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及减温水系统.docx_第1页
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及减温水系统.docx_第2页
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及减温水系统.docx_第3页
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及减温水系统.docx_第4页
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及减温水系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及减温水系统一、 设备资料1. 我厂炉膛内前墙布置有六片中温过热器管屏、六片高温过热器管屏,六片高温再热器管屏及一片水冷隔墙,后墙布置两片水冷蒸发屏。尾部采用双烟道结构,前烟道布置了三组低温再热器,后烟道布置四组低温过热器。2. 过热器系统中设有两级喷水减温器,分别布置与屏过前后。再热器系统中布置有事故喷水减温器和微喷水减温器,分别布置于低再前后。过热器减温水来自给水母管,再热器减温水来自给水泵中间抽头。3. 低温过热器、低温再热器管组采用长伸缩式吹灰器吹灰,低温过热器管组间8只,低温再热器管组间6只。 4. 主要设计参数序 号项 目单 位设计参数备 注1额定蒸发量t/h10182再热蒸汽量t/h846.54过热蒸汽压力(表压力)MPa.g17.45再热蒸汽进口压力(表压力)MPa.g3.576再热蒸汽出口压力(表压力)MPa.g3.387过热蒸汽温度5418再热蒸汽进口温度3209再热蒸汽出口温度5415. 锅炉热力性能计算数据序号负 荷单 位BMCRBRL高加全切100%THA75%THA50%THA30%BMCR项 目1蒸汽及水流量过热器出口t/h1125 1060.8855975.7732488394 再热器出口t/h876826665.8760570379.9307 过热器一级喷水t/h37.535.3628.532.5224.3916.269.76过热器二级喷水t/h18.7517.6814.2516.2612.28.130再热器喷水(正常/事故)t/h0/43.80/41.30/33.30/37.990/28.490/18.990/11.42蒸汽及水压力过热器出口压力MPa17.517.517.517.517.511.688.7过热器总压降MPa1.321.1751.0171.1540.6760.30.108再热器进口压力MPa4.073.7163.473.5992.842.161.14再热器出口压力MPa3.893.5363.293.4842.742.111.063蒸汽和水温度过热器出口541541541541541541525再热器进口333325.6318320.9318316275再热器出口541541541541541541500过热器减温水178175175173.5172170167再热器减温水178175175173.51721701676. 安全阀整定参数过热器安全阀编号设计起座压力(MPa)热态校验值(MPa)回座比排放量(T/H)阀门型号#118.3618.31/18.224149.51750WD#218.3618.24/18.374149.51750WD再热器入口安全阀编号设计起座压力(MPa)热态校验值(MPa)回座比排放量(T/H)阀门型号#14.254.52/4.54%203.51705RWB#24.384.61/4.675%2091705RWB#34.384.63/4.66%203.51705RWB#44.254.48/4.487%2091705RWB再热器出口安全阀编号设计起座压力(MPa)热态校验值(MPa)回座比排放量(T/H)阀门型号#13.884.08/4.084%681765WD#23.884.06/4.127%681765WD过热器出口电磁泄放阀编号设计起座压力(MPa)回座压力(MPa)回座比排放量(T/H)阀门型号#118.1817.175%1063537W#218.1817.175%1063537W7. 蒸汽品质蒸汽钠g/kg10;启动时20二氧化硅g/kg20;启动时60铁g/kg20;启动时50电导率g/kg0.3;启动时10铜g/kg5; 启动时15二、 过热蒸汽及其减温水系统1. 