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显微分析技术的应用.doc_第1页
近代显微分析技术的应用.doc_第2页
近代显微分析技术的应用.doc_第3页
近代显微分析技术的应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显微分析技术的应用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徐来斌 王克勇 张琳 高红旭1 前言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1996年分别从日本电子公司和英国牛津公司引进的JSM5800扫描电镜和ISIS能谱仪,是一套数字化的显微分析系统, 全部操作在Windows98环境下、使用鼠标和键盘完成。数字化图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模拟图像(照片),数据、图形曲线和图像可使用流行的微软办公软件(Word、Excel、Photoshop等)进行编辑处理,并保存在3.5”软盘上,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该系统具备的B(5)Na(11)元素范围内的分析功能,超出了传统的元素分析范围,使微区成分分析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7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 ,使用经验表明,它对金属材料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可与化学方法媲美;对非金属材料(氧化物、无机盐、有机物等)定性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均优于传统的能谱分析。尤其它对C、N、O元素的检测,更拓宽了传统能谱分析的应用范围,尽管目前它对C、N、O元素定量分析的准确度还不够理想,实际上把这种定量的分析结果作为相对比较的数据,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这能够解决新材料研制开发种的许多难题。 作者不打算在本篇文章中介绍那些传统已有的显微分析应用的内容,而着重讲述C、N、O分析的实例及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2 应用实例21 未知物剖析 曾剖析过许多粉体材料的化学组成,例如荧光粉、刚玉粉、黄金铸造用的铸粉(SiO2、石膏等)、磨料等,得到的成份分析结果可靠、用户满意。例如,某用户送来一个白色的粉末样,成份未知,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分析,得到的形貌照片(图略)和元素分析的结果如表1、图1。 从表1看出,Al与O的原子数比为23,与Al2O3分子中Al与O的原子比完全一样。我们根据形貌照片的分析,照片上的颗粒形貌与Al2O3的也非常相似。从而,断定该未知物就是Al2O3。表1 未知物成份分析结果谱标记xx-sp1(90X)xx-sp2(90x)元素重量 原子重量 原子O47.60 60.504704 59.96Al52.40 39.5052.96 40.04Total100.00 100.00100.00 100.00图1 未知物X射线能谱分析图22 失效分析航空、航天、军事上使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价格昂贵(多在万元以上),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芯片管脚、外壳不允许有斑点、变色和缺陷等。一旦出现此类现象,就必须进行失效分析。作者经常参与这类分析。曾接受某单位送来的一种运算器芯片,肉眼或放大镜发现外壳表面有微弱局部变色区,呈浅灰色。而正常部位为淡黄色。要求分析变色原因。将试样送电镜样品室观察,从形貌上看不出变色区域与正常部位的差异,只能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找出变色原因。首先将变色区用导电胶带圈定,选定适宜的条件分别对变色区和正常部位进行能谱分析,得到的谱图如图2、图3。这两张定性谱图非常相似,可看出外壳的主要成份为Ni,变色区的谱上没有发现引起腐蚀的酸碱中的元素(如Cl、N、S、Na、K),仅O峰稍高于正常部位。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得到氧含量的结果如表2。表2 氧含量分析结果 原子检测顺序123检测部位 变色区816859699检测部位 正常区371344304从定量结果看出,变色区的氧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部位。从而可知:芯片外壳局部变色是氧化引起的。23 金属表面渗碳层分析受检部件 受检渗碳处理的金属件为圆柱形,分析前将样件沿中心纵向切割为两块,任选1块,对断面抛光。然后进行定性分析,找到C峰谱。先试作C的线扫描,得到的C分布曲线太低,渗C层变化规律不明显。然后做定量分析,一直检测到C含量结果与试样中心点的接近。将C含量结果汇总列表(表3、表4、表5),给出C含量分布曲线(图4、图5),从分布曲线便可看出渗C层的厚度和C分布规律。为了得到可信的结果,必须检测多个部位。然后统计处理。表中C含量测定结果与实际相比,明显偏高,准确度不必多考虑。考虑的重点是C含量的相对变化规律,当然,仪器测量的重复性是要保证的。表3 样右边碳元素分析 原子%序号深度umC含量1200238240026036002374800264510001706120013271400084表4 左边碳元素分布 原子%序号深度 umC含量12001862400113360009348000545100006661200064表5 中央部位C元素含量 原子%序号C含量%10.5920.49平均0.5424 金属表面C、N元素浓度分布 图6 管壁断面图 现在,很多的研究者对金属表面的C、N元素的浓度分布很关注。该系统曾开展过这方面的大量检测工作,均达到用户的要求。曾检测过输送石油钢管壁的C浓度分布。样件如右图所示。径向断面被抛光,用电镜测量出管壁厚,从管外壁到内必等间隔的选取10个点进行X射线能谱分析得到结果如表6、图7。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