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地主治生之学(讲课用).doc_第1页
第六章:地主治生之学(讲课用).doc_第2页
第六章:地主治生之学(讲课用).doc_第3页
第六章:地主治生之学(讲课用).doc_第4页
第六章:地主治生之学(讲课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地主治生之学 第一节:齐民要术中的治生之学 齐民要术简介:作者是北魏时期的贾思勰,他曾任北魏高阳太守,他写作齐民要术,主要是从农业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明维持百姓生计的主要方法和经验。 地主治生之学之所以能在北魏时期产生,是因为当时已具备了产生地主治生之学的社会经济条件:由于均田制导致个体农民产生,他们主要不是靠权力而是靠经营致富,于是主要谈论经营的地主治生之学产生。 一、“少好论” 贾思勰主张集约经营,这意味着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更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实行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应遵守客观规律。他指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入泉,附,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板走丸,其势难”。农业生产必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才能成功,不能干拔苗助长的蠢事,否则就一事无成,白费劳力。“不违农时”是农业丰收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2、集约经营讲求重视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方法,特别要求精耕细作。第一, 耕作时要注意土壤的湿度。第二, 加强中耕除草。第三,重视施肥,讲求制作堆肥的方法。 二、 讲求多种经营和商品性农作物的经营。1、 贾思勰广泛论述了粮、菜、果、纺织原料作物以及林木等在内的广义农业,十分注意多种商品农作物的种植和经营。他把种植多种商品农作物看作是治生富家的重要途径之一。2、 贾思勰从商人治生之学里借鉴了许多农产品的买卖经验。 (一)“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二)尽量买进孕畜以获利贾思涨认为买牲畜时要尽量买怀孕的母畜,这些母畜生完小羊、小牛的母羊和母牛,如果壮实的话就留下来做种畜,如果不好就卖掉,这样可在母畜之外,白得一批幼畜。卖畜收入再用以购买怀孕的牲畜。如此往复经营下去,贾思髓估计:一年之中,经营牛、马。驴等大牲畜获利可以倍本,经营单只则可获利四倍 三、在生产管理中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封建社会经济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经济,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很强,在农忙季节,时间不等人,在播种和收获期间必须抓紧时间完成,否则就会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收割。但是在农忙季节,仅仅依靠家庭内部的劳动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农活,这样就需要以雇工的形式来解决,劳动力暂时不足的问题。贾思勰以摘红花为例,指出由于红花开花的时间短,并且要求在清晨露水未干前采摘:“花出,欲日日乘凉摘取,摘必须尽”。如果这时不抓紧时间采摘,等到露水干了之后再行采摘就会严重影响花的质量。采摘红花的特点要求很短时间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但一般家庭的人手有限,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雇请帮工。这就涉及到对劳动者如何管理的问题。把工具、牲畜等准备工作做好。贾思勰说, “调习器械,务令快利,袜饲牛畜,事须肥健”,他认为这是让雇工使生产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劳动工具完好,快利,牲畜壮实健康这是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重视的。