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地位.doc_第1页
论《聊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地位.doc_第2页
论《聊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地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聊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地位对于一个不擅文科的学生来说,我是不大喜欢古代诗歌文章的,可是由于对神鬼故事的喜爱,我自小就比较喜欢看聊斋。我记得最早接触聊斋志异还是我妈妈给我讲故事时听说的,后来就一直对聊斋怀有浓厚的兴趣,接着就有机会自己去读聊斋这本书了,那时聊斋在我眼中就像是一本神话鬼故事之类的有趣文章,后来在语文课本上接触它时,那时才知道聊斋不只是神话鬼故事那么简单,它还有作者所想表达的更深层的思想。出于个人的兴趣,我这学期选修了中国古代小说名著导读课,并且有幸能够听乔老师的课,学习中国古代小说,还是比较开心的。记得老师也在课堂上多次提到过聊斋,由此,我对聊斋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了。下面就说说我对聊斋的一些自我感想吧!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清代, 产生了两部纪念碑式的高峰作品, 一部是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一部则是“ 用传奇法, 而以志坚”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这两部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红楼梦的地位已确定无疑,不然也不会产生专以此书而生的红学, 而对聊斋志异的地位则虽有人论述, 但认识终归褒贬不一,至今仍无定论。其实,中国小说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演变到六朝, 而多为为志人志怪的小说;到了唐代,小说家们都喜欢写传奇文;等到了宋代, 一方面, 志怪及传奇文日趋式微, 另一方面, 作为通俗小说的话本则应运而生, 并赢得了日益广泛的读者;到了明代, 长短篇白话小说不仅成了小说的主流, 而且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代表, 而作为文言小说的志怪传奇虽也产生了像钱唐瞿佑的剪灯新话等作品, 但其在思想艺术成就或实际产生的影响都无法与当时盛行的白话小说相抗衡。正是在这种形势下, 清初出现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它“用传奇法, 而以志怪”,不仅“ 一书而兼二体”, 而且以其卓越的思想艺术成就, 把我国传统的志怪传奇小说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因此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看, 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清朝小说的崛起, 不仅标志着我国传统的志怪传奇的中兴, 而且代表了作为我国小说一支的文言小说的高峰。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在这部小说集中,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和孤愤。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聊斋志异一书中,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其中离经叛道,超凡脱俗的妇女形象了。蒲松龄借助浪漫主义手法, 以轻灵活脱的笔调, 勾勒出数十个离经叛道、超尘脱俗的妇女形象。这些奇思遐想, 显然是清初动荡不定的社会现实在蒲松龄头脑中的反映。这些故事并非人类童年时代的神话, 但却以神话般绚丽夺目的色彩和永不衰竭的魅力,反映了人类成长时期的纯真幻想, 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下层文人、农民、新兴市民以及生命财产屡受威胁的其他阶层的人们, 对于美好的人与人关系的神往。在那个思想封建的时代, 作者的这一做法是前无古人的。这些妇女形象, 突破了神圣而陈腐的宋明理学的精神侄桔, 从容于礼法之外,仗义于危困之中, 超拔于须眉之上, 其性情之明快、坦荡、坚毅、热诚, 实为古代小说所罕见。透过这一群感人至深的少女、健妇形象, 可以清楚地触摸到那一时代个性解放的思想脉搏, 可以看到日渐崛起的市民阶层的风貌和明清进步思想家的影响。对于聊斋中的女性人物,有一人不得不提,她便是婴宁。婴宁是蒲松龄着意渲染的自己理想中的人物形象,蒲松龄不仅写出了她的天真娇憨、“狂而不损其媚”的性格,而且着力描写了她自在与世无争的惬意的生活环境,她真有点像得山水灵秀之气的精灵。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是当时生活的反映。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己曾说过有两个特点,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和美处。婴宁一方面出生在幽谷,一直由鬼狐抚养,从不知道人世间的三从四德,更加无视长幼之间的礼节,她用用笑声蔑视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依从文士,既害怕监狱的酷刑,又恪守男女之间的封建道德。