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明談孝道鍾茂森博士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各位菩薩大家早上好!末學今天承蒙滿公老和尚和本悅師父的厚愛,讓末學今天在清明節為諸位大德報告一個孝道方面的專題,這對末學來說是個無比榮幸的學習機會。老和尚非常慈悲,在剛才這一篇的開示詞裡面,我們能夠體會到老和尚對於振興佛教的那種悲願,確實令末學非常地感動。印光大師曾經作過一篇文章叫做佛教以孝為本論,清明節是傳統祭祀祖先的日子,今天在我們的恩師淨公上人的倡導下,全球共同來祭祀我們的祖先。我們此地實際禪寺的四眾弟子們隨喜這種功德,一起來共襄盛舉,確實誠如老和尚所說的不能夠搞形式,真的是一分真誠恭敬的心態,來做好今天的法會。常住師父給我今日的講題叫做百善孝為先,百善的百字不是數字,不是一百,它是表一切的善,不僅是世間善,出世間善也都是以孝為先;以孝為本。談到世間法,我們現前這個社會急需恢復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我們的國家領導人非常英明,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共建和諧世界。那麼和諧世界、和諧社會怎麼來入手?這個問題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已經回答了。在孝經裡面,夫子一開端就說: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這是夫子考問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古聖先王們,夫子指的就是堯舜禹湯、文王、武王這些聖人,他們有至德要道,至高無上的品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能夠幫助構建和諧社會以勝天下,讓天下人都能夠和順,讓人民都能夠和睦,衣食都能夠富足,上下都沒有怨恨,這麼重要的道理和方法,你們大家知道嗎?結果台下的學生曾參,他就起來向老師行禮,非常地恭敬請問說:參不敏,何足以知之?我曾參並不聰明,沒有那樣的悟性,不知道夫子您講的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麼?請給我們說明。曾子對夫子這種恭敬的態度,使我們聯想到曾參為什麼能夠成為孔子的傳人。孔子的傳人我們講有七十二賢,曾參也是一位稱為聖者的弟子,相傳曾參是作大學的。曾參何以能夠傳老師的法?就是因為曾子對夫子的那種謙敬的態度。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承傳聖人的法脈,因為每個人本來都是聖賢,只是我們受到社會的污染,有了這些習氣毛病,把我們原本聖賢的品質給污染了。其實它也沒有被污染,聖賢的品質依然還在,只是我們的聖賢品質不能起作用。那麼怎麼樣開啟這種聖賢的品質呢?就要用性德,恭敬就是性德。曾子對老師這樣地恭敬,才堪成為法器,他才能夠真正學到老師的東西。所以一個真正的好學生,他並不一定是智商很高的,並不一定是聰明伶俐的,只要他有那種謙敬的態度。我在美國教書,在大學曾經教過四年,我就很感嘆美國大學很難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美國的學生對老師沒有那種恭敬心態。我們在台上講課,底下的學生沒有專心地聽講,有的開小差,有的把電腦放在桌面,自己在那裡上網,或者是互相在那裡講話,更有甚者把腳都放在前面的椅子上,這麼仰靠著來聽講。老師見到這樣一種學生,哪有心思講課,學生能學到什麼東西?什麼也學不到!最多是聽了一點皮毛的知識。所以在美國的大學裡面,通常中國的留學生學習成績是最好的。為什麼?因為中國學生還有一點傳統文化的根底,還懂得孝親尊師,所以他有這分恭敬老師的態度,尊師才能夠重道,他才能學到東西。老師並不用很高明,但是學生真正能夠有恭敬的心態,他就能夠學到東西。所以從古至今,老師教導學生,學生超過老師的比比皆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學生有這種恭敬老師的心態,所以他能夠成就他的道業。那我們又說回來,曾子何以能夠這樣尊敬老師?