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古建筑.doc_第1页
抚州古建筑.doc_第2页
抚州古建筑.doc_第3页
抚州古建筑.doc_第4页
抚州古建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抚州古建筑:显千年文明积淀展古代建筑精华抚州自唐宋以来就是农业经济发达地区,由此而催生出抚州辉煌的科举文化,历经明清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临川文化。散布在抚州各地的古村落,则是反映临川文化的一种载体。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已知的古村落有200余处,这些村落古建筑群从其内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耕读传家村落,如乐安流坑、水南、湖坪,东乡浯溪、上池等;一类是以商业、手工业繁荣而聚集的村镇,如以经营夏布闻名的宜黄棠阴镇,以中药炮制经销兴盛的南城上唐镇,以雕版印刷发达的金溪浒湾镇和竹桥村,以商业流通而繁荣的广昌驿前镇等。这些村落以其建筑规模、建筑艺术、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了抚州古代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弥足珍贵的遗产。为了加强对古村落和古建筑聚集的乡镇的整体保护,自2003年以来,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针对保存文物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纪念意义、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进行集中保护。国家先后进行了4次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评选,江西省也进行了4次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评选。至目前为止,抚州市已有流坑村、竹桥村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驿前镇、棠阴镇、浯溪村、水南村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还有多处保护较好的村镇在申报中,其中正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金溪浒湾书铺街已通过专家评审待国务院公布。抚州古建筑 序黄浩(黄浩: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委员会委员)抚州古建筑的编辑出版,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抚州作为一个地级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个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协助下,做了大量对古建筑的搜寻、调研和测绘工作,基本摸清了抚州市范围内重要的历史建筑状况,这确实是件非常艰苦而又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几千年的文明铸就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化,同时还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风格、世界影响而又完整、完美的建筑体系。因此,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建筑文化传统,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资料表明,在7000年前,我国先民就已经开始营造地面的居住建筑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国家与民族在建筑技术与艺术领域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企及的。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我国的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主,在长达几千年的社会变更中,又不断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现今得以保存下来的自然为数不多了。据统计,大陆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至2006年公布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也只有2351项(处),而历史建筑又只占其中一部分。江西省到目前为止,属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建筑遗产仅有25项(处)。因此,对已经确定为保护单位的建筑遗产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切实可靠的保护方式进行科学的管理,并且加以合理的利用。同时也应在更大范围对传统建筑进行深入的排查,特别是边远或鲜为人知的地方,那里很可能还有一些过去被忽视的乡土建筑。实际上,乡土建筑是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几千年农耕文明史的重要见证,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乡土建筑最富有人民的创造性,因而也最具有生命力。抚州古建筑一书以全市317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部分典型建筑和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比较重要的历史建筑为内容编纂而成。这些建筑基本上属于乡土建筑范畴。也就是说,书中所展示的抚州古建筑个案,具体地反映了抚州的历史及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抚州自隋朝建州以来,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江西两大文化支柱之一的“临川文化”就发源于此,并赢得“才子之乡”的美誉。