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保护.doc_第1页
旅游文化保护.doc_第2页
旅游文化保护.doc_第3页
旅游文化保护.doc_第4页
旅游文化保护.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旅游文化保护与发展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摘要: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轰展性,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关键词:旅游本质 文化活动 旅游文学 文化包含广泛内容,它不仅包括历史文物、古迹、建筑景观等物质文化层面的事物,还包括非物质文化层面中的传说、神话、宗教、武术、艺术、科学等。文化是一种综合体。“休闲”是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不懂“休闲”也不懂生活。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当然人的“生存空间”与“休闲空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文化性活动,是精神文化活动,人们在旅游活动中,通过对自然到陶冶情操、愉悦精神的目的。旅游文学与旅游是相辅相成的,旅游产生旅游文学,旅游文学促进旅游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但在旅游文学促进旅游事业的问题上,又不能简单地把旅游文学当成促进旅游事业的工具,把旅游文学当成旅游事业的附庸,从而急功近利地变旅游文学为旅游景点的宣传文章。这样做的话,既失去了旅游文学,也必将伤害旅游事业。一、旅游生活产生旅游文学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无论是古代的、现代的,无论是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无论是现实的、浪漫的,包括神话的,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都有一定社会生活的根源。旅游文学则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文人在旅游活动中审美意识对于审美客体的文学表现。曹文斌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旅游文学中对旅游文学下了一个定义:“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发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和审美情趣的文学。”因此他认为旅游性和文学性是旅游文学两大必备特征,认为“旅游活动正是旅游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源泉。”所以,我认为,旅游产生旅游文学是不言而喻的。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活动历史悠久,因此产生了无数的旅游文学作品。反过来说,之所以有这么丰富的旅游文学作品,就是因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否则,就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旅游文学作品。古往今来的优秀旅游文学作品,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是产生优秀旅游文学作品的前提。离开了旅游生活,就不可能有旅游文学。旅游文学,正是旅游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二文化和旅游的关系1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轰展性,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2.文化是旅游竞争的核心。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易于满足,但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西安、洛阳两城市争夺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丝绸之路已成为驰名世界的旅游品牌。3.文化是旅游的驱动力。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引向深人的重要驱动力。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按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成为国内旅游的知名品牌。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运用的典型。4.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方向。我国旅游业在近年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国悠久深厚的文化资源。据统计,2008年海外游客对中国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调查中,五种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资源中,文化占了四种,其中对华侨的调查,文物古迹名列第一,体现了旅游对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属性。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延续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繁多的文化资源种类,有利于开发结构完善、适应面广的旅游产品,形成优质品牌。推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由旅游大国成为旅游强国。三、旅游文学促进旅游发展旅游活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它借助文学和艺术的作用,把“景”与“情”,把现实与想象,把旅游景点这一客观现实与游客的丰富想象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与文化艺术的统一,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经人类加工的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景点有关的所有历史、文学、艺术等,都是组成这一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旅游文学本身就具有旅游资源的属性,是旅游资源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郁达夫曾说过:“江山也要文人捧。”景点虽然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无非两大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两大资源之间,人文资源又无所不在。因为即使是景色优美、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人文资源也不能缺少,正如喻学才先生说的那样,“就旅游者的欣赏心理分析,如果没有文化遗迹的地方,即使拥有绝好的自然风景,也不会受到多数中国人的喜爱。” 正因为如此,许多风景名胜最初默默无闻,但因为有了名人题咏,便千古流芳。如岳阳楼, 开始不过只是地方长官张说公事之余宴饮文士的一个所在,并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因为有了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诗句,特别是有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后,才名满天下的。甚至有的地方的景致本身并不怎么样,但却因诗词文章而饮誉天下。