1、 以实物分成激励雇工,贾思勰认为,在劳动中要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要设2、 法使劳动者保持好的精神状态,他说,“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他提出用实物分成的方式激励雇工,多产可多得,这样的报酬方式刺激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保证在一定的农时内完成工作。其好处是不用管饭,不用监督,利用雇工为己的心理完成工作。第二节、 张履祥的“治生唯稼墙”论 张履祥(公元16111674年),浙江嘉兴府桐乡人,人称为“杨园先生”。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农学家和教育家。明朝灭亡后,他拒绝投顺清统治者,息影田园,淡泊自守,一面教读,一面经营农业生产以维持生活。其著作汇编为张杨园先生全集,其中赁耕末议、补农书、备忘等都主要是论述治生问题的,而赁耕末议尤其是一部关于地主治生之学的专书。 (一)“耕读相兼”论 张居祥十分重视耕读结合,认为务农对读书知礼具有重要作用,“夫能稼穑则无求于人,无求于人则能立廉耻;知稼穑之艰则不妄求于人,不妄求于人则能兴礼让”。而经营工商业却是与礼义等道德规范相违背的,“贸易之事”“足以害心”, (二)“农桑长久”论。 他认为在各行各业中,只有农业才持久安全,“耕则无游惰之患,无饥寒之忧,无外慕失足之虞,无骄侈黠诈之习”。 张履祥在“治生唯稼穑”论中明确指出了地主家庭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和调节租佃关系,以更有效地组织、监督佃户或雇农从事农业生产。他说:“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士庶之家亦如此。家法,政事也;田产,土地也,雇工人及佃户,人民也。”因此,必须把对佃户,雇工的管理问题,放在治生的首要地位,“用人之道,自国与家,事无大小。愿当急于讲求”。 他主张,对待佃户应该制订一些必要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选择佃户他认为:“种田无良农,犹授职无良士也。”关于良农的选用之道,他提出: 首要的是确定严格的选择标准。他把标准归纳为四个等次:“力勤而愿者为上,多艺而敏者次之,无能而朴者又次之,巧诈嗜言者为最下”其次,注重平时访求,避免因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遗憾。第三,既坚持必要的选择标准,又灵活掌握佃户条件,他指出“惟善分宝”,老老实实地甘受剥削,俯首贴耳地易于支配,这是最重要的标准。但是对佃农要求不能过高,要全面考虑,适当放宽条件,无求备于一人(二)“抚御”佃户之道。张履祥不赞成对待佃户过于残暴、苛虐,主张善待佃户。 1、对佃户要小恩小惠,以情感动人。 2、对雇工要“三好”、“三早”。张履祥认为,与佃农的关系还较好处理,而与雇工来往则需要多加留意。他提出了一套办法:“做工之人要三好,银色好、吃口好、相与好”,三早是起身早、煮饭早、洗脚早。三好以结其心。千万勿“灶边荒了田地”。 3不可轻易退佃、换佃。 (三)生产经验: 1、多种经营 2、因时、因地制宜,集约经营。 第三节:张英的“保田产论” 张英的简介:恒产琐言 一、为什么要“保田产”? 张英认为原因有三: 1,地产持久、常新。他指出:“天下之物有新则必有故,屋久而颓,衣久而敝,臧获(奴仆),牛马服役久而老且死”,只有田产最持久、最不容易损坏,并且具有“常新”的活力。如果耕种太久了造成肥力减退,或者农事不勤而导致荒芜,“一经垦辟”、“一经粪溉”就又新了。因此,在一切财产中只有田产才是最可宝贵的,“独田之为物,虽百千年而常新”。2,地产不畏天灾人祸。与其它财产相比,土地既不怕为水火所破坏。又不惧为盗贼所劫夺,“可以值万金之产,不劳一人守护。”如果土地所有者因战乱、天灾而逃亡外乡,即使其它财产都荡。然无存,土地所有权却不会丧失,返乡后仍然可以凭契据认产收回,“张姓者仍属张、李姓者仍属李”。 3,地租收入的优越性。地租收入稳定、牢靠。他分析说,经营商业、开当铺“生息速而饶”,但风险大、容易发生亏损破产,“断无久而不弊之理”,“虽乍获厚利,终必化为子虚”,相比之下,“惟田产、房屋二者可持以久远。”地租收入比起经商赚钱来,是“生息微而缓”,但“月计不足,岁计有余;岁计不足,世计有余”,是最少风险、最稳妥可靠的。在地租、房租两者之间,前者又更优于后者。