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10例调查分析.doc_第1页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10例调查分析.doc_第2页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10例调查分析.doc_第3页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10例调查分析.doc_第4页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10例调查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10例调查分析摘要 摘 要 目的:分析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笔者所在医院收集到的2001年以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资料和2002年以来的药学期刊,对查阅到的10例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病例进行分类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日剂量为1.8g的占70%,一日剂量1次给药的占90%;稀释浓度为7.2 mg.ml-1的病例数占10例溶血反应病例的60%。结论: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溶血反应与高剂量、高浓度和给药速度过快有关,使用时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溶血反应;调查分析 正文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盐酸克林霉素为林可类7位去羟基并为氯取代的抗生素,是骨髓炎等厌氧菌感染疾病的首选药,也是用于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二线药物1。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肾脏损害、肝功能异常等2。随着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在临床的广泛运用,逐渐有该药引起溶血反应的报道。笔者收集到7例报道,并结合所在医院发生的3例,进行简要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查阅笔者所在医院收集到的2001年以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资料和2002年以来的药学期刊,对查阅到的10例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病例进行分类和回顾性分析,以发现该药引起溶血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结果2.1 一般状况2.1.1 性别与年龄10例溶血反应的病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6岁44岁6例,70岁83岁4例。2.1.2 原发疾病患者原发疾病为:肺部感染(3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外伤(3例)和气胸(1例)。2.1.3 生产厂家巴里莫尔制药(通化)有限公司5例,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3例,青岛金峰制药1例,詹姆斯安迪公司1例。2.2.用药与溶血反应发生的相关情况2.2.1.用药剂量及日用药次数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为成人0.61.2g,分24次应用,严重感染一日1.22.4g,分24次静脉滴注。10例溶血反应的病例中,日剂量为1.2g、1.8g分别是3例、7例,一日剂量1次给药的9例,一日剂量分2次给药的1例,日剂量为1.8g的占70%,一日剂量1次给药的占90%。2.2.2 溶媒介质、稀释浓度与滴速控制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需在一定溶媒介质中稀释后静脉滴注,说明书推荐溶媒为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注射液均可, 10例溶血反应的病例中,除1例使用75%木糖醇外,其余9例均使用生理盐水(4例)或5%葡萄糖注射液(5例)。推荐稀释浓度6 mg.ml-1,10例中稀释浓度为2.4 mg.ml-1(1例)、 3.6 mg.ml-1(1例)、4.8 mg.ml-1(2例)和7.2 mg.ml-1(6例),稀释浓度为7.2 mg.ml-1的病例数占10例溶血反应病例的60%。推荐滴速70滴/min,静滴过程,多数未按规定严格控制滴速。2.3. 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患者的尿液颜色改变,孔红3报道为深红色带血丝尿;徐林发等4 报道为“红色尿”:外观呈兑水后的红葡萄酒样,澄清透明;笔者所在医院医生报告的3例中,描述患者尿液初为鲜红色,继后变为酱油色。实验室检查,尿检:血(+)、(+)、(+)分别7例、1例、1例(1例无尿检数据),镜下存在不同程度的红细胞。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寒战发烧、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无一例死亡。3.讨论3.1.致溶血反应的特点从以上10例溶血反应的资料可见,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似无特别的年龄倾向性。孔红3报道针对该院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3例均为老年人,该院将老年患者单次用量调整为1.2g,若加大剂量则分次使用;药液浓度6mg.ml-1;控制滴速70滴/min,肝肾功能不良及前列腺病人慎用,该院同厂生产的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未再发生溶血反应。对剂量、稀释浓度、滴速的调整后未发生溶血反应和溶血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溶血反应与高剂量、高浓度和给药速度过快有关。李梅等5对3家药厂不同批号的葛根素注射液进行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批号有溶血反应。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10例溶血反应的病例中,使用的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的生产厂家发生例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排除发生溶血反应也可能与药品的生产工艺、原料等有关。