他這裡還有一個根,這個根就是孝道,曾子本身就是個孝子,二十四孝裡面就有他,記載裡說曾子對他母親是至孝。有一次他上山砍柴,家裡來了客人,他母親不知道怎麼招待,就想怎麼樣把曾子喚回來。古人沒有手機這些設備,結果他母親想了個方法,就咬自己的手指,十指連心,一咬就很痛,結果誰痛了?曾子在山上感覺到心痛,就馬上趕回家,才知道家裡原來是來了客人。所以我們想想,這種感應怎麼得來的?他的至孝心,孝經上講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這個感應是出自他的至誠心,至誠心超越了時空,所以母親的這些意念他都能夠感應得到。可能有同修也會有這種經驗,譬如說父母將要往生的那一天,自己在外地,可能突然就會感覺到自己很不舒服,就知道家裡可能發生什麼事了,父母是不是要走?你就有這種感應。為什麼你有這種感應?這是因為你心裡裝著父母!你有這分孝心,所以你能夠跟父母有這種感應道交。實際上佛法告訴我們萬法唯心,一切世出世間法,整個宇宙萬物,虛空法界都是你的自性變現出來的,所有的萬事萬物,不出你的一心,這個心它有個本能,本能就是見聞覺知。所以他就能夠感應,不管是有多遠,不管是多微細,這些念頭、這些動作,真正見性的人都能夠感知。我們不曉得曾子是不是已經見性的人,但是他有這種清淨的心、至誠的心,也就跟性德相應,他能感知母親的需要,進而能感知老師的需要,老師希望什麼?希望聖道有傳人。也能夠感知眾生的需要,眾生很苦!我們要幫助他們。這些需要、這些呼喚,我們能夠去應,這就是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這就是孝心的落實。當夫子問大家知不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第一個站了起來請問,所以孝經的當機者是曾子。夫子一看到這個孝子請問,又是這麼好的學生,當然會耐心地教導他,會把自己的平生所學和盤托出,毫不保留,這叫師資道合。所以夫子就告訴他,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至德要道就是一個字孝!它是德之本,根本。就像一棵大樹,它有根,樹才能長得茁壯,它的花果才能美!沒有根的樹木,過兩天就枯死了。所以我們修學,我們修德要知道注重根本。如果沒有孝道的根本,我們所修、所學,都成為了什麼?我們師父上人說,成為了佛學、成為了儒學、成為了道學,搞這些學術之學。我們來這裡不是搞學術的,我們來這裡是要真正地學佛、學儒、學道。所以學佛和佛學不一樣,學佛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才能夠證果,才能夠見性,搞佛學不行!還是搞六道輪迴,所以根就很重要了。這是教之所由生也。什麼教?聖賢的教育。佛陀教育就是聖賢教育,從哪裡生的?孝道。弟子規上就講了,聖人訓,首孝弟,聖人訓就是聖賢教育,首重孝悌。孟子說得好,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堯舜之道就是聖賢之道,歸納起來就是孝道。所以我們能夠行孝,這就是落實聖賢教育,這就是成聖成賢之道。關於盡孝,在孝經裡面為我們說出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是講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第一個層次叫事親,侍奉雙親,就是孝養父母;第二個層次事君,君在古代講的是天子,代表國家,代表人民,代表世界。現在我們說,就是祖國人民,人民當家作主,人民就是君。事君用我們胡主席的八榮八恥的話來講,叫做服務人民,忠於祖國。第三個層次終於立身,是講成聖成賢,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我們來學習如何落實孝親的三個層次。首先第一個事親,這是基礎。佛法裡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我都要盡孝。可是從哪裡做起?得從自己家裡面做起,眼前親生的父母我們都不盡孝,那怎麼對其他的眾生盡孝?事親在孝經裡面就有具體地說明,他講到孝親有五個方面:第一個,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第二個養則致其樂,第三病則致其憂,第四喪則致其哀,第五祭則致其嚴。