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大佛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oc_第1页
彬县大佛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oc_第2页
彬县大佛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oc_第3页
彬县大佛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彬县大佛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唐初创建以来,以其高大雄伟而享誉关中及周边地区,民谣:“邠州有个大佛寺,把天磨得咯吱吱”即是明证。准确定位大佛寺,利用大佛寺的知名度,发展彬县旅游业,是我们目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查找相关资料、典籍,召开彬县文化人士会议征求意见,反复讨论,本次五一节前举办旅游节会,拟定名如下,请各位领导审定。一、 彬县旅游的定位1、大佛寺的定位大佛寺从明代起,就有关中第一奇观之誉,大佛也被称为关中第一大佛,更有人说是陕西第一大佛,但在全国的排名并不靠前。随着世易时迁,特别是自兵马俑发现之后,大佛寺“关中第一奇观”的地位便发生了动摇,但是大佛寺地处古丝绸之路上,是西出长安第一大佛。2006年丝绸之路五国联合举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2007年8月16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安家瑶一行来彬考察我县大佛寺旅游景点,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段做前期评估工作,经专家评定,大佛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不大。 我们认为,大佛寺石窟地处丝绸之路北路的主干线上,石窟反映的是隋唐时佛教鼎盛时期的造像状况。石窟内的石雕、泥塑、彩绘大量反映出西域乃至印度佛教文化的很多特征,石窟内的造像不仅数量多,而且精美传神,特别是主窟内的阿弥陀佛造像,高达20米,是陕西第一大佛。大佛寺石窟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史、雕塑史、建筑艺术史以及佛教通过丝绸之路在陕西的传播等,都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因此我们认为大佛寺应定位于“丝路大佛”,这是当之无愧的,应当不会引起争议。2、彬县旅游的定位彬县历史悠久。水北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二十五至公元前二十四世纪,豳为颛顼之墟,帝喾之邑,姜嫄居之,后稷生地。公元前2255年,周族始祖后稷弃作为舜帝的农师,在扶风、武功一带教民稼穑,种谷子和小麦。公元前十九世纪,周祖不窋窜戎狄间,在彬县断泾、独堆川斩龙脉。公元前1797年,公刘立豳国。汉书地理志:“旬邑,有豳乡,诗豳国,公刘所都。” 诗雅公刘:“笃公刘,于豳斯馆。” 豳,即今彬县境。彬县从公元前1797年公刘居豳,至公元2009年,城建史为3806年。公元前1198年,公刘的第十代孙古公亶父避战迁都岐山周塬,改豳为周。公元前1134年,八十四岁的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即王位。随后,周武王率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豳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是原始农业发祥之地,公刘率族人在此务耕种,行地宜,使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百姓安居乐业。二是风雅策源之地,诗经中的十五国风中就有豳风七篇,影其极大,被先贤称为“美哉豳风”,三是北方军事重镇,当时下辖十八个小方国,境域跨今陕甘两省十六个县域。由公刘的取名也可以看出,刘的古字是“劉”,属兵器,有杀伐之意。豳在彬县的历史是最为辉煌的一段,豳风是彬县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弘扬豳风文化,建设先周文化重镇,对外宣传,发展旅游,不能忽视“豳”的作用。经过数千年的教化,彬县人仍然敦厚朴实,好稼穑,有先王遗风,其中“卑筵卑几”、“跻跻跄跄”所反映出来的长幼有别,尊卑有序对于今天的建设和谐彬县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发展旅游业中,豳文化仍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必须加以充分利用。二、 旅游节会的名称:根据以上思路,旅游节会的名称应定名为:中国 彬县丝路大佛 古豳风情若不考虑古豳历史,仅就大佛寺庙会而言,可以定名为:“中国彬县丝路大佛旅游节”三、其它可供参考的名称“美哉豳风”旅游文化节古豳(彬县)民俗旅游文化节相约彬县旅游文化节品味彬县旅游文化节邠州看佛旅游节彬县品佛旅游节豳风唐韵旅游节精彩大佛旅游节(精指精致,彩指彩绘)中国彬县第二届大佛旅游节4月8日开幕 中国彬县第二届大佛旅游节是继去年彬县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彬县大佛旅游节之后又一次重大旅游项目推介活动,这次活动以“让休闲成为生活方式,让旅游融入幸福指数”为主题,重点设置“畅游彬县”、“形象展示”、“旅游惠民”、“文化讲堂”、“佛事活动”五大板块,届时将观赏县城夜景,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开幕式、文艺演出、文化大讲堂、佛事活动、旅游观光及旅游产品展销等多项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汇聚八方宾朋唱响发展主旋律,招引四海客商投资彬县旅游业,全面展示彬县“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优化、风景秀丽,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崭新成果,努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冲刺“西部百强县”奠定坚实的基础。届时还将邀请中、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省内外各大旅行社负责人及导游,各大新闻媒体记者,文化学者,佛事活动僧人等330余人参与此项活动。 