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语文(江苏卷)含答案.doc_第1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语文(江苏卷)含答案.doc_第2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语文(江苏卷)含答案.doc_第3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语文(江苏卷)含答案.doc_第4页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语文(江苏卷)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彩教育网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 此卷上交考点保存 姓名 准考证号 语 文(江苏卷)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共8页,包含必考题(第一大题第五大题)、选座题(第六大题,甲、乙两类文本只能选做其一)两部分。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的是否相符4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需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陷阱(jng) 怄气(u) 多棱镜(lng) 贸然从事(mo)B洪獉亮(hng) 简练獉(lin) 掰手腕(bi) 猝獉不及防(c)C拖塌(t) 毕竟(jng) 混凝土(nng) 气喘獉吁吁(chun)D纸屑(xu) 盥洗(gun) 入场券(qun) 唾手可得(tu)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于丹的论语心得激发起了他重读论语的兴趣,他一读就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B手机短信在为人们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短信陷阱”,对此我们要多加提防。C这个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琳琅满目、不可胜数,其中所收藏的名画只有巴黎的罗浮宫可与其分庭抗礼。D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的服务十分满意,纷纷给酒店写了感谢信。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鉴于美、印等国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纷纷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以应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化。B会计制度的转换不仅对中国的会计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还要求他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方式,这是新的会计制度带给我们的思考。C“鸟巢”“水立方”等造型别致、具有世界级技术难度的北京奥运会场馆建筑,在材料、技术、施工等诸多环节,无不体现出中国人自主创新。D“生态伦理”是一个全新概念,它不仅要求人类将道德关怀从社会延伸到自然环境,而且呼吁人类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为一种道德关系。4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要求:必须有动作描写和人物语言描写;富有想象和意蕴,内容符合教育家的思想。)(6分)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该校校长、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折下一枝鲜艳的月季花,从容地向校外走去。他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便亲切地问:“小姑娘,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奶奶病得很重,很久没有下床了。我说花开了,她有点不信。我摘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这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了。他 。二、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绛捕置于法。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又讼于州,至击登闻鼓,皆不得直。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聿骇谢,即日归整田。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笞而纵之。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又甓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后人守其法。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三年而薨,年七十六。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宋史列传第一百二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绛命取僧系庑下 系:捆绑B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 博:斗殴C因门为闸,以御湍涨 因:利用D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寻:不久6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元绛“为官精明”和“不苛暴”的一组是(3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绛的祖先本来不姓元,唐代末年,元绛曾祖父曾经为保卫乡里聚集众人,进入并据有了信州,后被杨氏打败,逃奔到杭州,改姓元。祖父在吴越做官,于是成为钱塘人。B元绛任江宁推官时,上元县有甲乙二人酒醉后打架,甲夜里被人砍死了。