我們就從這五個方面來學習。首先,第一個居則致其敬,這是講到對父母要有恭敬心。古時候宋朝的一位大文豪、大書法家黃庭堅先生,他事親盡孝,對他的母親,非常細緻地關懷。他的母親有潔僻,很喜歡乾淨,受不了一點骯髒。所以黃庭堅每次下朝回來,就給母親洗尿罐。家裡也很富貴,傭人很多,看見主人這樣洗尿器,都爭著幫忙,結果黃庭堅說:這個我要親自洗,你們洗的都不夠細心,洗不乾淨會讓我母親生煩惱。他對母親這樣無微不至地關心,所以古人說黃庭堅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大人,就是聖人,偉大的人。偉大的人何以得到這稱呼?因為他有這個赤子之心,赤子就是剛剛出生的孩子。嬰兒,看看他對父母那種依戀,完全沒有絲毫的隔閡,那是什麼?跟父母同體的心。剛剛從母親身體裡出來,還是同體,他對父母真的沒有任何隔閡,黃庭堅就是能夠保持這種赤子之心。雖然他已經成年,而且學術地位很高,在朝廷裡的位置也很高,但是依然對母親這樣地盡孝,這是他一體的觀念沒有被污染,所以這就是大人,這就叫聖賢。所以做聖賢沒有別的,就是把我們赤子之心保持終身不改,你就成聖成賢。不僅成聖成賢,佛法裡講成佛、成菩薩。何以這麼說?因為孝它本身就是一體的意思。我們看這個孝字,上面一個老字頭,下面一個子字,講的是老一代和子一代一體。老一代上面還有老一代,過去無始;子一代下面還有子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都是一體,這叫孝,這是從時間上講。從空間上講,十方整個宇宙,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這個一體是什麼?就是自性,一切法唯心所現。你能夠真正證入孝的境界,你就見性了,你就成佛了。你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自自然然地流露。所以我們知道這個孝,確實是成佛的入門,無怪乎印光大師講佛教以孝為本。黃庭堅能夠做到,那我們要想一想,我們能不能做到?對父母能不能夠這樣地無微不至?你可能聽了之後覺得,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我也能做嘛,不就是洗洗尿罐!這話說起來容易,黃庭堅為什麼能成為大人,成為聖人?難就難在他終生都這麼做,而且是以這分至誠恭敬心在做。別以為洗尿罐好像是個小事,大家說這是小事嗎?不是小事!為什麼不是小事?因為做這個事情的時候,這分存心裡頭就有聖賢之心,就是同體的悲心。在真心裡面,哪有大小之分,沒有大小,只要以這顆真誠恭敬的心去做,樣樣事都是大事。這個大也不是大小對待的大,是與性德相應的稱之為大,是和大方廣佛華嚴經的這個大一樣的意思,不是大小的大;孟子說:事孰為大,事親為大,這個大也不是大小之大,我們一般講的偉大,佛法就講得清楚,這是性德。所以事親沒有大小事,就靠我們這顆存心。過去我們很可能都有一種觀念,孝順父母,這個並不難做,等我掙到大錢了,就可以好好地去供養父母。在一個新聞報導裡面,就有登載一個記者的專訪。這是在母親節的時候,訪問一些母親,也訪問這些母親的兒女。記者們就問這些兒女說:今天是母親節,你想想應該怎樣去跟母親盡孝?結果這些兒女就回答說:我希望掙大錢買洋車、洋樓,供養自己的母親。然後又去採訪這些母親,母親好像都沒有要求兒女去給她買洋車、買洋樓,反而不少母親都說:我希望我那個兒子,不要太忙了。這個禮拜六有時間回來陪我吃頓飯。我們看看,父母呼,我們有沒有應?孝敬父母,不是給幾個錢,那都不能叫孝。夫子在論語裡面,就曾經批評過這類人,論語上面說子游問孝,子游是孔子的學生,問什麼叫盡孝?夫子就回答: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今之孝也,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現在人就以為,養父母的身體,給物質上的孝敬,這就叫孝了。夫子說的不客氣,說至於犬馬皆能有養,像養狗,養馬,那都是養,如果養父母,只給些錢,只在物質生活上滿足父母的需要,而沒有對父母至誠恭敬的心,那麼養父母和養狗、養馬有何以別乎,有什麼區別?可見得敬的心重要。我記得當時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因為家裡經濟並不是很富裕,初到美國要靠獎學金來維持生活,學習還算不錯,每個月能夠拿到八百塊錢美金的獎學金。