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doc_第1页
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doc_第2页
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doc_第3页
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doc_第4页
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摘要:汉代田庄的形于西汉中后期,到东汉时期达到繁荣。其人口构成主要有田庄主、宗族、宾客、附徒、部曲,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汉代的田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闭门成市的小社会,对汉代的政治、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关键词:基础、人口、影响田庄是汉代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雇佣劳动或收取地租为剥削形态,以超经济的手段控制着众多依附人口,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1)【1】 杜庆余 田庄的历史地位J。东岳论丛 2009(05):4汉代田庄的形成与发展及影响是研究田庄不可回避的问题。许多学者在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文章,如朱绍侯先生的汉代的田庄经济、何天明先生的试论东汉时期的封建庄园、李锦山先生的略论汉代地主庄园经济杜庆余的汉代田庄研究等。汉代田庄人口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与田庄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加重,中央政权的逐步松动是分不开的。如东汉时期樊宏的田庄已经发展成一个包括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封建经济单位,田庄经济在这个封建经济单位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有史料可证“(樊重)能治田,殖至三百项,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软,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贾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水经注比水注。”这一时期的土地买卖的风气也愈演愈烈。如萧何当了丞相后,就“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4【2】 司马迁 史记 萧相国世家M 北京出版社 2008: 187-199)膘骑将军霍去病在河东平阳为其父霍中孺大“买田宅奴婢而去”(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5)【3】 司马迁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M 北京出版社 2008:498-500汉武帝时著名的酷吏内史宁成在获罪归家之后,也曾声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贯贷买阪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6)西汉成帝时曾任丞相的张禹也是(7)“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径、渭溉灌,极膏腴上贾”。东汉时期,土地买卖依然盛行。东汉光武帝大将吴汉出征,(8)他的“妻子在后买田业”。东汉明帝时的外戚马防“兄弟贵盛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9)许多商人也采取了“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方法,通过兼并土地来增加财富。西汉中后期后国家的政权就已经开始松动,东汉时期刘秀的政权就是在许多大地主大豪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个豪强地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加紧发展田庄。同时,东汉王朝建立后,东汉的统治者就对豪强地主采取保护政策,通过“察举”和“征辟”等任官制度,使豪强田庄主控制各级政权。在经济上,豪强庄园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利用宗族成员、奴婢、“客”进行生产。在东汉政权的保护下,田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田庄主既然有了大量的土地,就毕竟需要经营土地的劳动力,这样田庄才能够运营。汉代田庄主要人口种类包括:宗族、奴婢、宾客、附徒、部曲。一、宗族宗族是汉代田庄最初的主要人口构成,中国古代人们保留着强烈的宗族观念,同时受自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人们不可能大规模的迁移移民,于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往往生活在一个地区,构成一个族群。按汉人的宗族观念,宗族以九族为限,超出九族,就不再视为同一宗族。