甲的妻子说是乙砍的,告到里长那里,又抓着乙去到县衙。元绛最终查明真相,惩治了真凶。C元绛任台州知府时,有一次台州城外发大水,百姓的房屋被冲倒。元绛就用砖头砌高城墙,利用城门作为水闸,用以抵御湍急暴涨的水流,后来的台州官员也都沿用这一方法。D元绛不论在哪里做官都有很好的名声,并且擅长文辞,被当时的人推重赞赏。即使后来在内廷中任职,皇帝给蕃夷的诏书,大多出自他的手笔。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阴使信谨史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2) 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三、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志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1)历代词评家认为本词中“百种千般巧”中的“巧”字确实巧,它巧在哪里?请结合本词作简要赏析。(5分)(2)本词上阕中“道是天公不惜花”与下阕的“道是天公果惜花”,从这两句似是矛盾的词句中,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浔阳江头夜送客, 。(白居易琵琶行)(2) 若夫 ,而 ,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 唯草木之零落兮, 。(6)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绝 唱严 阵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它是满池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此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风格。去听它的情操。去听它的力量。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11本文第36段文字分别表现了荷叶与荷花的美,但又对其“最美”提出质疑。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12文中说“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作者分别用了什么样的形象来表现这种“力量”与“精神”?这些形象表现出了怎样的“力量”与“精神”?(6分)13作者为什么将“初冬残荷”置于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背景下加以描写?(5分)14本文以“绝唱”为题,内涵相当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的小题。(15分)甲、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系马桩的文化根系 今夏有机会在西安观光了四天,对这个旅游城市的开发有了较多的了解和感受。不用说与二十年前我初履西安不同,就是与四年前我二到西安时比,其旅游业的开发规模也当刮目相看了。单以“曲江新区”而言,这几年投资数十亿,兴建了曲江池、唐城墙、唐慈恩寺等六大遗址公园,而类似于清代圆明园的唐代“大明宫”也正在热火朝天的筹建中 也许是出于一个杂文和时评作者习惯于挑刺的劣根性,我对观光过程中感觉到的和看到的东西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我虽然明白,除了改革开放之初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是“文革”后顺应民意上下结合推进的,迄今为止各地的改革开放有不少是由当地政府主导的,而所谓“经营城市”的主体就是政府;政府开发的项目不仅为财政创收,也让市民分享建设成果;但是,我仍然要问,那些开发项目和文化产业公司都是国家办的吗?其职员是国家公务员、事业编制还是国企性质?投资怎么收回?服务效率如何提高?有无权力寻租及如何防止腐败?我也明白旅游休闲对大众来说就是找乐,因此以华清池所在的骊山、九龙湖为实景的爱情史诗歌舞剧长恨歌的演出,极声色之娱远出当年唐明皇杨贵妃的想象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仍然担心在这种氛围中,本来就帝王意识浓厚的国人,会“忘记”了所谓雄主明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贪婪,模糊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残酷历史真相。 参观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解答了我的上述疑虑,使我的观感取得了一定的平衡。这个博物院建在长安区终南山下,已建成的部分,主要的,一是明清民居宅院群,都是整体搬迁、修复如旧。二是石雕区,包括石人石兽、上(下)马石、饮马槽等,尤其值得一看的是八千多柱拴马桩(我们南方人称为系马桩)。我看了这么多千姿百态的系马桩真是很兴奋。我知道古人代步的骏马好比今人的“奔驰”、“宝马”轿车,因此重义气的子路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是“肥马轻裘与朋友共”,但我没有想到系马桩有这么讲究的。精雕细刻放在宅院前后,实用是拴马,虚用是辟邪祈福,一般是桩身上立着人骑狮,或大猴背小猴(意为辈辈封侯)。系马桩雕像不仅创作艺术上丰富多样,作为民族风情、民俗和宗教等文化历史的“活化石”也很有考证研究价值。 这个博物院是民办的。据介绍,创办者历经二十多年,投资数亿元,雇请三千多人次,行程十万多公里,走村串乡征集整理。他为国藏真宝所显现的远见和气魄太值得推崇了。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博收藏展览类、旅游休闲类为什么不可以多让民间来办呢?再就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总讲称王称霸者多么了不起,而要更多地关注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艺术。现代历史观早就不只“为帝王将相做家谱”了,民间的生活状态更有研究价值。1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通过在西安的四天观光,作者对这个旅游城市的开发规模和发展思路都给予了肯定。B作为公益性事业的文化产业的建设,应该由国家开发,政府投资,以避免成为私人牟利的手段。C旅游景区的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其主要功能是为大众“找乐”,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其正面教育功能。