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检测复习.doc_第1页
公路检测复习.doc_第2页
公路检测复习.doc_第3页
公路检测复习.doc_第4页
公路检测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砂石材料试验检测 砂石材料是桥涵工程建筑中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它可以直接(或经过加工)用在桥涵的垮工结构中,也可以加工成各种尺寸的集料作为水泥混凝上的粗集料。 砂石材料包括天然的或经人工轧制的石料、集料和砂。用于桥涵结构中的砂石材料都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性质,以适应不同结构的技术要求。一、石料 桥涵工程使用的石料制品有片石、块石、粗料石和拱石等,主要用于砌体工程,如桥涵拱圈、墩台、基础、锥坡等。桥涵结构物所用石料一般有两方面的要求:1石料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质 石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类别和标号,石质应均匀、不易分化和元裂缝。石料力学性质需测定时,用切石机或取芯机制取边长为50mm0.5m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0mm 0.5mm的圆柱体试件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确定。在某些气侯条件下,还必须测定抗冻性和坚固性指标。2石料制品规格和几何尺寸要求 (1)片石:一般为爆破法开采的石块,其厚度不应小于15c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用于镶面的片石,表面应比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应稍作凿整。 (2)块石: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在2030cm,宽度一般为厚度的1.01.5 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0倍。 (3)粗料石:外形大致方正,成六面体,厚度为2030cm,宽度为厚度的1.01.5倍,长为厚度的2.54.0倍,其表面凹陷深度不大于2cm。 (4)拱石:按设计要求采用粗料石或块石,主要用于石拱桥的拱圈砌筑。3石料物理性质试验方法 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应依据我国现行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常规试验检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石料真实密度试验 石料的真实密度(简称密度)是石料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温度20)下,单位真实体积(不含孔隙的矿质实体的体积)的质量。“试验常用方法为“李氏比重瓶法”(见JTJ 05494T 0204-94),即将石料样品粉碎磨细后,在1055条件下烘至恒重,称其质量;然后在密度瓶中加水经沸煮后,使水充分进入闭口孔隙中,通过“置换法”测定其真实体积。已知真实体积和质量即可按式(2-1)求得真实密度。现行试验法也允许采用“李氏密度瓶法”近似测定石料的真实密度。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0.02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2)石料毛体积密度试验 石料的毛体积密度是石料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试验方法采用“静水称量法”(JTJ 054-94/T 0205-94),即将规则石料在1055至恒重,称其质量。然后使石料吸水24h,使其饱水后用湿毛巾揩去表面水,既可称得饱和面干时的石料质量。最后用静水天平法测得饱和面干右料的水中质量,由此可计算出石料的毛体积,并求得毛体积密度。此外,现行试验法亦允许用“封蜡法”来测定毛体积密度。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组织均匀的岩石,其密度应为3个试件测得结果之平均值;组织不均匀的岩石,密度应记录最大与最小值。3)石料孔隙率试验 石料的孔隙率是石料的孔隙体积占其总体积的百分率。 按以上方法求得石料的毛体积密度及密度后,用式(2-5)计算孔隙率,精确至1:(4) 石料吸水率试验 试验依据JTJ 054-94/T 0211-94),即将石料加工为规则试件,经1055烘干称量后,在铺有薄砂的盛水容器中,用分层逐渐加水的方法使石料中的空气逐渐逸出,最后完全浸于水中任其自由吸水48h后,取出浸水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试件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测得烘干至恒重的质量和吸水至恒重的质量,即可按式(2-6)求得吸水率。 组织均匀的试件,取3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组织不均匀的,则取5个试件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5)石料抗冻性试验 石料抵抗冻融循环的能力,称为抗冻性。“石料抗冻性的试验方法采用直接冻融法(引自JTJ 054-94/T 0211-94),即:将石料加工为规则的块状试样,在常温条件下(20 2),采用逐渐浸水的方法,使开口孔隙吸饱水份,然后置于负温(通常采用-15)的冰箱中冻结4h,最后在常温条件下融解,如此为一冻融循环。经过10、15、25或50次循环后,观察其外观破坏情况并加以记录。采用经过规定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百分率表征其抗冻性。4石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1)石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JTJ054-94) 石料的单轴抗压强度,是指将石料(岩块)制备成50mm*50mm*50mm的正方体(或直径和高度均为50mm的圆柱体)试件,经吸水饱和后,在单轴受压并按规定的加载条件下,达到极限破坏时,单位承压面积的强度。