當時八百塊錢對於一個中國留學生來講,是夠吃夠用的。我為了省點錢,生活的條件還是比較清苦。住最便宜的房子,冬天不捨得開暖氣,夏天不開空調。每個禮拜去買菜,都是挑最便宜的菜來買,一個禮拜買一次,都是紅蘿蔔加包心菜,或者包心菜加紅蘿蔔。當時有一個同學他畢業了,有個高壓鍋用了好幾年,都已經不高壓了,因為高壓鍋上面的重錘子都不見了,他準備扔掉。我就把它請回來,自己就可以不用買鍋了,就用它,用了四年,一直用到博士畢業。我記得當時冬天冷的時候,自己從中國帶去的毛毯都不夠,又不肯去買棉被,所以把所有的衣服都蓋在身上,然後把書本也壓在上面來過冬。那八百塊錢就這樣可以省下來,每個月給父母寄三百塊錢,每個月都如此。剩下的五百塊錢,除了自己的學費、生活費以外,再省一點,就可以多打點電話,所以當時和我的母親每個禮拜都打一次長途電話;每兩個禮拜寫一封長信;每年都能回國探親一次,省點路費買機票。記得第一年回國探親的時候,因為省慣了,總有省的思惟,於是想著頭髮留長,留長一些可以回國來剪,因為在美國剪一次髮十二美金,那是最便宜的,那也相當中國一百塊錢人民幣,物價很高。我是學習金融專業的,這點小帳當然是算得很清楚,就想著把頭髮留得長一點,回來再剪,在中國街邊的理髮鋪只要五塊錢人民幣。於是就買了很多的禮物,然後轉機,轉了四次機,回到廣州來看望自己的母親。因為一路上風塵勞累加上頭髮又很長,真的回到家就像一個小乞丐一樣。結果敲門,母親在裡面已經等候多時了,知道我回來了馬上開門。一開門,我跟母親一鞠躬,抬起頭來一看都楞住了,因為發現我母親頭髮整理得很整潔,燙得很好,整個人的形象非常的好,讓我看了很舒服,自己馬上心裡面很慚愧。母親請我坐進家裡,給我端上茶,安慰我,說你辛苦了,我知道你今天回來,昨天特地去燙了個髮。我這一聽覺得無地自容!母親的心跟兒子的心就是不一樣,母親的心裡想著,兒子一年沒回來了,要給兒子看一個好形象,讓兒子能生歡喜心。可是兒子是怎麼想的?兒子在打這些差價的算盤。想這個哪裡的錢貴,哪裡的錢便宜,沒有把孝敬母親,讓母親歡喜擺在第一位,居則致其敬沒有做好。平時每個月寄錢,是養父母之身,假如沒有敬的心,真的,夫子的教訓,我們只要有一分,自己就要接受批評!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明白,孝敬真的是看自己的存心,生活條件差的,也要有這個孝敬的心。看看蔡順,這是漢朝時代的孝子,兵荒馬亂的時候,背著他的母親逃難,遇到了強盜。當時強盜什麼東西都沒得吃,要吃人,要把蔡順拿來吃。看到蔡順的兩個籃子,裡面裝著桑椹果,他上山去採桑椹,一個籃子裡的桑椹是黑黑的很成熟,一個籃子裡的桑椹是鮮紅的還沒成熟。這些強盜就問了,你為什麼要分兩個籃子裝這些桑椹果?蔡順就說:這個比較成熟的桑椹是給我母親吃的,這個比較生的桑椹是我自己吃的。結果強盜一聽都感動了,真的人之初,性本善,吃人的強盜他也是本性本善,看到這樣的孝子他們就感動了,就不再為難他,放他回去了。所以,蔡順在苦得只能吃桑椹果的時候,還有這個敬心,這叫至孝!孝親第二條養則致其樂,讓父母親生歡喜心,這個很重要。我記得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因為經濟很拮据,所以第一年去打工,掙點生活費。那時候在明迪蘇達州打工,賣棉花糖,夏天很熱,在遊樂園裡賣棉花糖。為了不影響遊客,棉花糖的機器,是在一個密閉的工作間裡面,因為機器的噪音很大,我們就在裡面做棉花糖,當時工資是六塊三毛五美金一個小時。我們八個留學生一起租了個很便宜的公寓,什麼傢具都沒有。晚上就睡在地板上,白天工作十二、三個小時,都是站著。對於我這個還沒有承受過什麼苦難的人來講,確實是一分考驗。結果辛辛苦苦地工作了三個月,掙得了三千美金,這是淨收入,就寄給我母親一千美金。我母親收到這錢很高興、很歡喜。她歡喜的並不是錢的多少,這是她生平的第一份外匯收入,她所歡喜的是在美國留學的兒子,還能掛念著母親,還能有一顆這樣的孝心。所以母親很高興,用這些錢買了很多禮物贈送給親友們,讓大家一起來分享母親的喜悅,還用來做功德、印經、寄希望工程、捐助貧窮學生的學費等。我還給母親寫了一封信,當時這封信是這樣寫的,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親愛的媽媽:您好!剛剛收到您六月二十三日寄出的信,非常高興。