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2EE架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1页
基于J2EE架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2页
基于J2EE架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3页
基于J2EE架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4页
基于J2EE架构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OA是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的简称,它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办公自动化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一个企业实现办公自动化的程度,也是衡量其是否达到现代化管理的标准之一。本论文介绍工作流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概念;与J2EE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包括业务需求分析和功能需求分析;最后介绍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本文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和MVC技术,基于J2EE架构来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开发。重点论述系统功能的设计。关键词:办公自动化;J2EE架构;工作流AbstractOA, referred to as Office Autom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workflow and use the technology of Internet and Intranet, make the staff share information easily and work together efficiently. It changes the complex and inefficient manual office methods, and achieves a full range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rapidly. This information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fice automation has become a standard measure whether an enterprise achieve modern managemen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workflow and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as well as the J2EE relat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alysis the demand of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 which include business requirement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 analysis. At last it introduce design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This system uses an Oracle database and MVC technology,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based on J2EE architecture software development. The design of system function and design of the database are described.Key word: OA; J2EE Architecture; Workflow目 录第1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2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现状21.3工作流技术发展趋势41.4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51.4.1研究内容51.4.2论文结构安排6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72.1工作流72.1.1 工作流简介72.1.2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72.1.3 工作流管理系统构架设计82.2 B/S架构92.3 J2EE102.3.1 J2EE的四层模型112.3.2 J2EE的结构122.4本章小结13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143.1业务需求分析143.1.1 业务流程图153.1.2系统用例图173.2 组织机构分析203.2.1 组织机构调查203.2.2 组织机构图213.3系统功能分析223.3.1 系统功能结构223.3.2 系统功能描述233.4 本章小结30第4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14.1 J2EE框架部署314.1.1 Spring框架配置314.1.2 struts配置314.1.3 Hibernate配置324.2 系统构架设计324.3功能模块的设计及实现344.3.1 组织机构管理344.3.2 权限管理354.3.3 公文管理374.3.3公文流转394.4系统测试434.4.1 测试方法434.4.2 测试用例设计454.4.3 测试结果分析464.5本章小结46第5章 总结与展望485.1 总结485.2 展望48参考文献50致谢52Contents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s11.2 