因为,房产多在城市,房客又不象佃农那样愚懦可欺,房东索讨房租往往会引起争吵诉讼,甚至别生事故。如果房东较为懦弱,有时连房租也收不上来。而佃农“皆愿民,与市座商贾之狡健者不同,”向他们收租容易得多,阻力也少,即使派遣仆人上门收租,佃户也不会拖欠,“不敢藐视之”。再说,地租收入“正当”、安全。张英宣扬说,靠经营典当、贸易取得的利息和商业利润是“取财于人”,这样会使人“怨于心”,容易招灾惹祸,“无论愚弱者不能行,即聪明强干者,亦行之而必败。”地租收入是“取财于天地”,因而更正当、安全,不会招致人们怨恨,引起不满和反抗,“受之者无愧 ,享之者无他虞,”“虽多方以取,而无罔利之咎。”张英对封建士人“不事家产”提出了批评;认为“人家子弟最不当以经理田产为俗事、鄙事,”而应该把从事家庭经营管理活动以榨取地租看成是人间最“可乐”之事。二、如何保田产呢?张英把田产看作一切财产中最好的财产,把地租视为一切收人中最可靠的收入,那么,他理所当然地要竭力探讨和寻求如何有效、长久地“保田产”。他认识到,“鬻产”现象的大量发生,“其根源则必在乎债负”,保田产的最大威胁来自因负债而被迫卖田。于是,他再三强调“鬻产之害”,以很大篇幅来谈论“防鬻产”的措施。 1、从节约支出入手。他指出:“债务之来,由于用度不经,不知量人为出”,因此欲除“鬻产”之根根源则自绝经费始”。他主张,平时,家庭生活方面要“简要,并从“小处节俭处做起。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因入不敷出而负债卖田,“凡有费用,尽从吝啬,千辛万苦,以保先业。”并且,除了财力特别充裕的大地主外,一般地主都应尽量在乡村居住以节省开支。“若千金以下之业则断不宜城而居矣”,“有二、三千金之产,方能城居。”地主乡居既可获得地租之外的收入;“在城不过取其额租,其山林湖泊之利,所遗甚多。此亦势不能兼,若贫而乡居,尚有遗利可收,不止田租而已。”还有助于防止地主子弟“鲜花怒马,恒舞酣歌,一裘之费动至数十金”的挥霍浪费行为。他还提出;在大灾之年,地租收入减少了,尤其要防止负债卖田。这时候“当大有忍力,咬定牙根”,以千方百计保田产。如果万不得已而非卖产不可,也只能卖其它财产如衣服、首饰、存粮等等,决不可将土地出售。2,要在增加收入上大做文章。张英认为,“欲无鬻产,当思保产,欲保产,当使尽地利”。“尽地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在择庄佃,一在兴水利。”对“兴水利”张英谈得很笼统,只是泛泛提到,没有什么具体东西。他把注意力放在“择庄佃”上,其选择良佃的标准是:“家必殷实”、性必“梗直朴野”、“饮食必节俭”等等。他对良佃与劣佃进行了详细对比,良佃“一在耕种及时,一在培雍有力,一在畜泄有方”,而“劣农之病有三,一在耕稼失时,一在培雍无力,一在畜泄无方”。这样,良佃“一亩可得两亩之力,地不加广,亩不加增,佃有余而主人亦利矣”。基于这种情况,张英引用了一句谚语加以总结;“良田不如良佃”。张英还很强调地主亲自从事家庭经营管理活动以尽地利,保田产。他说。“守之有道,不可不讲”,如何做到“善经理”呢? 一方面,地主对平常的例行管管理活动如管佃、收租等要亲自了解和过问。由于这类活动每年都要重复进行,故可以建立一定的程序。地主要亲自经理家计,“第一“当知田界”,“第二当察农夫用力之勤惰”,“第三当细看塘堰之坚 浅深”,“第四察山林树木之耗长”,“第五访稻谷时值之高下”等,不能只依靠管家等人来管佃收租,以至自己“目不见田畴,足不履阡陌”,受手下人“恫喝”,“为其所窘”。 另一方面,地主对突发的非例行管理活动要有心计。这类活动不是经常发生的,就不能用平时例行的方法来处理。如在灾年时,不仅要防止负债卖田,还应做“有心计之人”,采取特殊的家庭经营管理手段以兼并、扩充土地,趁灾年地价低贱时购买田产,是最容易发财致富的,“其益宏多”。同时,不要与人争购良田,而要去购买人们不愿意买的劣田。张英认为,良田之价数倍于劣田,水旱之年,良田也要减收,丰收之年,劣田也能增产。另外。如果良田不善经理,“不数年变而为中田,又数年变而为下田”。而劣田只要善经理,“则下田可使之为中田,中田可使之为上田,虽不能大变,能高一筹。”所谓善经理劣田,其实就是在役使、压榨佃农上打主意,张英说得很清楚:“荒瘠之地,其一二土著老农之家,则田畴开辟,破池修治,禾稼茂郁,庐舍完好,竹木周木,居然一佳产。”附录 轻重论(农业社会的国家干预主义管理思想)轻重论是一种相当系统完整的国民经济管理理论,它包括了经济管理目标、经济理论和管理方法。(一)轻重论的经济管理目标轻重论的特点在于政府以各种手段控制住整个国民经济。他们认为控制了全国经济可以达到如下目标:第一,调整中央政府与诸侯王、大工商业主以及人民的经济关系,以巩固君主的统治。轻重论不仅重视从政治上加强统治,而且特别重视调整经济关系,加强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以巩固君主的统治。