適逢今天打工休息日,便可在住處附近的亭子裡,給您回信。屋裡沒有桌椅,不得不出來寫。這裡的公寓旁邊有一個小公園,全部是鬱鬱蔥蔥的綠樹花草,並有許多雜色的鳥兒及草叢中竄出的野兔,十分幽靜。在這樣鳥語花香而又氣候宜人的環境中,給遠方的母親寫信,有一種說不出的溫馨愉悅的感覺。對兒子而言,再沒有比和母親交流心得更愉快的了。當時母親收到這一份供養和這封來信,心裡很高興。當母親歡喜的時候,作為兒子也是最歡喜的時候。所以養要致其樂,致是什麼?要竭盡全力讓父母歡喜。病則致其憂,父母有病了,作為子女是最憂慮的,總想著要把父母的病治好。父母的病不僅是身病,還有心病。那以什麼來治父母的心病?最好的莫過於聖賢教育。所以我們自己要努力修學,有機會一定要開導父母,讓父母認識聖賢教育、認識佛法、認識淨土法門,這一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能夠幫父母永遠解脫六道的苦難,這是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這是講到父母去世了,孩子的心裡很哀痛。弟子規上講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一個孝子在父母過世以後,三年悲痛心都不改,一切的享用都捨掉了。居處變,就是你生活的享受,都把它捨掉了;酒肉絕是吃素,你不忍去享受生活。那麼學佛了,我們要懂得化哀痛為拯救的力量,所以在父母過世的時候,特別在臨終彌留之際,一定要做好臨終關懷。我記得我的姥姥過世的時候,我的母親就領著我,一直給她在身旁念佛、念往生咒。那是一九九四年,已經是十四年前了,當時我們剛剛接觸淨土,剛剛讀到無量壽經,我姥姥看了無量壽經以後,還問我們無量壽經裡講的極樂世界真的這麼美,這麼好嗎?我們就說:是的,是的!其實我們也不是很懂,但是總覺得這是好事。就這樣子鼓勵她老人家念佛,她走的時候很安詳。我們給她一直助念到她斷氣後一個晝夜。她是中午走的,一直助念到第二天的上午,才給她換衣服,發現她全身柔軟,她是帶著笑走的。她走了以後我們就把她的所有的遺款統統拿去做功德。印經、放生、布施。把她所有的遺物拿去賑災,一件都不留。然後我們每天都誦經、念佛,給她迴向。從那時候起發心吃長素,結果我在她走的第三個禮拜就夢到她。我當時還在中山大學念書,她進入我的夢境,當時的整個面容很慈祥、很安詳,就跟我講:我現在要往生極樂世界,你現在念佛送我一程吧!我在夢中說:這是好事情,那我就給你念佛!於是她就坐在床上結跏趺坐,我當時還起了個念頭,她還能盤腿,還是雙盤,因為她過去受過傷,腿是盤不起來的。可是夢中竟然是雙盤,我也沒問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聲地念,結果念佛聲把自己叫醒了,然後一看表晚上三點鐘,想著我姥姥這個時候回歸安養。喪則致其哀,這個哀不是哭哭啼啼,像我們滿公老和尚剛才開示的,孝心不是情執的,而是真正地為他好,化哀痛為力量,有力量的不要在那哭哭啼啼,你給他拼命地念一天一夜的佛,你才是真正地盡孝,不要在那裝摸作樣哭得這麼大聲,擾亂別人也是自己的過失。祭則致其嚴,祭祀祖先要莊嚴。父母先人過世了,每年春秋要祭祀,這是表達孝思,想想父母先人對我的願望,我們有沒有去落實?祭祀祖宗,緬懷祖宗的恩德,同時是自己立志的時候。今天是清明,祭祖的日子,我們要想到我們身為炎黃子孫,都是炎黃的後代,列祖列宗都是我們的祖先,萬姓先祖也都是我們的祖先,都是炎黃之後,而且在理上講也都是一體,所以我們以這顆孝心來祭祀他們,因為同是自己。所以真的要依教奉行,像滿公老和尚講的,真正依教奉行才是盡孝。致其嚴,嚴就是莊嚴,我們說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那麼我們用什麼功德莊嚴佛淨土?用什麼功德來莊嚴我們的祭祀道場?就是要斷惡修善,修戒得定,修定開慧!戒定慧才是真正的功德。這是講到五樁事親,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這是事君的第一個層次。第二個層次,事君就是忠於祖國,就是服務人民。也就是你做好你的工作,為人民服務。我記得,我的母親在我十九歲生日的時候,給我寫了一個賀卡,把她對我一生的希望寫在這賀卡裡面,這裡面就有事君也有立身。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茂森兒:祝賀你十九歲青春的年華!