英两国不同的海权意识导致的不同结局,可得出什么经验教训?(4分) 43、根据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的财富状况出现了什么变化?(4分)你认为材料中“一部分人”和“其他的人”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观点?指出理由。(4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政府的措施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CACDC DDBCC 1120 DACAD DBCDD 2130 ABDCD CBDCB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