试验时是用切石机或钻石机从岩石试样或岩芯中制取标准试件,用游标卡尺精确地测出受压面积,按规定方法浸水饱和后,放在压力机上进行试验,加荷速率为0.51.0MPa/s。 取6个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测定值,如6个试件中的2个与其他4个的算术平均值相差3倍以上时,则取试验结果相近的4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测定值。另外,有显著层理的岩石,取垂直与平行于层理方向的试件各一组,取其强度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2)石料磨耗率试验磨耗性是石料抵抗撞击、剪切和摩擦等综合作用的性能,用磨耗率来定量描述它。石料磨耗试验有两种方法:我国现行试验规程(JTJ 054-94) 规定,石料磨耗试验以?式试验法为标准方法。洛杉矾式磨耗试验又称搁板式磨耗试验。该试验机是由一个直径为711mm、长为508mm的圆鼓和鼓中一个搁板所组成。试验用的试样是按一定规格组成的级配石料,总质量为5000g。当试样加入磨耗鼓的同时,加入12个钢球,钢球总质量为5000g。,磨耗鼓以3033r/min的转速旋转,在旋转时,由于搁板的作用,可将石料和钢球带到高处落下。经旋转500次后,将石料试样取出,用2mm圆孔筛筛去石屑,并洗净烘干称其质量。取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采用洛杉矾式方法时,两次试验误差应不大于2,否则须重新试验。 二、结构混凝立用粗集料1结构混凝土对粗集料的技术要求(1)桥涵混凝土的租集料,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2)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可采用连续级配或连续级配与单粒级配合使用6在特殊情况下,通过试验证明混凝土无离析现象时,也可采用单粒级。粗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2-2的要求。(3)粗集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二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泵送混凝土时的粗集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对于卵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2.5,同时应符合混凝土泵制造厂的规定。(4)粗集料中杂质含量不应超过要求。(5)混凝土结构物处于下表所列条件下时,应对碎石或卵石进行坚固性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碎石和卵石坚固性实验(JTJ 041-89)项次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 在溶液中循环次试验后质量损失不宜大于(%)1寒冷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552严寒地区,经常处于干湿交替状态533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粗集料风化或软弱颗粒过多时5124混凝土处于干燥条件,但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高或标号大于40号55 (7)当对粗集料石质抗压强度有争议或有严格要求时,应进行石质抗压强度试验,其方法:见本节一、石料。2粗集料常规试验检测方法在粗集料各项试验中,我们应按JTJ 058-94中T0301-94的取样方法进行取样,使得所用试样具有代表性,每项目所需碎石或卵石的最少取样数量亦需根据T0301-94的规定数量进行。(1) 粗集料筛分试验将一定重量的烘干或风干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测定各筛上的筛余量,精确到试样总量的0.1,然后计算如下指标: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各号筛的通过百分率为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与100的差值,精确至0.1。(2)粗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粗集料的表观密度(简称视密度)是在规定条件(105 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表观体积(包括矿质实体和闭口孔隙的体积)的质量。粗集料表观密度测定方法是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94)规定采用静水法,具体做法是将已知质量的干燥粗集料装在金属吊篮中浸水24h使开口孔隙吸饱水,然后在静水天平上称出饱水后粗集料在水中的质量,按排水法可计算出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体积。根据粗集料的质量和表观体积即可按下式计算出表观密度。将待测试样用4.75mm的方孔筛或5mm的圆孔筛,然后用四分法缩分成所需的质量,留两份待用。针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并要求每份试样保持原有的级配。将待测试样浸泡水中一段时间后,小心漂洗干净,漂洗时防止颗粒损失。取一份试样放入溢流水器皿中,注入清水,高出试样至少20mm,搅动石料,排除其上的气泡。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将吊篮浸水溢流水槽中,控制水温在1525度的范围。水槽的水面高度由溢流口调节,试验过程始终保持在同一位置。天平调零。将试样转入吊篮,在水面维持不变的状态下,称取焦在水中的质量mw.提起吊篮稍加滴水后,将试样全部倒入瓷盘上。用拧干的湿手巾轻轻擦拭集料颗粒表面的水,直到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使石料处在饱和面干状态;当集料颗粒较大时,也可擦干。整个过程不得有试样颗粒丢失。立即在天平上称出集料在饱和面干时的质量mf。将称重后的试样转入瓷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到恒重。