這是你邁進大學的第一個生日。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只有失去時才知道它的價值,這就是:青春和健康。希望你做一個智者,身置廬山之中而知廬山之美。你已經成年。今天和你談談我對你人生的總體策劃:假如環境沒有意外,你的道路是: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攻讀博士,獲博士學位。爭取到當今世界發達的國家學習和工作;成家要晚,立業在先,遵循古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養方面克服浮躁,一心不亂,增加自控能力,寧靜致遠,行中庸之道;三十歲前,學習,積累,打基礎;三十歲至五十五歲,成家立業,幹一翻事業;五十五歲後收心,攝心,總結人生,修持往生之道。這樣,當你回顧往事的時候,可以自慰地說:我活著的時候很充實,離去的時候很恬靜。永遠愛你的母親。一九九二年五月。母親的這份賀卡是十六年前寫的。回顧這十六年走過的路,我也可以欣慰地說有一部份母親的心願已經達到,譬如說獲得了博士學位;在發達國家學習和工作,我母親希望我當教授,我在美國當過教授;在澳洲當過教授,在澳洲昆士蘭大學,這是澳洲最好的大學之一,在商學院裡面做終身教職;成家要晚這個也達到了,現在還沒成家,母親的這些心願已經達到。可是還有一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樁事情是聖賢人的事業。母親希望我成聖成賢,也希望我修持往生之道,往生淨土,所以這一些母親的心願我會一生銘記。前年,當我拿到了終身教授的職位以後,我母親也都心滿意足,很歡喜。可是她跟我講,她在一個賀卡裡面給我寫到:茂森兒:做母親的希望你更上一層樓,希望兒子做君子、做聖賢,你能滿我的願嗎?母親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做聖賢、做佛菩薩。那麼在前年的九月,母親就帶著我來到淨公上人的住處拜師。我辭掉了昆士蘭大學的終身教授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购评委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班拼音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猜字游戏题目及答案
- 膝部护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供销社业务人员招聘面试指南及模拟题解析
- 2025年市场营销经理招聘面试模拟题与策略解析
- 2025年客户服务专员职场入门模拟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初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面试模拟题与答案详解
- 2025年医疗救护员招聘考试资讯动态与备考指南更新
- 2025年IT软件公司项目主管竞聘笔试预测题及解析
- 成都市新都区部分单位2025年8月公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三)(20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PEP版(一起)(2024)一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案
- (9月3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班会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心得体会
-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 完整课件(共十个模块-上)
- 教师调课申请表
- 会展项目管理教材 课件
- 酒店文化全套教学课件
- 钻孔桩桩底沉渣处理高压注浆方案
- 汽车VIN效验码计算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