Workflow Technology Research21.3 Workflow Technology Trends41.4 Research Contents and Outline of the Dissertation51.4.1 Research Contents51.4.2 Outline of the Dissertation6Chapter 2 System Related Technologies72.1 Workflow72.1.1 Concept of Workflow72.1.2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Reference Model72.1.3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82.2 B / S Architecture92.3 J2EE102.3.1 J2EE four Model112.3.2 J2EE Structure122.4 Summary13Chapter 3 System Requirement Analysis143.1 Business Requirements Analysis143.1.1 Business Process Diagrams153.1.2 System Use Case Diagram173.2 Organization Analysis203.2.1 Organization Survey203.2.2 Organization Figure213.3 System Functional Analysis223.3.1 System Function Structure223.3.2 System Description233.4 Summary30Chapter 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314.1 J2EE Framework Deployment314.1.1 Spring Framework Configuration314.1.2 Struts Configuration314.1.3 Hibernate Configuration324.2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324.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unction Modules344.3.1 Orgnization Management34 4.3.2 Rights Management.35 4.3.3 Document Management374.3.4 Document Flow394.4 System Testing434.4.1 Test Method434.4.2 Test Cases Design454.4.3 Test Results Analysis464.5 Summary46Chapter 5 Conclusions and Future Work485.1 Conclusions485.2 Future Work48References52Acknowledgements50第1章 绪论第1章 绪论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企业竞争力,提升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能力,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快速广泛的获取有效信息是一个企业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企业内部要求快速的尽量多的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然而传统的那种信息传递方式显然已经满足不了这一企业需求。需要一种能够快速、高效的传递信息的新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因其迅速、快捷、高效性而得以在企业中被广泛使用,并得到快速发展。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办公网络化、自动化的管理需求,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能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OA),正是伴随着Internet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的。1.1研究背景及意义办公自动化于50年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首先兴起,到70年代后期形成新型综合学科办公自动化(OA)。我国在上世纪80年提出办公自动化,到目前为上,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新产品不断的出现,办公自动化的内涵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办公自动化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Internet的快速发展使得办公自动化应运而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企业的管理体制及经营模式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我们知道,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快速掌控、分析处理能力是其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的反映。传统的依靠人工进行管理的模式被渐渐抛弃,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开始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各大企业管理模式中。在这样的信息化大环境中,网络自动化办公管理模式诞生了。然而在这样一种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鱼龙混杂,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也让企业在如何有效的处理它们时感到疲惫,此时传统的那种处理信息的方式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也无法高效的处理这些大量的信息,因此这就迫切需要企业改变办公方式,寻找一种能够高效处理信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管理模式。