被誉为“千古一村”的流坑村,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坐落于抚州地域的流坑村,现存的古建筑群落简直就是一部形象的村史,它折显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缩影。抚州市城区文昌桥畔的古民宅都分别拥有“延陵世家”、“江陵毓秀”、“太原世家”、“渤海留芳”等一类的匾额,众多的题款昭示出那里原是历史上避乱南迁的名门望族的聚居地。因此,也就应了果戈理的一句名言:“建筑也是历史,当诗歌和传说都已经失传了的时候,而它还能诉说。”抚州古建筑还收集了当地大量宗祠建筑和古塔的实例。这两种类型的古建筑在抚州也比较突出。据统计,抚州现有明、清两代的祠堂700余处,以单体形式出现的古塔9座。其中,除崇仁县相山石塔为佛塔外,其余8座均为文峰塔。这些遗存对探究古代地方文化和建造技术、建筑艺术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证。因为祠堂是中国封建社会族权宗法制度的象征,也是宗族活动的重要空间,所以古代祠堂都是举全族的实力修建的。而塔一般都在盛世年月建造,以当时的建造水平来衡量,应该相当于今天的高层建筑,所以单以这两种类型的建筑来研究,的确应引起我们十分的重视。自从我国1982年通过、2002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后,国家不断加大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从2003年起,国家又开始评定历史文化名村,如今已经有五批被划定为保护对象的名村(镇)了。在五次名村(镇)评定中,江西共有21个被划为国家级保护的历史文化名村(镇)。抚州市的流坑村、竹桥村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驿前镇、棠阴镇、浯溪村、水南村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大家都知道,我国绝大多数的乡土建筑是依托村、镇聚落这个有机整体而存在的。个体建筑离开了聚落,就会降低或者失去其文化价值。抚州的工作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即调查、评价乡土建筑必须从聚落入手,才能深刻揭示其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希望江西省内各地级市都能向抚州市学习,对本市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作一个全面的摸底,认真进行比对研究,并报请各级主管单位加以保护。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古国,我们的建设应该建立在文明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因此,保护、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延续历史文脉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文明进步标志。只有这样,才能使今天新的乡土聚落成为具有历史渊源的文明富饶的理想家园。我村现存古代民居,古代建筑众多,令我兴奋不已。“傅氏宗祠”“忠章公祠”等保存较为完整的祠堂3座,民居“版筑遗徽”,“清河毓秀”,“忠简名家”,“金玉家风”,“義陽著望”,“事吏人家”,“清直傳芳”,“风高云泽”。这些是文化的遗存,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具有鲜明的古村落文化和浓厚的傅氏文化色彩。这些是我们的骄傲。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这些“老屋”被忽视,年久失修,自然损坏,濒临坍塌,荒弃。保护和维护严重不足。百年老屋,居民众多,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维修方式,随意修理,对建筑原貌造成严重影响,更让人痛心的是个别居民对建筑随意破坏,为了个人利益,文物构件被拆卸,被便买。由于看管不足文物被盗严重,造成建筑本身严重损害,加大了建筑本身的坍塌风险。以上为临川嵩湖乡陈油付家村,希望有关部门到实地调研,希望能得到重视。历史文化名城抚州满城古韵令人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地域文化构筑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厦。在江西抚州,临川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抚州历史文化名人辈出,使得这块浸透文化的土地享有“才子之乡”的盛誉。悠悠几千年,抚州城一座古桥文昌桥流传着“文昌桥上晒文章”、“文昌桥上赏文章”等动人传说。名儒巨公,不可胜数。“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文化”的至高赞美。才子辈出俊彩星驰“才子之乡”是抚州人的骄傲。自宋而清,抚州进士及第者达2000余人。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纪大奎、蔡上翔等众多先贤,就是古代临川才子中的佼佼者。王安石是临川才子的代表人物,是历史上著名的熙宁改革运动(史称“王安石变法”)的领导者。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抚州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先贤,将市区一条街道命名为“荆公路”;1986年,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供后人瞻仰。汤显祖是抚州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是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最为突出,他创作的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这些剧作均以梦幻为剧情,借以抨击封建礼教和当时的黑暗社会,不仅为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国,被视为世界戏剧的艺术珍品。人才辈出的抚州,涌现出的一个个才子群落,成为临川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为后世称道。据清光绪抚州府志、建昌府志和江西通志稿及各县新编县志记载,抚州自宋至清,文科进士有2450人,武科进士有81人。历代科举中,登三鼎甲的有17人,其中状元5人(含武状元1人)、榜眼10人,探花两人。