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A5.doc_第1页
大学语文 A5.doc_第2页
大学语文 A5.doc_第3页
大学语文 A5.doc_第4页
大学语文 A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 A5一、判断题1、诗经作品按地域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答案: 错2、月下小景描写主人公微妙的心理变动时采用了写意的方法。( )答案: 对3、游褒禅山记是曾巩的代表作。( )答案: 错4、把豪放词推向高峰的是辛弃疾。( )答案: 对5、现行汉字手写体硬笔字指毛笔字、钢笔字和铅笔字等。( )答案: 错6、屈原是郭沫若的一部诗集。( )答案: 错7、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是黄庭坚。( )答案: 对8、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答案: 对9、先秦古籍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保留了不少神话传说。( )答案: 对10、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武则天的故事。( )答案: 错11、描写可以状写不可捉摸、很难捕捉的东西,使之形象化。( )答案: 对12、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写于20世纪40年代。( )答案: 错13、欧阳予倩的戏剧作品包括赵阎王。( )答案: 错14、孟子一书是孟子本人独立编著的。( )答案: 错15、西洲曲是一首带叙事性的抒情诗。( )答案: 对 二、选择题1、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 A:诂 B:训 C:考 D:注答案: A2、补充通知用于()。 A:告知紧急事项 B:对前发事项有所补充 C:告知重要事项 D:向下级机关做指示答案: B3、鲁迅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集是()。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答案: C4、学术论文中的论据是()。 A:论题得以确立的根据 B:说明自己观点的根据 C:描写自己观点的根据 D:记写自己观点的根据答案: A5、雷雨中性格最富有雷雨气息的人物是( )。 A:鲁大海 B:鲁妈 C:周萍 D:蘩漪答案: D6、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的作者是()。 A:冯延巳 B:韦庄 C:李煜 D:温庭筠答案: C7、红楼梦初名为( )。 A:艳异编 B:花影集 C:石头记 D:国色天香答案: C8、与木兰诗并称为南北朝民歌双璧的诗作是()。 A:陌上桑 B:勅勒歌 C:华山畿 D:西洲曲答案: D9、保卫延安的作者是( )。 A:吴强 B:梁斌 C:杜鹏程 D:罗广斌答案: C10、下列作品不属于南戏四大传奇的是( )。 A:荆钗记 B:白兔记 C:拜月亭记 D:西厢记答案: D11、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主要人物是()。 A:张巡和许远 B:庄宗和南霁云 C:南霁云和庄宗 D:张巡和侯方域答案: A12、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写于20世纪( )。 A:4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答案: A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 )。 A:未央 B:公刘 C:邵燕祥 D:贺敬之答案: D14、不属于南宋初期的诗人是()。 A:陆游 B:吕本中 C:曾几 D:陈与义答案: A15、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答案: D 三、古文阅读1、祭仲曰:都 城 过百雉,国之 害 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 参 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 度 ,非制也,君将 不堪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1)、城( ) A:城墙 B:城市答案: A(2)、害( ) A:祸害 B:利弊答案: A(3)、参( ) A:参加 B:三等分答案: B(4)、度( ) A:温度 B:法度答案: B(5)、不堪( ) A:勉强能接受 B:不能承受答案: B 四、理解与辨析1、简述诗经蒹葭情景交融的特色。 A:蒹葭一诗描写了很多景物,如蒹葭、白露、水、道路等。全诗三章均以蒹葭、白露起兴,既描写了芦荻萧瑟、霜凝露结、山高水远之景,又抒写了诗人真心诚意、孤寂彷徨之情。画面、色彩彼此映衬,风神摇曳,处处含情。全诗通过对凄迷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意境,也造成某种神秘色彩,极好地烘托了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心境,风格自然,真切感人。 B:蒹葭一诗描写了很多景物,如蒹葭、白露、水、道路等。全诗三章均以蒹葭、白露起兴,既描写了芦荻萧瑟、霜凝露结、山高水远之景,又抒写了诗人痛苦失望、孤寂彷徨之情。