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试样的烘干质量ma。每个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的结果。计算:a表观相对密度=ma/(ma-mw)s表干相对密度=mf/(ms-mw) b毛体积相对密度= ma/(mf-mw)ma-集料烘干质量ms-集料表干质量mw-集料水中质量mf-集料饱干面干质量a表观密度=a*t(t度时水的密度)s表干密度=s*t(t度时水的密度)b毛体积密度=b*t(t度时水的密度)以两次试验结果之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20kg/m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值超过规定时,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3)粗集料含水率试验粗集料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集料干燥质量的百分比即为粗集料含水率。根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94),具体做法是:将一定重量的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量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1 )并烘干至恒重,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4) 粗集料毛体积密度试验粗集料毛体积密度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闭口孔隙和开口孔隙)的质量。在测定表观密度的同时,经24h饱水后,用湿毛巾擦干而求得饱和面干质量,然后用排水法求得在水中的质量,按此测得集料质量和饱和面干体积,按下式求出粗集料毛体积密度。精确至:10kg/m3。(5)粗集料堆积密度、振实密度及空隙率试验粗集料的堆积密度由于颗粒排列的松紧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自然堆积密度与振实堆积密度。粗集料的堆积密度是将干燥的粗集料装人规定容积的容量筒来测定的。、自然堆积密度是按自然下落方式装样而求得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振实堆积密度是用振摇方式装样而求得的单位体积的质量。空隙率: 粗集料空隙率是集料试样在自然堆积(或紧密堆积)时的空隙占总体积的百分率。试验根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94),即:取1份烘干或风干试样,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人容量筒内,装满后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重(m2),若测振实密度,将装满试样的容量筒放在振动台上,振动23min,或分三层装料,装完每一层在筒底垫放一根圆钢筋,左右颠击地面各25下,最后刮平填满,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重(m2),按下面方法进行计算。堆积密度堆积密度和振实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p=(m2-m1)/v*1000以两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空隙率n 按式计算,精确至1。n=(1-p/pt)*100% (6)粗集料压碎值试验试验时(见JTJ 058-94),将1216mm的集料试样,先用一个容积1767 的标准量筒,分三层装料并用标准的方法夯实,确定试验时所需集料的数量。然后按此确定的集料试样,用标准夯实法分三层装人压碎值测定仪的钢质圆筒内,每层用夯棒夯25次,最后在碎石上再加一压头。将试模移于压力机上,于10min内加荷至400kN、使压头匀速压人筒内,部分集料即被压碎为碎屑,测定通过3筛孔的碎屑的质量占原集料总质量的百分率,称为压碎值。以两次平均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7)集料碱活性试验 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的碱与某些碱活性集料发生化学反应,可引起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这种化学反应称为碱一集料反应(Allkali一aggregate reaction 简称AAR)。 近年来,我国水泥含碱量的增加、水泥用量的提高以及含碱外加剂的普遍应用,增加了碱一集料反应破坏的潜在危险,因此,对混凝土用砂石料的碱活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当水泥混凝上中碱含量较高财,应采用下列方法鉴定集料与碱发生潜在有害反应,即水泥混凝土碱一硅酸盐反应和碱一硅酸反应的可能性。用岩相法检验(JTJ 058-94/T 0324-94)确定哪些集料可能与水泥中的碱发生用砂浆长度法检验(JTj 058-94/T 0324-94)集料产生有害反应的可能性。 三、结构混凝土用细集料 1.结构混凝土对细集料的技术要求(1)桥涵混凝上的细集料,一般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的河砂或海砂,河砂和海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各类砂应分批检验(各项指标合格时方可采用。 (2)砂的筛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砂的分组见下表 砂的分组(JTJ 041-89)砂组粗砂中砂细砂特细砂细度模数3.73.13.02.32.21.61.50.7平均粒径(mm)0.50.50.350.350.250.250.15砂的级配应符合下表中任何一个级配区所规定的级配范围。 砂的分区及级配范围(CECS 40:92)筛孔尺寸(mm)级配区筛孔尺寸(mm)级配区I区II区III区I区II区III区累计筛余(%)累计筛余(%)10.000000.638571704140162.001001001000.3159580927085552.503552501500.161009010091100901.2565355010250(3)砂中杂质的含量应通过试验测定,其最大含量不宜超过规定要求。