古邑抚州文化昌盛千年抚州,其戏曲艺术更是丰富多彩,成为我国戏剧(曲)大观园中的奇葩。广昌孟戏、宜黄戏、南丰傩舞、金溪手摇狮在当地代代传承,生生不息,久盛不衰。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的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演化而来的舞蹈,具有原生态特质,因在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戏剧学等众多领域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史科价值,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潜心研究。1996年,南丰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傩舞)之乡”。目前,南丰傩舞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黄戏是江西古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400年历史。宜黄戏班在明代就很出名,我国杰出剧作家汤显祖剧作“临川四梦”,最初就是由宜黄戏班演出的,并因此有“宜伶”之说。在抚州,“乐读书而好文章”成了当地人的时尚之举,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杰出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饶毓泰,抚州临川人,是我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公认的四大先驱之一,世界上早期研究斯塔克效应的科学家,至今物理学界特设饶毓泰物理学奖,北大理学院为其塑像纪念。在抚州,有两位著名的文学史家,一位是游国恩,主要致力于先秦文学研究,是现代楚辞研究的集大成者;另一位是萧涤非,致力于六朝至隋唐文学研究。在文史研究方面,他们与我国另外三位学者共同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哺育了数百万大学生,为至今发行量最大的文学著作。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当今抚州教育在江西乃至全国声名远播。据统计,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3年,抚州输送14岁以下年龄的少年大学生达147人,为江西省之冠。每年高考,抚州录取清华、北大等国内著名学府的人数占全省40%以上。“抚州教育”,成了当地一块金字招牌。悠悠千年,文化昌盛的抚州,挥洒着永不黯淡的“临川之笔”,书写着光辉灿烂的临川文化,“才乡代有才子出”,让人刮目相看,为之神往。山川锦绣胜景荟萃“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抚州钟灵毓秀,人文鼎盛。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精深的人文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曾巩读书岩、金溪仰山书院和舒同书画博物馆,讲述着先贤的辉煌;乐安流坑古村、广昌驿前、宜黄棠阴、金溪浒书铺街等古建筑群,是抚州沧桑的印记;黎川、南城的船形屋,述说着“洪帮”的兴衰抚州历来为文人墨客游览胜地,王羲之、颜真卿、陆游、白居易等先贤在此留下许多动人的赞美诗篇,千古传颂。抚州境内被列入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40余处。历代名人的遗芳故迹,在抚州大地上随处可寻。王羲之曾在抚州留下“洗墨池”遗迹;临川白浒窑遗址百座古代白瓷窑是研究我国瓷业发展的重要资料;市区孝义桥经历了1700余年的历史,承载着我国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卧冰的动人故事;道教胜地南城麻姑山不仅是一处洞天福地,更以它独具的书法艺术而饮誉天下,唐代文豪颜真卿书写的麻姑山仙坛记笔力深厚,大气磅礴,被历代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成为后学之才临摹研习的范本,众家仰望。抚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富饶沃野既孕育了震古烁今的历史名人,也造就了古文化遗存,乐安流坑古村可算是古文化文明的一个缩影。流坑村位于乐安县牛田镇东南部的乌江之畔。该村历史上科举昌盛,官宦如云,曾出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现村中仍完整保存了明清传统建筑及遗址260余处,匾额楹联682方(处),家藏文物321件。这些遗存,在江西乃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全世界也是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瑰宝。1997年8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张文彬在考察流坑时说:“流坑村的历史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延续时间之久,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之高,建筑艺术之精美,保存之完整,文化内涵之丰富,恐怕是国内其他地区的村落所不能比拟的。”并欣然为流坑题字“千古第一村”。由此,流坑村以其古老而又生生不息的文化韵味,不同于其他村落的奇观和美感,吸引着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人们都为流坑所具有的丰厚历史文化内涵而赞叹不已。今日抚州,各级政府都在殚精竭虑地思考如何利用本地最宝贵的资源,最显著的文化特色,倾力打造文化生态名城,集中展示抚州名人文化、历史文化、民居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之精华。近几年,抚州兴建了汤显祖大剧院、名人雕塑园、汝水森林公园等。在这古老神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抚州正以崭新的面貌,再创“才子之乡”的新辉煌。“烟波楼阁春如海,明日临川更绝伦。”