过热蒸汽流程从汽包分离出来的饱和蒸汽从汽包顶部的蒸汽连接管引出。饱和蒸汽从汽包引出后,由饱和蒸汽连接管引入冷却式旋风分离器入口烟道的上集箱,下行冷却烟道后由连接管引入冷却式旋风分离器下集箱,上行冷却分离器筒体之后,由连接管从分离器上集箱引至尾部竖井侧包墙上集箱,下行冷却侧包墙后进入侧包墙下集箱,由包墙连接管引入前、后包墙下集箱,向上行进入中间包墙上集箱汇合,向下进入中间包墙下集箱,即低温过热器进口集箱,逆流向上对后烟道低温过热器管组进行冷却后,从锅炉两侧连接管引至炉膛顶部中温过热器进口集箱,流经中温过热器受热面后,在炉前从锅炉两侧连接管引至炉前高温过热器进口集箱,最后合格的过热蒸汽由位于炉膛顶部的高过出口集箱两侧引出。2. 过热蒸汽温度调节方式过热器系统采取调节灵活的喷水减温作为汽温调节和保护各级受热面管子的手段, 整个过热器系统共布置有两级喷水。一级减温器(左右各一台)布置在低过出口至屏过入口管道上,作为粗调控制屏式过热器出口温度,保护屏式过热器;二级减温器(左右各一台)位于屏过与高过之间的连接管道上,作为细调控制高过出口温度,保证蒸汽参数合格,其主环和付环均为比例积分调节。3. 过热器设计规范级数及布置级3级,对流辐射设计压力MPa.(g)19.82低温过热器管径壁厚、材质f mm,mm516.5 15CrMoG/SA-210C低温过热器受热面积m25993屏式过热器管径壁厚、材质f mm,mm518,12Cr1MoVG/SA213-T91屏式过热器受热面积m21220高温过热器管径壁厚、材质f mm,mm516.5,12Cr1MoVG /SA-213 T91高温过热器受热面积m21220过热器总受热面积m28443(未包括旋风分离器以及汽冷包墙受热面)10喷水减温级数,各级设计喷水量级 t/h, t/h2级,37.5,18.754. 启动初期过热器温的调整(1)应采用一、二级减温器喷水调节,维持进入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蒸汽温度至少有11的过热度。喷水减温后汽温最小限值参见下图:(2)当再热器中有蒸汽流动后,操作低温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出口烟气调节挡板,以满足汽轮机所需的压力和温度。 (3)当主汽压力升至0.5 MPa时,关闭高过出口、屏再出口集箱疏水门。 (4)当汽压达到4.2MPa主汽温度达到320,再热汽温达280以上时联系汽机进行冲转和升速。当汽轮机冲转后,按规定继续稳定缓慢的升温升压,同时保持50以上的过热度。(5)运行中控制低过壁温小于470;屏过下降屏壁温小于545;屏过上升屏壁温小于575;旋风分离器壁温小于460;高过壁温小于555;屏再壁温小于650(启动阶段), 小于575(正常运行)。三、 再热蒸汽系统及其减温水系统1. 再热器流程从汽机高压缸排汽引入尾部竖井前烟道低温再热器进口集箱,流经低温再热器,由低温再热器出口集箱引出,经锅炉两侧连接管引至炉前高温再热器进口集箱,逆流向上冷却布置在炉膛内的高温再热器后, 合格的再热蒸汽从炉膛上部高温再热器出口集箱两侧引至汽机中压缸 。2. 再热蒸汽温度调节方式再热汽温分三级控制,尾部双烟道挡板调温作为主要调节手段, 通过调节尾部过热器和再热器平行烟道内烟气调节挡板,利用烟气流量和再热蒸汽出口温度的关系来调节挡板开度,从而控制流经再热器侧和过热器侧的烟气量,达到调节再热汽温的目的。同时,为保护再热器管屏和增加再热蒸汽汽温调节的灵敏度,再热系统也布置了两级减温器,第一级布置在低温再热器进口前的管道上(左右各一台),作为事故喷水减温器,事故喷水作为后备手段;第二级布置在低温再热器至屏式再热器的连接管道上(左右各一台),作为微喷减温器。3. 再热器设计规范级数及布置级2级,对流+辐射设计压力MPa.(g)4.48低温再热器管径壁厚、材质f mm,mm705,20G/15CrMoG/12Cr1MoVG低温再热器受热面积m24301屏式再热器管径壁厚、材质f mm,mm766,SA213-T91屏式再热器受热面积m2943再热器总受热面积m25244喷水减温级数,各级设计喷水量级kg/h,kg/h2级(事故微喷),43.8,04. 启动初期再热器的保护(1)低再位于尾部烟道前烟道中,关闭再热器侧烟气挡板,同时监视低温再热器蛇形管壁温,可起到保护作用。 (2)屏再位于炉膛上部,暖炉和启动过程需检测屏再壁温和屏再底部烟温,在启动初期没有再热蒸汽时,屏再底部烟温应控制在 650以下,只要屏再壁温控制小于 650,允许干烧。 (3)及时投入旁路,保护再热器。四、运行中汽温汽压的调整蒸汽压力的调整1、 锅炉正常负荷运行,采用定压运行。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维持在17.40.1MPa范围内;采用定滑定运行方式时,为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高负荷时采用定压运行方式,35%90%额定负荷时采用滑压运行,当负荷低于35%额定负荷时,恢复定压运行方式。2、 汽压调整及注意事项:(1) 汽压异常变化时,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迅速处理,防止汽压波动过大。(2) 加强对给煤调整,保证给煤量连续均匀稳定。(3) 当外界负荷增加汽压下降时,及时增加一、二次风量和給煤量;当外界负荷减小汽压升高时,及时减少给煤量和一、二次风量。(4) 正常运行时压力调整应通过改变给煤量来进行,尽量保持各给煤机的均匀给煤,不采用启停给煤机的方法。(5) 当发生异常情况汽压骤升时,及时降低锅炉负荷必要时开启PCV阀或高低压旁路泄压,尽量避免安全门的动作;若汽压升高达到安全阀动作值,而所有安全阀拒动时立即手动紧急停炉。(6) 注意汽压、负荷与稀相区差压之间的对应关系,稀相区差压表明了稀相区的颗粒浓度,对控制压力和负荷起着重要作用。(7) 各压力显示应经常核对,若误差超限及时联系检修处理。蒸汽温度的调整1、 影响汽温的主要因素:(1) 燃料量的变化;(2) 炉膛负压的变化;(3) 二次风比例的变化;(4) 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5) 给水压力、温度的变化;(6) 负荷的变化;(7) 煤质的变化;(8) 减温水量的变化;(9) 受热面的积灰、结焦、吹灰;(10) 锅炉漏风及泄漏;(11) 汽包水位的变化;(12) 过热汽压力的变化;(13) 煤粒细度的变化;(14) 床温、床压的变化;(15) 脱硝系统的投停;(16) 返料系统异常;2、 汽温调整(1) 锅炉汽温调节采用、级过热器喷水减温器调节,维持过热器出口温度5415;通过调节烟气挡板和微量喷水减温控制再热器出口温度在5415,使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时挡板开度的总和应始终大于100%。(2) 一般情况下,一级减温水用于粗调,二级减温水用于细调。(3) 调节汽温时,两级减温水配合使用,尽量投入自动运行,经常检查其调节质量;手动调节时,喷水量要均匀,防止汽温变化过大。(4) 当汽温偏低时,通过尾部受热面吹灰提高主、再热蒸汽温度;(5) 汽温调整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过热器、再热器各管段壁温在允许范围内;3、 下列情况注意汽温变化(1) 升降负荷;(2) 床温床压变化较大;(3) 投退高加;(4) 煤种变化大;(5) 给水压力变化大; (6) 低负荷运行;(7) 启停或切换给煤机;(8) 受热面吹灰;(9) 启停或切换风机;五、过(再)热器泄漏现象、原因及处理现象1、 “四管泄漏”发出报警。2、 炉膛负压减小或变正。3、 严重泄漏,汽包水位可能出现虚假水位。4、 汽压下降,蒸汽流量异常小于给水流量。泄漏严重时,机组负荷急剧下降。5、 过(再)热器爆破处有泄漏声,炉墙或包墙不严密处冒烟汽。6、 两侧汽温、烟温偏差增大;旋风分离器进出、口烟温偏差大;引风机电流增加。7、 炉膛内高过、屏过(再)热器泄漏时泄漏时炉膛温度下降;局部床温下降,返料器内灰温下降;两侧炉膛温度及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大。8、 烟汽量增多,环境温度较低时,烟囱冒白汽严重。原因1、 蒸汽品质本合格,管壁结垢超温。2、 管外壁磨损或高温腐蚀。3、 汽温或管壁温度经常超限运行。4、 启停机参数变化过快,热应力大,旁路未按规定运行。5、 管材质量不良,焊接质量不佳,或蒸汽吹灰不当。6、 过热器结构布置不合理或长期低负荷运行,使蒸汽分布不均,流量过低,引起管壁温度过高。7、 锅炉严重超温,超压。处理1、 发现泄漏,汇报值长。联系检修查明泄漏点。2、 将布袋除尘器切至旁路运行。3、 立即降负荷及汽压,汇报值长,申请停炉,防止泄漏加剧,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