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舒止泻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1页
肠舒止泻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2页
肠舒止泻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舒止泻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肠舒止泻片治疗溃疡性结肠(UC)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肠舒止泻片为主方进行治疗,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48例进行对照(对照组),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补体(C)、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IL-8)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7.08%(P0.05);治疗组肠镜改变、Ig、C3、TNF-a和IL-8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肠舒止泻片治疗UC疗效明显,有较好的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运动功能、促进修复及愈合的作用。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其发生与环境、感染、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西医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中医药以其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综合治疗的作用特点,在UC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应用肠舒止泻片治疗UC患者4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96例均为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门诊、住院UC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有患者均有慢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并经纤维结肠镜及活体病理检查确诊。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按来院次序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18-64岁,平均(34.38.4)岁;病程1-11a,平均(7.34.4)a。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9-65岁,平均(33.67.3)岁;病程1-13a,平均(8.64.4)a。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的轻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肠舒止泻片治疗,每次2-4片,一口3次。30 d 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每天3g,分3次口服,见效后维持1周,再逐渐减量。疗程30 d。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1.3.1 总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2次/d,粪检无红、白细胞,纤维结肠镜复查示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2-4次/d,大便成形,粪检红、白细胞均小于10个/高倍镜,纤维结肠镜复查示黏膜轻度炎症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内镜检查无改善。1.3.2 结肠镜检查 治疗前和治疗后3d分别行结肠镜检查,观察7项指标:脓性分泌物和假息肉分为2级,溃疡、糜烂、黏膜出血、充血水肿和血管模糊程度分为0、1、2、3、4级(0为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较重度,4为重度)。完全缓解:治疗后内镜7项指标中5项或以上比治疗前下降1个等级;部分缓解:治疗后内镜7项指标中3、4项比治疗前下降1个等级;无变化:治疗后内镜7项指标中0-2项比治疗前下降1个等级。1.3.3 血清Ig及C3测定 治疗前和治疗后3d行肠镜的同时,分别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2ml。用血清Ig分析仪经快速免疫比浊法检测IgG、IgA、IgM及C3。1.3.4 血清TNF-a和IL-8测定 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采静脉血5ml,分离血清,检测血清TNF-a和IL-8的水平。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2 结果2.1 2组临床总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2.2 2组治疗后肠镜下黏膜组织改变的比较结肠镜检查显示治疗组黏膜糜烂、溃疡、充血水肿和血管模糊明显好转或消失,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2。2.3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及C3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后2组IgA、IgG、IgM与C3均呈下降趋势,但治疗组IgG、IgM与C3,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调节体液免疫作用优于对照组。见表3。2.4 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a和IL-8水平变化比较结果见表4。2.5 2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2例发生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恶心、腹痛,发生率为4.17%;对照组5例发生不良反应,表现为腹痛、恶心、纳差、腹泻,发生率为10.42%。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欧洲20个中心调查显示,UC的年发病率为11.2/100000,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且与结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其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治愈难度大。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可能与免疫调节异常和免疫损伤有关。近年来,对该病的中医、中西医结果诊治有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病性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并存。其病变不只是结肠局疗,而且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平衡失调均有密切关系。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该病的发病以脾胃温热为多见,湿热蕴蒸大肠,腑气不通,气血郁滞,相互搏结,损伤血络,化为脓血而下痢赤白。SASP是目前治疗UC的常用药,所以将其作为对照药物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表明治疗组缓解症状、结肠镜下改变,总有效率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