聚族而居是“九族”与“乡里”、“乡党”的合一,如汉书循吏朱邑传称“禄赐以共九族乡党”;王莽“王田令”规定“其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党”。都是指这种情况汉书食货志上.)。在后汉书诸“列传”中,也有不少关于“九族”的记载,如:后汉书循吏童恢传称其父“遭世凶荒,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后汉书宋弘传载“宋弘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拘邑侯。所得租奉分赡九族”。随着宗族成员间贫富差距的拉大,族中富有的族人掌握了经济的主动权把自己提升到显贵的地位,使得其他宗族成员听命于他,其他宗族成员变成了依附于宗主的农民。于是在宗族内部形成了一套严明的等级关系,田庄中的各种活动、礼节往来,都要严格遵守这种关系,不论“室家尊卑,无大无小”,都要对身为宗法家长的田庄主尽最大的礼敬,服从他的指挥,每当逢年过节,要向他“称觞举寿”,平时也要“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后汉书樊宏传)”。田庄中宗族成员战乱时期要为田庄主冲锋陷阵,保卫田庄,平时要为田庄主从事各种劳动。租种田庄主土地的宗族要向田庄主缴纳地租。因此,田庄主与同宗族的人既是宗族关系,又是主仆或主佃关系。田庄主要承担保护宗族的责任,对贫困的宗族成员进行赈济,如后汉书樊宏传载樊重“赈赡宗族,恩加乡闾”等。这类定期的、例行的赈济活动,对于解决贫苦家庭困难、保持田庄安宁、稳定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二、奴婢两汉的奴婢数量十分惊人。张良有家僮三百人,陆贾奴婢百人,金王孙女奴婢三百人,卓王孙僮客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杨仆家僮七百人,栾大童千人,张安世僮七百人,霍光奴婢百七十人,史丹僮奴以百数,王氏五侯僮奴以千百数。东汉时,窦融祖孙奴婢以千数,马防兄弟奴婢各千人以上,清河孝王刘庆奴婢三百人,东平宪王刘苍奴婢五百人,济南安王刘康奴婢多至千四百人,折国家僮八百人,而梁冀奴婢数千人。大量的奴婢表明了两汉时期,奴婢地位的地下。奴婢主要分为官奴和私奴。其中官奴的主要来源是籍没罪犯的家属。这从两汉颁布的赦免官奴婢的诏令可以得到证明。汉书卷四文帝纪后四年诏“免官奴婢为庶人”。同书卷六武帝纪建元元年诏“赦吴楚七国帑输在官者,”应劭曰:“吴楚七国反时,其首事者妻子没入为官奴婢,武帝哀焉,皆赦遣之也。”同书卷十一哀帝纪绥和二年诏“官奴婢五十以上免为庶人”。私奴则主要是来自因为饥寒而自卖或被人掠卖的贫穷人民的子女。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着不少有关允许和赦免自卖为官奴婢的诏令。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汉书卷一高帝纪五年诏:“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建武二年诏:“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率。”这些诏令反映出自卖为奴婢之事在两汉时代普遍存在,而其原因则是因为饥寒,特别是因为天灾而引起的歉收年代,农民在严重的饥馑之中,被迫不得不把自己的妻子儿女作为奴婢卖给任何一个卖主。两汉官私奴婢还有一个共同的来源,这就是奴婢的自然繁殖。两汉时奴婢的子女,即奴产子,仍然是奴婢,甚至奴婢与良人婚配所生的子女亦为奴婢。扬雄翦伯赞:关于两汉的官私奴婢问题方言云:“凡民男而聓婢谓之臧,女而归奴谓之获。”汉代时期的奴婢是作为私人财产供田庄主使用的。1966年四川郸县犀浦出土的东汉“薄书”残碑,记载有20余户财产的情况,其中奴婢是当作财产之一被登记在财产薄上的。.这些奴婢被标明了价格,说明是和田地、牛、房舍一样,作为主人的财产而被登记的,被视为家庭财产的一部分。但是,这些奴婢与奴隶的地位又大大不同,她们不是从事生产劳动而是从事于歌舞、扈从以及家庭杂务,这样的奴婢当然不同于奴隶社会的奴隶。尽管她们身份为奴,但他们的人身安全己经和庶人相差无几,表明了汉代时期奴婢身份的提高。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建武十一年诏:“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敢灸灼奴婢,论如律,免所灸灼者为庶人”,“冬十月壬午,诏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从记载来看,刘秀禁止杀伤奴婢的诏书确实得到了贯彻。只是奴婢人身不自由、不在国家的编户罢了。林剑鸣指出,汉代的奴婢不是奴隶,而是同“士人”、“宦者”一样成为一种职业的概念了。林剑鸣:论汉代“奴碑”不是奴隶,学术月刊1982年第3期此论虽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但汉代奴婢绝非任人宰割的奴隶,却是至论。袁延胜:论东汉的户籍问题,中国史研究,20肠年第1期固然,奴隶社会也有从事歌舞与扈从的奴隶,但这样的奴隶在当时是不重要的,而且也要参加生产劳动。奴隶社会的奴隶,主要的是被当作一种生产的投资,是要依靠他们致富;而两汉的奴婢则是被当作一种消费的财产,准备把他们浪费掉的。三、宾客宾客是与田庄主非同宗的外来人口。汉代田庄中的宾客有一部分属于食客,大部分属于佣客。离开自己的土地而到处游说的游士为“食客”,失去自己的土地“卖佣而播耕”的人是“佣客”。佣客从身份上讲属于雇农,他们没有土地或土地很少,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给田庄主当雇工。无论是食客还是佣客,人身是自由的,同田庄主之间没有严格的隶属关系。