画面、色彩彼此映衬,风神摇曳,处处含情。全诗通过对凄迷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意境,也造成某种恐怖色彩,极好地烘托了那种极度痛苦绝望的心境,风格自然,真切感人。 C:蒹葭一诗描写了很多景物,如蒹葭、白露、山河、枫林等。全诗三章均以蒹葭、白露起兴,既描写了芦荻萧瑟、霜凝露结、高山枫林之景,又抒写了诗人真心诚意、孤寂彷徨之情。画面、色彩彼此映衬,风神摇曳,处处含情。全诗通过对凄迷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意境,也造成某种神秘色彩,极好地烘托了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心境,风格清峻,真切感人。答案: A2、简述中国古代小说名称由来。 A:小说一词最早现于论语先进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提到的小说,是指浅薄琐屑的言论,与后世所谓小说相去甚远。东汉末年,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肯定了小说是一种著作,并指出了它的性质和作用。桓谭新论中便有了小说家之称,并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评价虽然不高,但已近于小说概念。 B:小说一词最早现于孟子公孙丑下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提到的小说,是指用故事去说服别人,与后世所谓小说基本吻合。东汉末年,桓谭新论说: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肯定了小说是一种著作,并指出了它的性质和作用。后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便有了小说家之称,并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评价虽然不高,但已近于小说概念。 C:小说一词最早现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提到的小说,是指浅薄琐屑的言论,与后世所谓小说相去甚远。东汉末年,桓谭新论说:小说家合残丛小说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肯定了小说是一种著作,并指出了它的性质和作用。后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便有了小说家之称,并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评价虽然不高,但已近于小说概念。答案: C3、简述文体划分的主要根据。 A:文体,指的是文章的篇幅,即文章的种类和样式,是文章构成的一种规格和模式。它反映的是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文章的形式范畴。文体划分的主要根据是文章的主题。文体因文章主题的不同而不同。 B:文体,指的是文章的结构,即文章的种类和样式,是文章构成的一种规格和模式。它反映的是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文章的形式范畴。文体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作者的写作风格。文体因写作风格不同而不同。 C:文体,指的是文章的体裁,即文章的种类和样式,是文章构成的一种规格和模式。它反映的是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文章的形式范畴。文体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文体因写作目的不同而不同。答案: C4、简述狂人日记中文言的小序与白话的正文所构成的反讽意义。 A:小说的正文是狂人的3节日记,用白话文写成,但正文前面有一识,也即小序,用的却是文言,文言在当时是没有身份地位的人使用的文体。小序除交代日记由来和狂人后来的情况等相关信息外,在思想立场上与日记形成一种对立。这种对立包含了作者对 狂人的肯定,也说明其撮录狂人日记发表的目的是供医家研究。实际上,狂人才是清醒者,有病、需要 医家医治的却是作者一类的人。所以,文言的识和白话的日记之间构成了一种反讽的意义,即本意是赞赏和肯定狂人的,却用否定的口吻;本意是嘲笑批判这些所谓正人君子的,却模拟他们轻蔑狂人。 B:小说的正文是狂人的2节日记,用文言写成,但正文前面有一识,也即小序,用的却是白话文,文言在当时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使用的文体。小序除交代日记由来和狂人后来的情况等相关信息外,在思想立场上与日记形成一种对立。这种对立包含了作者对 狂人的否定,也说明其撮录狂人日记发表的目的是供医家研究。实际上,狂人才是清醒者,有病、需要 医家医治的却是作者一类的人。所以,文言的识和白话的日记之间构成了一种反讽的意义,即本意是赞赏和肯定狂人的,却用否定的口吻;本意是嘲笑批判这些所谓正人君子的,却模拟他们轻蔑狂人。 C:小说的正文是狂人的13节日记,用白话文写成,但正文前面有一识,也即小序,用的却是文言,文言在当时是有身份地位的人使用的文体。小序除交代日记由来和狂人后来的情况等相关信息外,在思想立场上与日记形成一种对立。这种对立包含了作者对 狂人的否定,也说明其撮录狂人日记发表的目的是供医家研究。实际上,狂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