受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的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模式也随之而改变,传统MIS系统已越来越不适用于目前一直在发生改变的企业自身,除此之外,传统MIS系统一般都是那种紧耦合度的功能型体系,同当下的基于网络技术的松耦合不相匹配,况且也不容易实现企业的应用系统的集成。在企业中存在很多工作需要通过知识管理、规划,如何实现这些工作任务的有效、协调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企业业务过程重组、自动化与过程管理的关键技术就是业务流管理体系。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与传统MIS系统的集成,可以解决传统MIS系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整个企业的应用水平和应用效率。企业内管理采用工作流体系进行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收益。自动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企业内部的公文在进行信息交流时实现效率最大化,极大地节约文件的发布、审批等的时间。这种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和信息都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这是由于通过工作流管理体系可以实现企业能够依照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各个组织部门的设置,实现该核心业务过程的处理时间最优化,增强该业务的响应能力。除此之外,工作流管理体系可以更快的实现企业内部响应市场变化的供应链的出现;规范化管理企业;改进工作质量;在工作人员之间更好的均衡负载;降低工作成本;提高企业管理的决策能力。1.2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现状工作流的核心研究领域有两方面:由实施得角度出发论述先进技术实现具有可靠性、灵活性和高效率的工作流管理体系;由理论的角度出发论述工作流的模型和语义的合理的表示方法。详细的说,对工作流技术的理论研究有模型验证与仿真方法、程模型与其它模型的改良等。当今,基于工作流系统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下面的五个方面:1、 异构工作流系统的交互与集成技术。2、 如何实现工作流系统的研究:研究数据库技术、图形用户界面、分布式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等与工作流具体实现有关的技术。3、 工作流的事务特点;融合工作流技术和事务处理技术,实现工作流系统可靠性的增强,从而提高其实用性。4、 工作流建模与语言的定义。5、 关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系统的结构研究。国内外有很多公司、科研机构及院校致力于工作流技术的研究开发,商业化的工作流产品不断推出,国外的如IBM holosofx,Fujitsu的I-Flow,BEA的WLISAP的NetWeaver,Sonic的Orchestration Server,国内的如西安协同数码股份有限公司的SynchroFlow,杭州信雅达的SunFlow,上海东兰科技的DLFlow等都是目前最新的工作流产品。商业开发的工作流管理体系根据其应用功能、范围、规模的大小各有不同,所依据的指标不同,其分类也各不相同。依据其传递任务的方式的差异,可以将工作流体系划分为以下几类:群件与套件系统:此类产品与下面的几种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有重复,尤其是在信息的传递方面。在此将它们独立划分一类是由于该系统拥有自身的文档管理、目录、信息交流等基础结构,该结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应用开发环境。目前GroupWise 、Exchange、Lotus Notes等均是此种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群件的特点,与此同时群件也相应的融入了某些工作流理念,具有工作流的能力。基于Web的工作流体系:该体系利用WWW达到各类信息任务的协同合作。这种工作体系是从1995年之后开始出现的,发展势头迅猛,潜力无限。代表产品有Ultimus、Action orks Metro等软件。基于数据库的工作流体系:此工作流程系统的数据全部存储于DBNS中,通过分析处理和查询数据进行过程的运行。经常被应用于大型、质量要求较高的系统中。基于消息的工作流体系:一般应用在任务要求较低的系统中,通常都有1个或多个接口,从而实现与其它电子邮件的链接。其工作机理就是利用电子邮件实现任务信息的传送、分发、通知等。由于电子邮件的快捷性,可以实现网络范围内的信息的快速传递功能。代表产品有Ensemble、InTempo、Keyflow等系统。基于文件的工作流体系:该体系通过文件共享的方式实现信息交流,是一种研发较早、种类最多且十分完善的工作流体系。它可以传递Client/Server模式的文件、数据、图像。代表产品有Visual Work Flo、Flow Mark、In Concert。伴随计算机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工作流系统来实现企业内信息交流,它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模式、实现自动化管理。广大的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作流供应商的研发热情,促使研发者乐于将新技术融合在更新的工作流系统中。目前工作流产品的市场份额迅猛增长,增长率高于百分之三十五。工作流技术的研发和优化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界及企业的注重,目前已有诸多高校、科研机关开始投身于有关工作流技术的研发,并对此开展了众多科研课题,取得了一定的进步。