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同与小康 礼记 主讲陈洪友 在中山陵的大门上 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 天下为公 简介 礼记 礼记 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 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 大戴礼记 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 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 小戴礼记 即我们今天见到的 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 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 著名学者郑玄为 小戴礼记 作了出色的注解 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 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 到唐代被列为 九经 之一 到宋代被列入 十三经 之中 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简介 礼记 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 亦称 小戴礼 或 小戴礼记 全书包括 曲礼 檀弓 王制 月令 礼运 学记 乐记 中庸 大学 等四十九篇 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 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如流传很广的 苛政猛于虎 就出自 礼记 檀弓 篇 礼记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 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 的语言也简洁生动 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简介 礼记 礼记 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 的作者不止一人 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 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 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 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 礼意 解释仪礼 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 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 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 门类杂多 涉及到政治 法律 道德 哲学 历史 祭祀 文艺 日常生活 历法 地理等诸多方面 几乎包罗万象 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 哲学和伦理思想 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 小戴礼记 内容 大概可区别为通论 通礼 专礼三部分 1 通论 1 通论礼义 礼运 礼器 郊特性 经解 哀公问 仲尼燕居 等六篇 2 通论与礼有关的学术思想 孔子闲居 乐记 学记 大学 中庸 坊记 表记 缁衣 儒行 等九篇 2 通礼 1 世俗生活规范 曲礼上下 内则 少仪 深衣 玉藻 等六篇 2 国家政令制度 月令 王制 文王世子 明堂位 等四篇 3 专礼 1 丧礼 奔丧 檀弓上下 曾子问 以上四篇论变礼 丧大记 丧服小记 杂记上下 服问 以上五篇是记丧制 大传 间传 问丧 三年问 丧服四制 以上五篇是论丧义 2 祭礼 祭法 所记为祭制 祭义 祭统 以上二篇是在论祭义 冠禮 昏義 婚禮 鄉飲酒義 鄉飲酒禮 射義 射禮 燕義 3 其他 冠义 冠礼 昏义 婚礼 乡饮酒义 乡饮酒礼 射义 射礼 燕义 聘義 聘禮 投壺 投壺禮 等 宴饮礼 聘义 聘礼 投壶 投壶礼 等 礼记 之价值 梁启超言 礼记 之最大价值 在能供给以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者流 尤其是荀子學術思想史之極豐富的資料 一派 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的资料 盖孔氏之学 在此期间始确立 亦在此期间而渐失其真 其蜕变之迹与其几 读此两戴 记 八十余篇最能明了也 大同 君位 天下为公诸侯 选贤与能外交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政治 社会 五帝时期 经济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治安 小康 三代之英 君位 天下为家诸侯 大人世及以为礼外交 城郭沟池以为固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 以笃父子 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 以立田里 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 货力为己 故谋用是作 而兵由此起 参考译文 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 仪式结束后 出游到阙上 长叹的样子 孔子之弹 大概是叹鲁国吧 子游在旁边问 您为何感叹呢 孔子说 说到 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 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 禹汤文武相比 我赶不上他们 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实行的时代 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 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 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得到善终 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 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 老而无夫者 少而无父者 老而无子者 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 男人有职份 女人有夫家 财物 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 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 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力气 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 即都想出力气 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 盗窃 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 因此不必从外面把门关上 是高度太平 团结的局面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 天下成为私家的 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 只疼爱自己的子女 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 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 兄弟相传作为礼制 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 礼义作为准则 用礼义摆正君臣的关系 使父子关系纯厚 使兄弟关系和睦 使夫妻关系和谐 用礼义来建立制度 来建立户籍 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 因为当时盗贼并起 按照礼义把自己看作有功 因此奸诈之心由此产生 战乱也由此兴起 夏禹 商汤 周文王 周武王 周成王 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任务 是按照礼义 从中选拔出来的 这六位杰出人物 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 以礼义表彰他们 民众 做对了事 以礼义成全他们讲信用的事 揭露他们有过错的事 把仁爱定为法式 提倡礼让 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固定的规范 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 在位的就会被罢免 老百姓把这 不按 礼 行事 当作祸害 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如何理解大道 大同 大道之行 大道 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 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 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 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 天下是公有的 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探究 1 大同 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请找出相关语句 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 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 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 