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2.doc_第1页
劳动的开端2.doc_第2页
劳动的开端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敦小“121”学案设计 ( 语文 科)第(10)册 第(6 )单元单元名称劳动课时安排共(2 )课时第(1 )课时课题名称劳动的开端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2、学会“磅、赌”两个生字,理解“威胁”等11个词语。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难点: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教学流程 具 体 操 作 方 法 建议与修改2、创境自学引思入情10分钟一、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他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二、解题激疑,揭示新课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劳动的开端。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三、介作者,了解背景二、互动交流深思激情20分钟四、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课文录音,思考:(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讨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出一个简要的提纲。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三、拓展测评融思表情10分钟五、谈谈读了劳动的开端一课后的感想.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教学反思从学生刚接触课题开始,就启发他们围绕课题提出疑问,一早就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以审题为第一教学步骤,抓住“开端”,让学生自己理解词意,书哟课题的意思。在这一环节后让学生质疑。学生质疑的问题基本上是集中的。1、作者第一次劳动从事的是什么劳动?2、是怎么劳动的?3、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是怎样的?4、劳动以后又怎样了?这些问题就是这篇课文的学习任务,学生给自己提出了学习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再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学生带着心中的疑问,去与文本充分的接触,阅读的目的性强了,思维的马达发动了,效果也明显了。经过交流,学生对文章的重点有了把握,这样就更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了。学生顺着问题,找到了课文的重点段落,即作者第一天挑煤的经过。这为随后的学习带来了不少的方便。陆九渊曰:“为学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抓住题眼,由学生质疑,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帮助了学生很好的去学。这不是简单的“告知”与“被告知”,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建设性的.敦小“121”学案设计 ( 语文 科)第(十)册 第( 六 )单元单元名称劳动课时安排共(2 )课时第( 2)课时课题名称劳动的开端教学目标1、 理解比喻句的作用,概括段落大意。 2、 根据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3、深入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教学重难点重点: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难点:体会旧社会穷人的苦难生活。教学流程 具 体 操 作 方 法 建议与修改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10分钟1、 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 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还要去挑煤呢?2、复习词语,开火车读词语。3、“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第一次劳动是做什么 ?二、互动交流深思激情20分钟2、 细读课文,深化认识 1、听课文第二段录音,根据课后习题3中的提纲给课文分层,用竖线在文中标出,并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2、课文中那些词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难?用“-”划在文中。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浑身疼痛” 变换说法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感情朗读 (2)“肩上的煤筐打秋千” 变换说法 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 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感情朗读 (3)“红肿的肩头一样疼” 变换说法 红肿的肩头很疼。 比较体会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感情朗读 3、根据提纲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4、按照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三、拓展测评融思表情10分钟3、 读懂“提示”,分辨详略 1、指名读“学习提示”,思考:“学习提示”共几句话?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够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艰难、意志的坚强和旧社会的黑暗。写作者家里穷、矿工工作条件差及第二次挑煤较简略,因为这些是次要材料。教学反思第2课时中,抓住学生第一课时中质的疑“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怎样?”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学生在自己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交流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者第一次劳动的感觉。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有助于与文本产生共鸣。当问及作者对第一次劳动的感觉时,学生都找到了“艰难”这个词。“艰难”是这篇课文的“文眼”,课文的整体内容,包括具体涉及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