1.3工作流技术发展趋势工作流信息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作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考虑到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不同,今后工作流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有以下几个:首先,由于目前使用手机人数的增多,可以考虑研发出一种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信息传递。商场如战场,在如今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需要具有快速掌握有效信息的能力,为此,一些开发商及科研人员开始将目光锁定在移动办公系统的开发上。为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工作流管理系统和其搜索引擎之间提供相匹配的软件程序。这一软件程序需要满足充分保障使用者的自主性,无论能否与系统相连接,都要具有持续处理任务项的能力,且保证对于相同的一个任务项只能由一个用户对其进行处理。第二,当下很多产品没有事务管理的理念,因此此后的研究趋势可能会添加事务管理的工作流理念。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工作项的连续运行,保障系统的正常工作,即使遇到工作流的非正常断开时,也可以做出一些补救措施,尽管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三,向研发分布式工作流方向发展。传统的WFMS仅仅能够运行在独立的一个工作环境中,经过数年的科学研究和开发,目前已经发展到可以在不同的企业间进行信息交流与处理的工作流环境,通过局域网、广域网实现企业间信息的传递,大大降低了由于服务器故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强系统的管理能力、实用性。第四,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利用Web技术进行的工作流技术也是一个主要的研发方向。网络使得各种信息可以便利的发布到各个企业之间,达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企业的迅速响应,从而实现众多利用Web进行信息传递的服务器间相互协调一致的工作。第五,将工作流管理技术软件融入到商用企业应用软件包中也是今后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对此的研究起源于SAP等公司将工作流技术融入到通用软件当中去,实现用户所提出的一些特别要求。这种应用软件包中包含有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块,且其顺序可以提前设定,当企业需要进行某些特别工作项时,即可选定该功能模块执行工作项,满足用户的特别需求。第六,将代理技术融入到WFMS也是目前主要的研发方向。该技术得以发展的根本就是分布对象技术的应用,工作流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传递信息灵活、快捷,而代理技术则具有智能、处理事务、表达知识等性能优点,结合二者各自的长处,将会研发出潜力无限的新型应用软件。因此,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将目光聚集在如何高效结合代理技术与工作流技术的研究上,这也使得该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第七,研究能够保证复杂企业应用的工作流管理体系也是目前工作流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且关注者也是越来越多。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对工作流技术的需求度愈来愈多,然而现在所开发出来的工作流产品仍很难应用在结构复杂的企业中,且对于那些已经使用工作流技术的企业,其聚合汇总能力不强,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所以说研究能够支持复杂企业应用的软件仍将是今后研发的主要方向,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1.4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1.4.1研究内容根据企业日常运营管理的需求,应用软件工程方法,采用三层架构体系,设计并实现一个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及管理水平的加强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1 系统需求分析。对企业传统的手工管理工作进行“梳理”,整理一套适合公司内部管理的办公处动化系统。为管理者的决策工作和日常工作提供自动化办公环境。2 自动促进部门间工作协作的顺利进行。自动完成以往由人去完成,不需要思考但需要花费时间的工作以及那些不需要工作人员做决定的简单重复工作。3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依据系统的业务流程及需求进行分析,得出合适的整体架构。总体上将业务应用划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客户端采用B/S架构,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提高自动化处理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升级维护。自动促进部门间工作协作的顺利进行。1.4.2论文结构安排该文针对SSH框架技术、JBPM及办公自动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对传统Web应用组件进行了完善,使得组件的结构达到最优,能够达到系统其它组件的测试要求。另外,该文提出可在办公中应用SSH框架技术和JBPM技术,实现自动化管理,使得体系的整体结构稳定,降低层次间的耦合程度,增强体系的实用性、可修护性及拓展性等。依照上面所提出的种种问题,该文对自己的科研内容进行了如下计划:第一章:绪论,介绍该文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内容计划,及研究意义等进行论述。第二章:系统相关技术,介绍工作流、WFMS、J2EE技术和有关理论知识。第三章: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业务需求分析和功能分析。