(4)采用机制砂或山砂时,或所采用河砂或海砂的软弱颗粒较多时,应进行压碎指标试验。对30号以上的混凝土和要求抗冻、抗渗的混凝土,砂的压碎指标不应大于35 ;对30号以下的混凝土,砂的压碎指标不应大于50。(5)当对河砂或海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用硫酸钠进行坚固性试验,试验时循环5次,砂的总质量损失不应大于10。2细集料常规试验检测方法(1)细集料筛分试验(JTJO58-94)砂的级配是砂各级粒径颗粒的分配情况,可通过砂的筛分试验确定。试验时取500g烘干试样,在一整套标准筛上进行筛分,分别求出试样存留在各筛上的质量,然后按粗集料筛分试验中所述方法求出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累计筛余百分率、通过百分率,按下式求细度模数并画出级配图形。 (2)细集料表观密度检验(JTJ 058-94) 细集料表观密度的检验通常有二种方法: 标准法:取烘干试样约300g,装人盛有半瓶冷开水的容量瓶中,充分排除气泡并静置24h后,滴人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齐平,称总质量叫,再称出容量瓶与只加与瓶颈刻度线齐平的水的总质量(m2)pt=m0/(m0-m1+m2)-at*1000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李氏比重瓶法:称取烘干试样50g,徐徐装人已有体积为V1冷开水的李氏瓶中,充分排除气泡并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2),表观密度按式(2-20)计算,精确至10 kg/m3 :pt=m0/(v2-v1)-at*1000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20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细集料堆积密度、紧装密度与空隙率检验(JTJ058-94)堆积密度检验时取试样2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人容量筒(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取质量(m1)。紧装密度检验时取试样1份,分二层装人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 下,然后再装人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二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臼;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2)。堆积密度卜紧装密度。及空隙率n分别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p =(m1-m0)/v*1000p =(m2-m0)/v*1000pt=(1-p/ pt)*1000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4) 细集料含水率检验(JTJ 058-94)细集料含水率检验常用有二种方法。标准法由来样中取各约500g的代表性试样两份,分别放人质量为 m1的干燥容器中称量,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人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3)。W=(m2-m3)/(m3-m1)*100%以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酒精燃烧法取干净容器,称取其质量(m1)。将约100g试样置于容器中,称取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2)。然后向容器中的试样加入酒精约20ml,拌和均匀后点火燃烧并不断翻拌试样,待火焰熄灭后,过1min再加入酒精约20ml,仍按上述步骤进行。待第二次火焰熄灾后,称取干样与容器总质量(m3)。细集料(砂)的含水率初按下式计算,精确到1。W=(m2-m3)/(m3-m1)*100%(5)细集料含泥量检验(JTJ 058-94 )含泥量:砂石中含泥量是指粒径小于0.08mm颗粒的含量。检验时,取约400g烘干试样置于洗砂用的筒中,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200mm,拌匀后浸泡24h,淘洗后注入1.250.08mm筛,再加水淘洗。过筛,直至水清澈充分过0.08mm将大于0.08mm砂烘干、冷却并称重(m1)。砂的含泥量QnQn=(m0-m1)/m0*100%沥青针入度试验方法 针人度试验是国际上经常用来测定粘稠(固体、半固体)沥青稠度的一种方法,通常稠度高的沥青,针人度值愈小,表示沥青愈硬;相反稠度低的沥青,针人度值愈大,表示沥青愈软。我国现行标准是以针人度为等级未划分沥青的标号。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沥青的针人度是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人试样的深度。以0.1mm表示。 (2)非经注明,标准针、针连杆与附加法码的总质量为100g0.05g,试验温度为25,针人度贯人时间为5s。 根据需要如采用其他试验条件时,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3)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将试样注入盛样皿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人度值10mm,并盖上盛样皿,以防落入灰尘。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1-1.5h(小盛样皿)、1.5-2h(大盛样皿)或2-2.5h特殊盛样皿)后,移人保持规定试验温度土0.1的恒温水浴中1-1.5(小盛样皿)、1.5-2h(大试样皿)或2-2.5h特殊盛样皿)。 调整针人度仪使之水平。检查针连杆和导轨,以确认元水和其他外来物,元明显摩擦。用三氯乙烯或其他溶剂清洗标准针,并拭干。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用螺丝固紧。