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doc_第1页
庆阳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doc_第2页
庆阳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doc_第3页
庆阳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doc_第4页
庆阳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庆阳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庆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马铃薯是庆阳市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受春季干旱影响,马铃薯年种植面积60万亩左右,马铃薯晚疫病连年达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危害严重。庆阳市在经过大面积调查,掌握晚疫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推广抗病品种、强化田间管理、统防统治等措施,减轻了晚疫病的发生程度,并取得初步成效。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生面积3045万亩,2011年发生35.18万亩,占马铃薯播种面积57.5万亩的61.2%,较2007年的99.6%减少38.6%,其中重发面积14.98万亩,轻发生面积13.3万亩,零星发生面积6.9万亩。平均发病株率12.3%,较2007年的31.7%下降19.4个百分点,平均病情指数6.3,严重度5-20-50。2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2.1 种薯带菌为大面积发生提供了菌源 据调查,庆阳市常年马铃薯播种面积60万亩左右,其中农户自留种薯播种面积占40%,经2007至2011年,在环县甜水镇甜水街村、耿湾乡万家湾村、毛井砖城子村、洪德许旗村、庆城白马冉坳村、马岭徐庄村、药王洞村、镇原县平泉镇上刘村、南徐村等10个村进行的精选无病种薯和当地群众自留种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日期及发生程度对比试验,采用无病种薯一般中心病株出现时段为7月512日,平均发病株率5.4%,平均病情指数为1.6;群众自留种中心病株出现时段为6月87月2日,平均发病株率17.3%,平均病情指数2.68。自留种田中心病株出现日期较精选种田早327天,平均15天,发病株率高11.9个百分点,病情指数高1.08。2.2 品种抗病性差 据2007年8月下旬调查统计,宁薯8号平均发病率为12.95%,平均病情指数为1.4;新大坪平均发病率为9.1%,平均病情指数为0.7;宁薯4号平均发病率为11.2%,平均病情指数为1.6;渭薯6号平均发病率为25.95%,平均病情指数为4.2;大西洋平均发病率为20.02%,平均病情指数为3.3;陇薯1号平均发病率为24.6%,平均病情指数为5.0;陇薯2号平均发病率为41.6%,平均病情指数为7.1。各品种发病程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新大坪、宁薯8号、宁薯4号、大西洋、渭薯6号、陇薯1号、陇薯2号。2.3 气候条件适宜庆阳市属典型雨养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480680 mm ,其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经2009年在西峰区彭原乡李家寺村对6、7、8、9四个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系统观测,6月份降雨量70mm,平均相对湿度69平均温度20.2,雨露天数8.9天,平均病叶率5.5%,平均病情指数0.17;7月份降雨量52mm,平均相对温度72%,平均温度21.2,雨露天数12天,平均病叶率10.0%,平均病情指数1.03;8月份降雨量77mm,平均相对温度56%,平均温度21.8,雨露天数9天,平均病叶率20.0%,平均病情指数3.94;9月份降雨量113mm,平均相对温度94%,平均温度15.6,雨露天数13天,平均发病率29.5%,平均病情指数为7.67。以6至9月每旬雨露日数为横坐标,病情指数为纵坐标做出6-9月病情指数变化图。从6-9月晚疫病病情指数变化图可看出:6月上至中旬,雨露日增长较快,但病情指数增长缓慢,处于病毒积累期,7月上至中旬雨露日数增长快,病情指数增长速度也随之加快,雨露日过后,病情指数继续增长,7月下旬至8月上旬,雨露日数连续下降后,病情指数也进入平缓增长期,8月中旬,雨露日数增长,病情指数急剧上升,8月下旬至9月上旬,尽管雨露日数下降,但晚疫病发生进入盛期,病情指数仍急剧上升。2.4 栽培管理粗放马铃薯集中种植区,重茬现象严重,在同一区域,重茬中心病株出现时间较回茬早2-3天,发病盛期,重茬平均病叶率为23.3%,平均病情指数为2.7,轮作田平均病叶率为13.8%,平均病情指数1.8。重茬田平均病叶率较回茬田高9.5个百分点,病情指数高0.9。氮肥施用量较大,农家肥和钾肥施用量较小。