第四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系统构架设计、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系统测试。第五章:总结和展望,对项目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说明了系统进一步需要研究的工作。5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2.1工作流2.1.1 工作流简介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它所注重的是过程的自动化。工作流管理联盟对此给出的标准阐释为,企业提前已经设定有某些有关于此的规则章程或信息,该信息可以在多个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在企业经营时可以实现全部自动化或者部分自动进行的经营过程就称作工作流。2.1.2 工作流管理系统参考模型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MS)是一款软件,它依照软件中提前设定好的工作流程来执行操作,对工作项进行管理。该软件系统并非企业自身的业务,而是为企业的业务进行提供支持。工作流管理联盟提出,WFMS是指对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定义,并依照定义好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项任务的软件系统。工作流管理联盟于1995年发布了工作流参考模型(Workflow Reference Model)。参考模型定义了工作流管理系统所需的六个基本部件,并制定了部件之间的接口标准。这六个部件为:(1) 过程定义工具(Process Definition Tools);(2) 工作流执行服务(Workflow Enactment Service);(3) 其它工作流执行服务;(4) 工作流客户应用程序(Work_flow Client Application);(5) 被调应用程序(Invoked Applications);(6) 管理及监控工具(Administration and Monitoring Tools);工作流参考模型如图2-1所示。图2-1 工作流参考模型2.1.3 工作流管理系统构架设计B/S 工作流管理系统采用B/S三层架构,结合工作流模型的标准接口和实现机制对系统结构进行设计,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2所示。持久层可以实现对有关数据进行保存的功能,这些保存了的数据可以有实例历史数据、实例运行数据、权限和角色数据及流程定义数据;业务层则可以对体系的流程模板进行描述和搜索引擎工作流;通过启动和监控界面可以达到工作流实例的启动和对正在执行的程序进行监控;流程建模界面能够相互替换的执行完工作流对定义的描述;表示层可以给用户展现工作流流程监控和建模界面。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如下的功能:(1) 定义和实现管理工作流的运行(2) 与工作流执行者,即人或者应用系统,进行交互。(3) 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4) 临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工作流管理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其工作流是其最为核心的功能组件,在项目管理、商务管理、人事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公文处理等部分被广泛调用。图2-2 工作流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JBPM(Java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是一种基于J2EE的轻量级的、可扩展的工作流管理系统。JBPM为设计开发工作流和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提供了一个非常先进的平台。JBPM实现了业务逻辑与流程逻辑的分离,能够可视化的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定义以及业务单元的组装。JBPM使得应用开发人员更关注业务逻辑的实现。它可以有效的降低复杂流程应用的开发难度。JBPM主要由工作流引擎、流程设计器和流程监控工具三个部分组成,工作流引擎完成流程的控制功能,它对外提供了管理监控接口、客户接口、流程定义接口,系统可以通过这些接口和工作流引擎进行交互;流程设计器通过调用引擎的流程定义接口实现流程定义的功能,并将定义数据的保存到数据库中;流程监控工具调用工作流引擎的接口对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2.2 B/S架构B/S结构及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WEB浏览器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在其服务器上集中了实现各个功能的核心软件部分,这样就使得系统的开发更加简洁,维护方便且使用简单。只需要用户在自己的终端机上安装WEB浏览器即可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互换。1B/S结构的主要优点(1)低成本,可选性多。Windows浏览器的独占鳌头使得用户的可选择性大大降低,几乎成了桌面操作系统的标准配置。然而对于使用B/S结构的应用管理软件的用户来说,却可以自主选择各种服务器系统,要做到这一步,仅需要用户将选择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在Linux服务器上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这样既不影响用户使用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又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另外,由于Linux操作系统及其数据库对外都是不收取任何费用,因此用户们都十分推崇这一结构的操作系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此系统,这也使得Linux操作系统迅速的流行和发展起来。(2)修护和系统升级简便。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软件系统的更新更是迅速和繁多,这就要求一个操作系统具有升级方便的特点,而B/S结构的系统就明显具有此种特点,甚至是更为便捷。