建议临床使用已发生溶血反应的生产厂家生产的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注意观察,发现反应,即使停药并对症处理。也建议生产厂家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质量控制,保证用药安全。3.2.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的防治3.2.1. 临床用药时,应询问患者过敏史,针对不同个体选择合适剂量,特别是年老体弱、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严格遵照说明书推荐的溶媒、稀释浓度、给药速度用药。避免合并使用具有致溶血副作用的其他药物,并对患者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方面进行监测。3.2.2. 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致溶血反应,经及时停药、给予补液、糖皮质激素等积极对症治疗,预后较好。参考文献1 郭仁宣,苏东明主编.抗生素手册M.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2002:345.2 张洁.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5):317.3 孔红. 克林霉素注射液致老年患者血尿3例分析J.中国药师,2005,8(10):861.4 徐林发,张哲俊. 盐酸克林霉素静脉给药发生红色尿反应4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4):472.5 李梅,扬柳,黄伟强,等.不同厂家葛根素注射液溶血试验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4):520.二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发生率最高的反应,口服和肌注均可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伪膜性肠炎(PMC)致最严重的并发症。腹泻的发生率因诊断不同差异较大,为2%20%,常见于用药后的49小时,可能与药物直接刺激和肠道正常菌群紊乱有关。单纯性腹泻与PMC出现与否并不相关,前者通常短暂,及时停药一般可自愈。现已证实PMC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所致,其发生率各地报道不一,为0.01%10%1,据流行病学调查,298例患者应用克林霉素后,3.4%的患者发生腹泻,无1例诊断为PMC,而另一报道表明,应用克林霉素的患者10%发生PMC,口服引起PMC的发生率比注射给药高34倍,而且老年及危重患者中常见。另外,PMC并发症与剂量无关,通常不超过1周,如诊断拖延,往往造成病情严重。 过敏反应:口服、肌注或外用克林霉素均可引起皮疹、荨麻疹、瘙痒,高过敏性反应。近年来国内关于克林霉素过敏的报道仍有不少,武汉有1例患者静脉注射克林霉素磷酸后,烦躁不安、咽喉部发痒、发紧、憋气、呼吸困难、全身起猩红样红斑2。据有关专家统计,克林霉素治疗痤疮时,3.33%用药后有轻度瘙痒及干燥感,23天后即迅速消失,继续用药不再复现3。 肝功能异常:有些患者在应用克林霉素后会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黄疸,但无肝病毒指标。多数为一过性,停药后即可消失。克林霉素主要在肝中代谢,因此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应慎用。 局部反应:见于注射给药。肌肉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偶可出现轻微疼痛。长期静脉滴注可能会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皮肤黏膜症状:该症状较为少见,患者偶可出现多行性红斑、Stevens-Johnson或Lyell综合征。 其他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口服或肌注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减少,血小板缺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较轻微,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具有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心血管系统:大剂量静脉滴注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电图变化等心血管系统异常,宜稀释后缓滴。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防治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防止滥用。该药一般用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无效的患者。对于普通感染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询问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克林霉素。两者是否有交叉过敏有待进一步研究。 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国外实验表明,治疗疟疾时,奎宁/克林霉素联合用药,效果好,耐受性好,30例患者中只有2例引起腹泻4。用克林霉素治疗AIDS患者弓形虫脑炎的实验表明:乙胺嘧啶与克林霉素合用效果明显,而单独应用克林霉素时,失败率很高,且耐受性差5。 PMC与腹泻的处理:立即停药,给予甲硝唑0.751g/日,分34次服用;或加用万古霉素0.51g/日,分4次口服,疗程约1周。也有人建议口服杆菌肽,其优点是胃肠道吸收少,无全身不良反应,此外,价格较低。另外,要补充体液和电解质,防止电解质失调。 过敏反应的处理:立即停药,而后对症处理:注射激素或抗组胺类抗过敏药,必要时吸氧。 讨论 克林霉素又名氯洁霉素,是林可霉素7位上的羟基被氯取代后所得到的衍生物,其制品有盐酸盐、棕榈酸酯盐酸盐和磷酸酯,是一个具有口服剂、注射剂、输液、外用和儿童专用口服剂的多种剂型的药物,其中克林霉素磷酸酯类产品应用最广泛、最安全、不良反应最少。 克林霉素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骨关节感染以及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骨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女性生殖道及盆腔感染和腹腔感染,敏感菌所致的败血症等。 克林霉素在临床使用的主要剂型为粉针剂、水针剂、胶囊,尤其是粉针剂在近年有较大的增长,这是因为粉针剂工艺创新步伐加快,开发出溶媒结晶等一系列新产品。水针剂多为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主要在低端市场使用多,数量较大。