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 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 讲信修睦 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 讲求诚信 远离欺诈 崇尚和睦 防止争斗 探究 2 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 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 把奉养父母 抚育儿女的责任 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 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又特别提到 鳏 寡 孤 独废疾者 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 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 就是有稳定的职业 能安心工作 有归 就是男女婚配及时 有和乐的家庭 古代男耕女织 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 这才能丰衣足食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 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不会将它粘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 都能尽全力地工作 却没有 多得 的念头 探究 3 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 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 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 大同 社会作对比 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 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 盗窃财物 作乱等在 大同 社会中将不复存在 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 外户而不闭 的和平 安定的局面 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 社会变乱纷乘 动荡不安 尔虞我诈 人人自危 盗贼横行 混乱不堪 探究 4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 大同 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 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 过去有 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 的说法 由此可见 大同 社会是以 五帝 黄帝 颛臾 帝齿 尧 舜 之世 的传说为依据 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 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 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 它源于 五帝之世 又高于 五帝之世 探究 5 文中的 大同 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 世外桃源 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启发学生透过 桃源 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 例如从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中可以看出 桃源 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 快乐 这就是 大同 社会中 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探究 6 为实现 大同 社会 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 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课堂小结 1 大道之行也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 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 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就是这个梦 牵系着古圣先贤 牵系着时人 让我们齐心协力 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2 关于孔子及儒家的政治理想 孔子是个多愁善感的理想主义者 总能触景生情 发思古之幽情 长叹生不逢时 公开申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并竭力用实际行动去身体力行 生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当中 一个心性特别高洁 志向特别幽远 内心情怀特别丰富 感悟神经特别敏感的人 不可能不从亲身经历的一点一滴的体悟中生发出旷古的动人感叹 按照儒家学说 五帝时代 黄帝 颛顼 帝嚳 尧 舜 是大同社会 是 大道之行 的时代 小康社会是 以礼治国 的礼仪之邦 指夏 商 周三代 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孔子在文中所描述的未必是历史的真实 但是 这当中展现了一种理想境界同现实存在的鲜明对比 一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 核心是为公和为私 天真淳朴和阴险奸诈的强烈反差 在这种对比和反差当中 孔老夫子还没有浪漫到完全不顾现实的地步 尽管生不逢时 没有赶上 大同 社会 但 小康 也有可以值得赞美之处 现实虽然礼崩乐坏 却也有值得效法的楷模 社会虽然黑暗 毕竟人们还有理想可以追求 对儒学来讲 理想人的培养和和谐家庭的建立毕竟只是为达到最终目的 治国平天下 铺平了道路 要使国泰民安 歌舞升平的景象出现 根本上还需要现实政治的努力 天下统一 政治清明 上下有分 等级有序 尊贤礼士 君仁臣义 君民同乐 轻敛薄赋 这既是儒学家们憧憬 瞻望的理想社会的格局 也是他们终身倡导 甚至 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现实政见和主张 儒家仁政 德治的政治主张 严格地说 只是一种管理社会的理想 而儒家所憧憬和企求的理想社会 便是一个安定 和谐与统一的治平之世 从孔子的天下归仁 近悦远来 四海之内皆兄弟 孟子的政治清明 君民同乐 百姓 亲睦 到荀子的上下协调 群居和一 四海之内若一家 等等无不构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 先秦儒家这种从仁学的基点出发建构而成的美好社会的图景 到了秦汉之际 便自然地发展为 大同 理想 大同之世 显然是对原始社会的带有理想化成分的描述 但它表达了儒家对这种理想社会的向往 它抓住了 天下为公 这一公有制社会的本质特点 肯定了原始民主 平等和互爱互助的人际关系 为后来的思想家提供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儒家在提出 大同 理想的同时 从社会现实出发 又肯定 大道既隐 天下为公 已被 天下为家 所代替 出现了财产私有 货力为己 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教度 人们 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官爵 财产世世代代相沿袭 形成君臣 父子 夫妇的等级关系 于是 便有必要 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 以笃父子 以睦兄弟 以和夫妇 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区分尊卑上下贵贱的礼义制度 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儒家把这种需要用礼义制度 道德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称之为 小康 社会 并认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这实际上是肯定了孔孟所倡导的礼义之治的历史必然性 亦表达了儒家的较低一层次的社会理想 然而 不仅 天下为公 的 大同世界 是一个乌托邦 就是 天下为家 的 小康 社会 以仁义为法则来协调一切人与人的关系 也具有一定的空想色彩 孔孟学说的遭遇就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孔孟提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语四声八调的发音规则与运用技巧:汉语语音知识教学教案
- 早产儿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详解试卷
- 强基联盟数学试卷
- 全国竞赛物理数学试卷
- 去年江西中考数学试卷
- 2024年保定市博物馆招聘笔试真题
- 南阳市批改初中数学试卷
- 庆元教师招聘数学试卷
- 2024年许昌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研员笔试真题
- GB/T 26520-2011工业氯化钙
- GB/T 18983-2017淬火-回火弹簧钢丝
- GB/T 15972.1-1998光纤总规范第1部分:总则
- GB/T 14691-1993技术制图字体
- 《夯实法治基石》设计 省赛一等奖
- 食材配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
- 常见婚姻家庭纠纷及调解技巧课件
- 中国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共识解读专家版
- 2023年8月17日云南省临沧市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
- 飞机火灾教案课件
- ISO37000-2021组织治理-指南(雷泽佳译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