对于大型企业,其内部信息的交流次数、信息量十分繁多,且需要在成百上千的客户群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对于如此大的工作量,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对每一位员工的电脑服务器进行维护和升级的话,那工作量就更是大的惊人了。但如果企业选用的是B/S结构的服务器,那么所要做的就只是维护好总服务器即可,其它员工所使用的电脑只是充当浏览器的功能罢了,不必进行任何的修护和升级工作。这样一来,不管企业的用户数量有多少,都丝毫不会加重修护升级的工作量,因为全部的操作只是对服务器执行即可;假如说企业要与异地的分公司之间进行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在进行系统升级以及维护时,只要将服务器同专网相连接,就可以达到远程信息交流和修护升级系统的目的。因此说,“瘦”客户机,“胖”服务器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之后,对于企业来说,软件的使用将会更加简便,且更容易进行修护和升级,从而极大地节约了人力、财力资源,节约时间。2B/S架构的主要缺点(1)客户端服务器端的交互是请求-响应模式的,通常需要刷新页面。某些特定的领域内,这并不是客户乐意看到的。(2)运行数据时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太多,容易发生系统“崩溃”等问题,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于使用此软件的企业来说,都需要另外准备一数据库来保存服务器,以求备用。2.3 J2EE总体上来说,J2EE是利用Java技术进行企业级应用研发的一种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它是Java技术在企业应用中不断拓展完善的技术产物。目前,Java平台有三个版本: J2ME,适合应用在智能卡或小型设备中;J2SE,一般应用在桌面操作系统中;J2EE,在企业内使用。Sun推出J2EE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Client/Server模式的弊病,迎合Browser/Server架构的潮流,为应用Java技术开发服务器端应用提供一个平台独立的、可移植的、多用户的、安全的和基于标准的企业级平台,从而简化企业应用的开发、管理和部署。J2EE是一个标准,而不是一个现成的产品。根据J2EE规范,不同的开发商研发出了功能相异的J2EE应用服务器,由于它们都遵守了J2EE规范,所以,通过J2EE技术所研发出的企业级应用程序均能在J2EE应用服务器中运用。2.3.1 J2EE的四层模型J2EE的应用模式采用多层分布的结构,SUN公司之所以要设计这一软件的目的就是解决传统的两层模式(Client/Server)的缺点,因为在这种两层模式中客户端负荷太多,虽然说在首次应用的时候很简单,但是这种模式却不容易对其进行升级或者修护,拓展性也不好,当遇到某些数据库协议时,其界面和业务逻辑就很难被再次利用。在J2EE的分层结构中,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将应用逻辑分成不同的组件,各个层中存在有不同的组件,不同的组件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中。目前J2EE的应用模式可以把各个层再次切割为许多层。每一个独立的层中都存有一种服务,构建出一个多层化的应用模型。该模型具有四层最为突出的结构:企业信息系统(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层软件、业务逻辑层组件、Web层组件和客户层组件四种。这四种组件因其功能的不同,所在的服务器也不尽相同,第一种组件运行于EIS服务器中,第四种组件即客户层组件是运行于客户端机器中,另外两种组件均是运行于J2EE服务器中。J2EE应用模型的组成因素是各个组件,且每个组件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在利用一些文件、类进行组合的基础上与其它文件相互填补,最终构建出J2EE应用程序。在该软件的说明书中对业务层组件、web层组件和客户层组件分别做出了解释。Enterprise Java Beans(EJB)是业务层组件:当客户端发出数据后,数据会被发送到enterprise bean,enterprise bean位于业务层上,它可以对此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处理完成后再将结果传送于EIS 层保存。以上的执行过程也能够反向执行。Java Servlet和Java Server Pages(JSP)是web层组件:依据J2EE标准,web层组件中不包括有静态的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页面和Java Applet软件。Web层中可能会含有一些特殊程序,对用户的输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将用户的这一输入传送到enterprise bean,让enterprise bean对该用户输入进行处理。因此Java Server Pages页面或Java Servlet软件是J2EE web层组件。Applets和应用客户端程序是客户层组件:J2EE基于传统方式或是web方式的均可。有三种企业级的bean: 消息驱动(message-driven) beans、实体(entity) beans和会话(session) beans。在实体bean中,无论是否断开服务器或者停止客户端程序,在数据库中总会有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记录通过某些特殊服务功能存储在那里。然而会话bean的功能确实截然相反,一旦中断运行的程序,有关的数据和会话bean就会丢失,它与客户端之间仅仅是一个临时性的信息传递。而消息驱动 bean恰恰是Java Messaging Service和会话bean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具有监听信息的功能,还可以实现一个业务层组件异步接收Java Messaging Service 消息。2.3.2 J2EE的结构由于J2EE是以相关组件为结构单元的,与整个系统平台无关性关联性非常小。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J2EE属于编写较为容易的程序,具体而言,由于业务逻辑被视为一种具有复用性质的组件,同时J2EE 服务器通过对相关的组件类型作后台运行服务,就像一个容器一样。