在这个问题上,轻重论的主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中央政府控制全国经济,以削弱诸侯王、大工商业主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通过中央政府控制全国经济,以控制住人民,“调通民利”,使民尽力,“亲君如父母”。 轻重论者认为君主统治人民不能只靠行政和法律手段,还应运用经济手段。他们认为,“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通于轻重”,就是指运用经济手段。他们主张通过政府控制经济,从而控制住人民,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依赖于政府,使“民无不系于上”;同时,运用轻重之术,调节人们的经济利益。这样,就可以“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从而可以取得两个结果一:一是“民力可得而尽也干;另一是“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如父母”。第二,守住国家财富,不使外流。 轻重论者以前的思想家、政治家,多认为国家的富足,要靠“强本节用”。轻重论者认为“强本节用”只能使“五谷丰满”。如果不能运用轻重之术来控制住五谷,即不能“守谷”,这些五谷就会“四流而归于天下”,最后,只能亡国。所以,轻重论者认为,不仅要生产出更多的五谷,而且要运用轻重之术控制住五谷,不使外流。这样,国家才能富强。第三,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也是轻重论经济管理的目标之一。他们认为政府通过控制经济、运用轻重之术,可在强制性的赋税之外,获得大量财政收入。他们说:“故人君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故万民无籍(税收),而国利归于君也”。轻重论者有的甚至认为政府摄制经济,运用轻重之术,可以作到“无籍而用足”。即完全不用征税而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二)轻重论的经济理论轻重论关于国民经济管理的主张,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轻重论的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论:一是市场与价格理论;一是财政理论。第一,关于市场与价格理论。(1)谷、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轻重论认为谷与币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货币是老百姓的顺手段、所以,他们认为君主只要控制住谷、币,就可以控制住老百姓,控制住天下。“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此守天下之数也。”从市场的角度看,控制住谷、币,当然也就控制住市场。 (2)谷、币、万物之间的轻重关系。 轻重论认为谷、币、万物之间存在着轻重关系。“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粟重而黄金轻,黄金重而栗轻”。这就是说一种商品(包括货币在内)与其他商品的比价,是此消彼长的关系。(3)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轻重论认为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他们的一个基本认识就是“物多则贱,寡则贵”。所谓物多、物寡,是指一种商品在市场上供给的多寡。供给的多寡是相对于需求讲的,所以。这是一种供求决定价格的说法。轻重论还分析了一些影响市场上一种商品的供求和价格的具体原因。在轻重论者看来,这种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属于自然原因的,主要是年成的丰歉,丰年歉年谷物的收成多少不同,从而进入市场的谷物数量不同,影响供求关系。另外,季节不同,谷物的供求与价格也不同。“时有春秋,故谷有贵贱。”。属于人为原因的,主要是指人为地造成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如人为地把市场上的某种商品囤积起来,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供给就少了,价格上涨。