按试验条件,加上附加法码。 (2)试验步骤 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并移人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土0.1(可用恒温水浴中的水)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于10mm。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人度仪的平台上,慢慢放下针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指示器的指针指示为零。开动秒表,在指针正指5s的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人试样,经规定时间,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注:当采用自动针人度仪时,计时与标准针落下贯人试样同时开始,至5s时自动停止。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深度指示器的读数,精确至0.5。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于10mm。每次试验后)应将盛有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人恒温水浴,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温保持试验温度。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的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揩净,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测定针人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每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标准针取出。二、沥青延度试验方法沥青的延性是当沥青受到外力的拉伸作用时,所能承受的塑性变形的总能,轻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为试验温度为25、拉伸速度为5土0.25)cm/min条件下延度;对重交通量道路石油沥青,为试验温度为15、拉伸速度为(5土0.25)cmmin条件下延度。 3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将隔离剂拌和均匀,涂于清洁干燥的试模底板和两个侧模的内侧表面,并将试模在试模底板上装妥。将沥青试样仔细自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数次缓缓注入模中,最后略高出试模、灌模时应注意勿使气泡混人。 试件在室温中冷却34-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浴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热刮刀刮除高出试模的沥青,使沥青面与试模面齐平。沥青的刮法应自试模的中间刮向两端,且表面应刮得平滑。将试模连同底板再浸人规定试验温度的水浴中1-1.5h.检查延度仪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然后移动滑板使其指针正对标尺的零点。将延度仪注水,并保温达试验温度0.5。(2)试验步骤将保温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人延度仪的水槽中,然后将盛有试样的试模自玻璃板或不锈钢板上取下,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模。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25mm。开动延度仪,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此时应注意,在试验过程中,水温应始终保持在试验温度规定范围内,且仪器不得有振动,水面不得有晃动。当水槽采用循环水时,应暂时中断循环,停止水流。在试验中,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人槽底时,则应在水中加入酒精或食盐,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后,重新试验。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以cm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如不能得到这种结果,则应在报告中注明。4报告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如3个测定结果均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l00cm;特殊需要也可分别记录实测值,如3个测定结果中,有1个以上的测定值小于100mm时,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5精密反或允许差当试验结果小于100cm时,重复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20;再现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30。三、沥青软化点试验方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1)沥青的软化点是试样在规定尺寸的金属环内,上置规定尺寸和质量的钢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50.5)min的速度加热,至钢球下沉达规定距离(25.4mm)时的温度,以表示。(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和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等材料的软化点。3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不用玻璃板)均应预热至80-100。 