其优点之一是个人无需自己研究和开发类似这样的服务,因此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业务问题的开发之中。J2EE服务器为系统的容器和服务容器设置提供诸如事务管理,安全,远程连接,JNDI(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寻址等一系列服务,现将几种重要服务分析如下: J2EE安全(Security)模型的作用是为用户提供web组件或enterprise bean设置安装,只有授权的用户才可以通过系统资源的获取,针对每一个客户作为一个独立对应的元素,用户有必要在enterprise bean中设置激活方法。并且基于这种设置,用户不需要自我编写对于提高安全性的相关规则。J2EE事务管理(Transaction Management)模型的作用是为用户表明构成一个事务内部方法间的联系与脉络,任一事务中的个体方法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如果用户在客户端需要激活一个enterprise bean方法,受容器对相关事务的全面约束,因此在enterprise bean中,并没有必要为事务的相关边界实现编码。而且对于分布式事务而言,其约束代码尤其复杂,你而作为用户你要做的仅仅是在所描述或布置的文件中对enterprise bean的事务属性进行解释和说明,并没有必要对这些冗长的代码进行相关编写或者调试。最后,容器会对此文件进行识别和读取,同时对相关文件对应的enterprise bean事务进行处理。JNDI 寻址(JNDI Lookup)服务的功能是为公司的目录服务和多重名称进行统一且互相衔接的接口,作为一种应用组件,企业内相关文件的名称和目录服务可以实现访问和调用。J2EE远程连接(Remote Client Connectivity)模型主要用于enterprise bean和客户端低层之间相互替换的管制,一旦创建了enterprise bean,客户端就能够轻松的对其进行调动。生存周期管理(Life Cycle Management)模型主要用于管理enterprise bean的创建和移动与删除,enterprise bean的形成于容器内,要想挪动enterprise bean就需要在实例池与活动状态进行,通过这种方法实现对enterprise bean的删除。虽然enterprise bean软件中有创建及移动的相关程序,但是容器在执行这一操作时是会以后台执行的方式进行。enterprise bean能够由连接池内取得连接,在这一连接被释放前,其它的bean均可运用这一连接。取得数据库连接十分耗费时间,并且所获得的连接数量很少,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利用容器对数据库连接池进行管制方可。2.4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对系统所使用的各种核心技术进行了详尽细致的介绍和说明:其中包括工作流与JBPM在系统中的应用情况;B/S架构的特点;J2EE框架模型及各组成模块功能说明。并在掌握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将其综合运用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53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3.1业务需求分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全球化。只要在网络上,足不出户便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的信息。信息网络的优势日益明显,各级政府和公司也纷纷重视起来,加入到信息化建设的队伍中来。利用网络高效快捷的方式,建立一套服务于日常办公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何建立一个高质高效的办公系统是本文主要考虑的问题。公司规模、主营业务和需求的不同,使得建立起来的办公系统有一定的差异和区别。大型企业信息量大,处理的业务多,要求系统稳定、容量大、处理速度快,相应的建立系统耗费的资金也比较多。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和业务量不大,自身经济力量也比较弱,所以没必要建立太大的办公系统。经济、方便、快捷、能实现基本办公处理的系统已经可以满足其需求。本文设计的办公系统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客户,以下列四个目标为基本出发点:(1)方便管理者的工作,能够进行日常工作、决策和处理文件信息。(2)办公流程自动化。用电脑代替人脑进行劳动,尤其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但是需要重复进行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3)提供方便的内部沟通平台。建立公司内部的通信系统,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4)提升系统安全性。在保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稳定性。目标之一是构建一个网络办公平台,将以往需要人工手动进行的重复性工作交给电脑来完成,一方面减轻了员工的工作负担,节约了人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给工作带来了方便。内部通信系统可以方便员工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协调工作的进行,减轻了管理者的负担。人机结合的工作模式,使企业的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为决策者审批事项提供数字签名等安全技术,防止伪造、篡改。目标之二是要使以往的以公文传送为代表的工作尽量由系统去完成,建立一个内部通信和沟通的平台,节约了实物传递的时间,减轻了沟通部门的工作负担和工作量,使得办公处理不再受地理空间的约束和限制,并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目标之三是提高协调部门的工作效率。