随着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有所增加,如何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这类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 国外研究表明,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多或少,可能与制剂的杂质限度及其降解物有关。在美国,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总杂质要求6%。而我国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大输液、冻干粉的国家药品标准为总杂质8%,克林霉素磷酸酯溶媒结晶的国家药品标准为总杂质4%。显然,克林霉素磷酸酯溶媒结晶的国家标准要高于大输液、冻干粉标准,也高于美国的总杂质标准,是目前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中质量标准最高的产品剂型,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克林霉素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又不用做皮试,在临床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能够合理用药,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抢救,这些不良反应是可以预测和减轻的。【参考文献】 1 吴永乐,张永信.克林霉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5,16(2):104.2 程琳,姜金莲.克林霉素致过敏反应2例.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8(2):89.3 王玉英,张情,李世荫,等.1%盐酸氯洁霉素治疗寻常痤疮药效评价.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4,6(3):231.4 Pemr G.氯洁霉素治疗疟疾.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9,11(5):369.5 Remington JS,Jean LV.Clindamyic for toxoplasma enceplasma encephalilies in AIDS.Lancet,1999,338:1142.三怎样防范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去羟基氯代化合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厌氧菌和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该药临床效果不错,加之应用时不必做皮试,而且价格相对较便宜,因此被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应用。其实,截止到2003年第一季度,有关克林霉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已有596例。2003年12月23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克林霉素等四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指出鉴于克林霉素注射液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故提醒临床医师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合理使用。使用时严格遵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注意输注速度,避免疗程过长,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加强临床监护。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对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过敏者禁用。克林霉素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麻醉药、肌松药联合应用时应调整用量。此外,克林霉素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但该提醒并没有引起广大医患的高度重视。预防和减少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口服和肌注克林霉素均可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伪膜性肠炎(PMC)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腹泻的发生率约220,常出现于用药后的49天,可能与药物直接刺激和肠道正常菌群紊乱有关。二是过敏反应:口服、肌注或外用克林霉素均可引起皮疹、荨麻疹、瘙痒,高敏性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见于对青霉素过敏者)。国外早期资料表明,应用克林霉素有25的患者发生皮疹。但近年认为,克林霉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比25年前报道的数字少得多,发生率1。这可能是该药制剂质量提高的原因,也可能是医生对该药熟悉应用的结果。近年来国内有关于克林霉素过敏反应的报道仍有不少。三是肝功能异常:有些患者在应用克林霉素后会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黄疸,但无肝病毒指标。多数为一过性,停药后即可消失。近期资料表明,转氨酶升高主要与肌内注射时损伤局部肌肉,同时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代谢产物干扰转氨酶测定时的比色结果有关,并非肝细胞损伤所致,但克林霉素主要在肝中代谢,因此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应慎用,以免因代谢过慢血药浓度过高而诱发不良反应。四是局部反应:见于注射给药。肌肉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偶可出现轻微疼痛。长期静脉滴注可能会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此外,还可出现皮肤黏膜症状、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二、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防治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防止滥用。该药一般用于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无效的患者。对于普通感染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美国专家把克林霉素列为治疗骨髓灰质炎的药物之一。