试样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环夹夹着试样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使与环面齐平。(2)试验步骤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a.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5土0.5)的保温槽冷水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 b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c从保温槽水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人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土0.5)。、注意,环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气泡。将0-80的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端部测温头底部与试样环下面齐平。d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立即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土0.5)。注意,在加热过程中,如温度上升速度超出此范围时,则试验应重做。 e.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至0.5。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者:a.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32土1)甘油的保温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甘油中。b.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c.从保温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述(1)的方法进行测定,读取温度至1。4.报告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软化点试验结果,准确至0.5。5精密度或允许差(1)当试样软化点小于80时,重复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1,再现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4。 (2)当试样软化点等于或大于80时,重复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2,再现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8。 (二)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该法又称为薄膜烘箱试验,将50g沥青试样盛于内径139.7mm、深为9.5mm器皿中,使沥青成为厚约3mm的薄膜,沥青薄膜在(1631)标准烘箱中加热5h,以加热前后质量损失、针人度比和25、15延度值作为评价指标。 3准备工作 (1)将洁净、烘干、冷却后的盛样皿编号,称其质量(m0),准确至1mg。 (2)准备沥青试样,分别注入4个已称质量的盛样皿中(500.5)g,并形成厚度均匀的沥青薄膜,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质量(m1),准确至1mg。同时按规定方法,测定沥青试样薄膜加热试验前的针人度、粘度、软化点脆点及延度等性质)。当试验项目需要,预计沥青数量不够时,可增加盛样皿数目,但不允许将不同品种或不同标号的沥青同时放在一个烘箱中试验。(3)将温度计垂直悬挂于转盘轴上:位于转盘中心、水银球应在转盘顶面上的6mm处,并将烘箱加热并保持至(1631)。4试验步骤(1)把烘箱调整水平,使转盘在水平面上以5.551)r/min的速度旋转,转盘与水平面倾斜角不大于30 ,温度计位置距转盘中心和边缘距离相等。(2)在烘箱达到恒温历3后,将盛样皿迅速放人烘箱内的转盘上,并关闭烘箱门和开动转盘架;使烘箱内温度回升至162时开始计时,并保持温度(1631)、5h但从放置盛样皿开始至试验结束的总时间,不得超过5.25h。(3)加热后取出盛样皿,放人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随机取其中两个盛样皿分别称其质量(m2):准确至1mg。注意,即使不进行质量损失测定的,亦应放人干燥器中冷却,但不称量,然后进行以下步骤。(4)将盛样皿置一石棉网上,并连同石棉网放回(1631)的烘箱中转动15min;然后,取出石棉网和盛样皿、立即将沥青残留物样品刮人一适当的容器内,置于加热炉上加热并适当搅拌使之充分融化达流动状态。 (5)将热试样倾人针人度盛样皿或延度,软化点等试模内,并按规定方法进行针人度等各项薄膜加热试验后残留物的相应试验。如在当日不能进行试验时;试样应在容器内冷却后放置过夜,但全部试验必须在加热后72h内完成。 7精密度或允许差(1)当薄膜加热后质量损失小于或等于0.4时,重复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0.04,再现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8。(2)当薄膜加热后质量损失大于0.4时,重复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8%,再现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40%。(3)残留物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等性质试验的精密度应符合相应试验方法的规定。五、沥青闪点试验方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1)沥青闪点是试样在规定的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样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火焰时的试样温度,以表示。