如东汉章帝元和元年二月诏曰:“其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咨听之。到在所,赐给公田,为雇耕佣,赁种饷,贯与田器,勿收租五岁,除算三年,其后欲还本乡者,勿禁.”。由于他们要依靠田庄主才能生活后汉书章帝纪,所以他们对田庄主有一定的依附性,要听从田庄主使唤。食客与主人之间是一种攀附关系,无严格的人身隶属关系。田庄主蓄养食客,用以壮大自己的势力,食客也可帮自己排忧解难。如后汉书来歙传载“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汉兵起,王莽以歙刘氏外属,乃收系之,宾客共篡夺,得免。”但食客有时也会给他们的主人添麻烦。他们有的依仗主人的势力,“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汉书何并传),有时候还“放为盗贼”,“吏不敢追”(汉书严延年传)。佣客有的从事农业生产,即佣耕,如第五访“少孤贫,常佣耕以养兄嫂”(后汉书第五访传)。有的则从事家务劳动或手工业劳动,如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后汉书吴佑传),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后汉书申屠蟠传)。佣客靠给田庄主打工生活,对田庄主有一定的依附关系,但佣客一旦不给田庄主当雇工了。这种依附关系也就结束了,他们并不是被牢固地束缚在田庄之上。雇主可以选择佣客,佣客也可以选择雇主。佣客的流动性很大,汉代人对佣客又称之为“流佣”,颜师古曰:“流佣,谓去其本乡而行为人佣作。”(汉书昭帝纪)佣客给田庄主当雇工,从田庄主那儿获得佣钱。太平经大寿诫曰:“时以行客,赁作富家,为其奴使。一岁数千,衣出其中,余少可视,积十余岁,可得自用还故乡。”西汉后期,宾客的地位逐渐下降,对田庄主的依附性加强。从王莽末年田庄主把大批宾客武装起来的情况看,宾客对田庄主已有较强的依附性。东汉后期,客的地位明显下降,史书常把他们与“奴婢”并举,称“奴客”或“仆从宾客”。附徒附徒和部曲是东汉时期出现的新的人口类型。附徒一般包括贫困的宗族成员,地位下降的食客,失掉土地后投靠田庄的雇佣关系的雇农和租佃关系下的佃农等外族民。徒附在法律上仍然是国家的编户齐民,不可以像奴婢那样自由买卖,有承担国家赋税摇役的义务,当然其中有些徒附实际上已经不向国家纳税服役了史书上有关私家附徒的记载也很多。如汉书酷吏宁成传说:宁成“贯贷买阪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汉书,陈汤传说:“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东汉王莽农民起义后时期,附徒大量出现,樊宏“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这表明,东汉时期社会动荡加剧,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人民负担加重,许多百姓无以为生。但许多田庄由于经营合理租税较轻,于是许多外族自耕农纷纷投靠田庄寻求保护。(16) “附徒在东汉后期与宾客、雇农、一些地位低的宗族,几乎没有区别都属于依附于地主的农民。可见,东汉时期社会封建化的程度正逐渐成熟汉代地主门下依附关系的发展。”虽然附徒等依附人口在法律上与田庄主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他们对田庄主确有依附性,因为他们要靠租种田庄主的土地才能生活。但这种依附关系也只是在附徒租种田庄主土地时才有的。附徒一旦不再租种田庄主的土地汉代田庄依附人口社会地位辨析,附徒和田庄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即告结束。不过,农民一旦成为附徒,多数人会慢慢失去人身的独立,他们同雇农一样在汉代是一个不稳定的阶层,常因破产而沦为奴隶。四、部曲部曲的出现和东汉社会战乱频繁分不开的。随着战乱的加剧许多田庄主建立自己的军队营地一来可以防止农民的反抗,二来可以抵御外来侵袭,这样,田庄就成为称霸一方的割据势力。部曲是东汉庄园主依附人口的一部分,但与同为依附人口的奴婢、佃客相比,其身份地位又有所不同。与奴婢相比,部曲在身份等级上显然要高得多。尽管奴婢、部曲同样是“身系于主”的依附者,但是奴裨被视为田庄主的私产,而部曲则不同,他们不是田庄主的“畜产”或“资财”,对奴婢田庄主可以自由买卖,对部曲只能“转将事人”。(17)部曲和佃客的来源基本相同,都是由无地或少地的农业劳动者转化而来的,但部曲首先以私人武装的身份出现的,它除了和佃客一样要从事劳动生产,还要从事训练及各种军事活动。三国志魏书李典传载:“太祖与袁绍相距官渡,典率宗族部曲输谷帛供军”。由此可见,在时间上,部曲的军事活动往往多于生产活动,而佃客则主要从事耕种,所谓“强者为兵,弱者补户”,即反映除这种差别。小结汉代田庄人口的发展,从数量上讲是不断增多的。如西汉时期,如汉书灌夫传记载:“(灌)夫不好学,喜任侠,己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破池田园,又有宗族宾客为之权利。”到了东汉时期,李典有“宗族及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谁国许褚三国志魏书李典传)o“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都可以证明这点。其次,田庄人口在功能上,由最初的宗族逐渐发展为奴婢、宾客、附徒、部曲等多种功能的人口。田庄内,不仅有进行农业劳动的附徒、宾客,也有从事手工业劳动的奴婢,还有随时准备待命作战的部曲。田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闭门成市功能齐全的微型国家。最后,田庄内劳动人口对田庄的依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