但只有在菌落成功分离,敏感性确定以后,才可作为首选药物。因“欣弗”致命的第一位患者只不过是偶发“感冒”,医生就给首选克林霉素治疗,其选药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属滥用抗生素有待探讨。2、询问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克林霉素。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而后对症处理。注射激素或抗组胺类抗过敏药,必要时吸氧。3、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注意相互作用。国外实验表明,治疗疟疾时,奎宁、克林霉素联合用药,效果好,耐受性好,30例患者中只有2例引起腹泻。用克林霉素治疗AIDS患者弓形虫脑炎的试验表明,乙胺嘧啶与克林霉素合用效果明显;克林霉素联合氨曲南、头孢噻肟等可治疗腹腔感染。国外报道以克林霉素与氨曲南合用治疗盆腔感染,治愈率达97.6,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在联合用药中要格外重视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严重后果。传统用法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可引起神经肌肉阻断作用。因此,克林霉素不要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也不宜作为麻醉手术后的预防感染用药,以免发生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断作用引发严重不良反应。4、伪膜性肠炎与腹泻的处理。立即停药。给予甲硝唑每天0.751克,分34次服用,或加万古霉素每天0.51克,分4次口服,疗程约1周。也有人建议口服杆菌肽,其优点是胃肠道吸收少,无全身不良反应。另外,要补充体液和电解质,防止电解质失调。5、严格剂量、滴速和疗程。防止剂量过大,一次0.30.6克为宜,静脉给药药液浓度不能过高,一次剂量稀释液不少于100200毫升,静滴速度一般一次不少于0.51小时为妥,疗程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10天。6、用药过程严密观测。全疗程中应在严密监护观察下用药,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观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危及生命安全的反应,应即刻停用本品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常怡勇四医生提示克林霉素存在不良反应 可致肾衰本报讯(记者 胡梦 实习生 徐佳 通讯员 蔡敏 杜巍巍 刘宇 高翔)“应当高度重视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导致的肾衰,此药是否适合广泛使用值得商榷!”近日,记者在各大医院都听到这样的呼声。药学专家和肾内科专家都承认,因使用该药出现肾衰等不良反应的病例屡见不鲜,而此药却仍在广泛使用。一次偶然机会,同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杜光博士告诉记者,他怀疑克林霉素会直接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因为该院肾内科收治的此类患者近几年越来越多。该院肾内科主任吕永曼教授揪心地说,患者并不知道这一情况,不少患者都是在小医院注射该药后出现急性肾衰而转到同济医院。近日,记者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医院调查发现,每家医院都收治了数例这样的患者,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55岁,他们多半是因感冒发烧就诊后注射了克林霉素所致,并无其他病史和用药史。“由于克林霉素适应症广、无需做皮试,颇受医生偏爱。”专家们坦言,这是目前克林霉素广泛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感冒发烧不被重视,有些患者服用损害肾脏的感冒药后仍注射了克林霉素,大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而临床医生多半顾不上仔细询问,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大剂量开出克林霉素已成习惯。据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从2007年开始报告起,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数量在前十位药品中一直排在第三、第四位。该中心负责人认为,除了药物问题,使用不当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并且没有得到改善。而药学专家则认为,此药本身就具有风险,在规范使用的情况下也曾发现过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因此,对于此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亟待加强研究。事例三名感冒患者出现肾衰竭无一例外都注射过克林霉素经过长期观察,专家们坦言,克林霉素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已是确定的事实,但由于没有确切的临床研究或者实验室证据,这种结论不能告诉病床上的患者,可在业内已引起专家们高度注意。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大医院,有的医院最多每周收治两三例,少的半年来也至少有十几例。【大学生小黄的经历】感冒后输液 三天后进急救室因留校找工作,大学生小黄(化名)这个暑假住在了学校宿舍。前段时间,小黄感冒了,并伴有发烧。吃了几天感冒药都没效果,小黄决定到校医院看病。可他做梦也没想到,只是去校医院打了几天克林霉素,却突发急性肾衰竭,被送往医院急救。小黄说,校医院的医生什么都没问就给他开了克林霉素,一共三天的剂量。第一天他一次性打了1.8克的克林霉素,第二、三天分别一次性打了1.2克的克林霉素,第三天打完针后,小黄突然感到腰剧烈疼痛,而且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血尿、蛋白尿。同学将他送往武汉广州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抢救,由于没有肝肾病史,医生怀疑是使用大剂量克林霉素后导致的急性肾功能受损。而据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统计,仅今年上半年,该院已收治了10多例疑似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导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市民小张的经历】刚打完第一针就出现血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今年上半年收治了5、6名急性肾衰患者,这几年来一直没有断过。