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如何解读教材.doc_第1页
谈教师如何解读教材.doc_第2页
谈教师如何解读教材.doc_第3页
谈教师如何解读教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教师如何解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对象。它承载着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解题策略等人类文化的结晶。面对静态的数学文本,教师需要深入其中,把握实质,才能浅出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可以说,教师对教材地解读深度、准确度,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败。一、以学生的角度阅读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最终只有被学生所理解,才能真正体现其蕴含的数学价值。教师从自己的角度理解、把握教材以后,并不代表着解读教材的结束。毕竟,教师的主观理解是无法替代学生的理解的。因此,教师还应当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次阅读文本,解读文本,体验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的困惑与感受。在这一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安排学习材料、设计学习活动,才是适合学生的教学。如2009年基地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中,候新慧老师设计分桃子一课时,不但自己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而且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前测分析了学生在面对教材例题482、483会如何计算?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该如何去突破?通过前测,候老师发现孩子在计算482时,是运用原来已有的口算经验来计算,并且以竖式这样一种形式来记录口算的过程,因此出现了如下的写法(下左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要先分40个桃子,每只猴子20个,再分8个桃子,每只猴子4个,合起来是20+4=24(个)。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竖式的正确写法(如上右图)。二、以整体的思想梳理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知识的螺旋上升,是教材编排的一个重要原则。教材在呈现每个知识点时,作为教师,不能只盯住这个知识点。教师更应围绕着这个知识前思后想:学习这个内容前,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有了什么可利用的经验和要避免的问题;学了这内容后,又为后面的什么知识点打下基础,需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延伸什么?只有以这样一种整体解读的思想来梳理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关注学生、促进学生课堂生成之上。同样以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乘法分配律作为一个学生新学习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呈现的。在学习乘法之初,教材便渗透了这样的思想。而在学习竖式笔算乘法时的竖式的算理理解、表格法等更是乘法分配律的直接应用。只是,此时,还没有出现这一名称而已。乘法分配律的学习,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的水到渠成式的自然呈现。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这一规律,进而灵活应用这一规律。三、以动态的目光研读教材教材是静态的文本,在静态的文字、图片等的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教师去发掘。教师要以动态的目光来审视教材,读出静态文本后的内在逻辑联系,读出文本背后的故事,让教材活起来。有生命力的教材,才能造就富于活力的课堂!如本次活动中买琴老师的数的奇偶性一课,在面对教材中静态的“小船在河的南北两岸往返的情景”时,认为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理解有难度。她采取的对策是让情景动起来,设计了“翻手掌”游戏,把静态的情景图以动态的翻手掌游戏展现出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而且直观、有趣,学生易于从中发现数学规律。又如张乾老师体育场估算一课中,老师对教材的呈现次序进行了合理地改变,并没有直接出示课本主题图“体育场”,而是先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课后作业中的“数黄豆”实践活动。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数黄豆的个性化的方法,交流各人的估算策略,为后面估算体育场人数的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四、以比较的方法优化教材新课程的实施,带来的一大变化是教材的多样性和对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鼓励。课堂教学中,已经很少见到教师教教材,更多的是用教材教。但是,在用教材教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对教材的否定。教师必须在准确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对各教材、自主开发的材料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理解教材、优化教材。如张乾体育场估算一课,老师不仅解读北师版教材,而且对人教版、西师版、苏教版等教材进行了比较、研读,从而更好的把握了本课的实质:即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并体会对较大数的估计意义,且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又如苏虹在设计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对课的引入设计了多个情境。在初稿中,她以国庆阅兵式上战士站位作为情境引入。二稿、三稿和六稿以“2009年4月,南京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一座十层的写字楼被大火重重包围,正当消防官兵认为所有人都被营救出来时,消防队长接到通知,还有一名儿童被困在楼内,时间就是生命。同学们,情况紧急,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需要知道这名儿童的确切位置”这样一则故事引入。四稿、五稿以神七上天为情境引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几位航天英雄,(出示图片)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宇航员乘坐神州七号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绕地球45圈以后,于2008年9月28日成功在中国内蒙境内着陆。同学们,你知道科研人员为什么能迅速找到返回舱的位置吗?”在不断地比较、反思中,最终返朴归真,设计了“猜座位”的情境引入:师:“上课!” 师环视一周:“我现在特别想夸一位同学,因为他一直坐的特别端正,而且这位同学一直在注视着老师,仔细倾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 生:“想!” 师故作神秘:“名字可不能告诉你们,但是可以告诉你们他坐在哪。他就坐在那。” 生开始寻找:“是XX。” 师摇头:“不是。” 生:“是XX。” 师摇头并装作着急的样子:“不是,就在那!我都说了两遍了为什么还没猜到啊?” 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