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方法能够自动安排工作结构流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同时避免了各部门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有利于协调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只有各部门和谐相处,同心协力共同为企业努力工作,才能切实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目标之四是构建自动化的系统平台,实现办公流程规范化。将信息化产品加入到日常工作中来,为工作提供便利,以先进的技术带动工作效率,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3.1.1 业务流程图本系统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支持Web方式的工作流程和表单的自定义,并严格遵照操作规范,对每个模块添加了操作权限,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避免了误操作。处理人员可以根据情况合理设置员工的操作权限。被授权人可以查看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信息,合理安排工作。由于业务处理网络化,使得业务处理不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即便相关负责人员出差不在公司,相应的工作也可以方便的转交给其他人代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的及时顺利完成。工作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工作模式,通过工作流能够高效快捷的处理公文流转、请假、申购等复杂的业务。本系统主要提供了流程管理和表单定义两项功能。发文流程:图3-1列出了集团内部发文的过程,起草人提交起草公文,交由相应部门领导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办公室秘书核稿,最后由领导签字后下发给办公人员。这一系列过程均由系统内部控制和跟踪,是一套完善的发文流程。开始起草公文(起草人)相应部门领导审核办公室秘书核稿主管领导签发办公室公务员下发(相应各部门)结束图3-1集团发文流程图收文流程:图3-2列出了集团内部收文的流程。办公室文员登记收文,然后交由办公室主任和相关领导逐级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再决定是否承办或传阅。合理的收文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不符合条件符合条件开始收文登记(办公室公文员)拟办(办公室主任)拟办(相关领导)承办(承办单位)存档结束传阅承办或传阅?图3-2 集团收文流程图出差流程:出差流程主要包括:出差人在出差前的任务分配和申请;领导人对出差的时间进度和任务安排进行审批;出差人在出差后对出差费用的报销等。完善合理的出差流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利益。3.1.2系统用例图(一)会议审批流程1、业务描述(1)发出会议申请,申请人必须是主办部门的工作人员,其他人员无权申请;(2)经过主办部门领导审核后才能进行会议;(3)如果会议申请没有通过主办部门同意,则驳回申请;(4)会议申请逐级审核,主办部门审核通过后交由相关部门审核;(5)会议过程要全程监管,会议顺利召开后由主办单位审批,留下会议记录;(6)审批通过的会议记录交由办公室备案存档,作为资源材料;(7)审批未通过的会议将驳回给申请人,并给出驳回意见;(8)办公室接受审批通过的会议,并下发通知到各部门和个人。图3-3为会议审批的基本流程,从会议申请开始,逐级审批,直到会议通知。图3-3 会议审批流程图2、 会议审批流程建模会议审批流程建模如图3-4所示。图3-4 会议审批流程(二)月度计划审批1、业务描述(1)填报计划,一般由领导进行申报;用户(一般市部门领导)填报计划;(2)将填报计划上交至上级部门,由其领导进行审核,给出审核意见;(3)月度金额不超过5000元的,只需上级部门领导审核通过即可;如果超过5000元属于大额款项,必须由公司领导审核批准; (4)没通过审核的计划直接驳回给申报人,可以重新申报;(5)通过审核的计划交由运营中心备案,作为资料存档保存;(6)计划申报要逐级审核,如果有任何一级领导审核不通过,可以直接驳回计划申请。对于未通过的申报,可以重新填报,再次申请审核。图3-5 月度计划审批流程图2、 月度计划审批流程建模月度计划审批流程建模如图3-6所示。图3-6 月度计划审批流程3.2 组织机构分析3.2.1 组织机构调查组织机构主要包括人员管理和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人员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机构管理要实现如下功能:机构信息的添加、机构信息的修改、机构信息的删除、机构信息的浏览。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为领导和员工工作提供便利为根本出发点,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办公系统的最基本目标是方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对工作信息化和自动化的需求。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需求:日常事务处理的工作需求。基本的日常事务处理,如:邮件服务、日程和会议组织安排、个人信息查询和办公处理、公文发送等,为日常工作提供方便。优化工作流程方式。尽量避免人工传送实物这种费时费力的工作方式,采用网络提交、审批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自动监督功能。设立自动化的监督体系,协调各部门和谐工作,确保工作流中的任一中间环节顺利进行,监督和督促各部门认真工作,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3.2.2 组织机构图人员和机构是双向关联的关系,有许多不同点,但也有相同之处。将这些相同点抽象为Party类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设立Person类用于管理人员信息的特有属性,Organizaton类管理机构的特有属性,Person类和Organizaton类统一继承于Parent类,形成树状结构体系。图3-7列出了组织机构的管理体系。图3-7组织机构管理类图机构是一个树型结构,主要实现添加和删除的功能。机构管理有一个十分友好的交互界面,点击机构名称便可以进入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