18岁的小张(化名)感冒后注射克林霉素,第一天便感觉到腰部胀痛,排出来的尿带有红色,第二天打完克林霉素后就出现无尿症状。家人连忙将他送到医院就诊,确诊为急性肾衰后,住院治疗一个月才恢复健康。该院肾内科教授刘红燕介绍:“送进来的患者大多是打完克林霉素后腰部胀痛,有的出血尿,有的无尿,一般透析治疗后都恢复了健康。但也有因肾衰引起脑溢血等严重并发症的。”【一名护士的经历】打克林霉素致急性肾衰“我早就想呼吁了,克林霉素风险太大。”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吕永曼教授十分担忧。一名年轻的护士感冒发烧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射了克林霉素,第三天出现无尿症状,后被诊断为急性肾衰竭,只好住院治疗。“这说明克林霉素的广泛使用已经极为过度了,连医护人员自身都缺乏对此药风险的认识。”该院药学部主任杜光博士感叹道。药学专家的心里话“至少我不会让亲友打克林霉素”一个月前,同济医院药学部主任杜光博士跟记者聊起了克林霉素。“肾内科专家说了很久,我们也感觉两难,此药适应症广泛、价格较便宜,对于患者来说本该是好事,然而出了这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之后,医院都不怎么敢用了。”杜光说,光堵住一家医院并不是根本解决办法,因为在基层医院、较小的医院,这个药用得太多。杜光博士介绍,此药在国外很少用于临床,多半用在动物身上。虽然我国的杂质标准和国外不同,但杂质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由于各厂家参差不齐,克林霉素杂质含量不同。以前出现过使用克林霉素导致死亡的情况,当时在查明原因后,把主要责任推给了生产厂家,现在看来,克林霉素这个药物本身可能潜伏着一定的毒副作用,这已是业内共识。在接近5年的时间里,杜光进行了大量临床观察,克林霉素致严重不良反应不是偶然因素,他相信除了不正确使用外,此药本身也存在风险,因此对于该药应该有权威部门进行定论。“说句心里话,至少我不会让我的亲友打克林霉素。”杜光坦诚地说。建议专家:克林霉素应能不用就不用有很多药可以替代,但中小医院为省事仍热衷使用感冒不一定非要打克林霉素,这是很多大医院专家的看法。“因为克林霉素本身对肾脏就有副作用,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异常。因此能不使用就最好不使用,普通的病毒性感冒用抗病毒的药物就可以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刘红燕教授说。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肾内科兰天飙教授介绍,“虽然急性肾衰95%以上可痊愈,并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发病时容易诱发心脏衰竭、脑溢血等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该院临床药理科主任章华雯坦言,“克林霉素一般是由于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或过敏时使用,而有些小医院的医生嫌打青霉素类药物前要做皮试太麻烦,就直接用克林霉素了,广泛且大剂量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出现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频率。”记者了解到,虽然克林霉素可广泛用于呼吸道、腹盆腔、妇科病,普外、关节等部位的感染,但大医院很少推荐病人使用此药。“因为克林霉素本身对肝肾有影响,有慢性肾病的老人、儿童及腹泻呕吐等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我们不建议打克林霉素,且由于克林霉素要求稀释量比较大,我们并不经常使用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肾内科吴小燕教授介绍。在专家看来,如果只能使用克林霉素的话也一定要按说明书来使用,它有一定的剂量、浓度限制,它的标准用法和用量应是静滴每次0.6克,一天可打23次,然而不少小医院常常给病人一次打一倍、两倍的量,以致把患者的感冒“治”成了急性肾功能衰竭。除大剂量使用外,药品叠加也可能会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兰天飙说,特别是用过对肾功能有害的感冒药后,再使用先锋霉素类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的药就很容易诱发急性肾衰。本组稿件采写 记者 胡梦数据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在我省报告居高不下2007年2009年上半年,克林霉素在我省不良反应报告前10种报告最多的药品中一直处于第三、第四位。7月3日,国家药监局也发布了克林霉素注射剂安全性评价报告,全国已收到17018例不良反应报告。记者看到,在注射用克林霉素的说明书中,只提到了局部反应(注射部位轻微疼痛)、胃肠道、过敏反应,称对血液系统基本无毒性反应,极少数病人会发生伪膜性肠炎。然而,据介绍,对于急性肾功能损害、尿血等目前突出的问题则没有提到。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人介绍,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没有到位是目前的一个通病,因为很多不良反应都是慢慢在临床上发现的,需要完善和引起重视。2007年湖北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排名前三位的是: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克林霉素,克林霉素2008年下降一位排在第四,2009年上半年也排名第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上月发布克林霉素注射剂安全性评价报告后,卫生部也发布了关于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克林霉素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较为严重,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对该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管理,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患者情况再行用药。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负责人呼吁,医生要密切关注该药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而给药时的滴速、剂量等都需要临床把关。