如苏州寒山寺,以前其实是个很荒僻的地方,如果没有张继的枫桥夜泊,仅凭一座古庙和一口铁钟,就能引得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吗?特别是日本游客,来中国旅游都喜欢到苏州游览寒山寺。每年除夕之夜,寒山寺内外总云集着成百上千聆听钟声的日本客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小诗在日本被编入了小学教科书,真是家喻户晓。诗中提到的寒山寺大钟也在明朝时流落到了日本。明白了这些,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人对寒山寺会有这么深厚的感情。法国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景观是客体,游者是主体,二者之间的完美结合,客体之美升华为主体游者的身心愉悦,才算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旅游活动。然而,旅游景点的许多美质也许不为人所知,也许被走马观花的旅游者所忽略,它必须依赖中间媒介才能得到彰显,才能达到完美,而文学艺术正是这样一种最优媒介。所以,旅游文学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南京秦淮河名满天下,游人如织,难道是因为秦淮河的壮阔无与伦比吗?有着穿城而过的河流的城市不在少数,这类河流比秦淮河更壮阔的多的是,可它们为什么大多没有秦淮河这样的名声呢?笔者家乡是江西的一座小城,袁河、孔目江两条河流穿城而过,都比秦淮河壮阔。特别是今天,在打造花园城市的口号下,两岸已建设得美轮美奂,与秦淮河相比各有千秋,单就景色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它可能像秦淮河那样饮誉天下,可能像秦淮河那样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吗?秦淮河那丰富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氛围、诸多的文学名著那是怎么打造也打造不出来的。所以,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引得每年初春,去杭州孤山探梅的游人如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使安徽滁县那本不起眼的“醉翁亭”身价陡增,成了当地的一个“拳头”旅游品牌。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著名楼阁,历代屡废屡建,无论存废期间,名声始终不衰,反而像美酒一样越陈越香。它们的声誉都不是因为建筑本身无可企及,而是由于崔颢的黄鹤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等旅游文学杰作而名声卓著的。可见,旅游文学促进旅游发展决非虚话,而是至理名言。四、急功近利既扭曲文学,也伤害旅游但是,旅游文学决不是旅游宣传文字,过于功利化地看待旅游文学,是对旅游文学的庸俗化。这样做,既扭曲了文学,也伤害了旅游。没有了自己的独立性,文学也就不成其为文学。 人们离开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暂时客居与活动,并从有突出特色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之中受到启迪,精神受到净化与升华,思想内容已不局限于社会生活,而是“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观点,不少人有许多感怀,而产生了旅游诗。旅游诗是由旅游者完成的,旅旅游诗是旅游文学的一个类别。旅游诗具有旅游心境游者必需符合“有钱”、“有闲”和愉悦心境的条件。他们对天然景致、稀世胜境、名胜古迹有所感怀而熔炼成诗,是对自身精神的升华(审美享受),也是对景区、景点意境美的升华。旅游诗在旅游中的作用主要在于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好的旅游诗对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美誉度有巨大提升作用,能提高旅游景区价值与旅游吸引力。文学源于生活,是生活本身感动、震撼了作者,引起了作者心灵的共鸣和思想的感悟,从而发之于声,行之于文,犹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结果。它既不是宣传的工具,也不是经济的附庸,它是独立的学科。思想的自由是文学的生命,失去了独立自由,也就失去了文学的生命。旅游文学又何尝不是这样?把旅游文学当成旅游的工具、附庸,自然也就没有了旅游文学,旅游文学都不存在了,还说什么旅游文学促进旅游的发展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五、正确把握旅游文学对旅游的促进作用不过,文学为经济服务,至少在现阶段还有其合理性。同样在江苏省南通市这次举办的中国旅游文学论坛上,张贤亮对文学和旅游的关系则看得非常实在,他认为二者就是要互相促进、共同繁荣,通过文学作品的挖掘和传颂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将会大大提升旅游景点的知名度,从而为景点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文学产业的发展与文学本身的发展二者还是可以兼顾的,在旅游景点,发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文学艺术品位,组织一些文学艺术活动,是繁荣旅游事业的正确渠道,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值得提倡。六旅游文化的发展第一,努力发掘景点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文学遗产,不要让珍贵的文化宝藏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如搜神记那段关于新余的仙凡爱情故事,很长时间新余人都不知道,一经发现,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能真实反映某一个地方独特风俗、民情、生活习惯的文学资源,往往是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存在。这就需要旅游工作者在进行旅游规划时,深入民间,亲自去感受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并试图将其体现在景点的规划与设计中。第二,在规划、建造、修复旅游景点时,要特别注意文物的保护,包括大环境中的历史氛围、文化氛围的保护。但也要因地制宜,不要受到“贪大求全”心理的影响,而忽略一些局部的真实文物的价值,以至于轻易地损毁。切勿像某些地方那样做拆真古迹造假古迹的蠢事。不要破坏原生态,不要消灭独特的东西,不要趋同,而要求异。在涉及到与旅游文学(正式的文献或是口头的流传)有关联的文物或是景点时,更不要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地编造假故事、假传说来愚弄游客。“原生态”与“真实性”是旅游审美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如果在规划景点时忽略了这一点,景点迟早也要被旅游者厌倦的。第三,开展各种文学艺术活动,以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是完全应该的。但开展这些活动,必须遵循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保障文学艺术的独立性和思想的自由,才有可能产生优秀的旅游文学作品,也才可能对以往的旅游文学文献内在价值做出客观的整理和总结,真正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决不可变文学艺术为旅游事业的工具与附庸。不幸的是,这一类活动在现实中多半成了旅游经济的陪衬,缺乏学术应有的严谨性,甚至在为假景点、假文物、假风俗推波助澜。因此,旅游文学的研究应该回归到以真实性为目的的轨道上来,要弱化其过分功利的一面。而要做到这一点,高校等相关的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应当牢牢把握旅游文学终究是文学的一种,艺术的虚构依然是要以真实为基础的。第四,努力提高景点的文化品位。要知道,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表面看来都是物质的消费,但从本质上看,旅游活动还是一种文化消费。因此,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