彬县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南距咸阳120公里、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全县版图形似正写的“人”字,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人口34.4万,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312国道、福银高速和正在建设的西平铁路穿境而过,为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彬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荟萃。县境内人文景观辉煌,有丝路明珠大佛寺、雄伟壮丽彬州塔、黄土高坡王侯陵(其中有姜嫄墓、公刘墓、公孙贺墓、符坚墓、冯晖墓、陶谷墓)、名不虚传花果山、钟灵毓秀石龙窝等旅游景点。早在3500年前,周祖公刘立国于豳,教民稼穑,开创了泾河流域古代农耕文明的先河。诗经豳风中的“七月流火,八月剥枣,九月授衣”就诞生于这块古老的土地,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此写下了千古名篇。境内有仰韶、龙山、先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十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5处、县级17处,馆藏文物1500件(套)。周祖公刘陵墓又名“人祖坟”,南控泾水,北枕丘陵,素有“周墓蟠龙”之称;宋代建筑开元寺塔高达47.6米,挺拔秀丽,建筑精巧;五代后周卫王冯晖陵墓中出土的墓志铭、彩绘浮雕砖等文物,填补了我国五代史的考古空白。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95,西庙头森林公园被专家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岛”。侍郎湖四面青山,环境优雅,是陕西较大的天然淡水湖。太极湾山环水绕,形似太级,色彩斑斓,景色宜人。石龙窝景色清幽,盛夏时节,“瀑布落自崖段,晴雨飞于四壁”,隆冬季节,悬崖峭壁上缀满冰乳,晶莹剔透,为古豳十二景之一。彬县大佛寺修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寺分为大佛窟、罗汉洞、千佛洞、应福寺四个部分,其中大佛石窟最为雄伟,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进入“十一五”,彬县依托丰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彬县紧紧抓住银武高速公路通车的有利时机,努力把彬县融入关中城市群“一轴一环三走廊”和“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吸引西安、咸阳的游客来彬县休闲旅游。积极做好大佛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树起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积极开发花果山、水帘洞,绿化美化下沟煤矿,精心打造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旅游线;以侍郎湖为依托,在保护好水源地的前提下,建设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娱乐项目,精心打造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以公刘墓为重点,修复公刘祠,开发龟蛇山,申办公刘祭祖节,精心打造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线。做好旅游景点宣传工作,努力扩大旅游景点知名度。加快开发特色小吃和地方特产,形成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相配套的产业体系,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先后编制完成了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公刘教稼苑、侍郎湖、大佛寺、程家川古民居”四大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发建设以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北翼先周文化、南翼生态休闲为主的“一线两翼”旅游产业新格局,全力打造古豳文化和乡村精品旅游品牌。目前,已完成了大佛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实施了大佛寺石窟外围环境保护、公刘教稼苑祭祀大殿、程家川古民居恢复、老君庵重建、侍郎湖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工程,开辟了古豳文化、新农村建设、城市经济发展等旅游线路。成功举办了“中国彬县首届大佛旅游节”、“中国彬县第一、二届柿子节”和泾河彬县龟蛇山大峡谷漂流开漂仪式。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0万元,分别是“十五”末的4倍和5倍。以旅游业为引领,大力发展商贸、餐饮、运输、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2010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3.81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2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7627万元,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今年,该县将进一步加大旅游产业开发步伐,县财政列支2000万元,用于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年内全面启动实施大佛寺明镜台维修加固、花果山石窟建设工程,力争三年内把盛唐佛教旅游文化线做大、做神、做出卖点;快速推进公刘教稼苑、程家川古民居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逐步做深、做细、做出优势;切实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