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棚及石棚文化.doc_第1页
石棚及石棚文化.doc_第2页
石棚及石棚文化.doc_第3页
石棚及石棚文化.doc_第4页
石棚及石棚文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棚及石棚文化石棚,我国古代又叫“冠石”。汉书五行志载:泰山莱芜山南“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因其状如帝王之冠,故汉书三国志(二十七卷)将其称为“冠石”,这是我国有关石棚的最早文献记载。由此可知,早在2000年前石棚即被人们所发现。 石棚的分布很广。据史料记载,欧洲、非洲、亚洲等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而我国的石棚多见于吉林、山东、湖南、四川,其中,辽东半岛南部石棚最多。据调查统计,仅大连、金州、盖州、庄河、岫岩、海城、新宾等11个县区,目前就已发现大小石棚54座,其中以盖州石棚山石棚为最大,海城析木石棚(又称姑嫂石)次之。 而鞍山地区的石棚,除析木姑嫂石外,还有位于海城市东南16公里的牌楼镇小学南山坡的“牌楼石棚”、岫岩县兴隆沟乡粉房村的“大小石棚”等数座。其中岫岩一大一小两座石棚亦称“姑嫂石”,其中大石棚,套合整齐,至今保存完好。 从石棚特征上看,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石棚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地面上竖起三至四块石板,上面加一盖石,构成石室,如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发现的桌式石棚,亦称北方支石墓;二是在巨大的石板下,支以小石块,很少构成室状,如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发现的棋盘式石棚,亦称南方支石墓;三是在地下用巨石构成墓室,上面加盖不止一块巨石,如欧洲发现的巨石墓。海城姑嫂石石棚即属于第一种,北方支石墓类型。 石棚的用途,有人认为是一种巨石坟墓;有人认为它是宗教祭祀建筑物;也有人认为它是氏族部落公共活动的场所等等。经过长期的讨论,目前已基本趋向青铜时代墓葬说。 海城析木石棚【又叫姑嫂石】的传说。很久以前,在这个村子里,住着兄妹二人,父母双亡,二人以采药治病为生。不久,哥哥娶了媳妇。嫂子整天好吃懒做,小姑勤劳能干。一年春天,山村里闹了瘟疫,很多人得了病,眼看草药快用完了,因哥哥忙着给病人治病抽不开身,就打算让姑嫂二人进山采药。这一天,天刚放亮,姑嫂二人早早吃过饭就上路了。小姑子扛着锄头走在前边。嫂子则挎着满筐好吃的东西,一步三摇地跟在小姑后面。不一会,嫂子走不动了,小姑见嫂子坐着不想起来,就让她在这里歇息,她一个人继续向山顶走去。 嫂子吃饱了,见小姑越走越远,树林里的风声吓得她心惊肉跳,就对远去的小姑大声喊道:“姑姑等等,姑姑等等!”小姑拉着嫂子好不容易才登上山顶,顾不得累,忙着到处寻找草药。嫂子被山顶的美景迷住了,等她玩够了,见日头已经西斜,就对小姑说:“这山上哪有仙药?天快黑了,咱们回去吧!”已采满了一筐草药的小姑正要与嫂子下山,忽然狂风大作。狂风过后,小姑揉揉眼睛,见眼前站着一位白发老人,对她说:“好心的姑娘,快把那仙药灵芝采回去给乡亲们治病吧!”小姑定神一看,见正前方的石缝里长着两束黄花,闪闪发光。嫂子一听说有仙药,马上大声问:“吃了仙药,能上天吗?”老人走过来,笑着说:“岂止能上天,还能起死回生呢!”嫂子一听能上天,忙把小姑推向一边,拼命地向灵芝扑过去,还没等她到近前,“啪”一下被那光芒击倒。老人哈哈大笑,捋着胡子说:“要想得到仙药,石头得掀倒。”说完,扬长而去。嫂子抢过小姑的锄头,向石头砍去。刨了几下,她就累得筋疲力尽,躺在草地上不动了。 小姑拿着锄头,对准石缝刨了起来,一下,二下,三下胳膊刨酸了,虎口震裂了,锄头刨断了。不知过了多久,石缝慢慢裂开了,灵芝草露了出来,嫂子看见,猛扑上去,拔下灵芝就要吃,小姑立刻拦住说:“好嫂子,你不能吃,这是给乡亲们治病的。” “你真傻,我们把它吃了能上天享福。” “不行,给乡亲们治病要紧,咱不能只为自己忘记有病的乡亲。” 小姑说完就一把把灵芝夺了过来向山下走去。嫂子跟在后面边走边想坏主意,当姑嫂二人来到万丈悬崖边,嫂子下了狠心,一把抢过灵芝,就势将小姑推到崖下。嫂子正得意地望着灵芝,忽然灵芝变成了毒蘑菇,她正气急败坏地骂着,一脚踏空,也掉下了悬崖。 第二天,当哥哥和乡亲们在山下找到她们的尸首时,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又出现了,讲了姑嫂采药的经过,并告诉乡亲们抢救的办法。按老人嘱咐,乡亲们分别在山上和山下搭起了两座石棚,将灵芝熬成的仙药先给全村的病人喝了,又将剩下的一碗给姑嫂灌了下去。 三天以后,村里的瘟疫解除了。乡亲们都来到山上的石棚前,只见小姑的脸色由白变红,慢慢睁开眼睛,小姑化做美丽的凤凰,驾着祥云飞向天空。乡亲们又来到山下的石棚前,嫂子也睁开眼睛活了过来,她看到小姑飞向天空,忙喊:“姑姑等等,姑姑等等。”喊着,身子用力向上一纵,变成了一只布谷鸟 照片来自banjin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c9a420b08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c9b170b09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c9beb0b0a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c9cb50b0b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c9d6f0b0c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c9e290b0d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fa9520b38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faa070b39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