新闻链接卫生部:警惕克林霉素卫生部7月3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注意防范克林霉素注射剂说明书上未提示的、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呼吸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血尿)和急性肾功能损害等。卫生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管理,临床医师要严格按照克林霉素注射剂适应症和用法用量规范使用;药师要加强对临床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的用药审核和监测,确保用药安全。同时,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用药监测和使用患者的管理。要准确掌握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患者的情况,做好临床观察和病历记录,注意防范克林霉素注射剂说明书未提示的、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现可疑不良事件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五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和防治措施克林霉素(clindamycin)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自1970年在我国上市以来,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应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应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注射局部刺激和肝功能异常,最严重的是伪膜性肠炎(PMC)最近报道国产磷酸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在恶性肿瘤放疗后继发肺部厌氧菌感染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预防和减少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 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发生率最高的反应,口服和肌注均可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的症状,伪膜性肠炎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腹泻的发生率因诊断不同差异较大,约220,常出现于用药后的49天,可能与药物直接刺激和肠道正常菌群紊乱有关。单纯性腹泻与PMC出现与否并不相关,前者通常短暂,及时停药一般可自愈。现已证实PMC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产生的毒素所致,其发生率各地报道不一,为0.01%10%,据流行病学调查,298例患者应用克林霉素后,3.4%的患者发生腹泻,无一例诊断为PMC,而另一报告表明,应用克林霉素的患者10发生PMC,口服引起PMC的发生率比注射给药高34倍,而且老年及危重患者中常见。典型的病例往往在给药后46天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成黏液浓血样。大便涂片可见红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直肠镜检可见结肠黏膜有白到黄色浊斑,有时伴有明显得溃疡,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相似,伪膜多由多形核白细胞、纤维素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而单纯性腹泻其镜检仅见轻度水肿而无感染征象,活检也未见异常。另外,PMC并发症与剂量无关,通常不超过1周,如诊断拖延,往往造成病情严重。2过敏反应 口服、肌注或外用克林霉素均可引起皮疹、寻麻疹、瘙痒,高敏性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见于对青霉素过敏者)。国外有两份早期资料(25年前)表明,应用克林霉素有25的患者发生皮疹。但最近芝加哥Mazur等在一个三级服务中心用有关医学资料进行克林霉素过敏性调查发现:从1995年4月到1997年4月有3896例克林霉素注射者只有14例(0.47%)发生不良反应,而后来又发现其中7例是由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因此得出结论:克林霉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比25年前报道的数字少得多,发生率1。这可能是该药制剂质量改进的原因,也可能是医生对该药熟悉应用的结果。近年来国内有关于克林霉素过敏反应的报道仍有不少。武汉有一患者静脉注射克林霉素磷酸酯后,烦躁不安,咽喉部发痒、发紧、憋气、呼吸困难、全身起猩红样红斑。广州儿童医院发现两例过敏者,一患儿静脉注射克林霉素后出现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四肢冰冷,双上肢轻微颤动。给予相应措施后,症状缓解。另一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5天左右,突然高热寒战,面色苍白,四肢紫绀,哭闹不停,停止输液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后,恢复正常。据有关专家统计,克林霉素治疗痤疮时,3.33%用药后有轻度瘙痒及干燥感;13.33有灼痛伴脱屑;6.67%有轻度红斑。上述不良反应皆出现于用药初期,症状轻微,23天后即迅速消失,继续用药不再复现。比较国内外的报道,可见其过敏反应发生率的数字差别较大,这可能与给药方式、患者所患疾病及严重程度、调查者。的信息来源不同有关。3肝功能异常 有些患者在应用克林霉素后会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黄疸,但无肝病毒指标。多数为一过性,停药后即可消失。早期资料描述为“可能有肝损害”。近期资料表明,转氨酶升高主要与肌内注射时损伤局部肌肉,同时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代谢产物干扰转氨酶测定时的比色结果有关,并非肝细胞损伤所致,但克林霉素主要在肝中代谢,因此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应慎用,以免因代谢过慢血药浓度过高而诱发不良反应。4局部反应 见于注射给药。肌肉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偶可出现轻微疼痛。长期静脉滴注可能会引起血栓性静脉炎。5皮肤黏膜症状 该症状较为少见,患者偶可出现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或Lyell综合征。6其他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口服或肌注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