如果把某种商品抛至市场,这种商品在市场上供给就多了,价格就会下跌。即所谓“聚则重、散则轻”、“藏则重,发则轻”。轻重论还讲到政府的政令会影响供求与物价。“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政府征收货币税,如果征收限期很短,人民就会在很短的时期内纷纷抛售自己的产品以换取货币交纳赋税。这样市场上货物的供给就增加,价格下跌。如果限期较长,这种影响就会较小。管子国蓄专门谈到了征税的期限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今人君籍求于民,令曰:十日而具。则财物之价什去一。令日八日而具。则财物之价什去二。令曰五日而具。则财物之价什去半。朝令而夕具,则财物之价什去九。”在轻重论者看来,不仅供求决定价格,而且价格也影响供求,影响商品流向。轻重论认为“重则见射,轻则见泄”。此地某种商”品价格贵,就成为人们射利的目标,各地、各国的这种商品就会涌至,供给增加。此地某种商品价格贱,这种商品就会离开此地,泄至他处,供给就会减少。从商品流向的角度来看,就是“物重则至,轻则去”,商品总是从价格低处流向价格高处。第二,关于财政理论。轻重论者的财政理论是独具特点的,他们不是论证赋税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是从理论上否定了赋税。轻重论关于财政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一个是以什么作为征税的对象,这个对象就会被扼杀。“夫以室虎籍,谓之毁成。以六畜籍,谓之止生。以田亩籍,谓之禁耕。以正人籍,谓之离情。以正户籍,谓之养赢”。另一个是认为人民的性情是“夺之则怒,予之则喜”,以征收赋税来取得财政收入,是夺民之产,是会激怒人民的。上述两个基本观点的逻辑结论就是否定赋税,但这在实际政策上行不通,于是他们主张薄税论。他们在指出以什么作为征税对象,这个对象就要被扼杀之后,并没有按照逻辑的必然,得出不要征税的结论,而是说“五者不可毕用,故五者偏行而不尽也”。意思是对房屋、土地、牲畜、人、户五种征税对象不能同时全部征税。只能有选择地、部分地征收。他们着重批判的还是横征暴敛,是“君之衡藉而无止。”他们认为“此盗暴之所以起,刑罚之所以众也。随之以暴,谓之内战”。所以,最危险的,并非征收赋税,而是征收赋税中的诈求无已,横征暴故乎正因如此,所以轻重论认为不能依靠,无限制地增加赋税来增加财政收入,而应适应人民之性情,尽量采取“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的轻重之术来增加国家收入。(三)轻重论的经济管理方法第一,国家要控制住谷和币。控制货币的办法首先是由国家垄断货币的铸造和发行。“人君铸钱立币。”其次,国家还要控制住货币的投放与流通。国家控制谷物除了依靠赋税收取的谷物外,主要靠国家掌握的货币来控制。控制住货币和谷物是重要的,但是,还要操纵谷、币之间以及谷、币、万物之间的轻重关系的变化来控制市场,稳定统治,赚取利润。“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此守天下之数也。”第二,国家控制住尽可能多的各种产品。除了控制住谷、币外,轻重论还主张控制住更多的产品。轻重论者提出了“官天财”、“官山海”,即垄断自然资源的主张。在所要垄断的自然资源中占首位的是盐铁。他们认为盐铁是人民生产、生活所必需,垄断了盐铁,可以加价销售以获利。比如铁,轻重论认为,妇女做衣服要用针,一只针加价一文,三十只针,就加价三十文。三十文就相当一个人的口赋(人头税)。妇女也需要剪刀,每把剪刀加六文,五把剪刀就加三十文,又相当一个人的口赋,盐也是一样,“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口食盐”。如果每升盐加两个钱,一个万乘之国,有千万人口,一个月就是六千万钱。所以,垄断了盐铁,收入是很大的。轻重论关于盐铁的设想,实际上是盐铁专卖。他们选择盐铁作为专卖对象是很有见地的。需求弹性是现代经济学的术语,轻重论当然不懂。但他们实际上掌握了需求弹性的原理,才在众多的产品中选择了盐铁,这种需求弹性小的商品作为专卖对象。轻重论者还主张控制木材的砍伐销售。百姓所需的木材均由国家所控制的山林供给,根据木材的粗细,“君立三等之租”。此外,对农村妇女生产的某些纺织品,也采取订立收购合同的办法来控制。总之,凡是能够控制的,都要控制。第三,操纵市场,贱买贵卖。轻重论认为市场上的商品是“物多则贱,寡则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