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学整理.doc_第1页
教育方法学整理.doc_第2页
教育方法学整理.doc_第3页
教育方法学整理.doc_第4页
教育方法学整理.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孔子: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启发诱导 认为“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敏而好学朱熹:勤勉 ,博学,实学,眼学 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把论语,中庸中的有关教育思想纳入到教育活动中,对于教育活动提出了“博 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在师说中提出“尊师重道”,“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王夫之:学思相资学记: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育活动理论总结 提出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善喻”颜氏家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育才中学8字:读读 意义 讲讲 练练,又被称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邱学华:尝试教学“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对初中数学进行自学辅导教学(班集体和个别化相结合教学)顾泠沅:被称为“中国式掌握教学法”提出“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苏格拉底:教师是“知识的产婆”,他的谈话回答方式是“产婆术”,他的思想导致了西方启 发式教学的形成。克拉夫:“范例教学”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 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布鲁纳:发现教育学习P35,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布卢姆:掌握教学法P38,教师使用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来进行反馈和纠正。赞科夫:一般发展区P29,特指儿童个性的发展(即儿童的智力,情感和意志)(不是智力)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P29,指的是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是现有的) 教学不应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 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的思想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杜威: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中学起”。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不是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夸美纽斯: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学的教育家第5章 课堂教学广义的教学: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各级各类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广义的教学环境: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物质和精神),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狭义的教学环境: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教学水平教学模式:教学程序+策略体系 理论和实践的中介 核心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功能: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推断功能教学模式类型1.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 概念行成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而创立的 (塔巴) 1.形成概念 2.诠释资料 3.应用原理 4.反思概念形成 概念获得模式:比较教师提供的概念例证的特征,识别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 (布鲁纳) 1.资料呈现与概念确认2.检验概念的获得3.反思概念获得过 探究训练模式: 先行组织者:1.讲解先行组织概念2.呈现学习任务或材料3.强化认知组织 (奥苏贝尔) 记忆模式: 认知模式: 2.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3.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反映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着重于人的潜能开发和人格的发展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4.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直线式程序 衍枝式程序 凯程式程序第6章 课堂交往课堂交往: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的过程。 仅仅能够促进教学过程认识,情感沟通的发展。()课堂交往中存在着两种信息交流和互动:知识信息,心理信息教学的本质即为交往,师生关系就是通过师生交往实现的。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方式:师生互动课堂交往模型:1 传统的模型:1.弗兰德斯(最先研究)用于分析教师及学生的言语行为。 教师间接说话:接纳情感,情感意见,赞扬与鼓励 教师直接互动:讲演,给出要求,批评和维护权威 2.布卢斐-古德将教师言语行为分为两组,即过程问题和结果问题。 学生成绩的差异直接跟教师交往行为系统差异相关。 基于教师批评学生的频率分析模型 3.罗等待时间。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仅等待一秒钟或更短的时间,而当第 一个问题回答后等待不到一秒钟就提问第二个问题。两个等待时间叫“等待时间1”,“等待时间2”。 2 人种志交往模型不太强调一系列的具体程序,它是各种研究方法整合的过程 对研究现象的观察,描述,定性判断或解释,来对自然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的描述 只适合特定的教学活动,没有普遍性方法1.实地笔记2.录音3.访谈4.录像5.调查问卷6.社会人际关系图解是课堂研究的一种方法7.其他方法(日志,案例研究)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生理因素:学生的年龄特征 心理因素1.认知障碍 2.注意教学节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第一阶段:0-5注意力转移期 第二阶段:6-20注意力稳定期 第三阶段:20-30 注意力分散期 第二阶段:40-45注意力反弹期 3.兴趣与动机:学兴趣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力求知识趋近倾向 学习兴趣是课堂交往先导,是掌握知识起点 成就动机:比交往动机更高级的社会动机 4.师生角色地位障碍 5.交往技能障碍 环境因素: 学校教室桌面照度不应低于100勒克斯 秧田座位编排方式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秧田式全体学生面向教室,教室最易控制学生)P155 1.教师的物理环境 2.时间因素课堂交往策略:一.情感领域的策略(影响师生交往的重要因素是情感) (布卢斐和古德将由教室的低期望导致的学生成就失败 的恶性循环称为“失败循环”) 1.建立合适,积极的教室期望: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 寄予高期望,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 对所有学生要有高期望() 使学生不断进步要有高期望()P209 2.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惩罚 3.加强非语言交流:对于教室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学生接受非语言信息 4.鼓励学生自治,自立,自尊,自信: 外制控观:将幸运归于幸运,将失败归因于别人的影响 内定制控观:操之在己,将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努力,失败归为自己疏忽 在同等智力的学生中,内控型学生的成绩会优于外控型学生。 二.教学领域的策略 1.准备与指导:一个人理解某个问题,他就能复述。 2.进行有效提问:教育目标分类P216 记忆行问题是低级认识问题 要求学生拓展,加工的是高级认识问题 低+高可提高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水品 提记忆性问题不利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延长提问等待时间不适宜用来提问记忆性问题 对成绩差的也不该都提记忆性(30%),不提高级的 3.提供即时反馈:教师的即时反馈与学生的学业成就高度有关 教师提供丰富的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会增加60%,形成更高一级的动机和认知,反馈促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表扬:为了鼓励成绩差的学生而单独或不真诚地表扬他们,其实是无效或有害的 只要是表扬就是有效的() 有效表扬和无效表扬(见P219表) 4.加强课堂修养:语言是课堂交往中最主要的媒体,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纽带第七章课程的定义:1.教学科目:欧洲七艺,我国古代六艺 2.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学校指导的所有活动 3.预期的学习结果: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为达到它 4.学习经验:学生体验到的意义,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 5.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个体是社会的产物,教育要使个体社会化 6.社会改造:课程的本质:1.知识:斯宾塞+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理论 2.经验:容易导致“重物轻人”的倾向 3.活动: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课程设计原理1.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1.科目设计 2.学科设计 3.大范围设计 2.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决定,重在解决问题 活动经验的设计原理:以学生为中心 3.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1.生活领域设计 2.核心设计课程评价:教育过程的计划和组织的判断 学生成绩的判断 1.科学主义取向(定量)和人文主义取向(定性): 2.内部评价和结果评价:内部评价:只关注评价课程计划本身(斯克里文) 教育者倾向于采用结果评价 3.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提供证据以确定如何修订课程计划,而不是判定课程计划计划的优良程度课程评价模式:1.目标评价模式:泰勒课程原理: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内容 . 实质:确定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程度 只考虑到预期效应,忽视了非预期效应 主张“预期课程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吻合的程度”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提出的 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主张“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3.CIPP: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4.外观评价模型:斯塔克提出的 两个维度:描述+评价 评价应从三方面收集有关课程的材料:前提条件 相互作用 结果 5.差距评价模式:揭示计划的标准与实际的表现之间的差距 先后顺序:设计,装置,过程,产出,成本效益分析阶段 缺点:注意到课程计划应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会遇到许多价值判断的问题,这是用一般评价手段难以解决的 优点:注意到课程计划应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并关注造成差距的原因,以便及时作合理的抉择课程功能:1. 本体功能:培养人2. .基本功能:传递文化+选择文化课程类型1. 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孔子删诗,书,定理,乐 历史最悠久 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