经调查,尿素、硫酸铵、碳酸铵等氮肥用量在30kg/亩以上,没有施用农家肥和钾肥的田块,8月下旬,平均发病率为17.3%,平均病情指数为3.7;氮肥用量在30kg/亩以下,磷酸二氢钾、硫酸钾、氯化钾等钾肥用量在20kg/亩以上的田块,8月下旬,平均发病率为11.2%,平均病情指数为2.8。部分种植户马铃薯田杂草丛生,病虫害疏于防治,马铃薯长势弱,抗性差。3 防治对策3.1 推广抗病品种2011年全市推广新大坪、宁薯8号、宁薯4号等抗病品种31.6万亩。在环县甜水镇甜水街村、耿湾乡万家湾村、车道乡刘园子村、秦团庄乡贾原村各建立示范田150亩,8月中旬调查,平均发病率4.8%,平均病情指数为2.6。在示范田种植当地感病品种三层楼1亩,平均发病株率16.8%,平均病情指数9.5。3.2 选用优质脱毒种薯2007年以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良种补贴项目为依托,加快品种改良步伐,2011年,优质脱毒种薯种植面积33.6万亩,较2007年的11.2万亩增长200%。据环县甜水镇甜水街村100亩大西洋原种示范田晚疫病发生情况调查监测,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大西洋原种田平均发病株率5.7%,较对照田(连续种植4年的自留种)的16.9%减少66.3%,平均病情指数1.9,较对照田的10.3下降81.6%。3.3 选用健康种薯,实行切刀消毒在做好马铃薯窖藏病害普查的同时,组织植保技术人员指导农户,对自留种薯进行严格挑选和切刀消毒,减少种薯带菌。据华池县乔川乡乔川村种植的200亩示范田晚疫病发生情况调查,种植1亩与示范田形成对照田。示范田中心病株出现日较对照田(种薯不做挑选,切刀不做消毒处理)推迟11天,平均发病株率为8.4%,较对照田的16.3%低7.9个百分点,平均病情病情为3.6,较对照田的 9.1下降60.4%。3.4 加强田间管理在马铃薯生产关键期的6-8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区,采取集中宣传培训、散发明白纸、田间指导等措施,组织、指导群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培土、拔除中心病株、病穴消毒等措施,加强田间管理。据2008年在环县耿湾万家湾村建立的100亩马铃薯田间管理样板田晚疫病发生情况调查监测,8月中旬,示范田平均发病株率2.2%,较对照田(粗放管理)的减少11.6% 81.1%,平均病情指数为2.1,较对照田的7.8下降73.1%。3.5 加强病情测报,指导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有无准确的短期测报。在每年易发病区,设立发病中心观察圃。采取定人、定点、定时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实行“五日一查,十日一报”制度,及时上晚疫病发生动态。并根据气候趋势,发布中短期趋势预报,指导防治。3.6 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以行业协会和村级组织为依托,积极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2007年以来,全市扶持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46个,已通过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17个。为了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集中力量做好晚疫病的应急防治工作,各县区按照省市下发的“马铃薯晚疫病等主要病虫害防控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组织、设备,从7月上旬开始,在重点区域实施以喷药防治为主的“统防统治”工作。晚疫病发生关键期,抽调行政、技术人员深入各乡村,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田”的要求,实施“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药械”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减轻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据2010年8月18日在环县耿湾乡万家湾村500亩马铃薯晚疫病统防统治示范田晚疫病发生情况调查,示范田平均发病株率3.1%,较农户自主防治的对照田的14.2%减少78.2%,示范田平均病情指数2.4,较对照田的7.4下降67.6%,示范田平均亩产925kg,较对照田平均亩产775kg增产150kg,增产率18.14%。在开展示范的同时,积极借鉴小麦条锈病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马铃薯病虫害防控工作组织机构,建立技术指导小组,及早做好对路农药和器械准备,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进行马铃薯晚疫病统防统治71.2万亩,占发生面积158.9万亩的44.8%,挽回损失10680万公斤。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