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1页
第12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2页
第12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3页
第12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册语文单元复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1、本册课文中要求我们养成1、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2、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的学习习惯。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3、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鲁迅、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鲁迅与“读万卷书 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4、“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你们曾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读报剪报、制作我的成长册、写春联、参加演讲比赛,制作手抄报、出黑板报、布置中队角等6、看到故宫,你想到的成语有:金碧辉煌 气势恢宏 第一单元1、长江之歌一、中心思想:1、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胡宏伟,文章采用第 二 人称来写,你指 长江 ,作者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情怀”。其中既涉及到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二、名词解释:1、荡涤:冲洗,清除。2、尘埃:尘土。3、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4、磅礴:(气势)盛大。三、课文内容填空: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世界第 三 、中国第 一 大河。2、“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种写作手法叫 反复 ,这样写的好处是 强化节奏感,增强对长江的热爱、依恋的情感 。3、面对长江,我们可以用 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 等成语来形容。4、长江之歌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贡献巨大等四方面。全文两次出现,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是赞美、依恋。四、课后问题:1、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因为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有着奔腾不息的气概和青春的活力,所以是无穷的源泉;因为她哺育各族儿女,灌溉花的国土,所以有母亲的情怀。2、课文中的“走”、“奔”表达的意思有何不同?“走”表达了长江的古老悠久。“奔”反映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五、课外拓展:1、有关长江的古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6、长江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 母亲河 。请写出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3、仿写“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用不老的容颜,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你用绰约的风姿,绽放出广博的内涵。你用岁月的洗礼,证明了中华民族之强。2、三亚落日 一、中心思想: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本文通过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展现了三亚落日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二、名词解释:1、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2、硕大无朋:硕,大;朋,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 3、美妙绝伦:伦,同类;同等。美好到了极点。 4、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三、课文内容填空:1、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领全文)这是全文的总起句。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照应开头) 2、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分别对天空、海面、椰树、白鸥、沙滩进行描写。特别突出了“海天之蓝”。 “蓝透、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3、三、四段描写了落日的美景,其中第三段侧重于描写落日的光亮和颜色,第四段描写了落日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无声的入水。4、三亚落日中作者把落日分别比作 孩童 、 大红灯笼 、 跳水员 。5、“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它”指的是 落日 。“硕大无朋的床面”指的是 大海 。 6、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四、课后问题:从“担心”一词可以体会到:让人不放心,表现了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快接触到海面了。 “红灯笼”指 落日 ,由“惊讶”“生怕”可以体会: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五、课外拓展:1、与“赤朱丹彤”结构相同的词语: 琴棋书画 笔墨纸砚 鸟兽鱼虫 江河湖海 东西南北 喜怒哀乐 梅兰竹菊 风雨雷电 生旦净丑3、烟台的海 一、中心思想:烟台的海作者孙为刚,本文通过描写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名词解释:1、轻盈:身材苗条,动作轻快。2、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3、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4、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三、课文内容填空:1、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总起部分。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课文第六段是总结,赞颂了烟台的海和烟台的人。2、课文2-5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具体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的生活情景。四段的共同构段方式是:先写景再写人。3、本文在写法上有鲜明的特点;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写景与写人结合。“总分总”的行文结构。2、语言简练,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拟人。4、烟台的海四季的特点是:1、冬 :凝重 人们的特点:不畏寒风和巨浪 2、春: 轻盈 人们的特点: 播下希望的种苗 3、夏: 浪漫 人们的特点:人与海相依 4、秋 :高远 人们的特点:渔民充实与忙碌四、课后问题:1、体会两个“扑:字的含义:(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这句话中把涌浪比作暴怒的狮子,扑字让人感受到了烟台海的壮观景象。(2)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这段话把春天的浪花比作顽皮的孩子,扑字形象地写出了浪花的活泼和轻快.2、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像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它像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3、烟台的海是按照 冬、春、夏、秋四季转换的的顺序写的,先写冬天,是因为 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象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4、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中心思想: 这是叶圣陶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洞内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乘船出洞的情景。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以游览的顺序和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详写了孔隙、内洞的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二、名词解释:1、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2、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3、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4、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5、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6、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三、课文内容填空:1、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叶圣陶 。课文按照 游览 的顺序依次写了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情况。此外,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它的路线是泉水从那个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2、金华的双龙洞的外洞的特点是 大 ,内洞的特点是黑、奇 、大,连结外洞和内洞的是孔隙,它的特点是 窄 。3、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4、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练习1 1、拟人的修辞方法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 2、熟记描写北国风光的成语 寒冬腊月:指农历十二月天气最冷的时候.泛指寒冷的冬天 北国风光:北国.尚书里指我国的北部,北国风光多用来代指北方的冰雪景色,但并非只指冰雪景色 风刀霜剑:感到风像刀子一样割在身上,霜像利剑一样刺在身上,比喻风霜很大,天气很冷 塞外边疆:塞外指长城以北的地区,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这个词指我国长城以北国界以内的地区 漫天飞舞:漫天遍布天空;满天 纷纷扬扬:形容雪花飘落。 银装素裹:形容雪后的外界美丽景色。 雪照云光:描述了一幅白雪覆盖大地,映照着阳光白云的美丽景色 狂风暴雪:形容风雪很大 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苦上加苦。 风卷残云:大风把残云卷走。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 神清气爽气:精神状态。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3、 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注意点:1、文章的开始应该有欢迎词如:各位游客大家好,然后可以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概括一下要参观的景点的主要特点。2、 正文部分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每个景点的主要特色,也可以适当插入传说和历史故事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等。顺序可以是参观游览顺序也可以是空间顺序。3、 结尾部分应该有结束语,可以加入一些友情提示的内容如保护环境、爱护文物等。例文:无锡各位游客:无锡是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著名的。在这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佳宾。今天就让我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