D作者以较多笔墨介绍“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目的在于强调艺术质量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16“参观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解答了我的上述疑虑”,作者疑虑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请加以概括。(6分)17从作者的介绍和分析看,“系马桩”这一旅游景点给整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营提供了哪些借鉴?请分条列举。(6分)乙、实用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王元化二三事 王元化先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夕拾”的主编。 谈起他从事新闻工作的这一段生活,他却说,当年是被迫进联合晚报的。 王先生以前从来没同我们谈起过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原来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地下文委负责文艺工作时,发表了一篇题目叫舅爷爷的短篇小说,把一个质朴的老人和天真的孩子之间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小说一发表,就受到几位作家的注意,魏金枝撰文介绍,以群在文哨上加以推荐。但却遭到老文委书记的指责:“为什么写童年时代的东西?为什么不为政治服务?”个别谈话不够,还发动党员群众整他。年少气盛的王先生据理力争,结果是靠边站。他是不得已才进联合晚报工作的。“这是我的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他讲得很风趣。细细玩味,觉得其中奥妙无穷,因为讲自己光彩,就意味着别人不光彩,而王先生是决不愿意去触他那位老上级的心境的。 他接替姚溱,担任了“夕拾”的主编。初进报界,对编辑程序可说是一窍不通,姚溱帮着他编了一个星期。谈起姚溱这位新来的文委书记对他的帮助,他充满了感激之情。当时的报纸,副刊版面天天有,缺稿是常有的事。姚溱天天问他版面情况,缺多少,姚溱就补多少,王先生说他真佩服姚溱的本领。 “我后来也能缺多少补多少了。”他说,“丑就是我听记者讲了美国兵杀害三轮车夫案件中,检察官怎样威胁证人的事而马上写出来的,新闻工作使我能够了解时代,直接对现实发言。我很喜欢新闻工作。” 孰知过不了几天,“夕拾”主编一下又变成了冯亦代。原来是丑惹下了祸事,这位检察官恼羞成怒,决定对联合晚报提出起诉。 王先生从事新闻工作是被迫的,研究文心雕龙当然更是被迫的了:被胡风问题牵连上了以后,他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在这种情况下,只好让自己沉到故纸堆里去。他在大学里念的是经济系,却一直热衷于文学,当大学教授的父亲便专门请了清华大学汪鸾翔先生在家里教他文心雕龙,这使他对文心雕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王先生在研究刘勰的创作论时,不仅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采取了中西文学比较的方法,大大开拓了研究视野,也为文心雕龙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1962年,我在文艺刊物上看到他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真是又惊又喜。在那极左思潮当道的日子里,一个被打入黑籍的作家,竟能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简直是一个奇迹。如果他的研究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决不会被刊出的,而同样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权威人物的支持,编辑也是不敢刊用的。果然,权威人物是有的,他就是周扬。 当时支持他的,不仅周扬一人,还有郭绍虞、夏衍、张光年等。而1962年,正是许多人见着他退避三舍的年代,这就是他对那些默默的支持,为什么始终感念不忘的原因了。【注释】王元化(1920年11月30日2008年5月9日):我国著名思想家、学者、文艺理论家。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15关于对选文第三段“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舅爷爷这篇小说尽管描写细致入微,深得同行赞许,一些作家给予介绍和推荐,但王元化却仍为此遭到不公正对待。B王元化开始任联合早报夕拾主编时,得到了姚溱的帮助,使他在这一段“不太愉快的”经历中,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 C当时的领导认为王元化擅自发表作品,没有做好政治工作,严厉批评了他,他最终不得不离开文艺圈,进入新闻界。D因为发表丑这篇反映现实、揭露丑恶的作品,触怒了当时的检察官,王元化又不得不离开了刚来不久的联合早报。16从文章看,王元化先生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成为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的原因有哪些?(6分)17读完全文,你认为王元化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特点?请概括。(6分)七、作文(70分)18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对芸芸众生来说,这又谈何容易!有的人此事不惑而彼事惑,有的人此时不惑而彼时惑;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能够大彻大悟,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执迷不悟;还有人自以为不惑,其实只是把思想的权利交给他人支配罢了。中国人重视“不惑”,殊不知,“惑”才是思想永不僵化的原动力。“惑”并不可怕,关键是不当惑处绝不能惑。请你以“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参考答案及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B 【解析】A.“棱”应读“lng”;C.“拖塌”应为“拖沓”;D.“屑”应读“xi”。2B 【解析】B项“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A项“相见恨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用错了对象,不能用在对物上。