(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闪点在79以上的液体石油沥青材料的闪点,以确定施工安全性时使用。本方法不适用于闪点低于79的液体石油沥青。 1)准备工作 (1)将试样杯用溶剂洗净、烘干,装置于支架上。加热板放在可调电炉上,如用燃气炉时,加热板距炉口约50mm,接好可燃气管道或电源。(2)安装温度计,垂直插入试样杯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杯底约6.5mm,位置在与点火器相对一侧距杯边缘约16mm处。 (3)准备沥青试样后,注入试样杯中至标线处,并使试样杯其他部位不沾有沥青。 注:试样加热温度不能超过闪点以下55。 (4)全部装置应置于室内光线较暗且元显著空气流通的地方,并用防风屏三面围护。 (5)将点火器转向一侧,试验点火,调节火苗在成标准球的形状或成直径为(4土0.8)mm的小球形试焰。2)试验步骤(1)开始加热试样,升温速度迅速地达到(14-17)min待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56时,调节加热器降低升温速度,以便在预期闪点前28时能使升温速度控制在(5.5土0.5)min。”(2)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28时开始,每隔2将点火器的试焰沿试验杯口中心以150mm半径作弧水平扫过一次;从试验杯口的一边至另一边所经过的时间约1s。此时应确认点火器的试焰为直径(40.8)mm的火球,并位于坩埚口上方2-2.5mm处。 注:试验时不应对着试样杯呼气。 (3)当试样液面上最初出现一瞬即灭的蓝色火焰,立即从温度计上读记温度,作为试样的闪点。注意勿将试焰四周的蓝白色火焰误认为是闪点火焰。4报告(1)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不超过重复性试验允许差8时,取其平均值的整数作为试验结果。(2)当试验时大气压在95.3kPa(715mmHg)以下时,应对闪点的试验结果进行修正,若大气压为95.3-84.3kPa(715-634mmHg)时,修正值为增加2.8;当大气压为84.3-73.3kPa(634-500mmHg)时,修正值为增加5.5。 5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8; 再现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为16。 六、沥青含蜡量试验方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规定了用裂解蒸馏法在规定条件下,测定道路石油沥青中的蜡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表示,非经注明,冷却结晶的温度为-20。 1)准备工作、(1)将蒸馏瓶洗净、干燥后,称其质量,准确至01g,然后置烘箱中备用。(2)将150mL或250mL锥形瓶洗净、烘干、编号后,称其质量,准确至1mg,然后置干燥器中备用。(3)将冷却装置各部洗净、干燥,其中砂芯过滤漏斗用洗液浸泡后蒸馏水洗至中性,然后干燥备用。 (4)准备沥青试样。 (5)用高温炉蒸馏时,应预先加热并控制炉内恒温550土10。“ (6)在烧杯内备好冰水。 2)试验步骤 1)在蒸馏瓶中称取沥青试样质量(mb为(501)g,准确至0.1g,并将瓶塞塞妥用锥形瓶做接受器,装在盛有冰水的烧杯中。(2)当用高温电炉时,将盛有试样的蒸馏瓶置已恒温(55010)的电炉中,并迅速将瓶颈固定在铁架的弹簧支架上,蒸馏瓶支管与置于冰水中的锥形瓶连接。如用燃气炉时,调节火焰高度将蒸馏瓶周围包住。(3)调节加热强度(即调节蒸馏瓶至高温炉间距离或燃气炉火焰大小),使从加热开始起5-8min内开始初馏(支管端口流出第一滴馏分)。其后以每秒两滴(4-5mLmin的流出速度继续蒸馏至无溜出油为止,然后在1min内将蒸馏瓶底烧红(即瓶内蒸馏残留物焦化)。全部蒸馏过程必须在25min内完成。蒸馏后支管中残留的馏出油应流入接受器中。(4)将盛有馏出油的锥形瓶从冰水中取出,拭干瓶外水分,在室温下冷却称其质量,得到馏出油总质量(m1),准确至0.05g。(5)将锥形瓶中的馏出油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加热时温度不要太高,避免有蒸发损失。然后将熔化的馏出油注入另一己知质量的锥形瓶(250mL)中,称取用于脱蜡的馏出油质量(m2),准确至1mg,其数量需使其冷冻过滤后能得到0.05-0.1g蜡,但取样量不得超过10g。(6)将冷却过滤装置装妥,并将吸滤瓶支管用橡胶管与水流泵(或真空泵)及U形水银柱压力计连接起来。向冷浴中注入适量的冷液(工业酒精),其液面比试样冷却筒内液面(乙醚-醇)高约70mm以上,以便向冷浴内加干冰不致溅人试样冷却筒内,用适当工具搅拌冷液,使之保持温度(-20土0.5);也可取低温水槽作冷浴,此时冷液可采用l:1甲醇水溶液,低温水槽应能自动控温到(-20土05)。 (7)将盛有馏出油的锥形瓶注入10mL乙醚,使其充分溶解,然后注入试样冷却筒中,再用15mL乙醚分两次清洗盛油的锥形瓶,并将清洗液倒人试样冷却筒中,将25mL乙醇注入试样冷却筒内与乙醚充分混合均匀。从加入乙醚时间开始,冷却几,使蜡充分结晶析出。(8)预先在另一锥形瓶或试管(50mL)中量取50nIL乙醚一乙醇1:1混合液,使其冷却至-20,至少恒冷15min以后再使用。(9)当试样冷却筒中溶液冷却结晶后,拔起其中的塞子,过滤结晶析出的蜡,并将塞子用适当方法或吊在试样冷却筒中,保持自然过滤30min。(10)当砂芯过滤漏斗内看不到液体时,启动水流泵(或真空泵),调节U形水银柱压力计真空度,使滤液的过滤速度为每秒一滴左右,抽滤至元液体滴落)然后小心地关闭水流泵(或真空泵),使压力计恢复常压。再将已冷却的乙醚一乙醇混合液一次加入30mL,洗涤蜡层,并清洗塞子及试样冷却筒内壁。继续过滤,当溶剂在蜡层上看不见时,继续抽滤5min,将蜡中的溶剂抽干,以除去蜡中的溶液。(11)从冷浴中取出试样冷却过滤装置,取下吸滤瓶,将其中溶液倾人一回收瓶中。吸滤瓶也用乙醚一乙醇混合液中洗3次,每次用10-15mL,洗液倒人回收瓶中。(12)将试样冷却筒、塞子及吸滤瓶重新装妥,再将30mL已预热至(50-6O)的石油醚清洗试样冷却筒及塞子,拔起塞子使溶液流至过滤漏斗,待漏斗中无溶液后,再用热石油醚溶解漏斗中的蜡两次,每次用量35mL,然后立即用水流泵(或真空泵)吸滤,至无液滴滴落。(13)将吸滤瓶中蜡溶液倾人已称质量的锥形瓶中)并用常温石油醚分三次清洗吸滤瓶,每次用量10-15mL。洗液倒人锥形瓶的蜡溶液中。(14)将盛有蜡溶液的锥形瓶放在适宜的热源上,囫收溶剂或使溶剂蒸发净尽。