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团城水电站引水建筑物初步设计 CompanyLogo 第一章工程概述外团城水电站位于长江的二级支流湾滩河的干流上 该枢纽的主要任务就是引水发电 为巫溪县电网供电 大坝为 等小 工程 主要建筑物为4级 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均为5级 大坝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 P 2 相应洪峰流量为1560m3 s 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 P 0 2 相应洪峰流量为2060m3 s 枢纽区地震烈度为 度 引水系统设计地震烈度为 度 正常蓄水位294m 引用流量35m3 s CompanyLogo 发电引水系统由取水口 沉沙池 无压隧洞 压力前池 压力钢管等组成 挡水建筑物为浆砌石无闸滚水坝 坝顶高程294m 最大坝高24m 长84 21m 溢流坝段长50m 取水口 沉沙池等引水建筑物均布置在右岸 CompanyLogo 第二章水文气象2 1流域水文概况坝址控制流域面积537 3km3 多年平均流量为45 7m3 s 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251 0mm 2 2洪水分析计算 CompanyLogo 第三章调洪计算1 起调水位的确定 资料给出压力前池水位292 07m 考虑到引水系统的水头损失初步拟定起调水位294m 2 确定水位与下泄流量曲线即Z q曲线 然后再计算出相应的工作曲线Z V t q 2 曲线 最后采用半图解法分别对50年一遇设计洪水 500年一遇校核洪水进行调洪演算 CompanyLogo 调洪计算结果 CompanyLogo 第四章枢纽总体布置进水口11 5m后设闸门以控制流量 闸门后设11 5m渐变段与沉沙池相连 后设38 5m渐变段与无压引水隧洞相连 因沉沙池依地形傍山而建 轴向与隧洞方向有26 夹角 所以此处渐变段兼有改变水流方向的作用 水流经2250m无压引水隧洞后进入压力前池 为使前池水流流态保持稳定 前池的轴向同隧洞轴向相同 前池左侧设溢流堰用以宣泄多余的水量 堰后设泄槽排弃水入河道 前池末端设两孔进水闸 后接压力钢管入厂房发电 第五章水力计算1 隧洞的水面线计算本隧洞为无压隧洞 水面线计算采用明渠恒定流分段法列表计算 2 沉沙池水力计算1 泥沙沉降率计算依次列表计算粒径组平均沉速 恢复饱和系数 各粒径组沉降率 最后计算总的沉降率 2 涡管截沙率计算涡管截沙率采用石河子大学张开泉推导出的截沙率计算公式 CompanyLogo CompanyLogo 沉沙池水力计算结果 CompanyLogo CompanyLogo 6 3沉沙池初步拟定沉沙池工作水深7 86m 由来水来沙资料计算出中值粒径D50 0 25mm 再由沙莫夫公式计算确定沉沙池尺寸20m 120m 宽 长 沉沙池排沙方式为涡管排沙 涡管的尺寸采用姆它罗 F Mtalo 法确定涡管管径25cm 开口宽度15cm 涡管轴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为45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骨干培训剖析材料课件
- 湖南省新化县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设备安全操作与技能培训课件
- 海航安全员岗前培训心得
- 海盾安全培训课件
- 买卖废铁合同范文3篇
- 安全驾驶培训车课件
- 安全驾驶培训课程表课件
- 流通股权质押协议3篇
- 肥料原料供销合同4篇
- 布袋除尘器性能评估方案
- 2024年11月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真题及答案
- 《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 (PID)技术要求及监测规范》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铁路轨道维护》课件-钢轨钻孔作业
- 《酶切连接与转化》课件
- 中药处方点评培训
- 危险固体废物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西点制作工艺-第二版教材全套课件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
- 酸枣仁介绍课件
-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制作与品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