C项“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意思不合语境。D项望文生义,“具体而微”不能指服务细致周到,而是说内容大体具备,但形状规模小。3D 【解析】A项“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应该改为“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这一现象”。B项“提高”和“工作方式”不搭配,可改为“优化工作方式”。C项成分残缺,“体现”缺少宾语,在最后加上“的梦想”。46分答案示例:他弯下腰,轻轻爱抚着小女孩,然后走进花圃,指着大片的月季花说:“小姑娘,再挑一枝最大的,算是我送给你奶奶的。”他轻轻地拉着小女孩的手,又走进花圃,折下一枝花递过去,说:“这枝花是送给你的。”他转身走进花圃,折下两枝花,递给小女孩,说:“一枝送给你,一枝送给你母亲,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3分答案示例:他弯下腰,亲吻了小女孩的额头,说:“你真是个好孩子,祝奶奶早日康复。”0分答案特点:教育家教育女孩要爱护公物,或为女孩缺乏公德意识而忧心忡忡,或处罚女孩等。注:既批评小女孩不爱护公物,又赞扬小女孩有爱心,并且有动作描写,最多给2分。二、文言文阅读(23分)5B 【解析】博:赌钱。6A 【解析】B.第二句是原永新县县令的事。C.第一句仅表明“捕置”,没有“为官精明”和“不苛暴”。D.第一句是富豪子弟龙聿的事,第二句是皇帝“追赍”。7B 【解析】“甲归卧,夜为人断足。”是说甲回家睡觉,夜里被人砍断了脚。8(1)译文:暗中派遣可靠谨慎的官员跟随甲妻的后面,远远望见一个僧人笑着迎接(甲的妻子),切切私语。(评分要求:句子通顺,译出大意给 2分,能译出“阴”“迹”、补出“望一僧迎笑”的省略成分分别给1分) (2)译文:我在吴地有田地房屋,请让我回家卖掉它,就来京城建屋,能够远远看见陛下连接不断的车马扬起的尘土,就是幸事了。(评分要求:句子通顺,译出大意给 2分,能译出“鬻”“幸”“得”分别给1分)三、诗词鉴赏(10分)9“巧”的妙处主要体现在上片的一、二句,一句写花之态,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二句写花之色,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3分);花的姿势轻盈,体态的娇小,色彩鲜艳,又包含着花的气韵美和内在美(2分)。(分号前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分号后的1点答出得2分)10上片“道是”句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枫叶荻花秋瑟瑟 (2)乘天地之正 御六气之辩 (3)砯崖转石万壑雷(4)吾尝跂而望矣 (5)恐美人之迟暮 (6)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五、现代文阅读必做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11质疑是为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或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用荷花、荷叶“红红绿绿的俗美”“迎合季节的庸美”来反衬(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自信和孤高的凄美(精神美)。(5分)12只要没被折断,就毅然在空中高高地耸立着的枯梗;只要没被撕破,就依然在空中高悬着,即使倒伏,也守着自己的根的枯叶;虽然变成黑色,也依然在空中高举着的衰蓬。这些形象表现出向上,坚守,不屈,自信,孤高,永远无法摧毁的“力量”与“精神”。(6分)13初冬残荷与圆明园之残遗都有饱经摧残而无法摧毁的命运与精神,将残荷融入这一背景来写,也就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历史与人文意义。(5分)14导解:此题要求答出这三层意思:“绝唱”所体现出的对残荷的赞美;“绝唱”所揭示出的残荷蕴涵的意义;“绝唱”所给予人的启迪。(6分)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15分)甲、论述类文本15C16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和经营问题;克服权力寻租和防止腐败问题;历史题材文艺节目除娱乐之外,如何尊重历史真实问题。(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好的旅游景点和娱乐节目应该做到优美的艺术形式和丰厚的文化思想底蕴的完美结合;文化产业应该主要由民间来办;应更多地关注散落在民间的文化艺术和民间的生活状态。(6分,每点2分)乙、实用类文本15C16基础扎实:热爱文学,年轻时就发表文学作品。父亲请人教他 文心雕龙这部文艺理论专著,培养了兴趣;适应能力强:在逆境中和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不沉沦,不气馁,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治学态度科学,方法得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中西文学比较方法,视野开阔;有同事及权威人物的支持。 (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17坚持真理,刚正不阿:不屈从、不盲从上级领导的错误,敢于揭露丑恶现象心地宽容善良:以平常之心对待整过自己的老领导,不记仇;满怀感恩之心:对帮助过、支持过自己的领导(权威人物)和同事始终感念不忘。(6分,每点2分)七、作文 (70分)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元绛,字厚之,他的祖先是临川人,姓危。唐末,元绛曾祖父危仔倡聚集众人保卫乡里,进攻占领信州,后被杨氏打败,逃奔到杭州,改姓元。祖父元德昭,在吴越做官至丞相,于是成为钱塘人。元绛出生就聪明伶俐,五岁就能写诗,九岁时去拜见荆南太守,荆南太守把他推荐到朝廷,但因为贫困不能成行。长大后,参加进士考试,因为在廷试中误用音韵,只得到一个“学究出身”的称号。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第,调任江宁推官,代理上元县县令。上元县有一个叫王豹子的人,霸占他人的田产,掠夺男人女人作为自己的仆妾,有想告发他的人,就会被杀人灭口。元绛把他抓起来法办了。上元县有甲乙二人酒醉后互相殴打,甲回家睡觉,夜里被人砍断了脚。甲的妻子说是乙砍的,告到里长那里,又抓着乙去到县衙,但此时甲已死了。元绛告诫甲的妻子说:“回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