faba30b3b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fac590b3c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facc90b3d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c1fad860b3e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a6c07e8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b2c07e9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be707ea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c9b07eb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d4e07ec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e0707ed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ec407ee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f7607ef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9b507e7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84807e5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3390107e6ff8080811d4a5ba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1d4bda345c083aff8080811d4a5ba0.jpg海城县析不城乡所在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镇,古代文化遗存很丰 富。在这个乡所属的姑嫂石村的南山上,有一处历经数千年硕大壮观的石棚, 当地人形象地称它为“姑嫂石”。 石棚原有两座,一个在山岗顶,一个在岗坡,山上和山麓的石棚相距约 350 米。对这两座石棚的由来,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传 说很久以前,这个地方有一户人家,姑嫂在一起生活。小姑经常打骂虐待其 嫂,嫂子很贤慧,总是让着小姑。但时间久了,嫂子不堪忍受小姑的辱骂, 跑到山上化为石棚。小姑见状,追悔莫及,便跑到山下化为石棚。山下石棚 早年倒榻,又叫“倒姑”,山上石棚则称为“站嫂”。远远望去“站嫂”犹 如一面巨大的石桌,立于小山之巅,群山环绕。“站嫂”至今保存完好,它 是用巨大石板支筑而成。石材全是从远地开采后运来的花岗岩巨块,经打磨 修整后施工建造的。整个建筑先以四块长宽各在2 米以上的石板立支为壁, 再以石铺底,然后盖上长宽各5 米以上的巨厚石板为棚顶。石棚室内宽1.6 米,长22 米。这种建筑既坚固又宏伟,显示了建造者们的力量与智慧。 在人类历史上,石棚是分布范围最广的古代文化遗存之一,遍及欧洲、 非洲和亚洲。在我国吉林、山东、湖南、四川和辽宁都发现了很多石棚,其 中辽宁的石棚最多、最大。而辽宁的石棚又多集中在辽东半岛上。三国志魏 志上说,东汉末年,“襄平延里社生大石,长丈余,下有三小石为足”。 并附会为“此汉宣帝冠石之祥”。这里所指的正是这类石棚,因为其形状好 像帝王冠冕,故当时有“冠石”之称。襄平,就是今天的辽阳,离海城并不 远。说“延里社生火石”,可以推测石棚原先埋在土中,后来由于水土流失 而逐渐露出。因此,考古学家多认为它是巨石墓,但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古代 用于祭把的建筑物。据近年在庄河、金县等地的考古发现推断,它主要属于 青铜时代,距今3000 年前后,正是原始社会解体,进入奴隶社会之初描述:Re:原创盖州二台子的石棚(各个角度)图片: 描述:Re:原创盖州二台子的石棚(各个角度)盖州二台子的石棚(各个角度)图片: 描述:原创盖州二台子的石棚(各个角度)图片: 描述:原创盖州二台子的石棚(各个角度)图片: 描述:原创盖州二台子的石棚(各个角度)图片: 韩国的支石墓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前天刚好在王府井书店里看过介绍,书名好像叫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里面有比较丰富的图片,在旅游那块卖。以下为转载:韩国世界文化遗产支石墓是史前时期石墓的一种,中国叫做“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墓葬形式之一,是人类开始农耕文化以来所留下的巨石文化的遗迹。支石墓大部分为坟墓(一般是在地上或地下的坟墓上盖上巨大石头),也有的用于象征共同坟墓的墓标或祭坛。支石墓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亚、欧、非洲已被考古界确认的支石墓约55,000座,它们因地区和年代不同,形态有所区别。在支石墓地区分布中,以东北亚最为集中。 韩国全国已发现的支石墓近3万座。其中,高敞、和顺、江华三郡的支石墓群遗址最具代表性,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三郡的支石墓群遗址,分布密集,形式多样。一般由厚重的扁平石块作支架和上托面,下面安葬死者遗骸和石器、陶器等随葬品。它们不仅是研究支石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遗址,也是研究史前文化现象和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的重要资料,有很高的保存价值。 高敞郡位于全罗北道。高敞郡支石墓群遗址面积8.38公顷,年代为公元前7世纪前3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