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蒲松龄只能根据生活,根据生活给予的理想来塑造人物。他的杰出才能正表现在婴宁的复杂性上。婴宁形象的复杂性正是作家忠实于生活的创作方法的胜利。说婴宁的“缺陷”应去除,不但是求全之毁,更是脱离历史实际的要求。 婴宁哭求丈夫为母迁葬,这悲啼是我们了解婴宁性格复杂的原因,认识婴宁天真狡黠之间关系的钥匙。我们容易被婴宁的笑声所迷惑,但她其实不仅是个天真娇憨的姑娘,只把生活看成是欢乐,更是深沉早熟的姑娘。笑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 她对至亲又兼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细致,又何等的善于控制啊!婴宁是位岁月雕成的“笑面人”。她独居幽谷,仍然摆脱不了社会中的尔虞我诈,不得不罩上“笑”的面纱。这可见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无孔不入,多么强大。这正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婴宁天真狡黠的出发点。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蒲松龄为什么偏爱她,赋予她最长的篇幅?是由于她不仅是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子。婴宁想以弱女代男的理想正是当时底层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理想的体现,也正是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的批判。这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不得不说明的是, 蒲松龄和许多著名的古代作家一样, 世界观自然也是十分复杂的。就整个思想倾向而论, 他并不属于离经叛道的人物。在他的头脑里, 既包含着属于未来的东西。更充斥着属于过去的东西。这种状况, 构成了聊斋志异一书的良莠不齐, 也制约着他对妇女何题的态度。他由衷地赞赏那些亵渎封建礼法的、带着新兴市民气质的女性, 但同时又热衷于表彰贤女、节妇, 喋喋不休地进行三从四德的说教, 他对妇女的命运表露过许多新颖、深刻、有启蒙意又的见解, 但同时又真诚地宣扬宿命论, 把许多妇女的穷通祸福解释为前生注定, 他对女性的赞美, 大都郑重、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但有时又失于浅谑, 乃至于鄙俗, 这种相互矛盾的观念, 共同拥挤在封建社会末期一个熟读经史、饱经忧患、而又勤于思索的知识分子的头脑里, 是不足为奇的。倘若蒲松龄的作品中不存在如此这般的矛盾,徜若从他的作品中看不到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的影响, 那就成为不可思议的怪事了。前面说到的是聊斋的一些内容特点及思想成就,接下来我们再谈谈聊斋的一些文学艺术特色和小说写作手法。虽然中国古典小说有与诗歌结合的艺术传统,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真正能够创造出富于诗的意境的作品是并不很多的。聊斋志异中却有不少作品表现出诗情浓郁的意境美。所谓意境,是指在作品中由作家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境相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使得描写对象带有一种抒情的色彩,变得比实际生活更美,更富于诗的情韵,也更富于深邃的思想力量,使读者产生一种超出于笔墨之外的联想和感受,进人一种诗一样的艺术境界,在精神上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和陶冶。聊斋志异的意境创造,主要表现在作者将他所热爱和歌颂的人和美好的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对那些幻化为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总是赋予她们以诗的特质。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我国古文的传统, 在描写中, 尤其在人物对话中吸收和融汇了大量的经过提炼的民间口语, 形成了一种既典雅又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 从而突破了古文语言的平正板重的局限, 极大地丰富了古文语言的表现力。例如小说运用了大量极富形象性和表现力的俚词俗语, 如“ 长舌妇” , “ 醋葫芦” , “ 小鬼头” , “ 恶作剧” 等等, 同时作者也大量创造了优美, 生动的文学词汇, 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语言艺术宝库。清代著名学者阅微草堂主人纪晓岚批评聊斋志异是“ 才子之笔, 非著书者之笔” , “ 一书而兼二体” , 昔其“ 燕呢之词, 媒押之态, 细微曲折, 摹绘如生” , 其实正是从反面说明了聊斋志异的高度文学性。冯镇峦则比较正确地指出“ 聊斋以传记体叙小说之事, 仿史, 汉遗法, 一书兼二体, 弊实有之, 然非此精神不出, 所以通人爱之, 俗人亦爱之, 竞传矣。” 总之在语言精炼, 词汇丰富, 句法多变, 描写生动方面, 聊斋志异都远远超出了它以前和同时代的所有的文言小说, 并为丰富古文语言表现力作出了贡献。总起来说,聊斋志异是真正艺术的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