然后将锥形瓶置温度为105土5烘箱中除去石油醚,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105土5,残压21-35kPa)中1h,再置干燥器中冷却1h后称其质量,得到析出蜡的质量m3,准确至0.1mg。 3)同一沥青试样蒸馏后,从馏出油中取3个试样进行试验。 4.计算 (1)计算沥青试样的蜡含量。(2)在方格纸上以得到蜡的质量(g)为横轴,蜡的质量百分率为纵轴,求出其关系直线,然后按内推法求出蜡的质量为0.075g一时的蜡的质量百分率。3个试样平行试验结果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蜡含量结果,取小数点(%)。注:关系直线的方向系数只取正值,有两条直线时,取内插值的平均值。5.精密度或允许差蜡含量测定时重复性或再现性试验精度的允许差应符合下列要求:蜡含量(%) 重复性() 再现性() 0.0-1.0 0.1 0.3 1.0-3.0 0.3 1.0 3.0 0.5 1.5八、沥青密度试验方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 (1)沥青的密度是试样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以t/m3或g/cm3表示,非经注明,规定温度为15。(2)沥青的相对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沥青质量与同体积的水质量之比值。非经注明,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是指25相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3)本方法适用于利用比重瓶测定各种沥青材料的密度与相对密度。本方法可以测定密度(15),换算得相对密度(2525);也可以测定相对密度(2525),换算求取密度(15)。1)准备工作(1)用洗液、水、蒸馏水先后仔细洗涤比重瓶,然后烘干称其质量(m1),准确至1mg。(2)将盛有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浴中一同保温,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水的深度必须超过比重瓶顶部40mm以上。(3)使恒温水浴及烧杯中的蒸馏水达至规定的试验温度土0.1。2)比重瓶水值的测定步骤(1)将比重瓶及瓶塞放人恒温水浴中,烧杯底浸没水中的深度应不少于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牢。(2)待烧杯中水温再次达至规定温度并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人瓶口,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中挤出。注意,比重瓶内不得有气泡。(3)将烧杯从水浴中取出,再从烧杯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将瓶塞顶部擦拭一次,再迅速擦干比重瓶外面的水分,称其质量(m2),准确至1mg。注意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即使由于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 (4)以m2-m1作为试验温度时比重瓶的水值。 3)液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1)将试样过筛(0.6mm)后注入干燥比重瓶中至满,注意不要混人气泡。 (2)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及瓶塞移人恒温水浴(测定温度土0.1)内盛有水的烧杯中,水面应在瓶口下约40mm。注意勿使水浸人瓶内。(3)从烧杯内的水温达到要求的温度后起算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上,使多余的试样由瓶塞的毛细孔中挤出。仔细用蘸有三氯乙烯的棉花擦净孔口挤出的试样,并注意保持孔中充满试样。(4)从水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仔细地擦去瓶外的水分或粘附的试样(注意不得再揩孔口)后,称其质量(m3),准确至1mg。4)粘稠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1)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仔细注入比重瓶中,约至23高度。注意勿使试样粘附瓶口或上方瓶壁,并防止混人气泡。(2)取出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移人干燥器中,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1h,连同瓶塞称其质量(m4),准确至1mg。(3)从水浴中取出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再放入烧杯中(瓶塞也放进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回已达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从烧杯中的水温达到规定温度时起算保温30min后,使比重瓶中气泡上升到水面,用细针挑除。保温至水的体积不再变化为止。待确认比重瓶已经恒温且无气泡后,再用保温在规定温度水中的瓶塞塞紧,使多余的水从塞孔中溢出,此时应注意不得带人气泡。(4)保温30min后,取出比重瓶,按前述方法迅速揩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5),准确至1mg。 5)固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1)试验前,如试样表面潮湿,可用干燥、清洁的空气吹干:,或置50烘箱中烘干。(2)将50-100g试样打碎,过0.6mm及2.36mm筛)取0.6-2.36mm的粉碎试样不少于5g放人清洁、干燥的比重瓶中,塞紧瓶塞后称其质量(m6),准确至1mg。(3)取下瓶塞;将恒温水浴内烧杯中的蒸馏水注入比重瓶,水面高于试样约、10mm,同时加入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如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