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练习题.doc_第1页
第四章_练习题.doc_第2页
第四章_练习题.doc_第3页
第四章_练习题.doc_第4页
第四章_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B购买商品的货币 C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购买劳动力的货币3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5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6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 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7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厂房、设备 B原料 C燃料 D劳动力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I(vm) II c BI (vm)I I (vm)I I (cvm)CI(cvm)I cI I c DI (vm) II c9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 )A二者相等 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D二者没有关系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 )A价值 B效用 C交换价值 D价格 1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社会再生产规律 12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是作为( ) A流动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剩余资本13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的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 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 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14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 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1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了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年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1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是逐渐消失的 B能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17资本主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 )A超额剩余价值 B超额利润C平均利润 D商业利润18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利润率 B利息率C剩余价值量 D剩余价值率1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2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B 6D 7A 8A 9C 10A 11A 12A 13B 14B 15C 16C 17A 18D 19D 20C二、不定项选择题1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 B劳动力价值上升C劳动力价值下降 D相对剩余价值增加3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4生产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 B正常停工时间C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5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因素,两者的关系是( ) A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 B有价值就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 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6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 ) A地租B租金C工资D债务7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职能有(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8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A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 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劳动者除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D劳动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技能 9产业资本的循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有( )A两个属流通阶段,一个是属于生产阶段 B一个属流通阶段,两个属于生产阶段C两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 D一个属于购买阶段,一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10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固定资本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有( ) A危机 B萧条 C复苏 D停滞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 )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生产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C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3产业资本的循环是( )A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 B资本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1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 B流通时间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15资本主义农场的役畜、种畜和奶牛等属于(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16资本家用于购买原材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17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靠( )。 A压低工人实际工资B提高商品价格 C提高劳动生产率D降低劳动力价值 18资本是( )A用来扩大生产规模的货币B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D 不断增值无休止地运动 1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重要意义是( ) A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B 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C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D阐明了不同资本有不同的周转方式 20“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的赢利相混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是( )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 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不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AD 2ACD 3ABD 4ABCD 5BCD 6ABCD 7ABCD 8BC 9AD 10ABC 11ABC 12AC 13CD 14ABCD 15AC 16AD 17CD 18BCD 19ABC 20BD三、判断题1有价值的商品必有使用价值。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部分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3商品的价值与货币的价值成正比。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6产业资本周转的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7加速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8资本积累就是资本原始积累。9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0劳动力商品最主要特点表现在它的价值上。11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12价值规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13资本主义工资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全部劳动报酬。14资本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5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16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价值,而是商品的使用价值。17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因素。1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指的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者两次劳动。20价值规律的内容指的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2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值围绕价格自发波动。22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23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贮藏起来,需要时起到“蓄水池”的作用。24生产性劳动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服务性劳动,因此,服务性劳动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25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等脑力劳动,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出大大高于简单劳动的价值。26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7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28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2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30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本质上说,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判断题参考答案:1对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 10错 11错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错 17错 18错 19错 20错 21错 22对 23错 24错 25对 26对 27对 28对 29对 30对四、材料分析题1材料1某企业为了追求效率,推行差别工资,使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 材料2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为了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职工的生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并积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1)运用有关原理,分别说明材料1、材料2的合理性。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 (2)两类做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为什么?参考答案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要求商品生者改进技术,完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在生产力中,劳动者是决定性的因素,为了使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充分施展出来,企业必须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其劳动业绩相挂钩,以鼓励多劳多得。价值规律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例如,在竞争中造成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造成分化,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产生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为此在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把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降低到最小。政府对困难、破产企业的职工实施救济、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就是具体表现。(2)企业追求效率和政府维护公平的做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一,我们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求效率,社会主义强调公平,所以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其二,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较大提高为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条件,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形成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2材料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2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公认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的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请计算:(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有多少? (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参考答案: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部分构成的,即w=k+m所以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m=w-k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元)1.88元30437.10元再求剩余价值率:mv=437.10元32.24元100%1351.58%(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437.10元;(2)剩余价值率为135158%。3材料19世纪中期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工资水平,约比德国、俄国等大陆国家的工资高出50%。从那时到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资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试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资本主义各国工资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工资原理表明,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其货币表现是劳动力价格。但表面现象时,工资却取得了“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的特点在于,它还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