这是抚州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江西多举措保护“名城”“名镇”“名村”2011年10月16日 13:18:47来源:新华网【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分享到新华微博新华网南昌月日电(记者 李美娟)江西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丰富。近年来,这个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基本形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体系。记者从江西省住建厅获悉,近年来,江西省积极开展“名城”“名镇”“名村”的普查申报,不断强化保护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江西省现有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同时,江西省不断健全法律法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质量不断提高。年,江西省制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暂行办法,分别从政策和技术层面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年,又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再次对暂行办法进行修改。现江西全省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编制了保护规划,编制率达。江西省住建厅和省文化厅还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在全省组织开展了评定和保护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作。此外,全省持续加大保护力度,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十一五”期间,赣州、景德镇、抚州、吉安等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仅国家补助资金就达万元。抚州古建筑:凝固历史的时空画廊梦园仿古门楼流坑村幽静狭长的古巷市区城外的老民宅南丰三邮村的傩神庙果戈里曾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散布在抚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各地已知的古村落有200余个,这些村落中那些不同背景下遗留下来的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群,以其建筑规模、文化内涵一直在向人们诉说着抚州的历史与风情,成为我们弥足珍贵的遗产凝固的历史抚州自隋朝建州以来,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已登记的古建筑有近3900处,大多散布于200余个古村落。这些村落古建筑群从其内涵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耕读传家村落,如乐安流坑、水南、湖坪,东乡浯溪、上池等;另一类是以商业、手工业繁荣而聚集的村镇,如以经营夏布闻名的宜黄棠阴镇,以中药炮制经销兴盛的南城上唐镇,以雕版印刷发达的金溪浒湾镇和竹桥村,以商业流通而繁荣的广昌驿前镇等。“抚州古建筑的整体特点为数量大、分布广、精品少。”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及文物保护工作的市文博所副所长丁潮康说,通过普查,全市现存的3900处古建筑在各个县(区)都有分布,尤以乐安、临川、金溪三县(区)居多;建造年代多为明清,尤集中于清代和民国初年。这些古建筑中,民用建筑占绝大多数,官式建筑稀少,具有非常重要艺术及历史价值的精品也相对较少。从抚州古建筑的个体来看,多为江南传统民居,与徽派建筑同源,属于硬山顶屋面、马头墙围护成一个封闭的院落,屋内阴暗狭小,采光不足,居住条件与现代建筑相比较差。据丁潮康分析,散布在抚州各地的民居古建筑沿袭了江南“四水归堂”式住宅的建筑风格,所有屋面落水都集中在天井排放,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总体来说,抚州民居古建筑消防隐患较大,但其采用的马头墙起到了防火隔断的作用。抚州的古建筑大多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结构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木构架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当然,木构架建筑也有缺点,就是防火差,毁一朝烧一朝这是惯例,要不然可以留下更多古建筑。另外,防腐工作比较困难,虽然外表面刷有生漆桐油,并且使用上好的木料,也难免有被虫害等腐蚀的危险。”丁潮康说,抚州的古建筑还存在防潮、防水差的弊端,所有墙体都是灌泥青砖墙,即“夹泥墙”,虽然能起到保温作用,但一旦浸水,就很容易膨胀,造成墙体坍塌。沧桑的杰作说起抚州的古建筑,就不能不提被誉为“千古一村”的乐安流坑村。作为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流坑村始建于五代南唐时期,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今保存了明、清建筑及遗址297处,其中明代的建筑、遗址19处。流坑传统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村中古建筑群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那么,抚州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在哪里呢?丁潮康告诉记者,现存有据可查的我市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位于乐安县罗陂乡水口村。该处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龙图学士牌楼门已有640多年历史,牌楼门坐北朝南,平面呈八字形,四柱三间三楼式,主楼高8.5米。2000年,龙图学士牌楼门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抚州现存最早的砖石结构古建筑位于金溪县琉璃乡蒲塘村。该处始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农历十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