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科笔记.doc_第1页
安全技术科笔记.doc_第2页
安全技术科笔记.doc_第3页
安全技术科笔记.doc_第4页
安全技术科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炼油第二联合车间冬季安全技术科及安全经验分享(简单记录)时间:2009年11月9日地点:加氢会议室授课人:张伟、徐卫忠内容:冬季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事故一、消防设施的防冻保温系统的开关井,抽尽井内的余水,清理井内的杂物,对阀门的丝杆进行润滑,用毛毡覆盖井口,盖严井盖。室内(外)消火栓地上消火栓(箱式):将控制井内的控制阀关闭,放空阀打开,将消火栓完全开启,以放尽栓内的存水,将井内的余水、杂物清理干净,对井内控制阀、放空手阀的丝杆及消火栓的各取水口进行润滑,用毛毡覆盖井口,盖严井盖。消防水炮:将炮头置于最小俯仰角,放尽炮头内的存水,关闭井内控制闸阀,打开放空手阀,打开地面上的控制球阀,以便放尽炮身内的存水,将井内余水及杂物清理干净,对井内控制阀、放空手阀的丝杆及炮身、炮头的旋转部位进行润滑,用毛毡覆盖井口,盖严井盖。二、装置易冻管线、设备、仪表装置易冻管线、设备、仪表主要是为含水(包括微量饱和水)或蒸汽介质的管线、设备;采用循环水、新水进行冷却的动设备;易凝油品等,具体如下:(1) 在用设备、管线、伴热线、阀门的盲肠死角。(2) 长期停用的工艺设备、管线、阀门及所属液面计、流量引压管等仪表测量系统。(3) 油罐、工艺设备、管线脱水排污阀等。(4) 地下水线及消防栓;各装置消防蒸汽竖管。(5) 含水介质的管线。(6) 轻烃、瓦斯、轻油系统的罐区和管线、滑油系统的罐区和管线。三、防冻防凝的措施及管理规定防冻防凝工作指导原则(1) 车间建全防冻防凝制度及相关资料,在上冻前对班组及车间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全员防冻意识。(2) 上冻前车间组织人员对将装置保温及防冻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好相应的整改工作:检查伴热管线是否通畅,检查解冻用的蒸汽软管是否准备好,检查各设备导淋是否正常,检查水管线是否存在盲肠段,检查各仪表点是否采取防冻措施等。(3) 组织车间领导认真检查装置保温、伴热、疏水器、呼吸阀、玻璃板液面计及仪表等防冻措施是否落实好,对整改不到位的部门或个人进行考核,限期整改。检查中应对呼吸阀、仪表风系统要重点检查,认真做好检查和交接记录,争取不冻坏一条管线、不冻坏一台阀门、不冻坏一台设备。(4) 要求班组人员、车间技术人员对仪表人员的巡检质量进行检查,保证仪表保温、伴热正常,避免因仪表受冻出现装置异常情况。防冻防凝具体措施(1) 装置各伴热线挂牌,利于检查;(2) 进入冬季装置前检查各伴热系统,检查伴热线末端疏水器,保持畅通;(3) 泵房、压缩机房挂好门帘;(4) 靠门口处机泵设备加强检查;(5) 冷换设备的循环水副线阀门稍开防冻;(6) 停用设备用工业风吹扫干净;(7) 备用机泵的单向阀副线稍开防冻或热备;(8) 消防蒸汽和装置内常用的蒸汽线保持末端见气防冻;(9) 蒸汽线和水线使用后要用工业风吹扫干净防冻;(10) 机泵冷却水保持出口排水防冻;(11) 原料罐、产品罐和回流罐水包加强切水;(12) 产品外送后要用氮气扫净外送管线。冻结凝结处理规程(1) 解冻前必须检查冻结部位是否有冻裂处,若没有方可解冻,否则立即汇报车间干部处理。解冻脱水开关时,必须先将开关关闭,这一项必须遵守。(2) 解冻时竖立管一般由下至上,水平管一般从活动处(能放空处)向两边解冻。(3) 一般不用热水解冻,避免破坏保温岩棉的性能。(4) 注意人身安全。蒸汽不能开得过大,特别是排除凝结水的过程,防止蒸汽出来后,引起胶皮带摆动而烫伤人。(5) 用完的蒸汽胶皮管须将其管内水排尽,防止胶管被冻老化。冬季安全生产要求(1) 冬季外出巡检应着防寒棉衣,防寒手套,上下平台、梯子应抓好扶手,防止滑倒跌伤。(2) 加强防冻凝巡回检查,随手关好门窗,保证门帘悬挂完好搞好平稳操作,安全生产。(3) 当班期间,如果下雪(无论雪是否停),都应及时将平台、梯子、巡检道路扫出来、保证巡检人员安全,以防滑倒造成人身事故。交班时,交班班组必须将平台、梯子、巡检道路上的雪推扫干净后方可下班。(4) 对高处挂冰、冰溜子应及时清理,防止坠落伤人。(5) 装置内积冰应及时清理,防止滑倒跌伤。对于用蒸汽吹管线后地面上的冰必须立即清理干净。(6) 发现泄漏及时处理,泵房切换泵或处理泄漏时可将相应的通风机打开,待处理完泄漏后,及时将通风机停用,用毛毡堵好风洞。(7) 投用蒸汽管线时应缓慢,先打开放空阀排净存水,再缓慢打开蒸汽阀门,防止水击损坏管线。使用蒸汽皮管时应缓慢打开阀门排水,见汽后才可根据需要开大阀门,防止排水时阀门开的过大蒸汽出来后,引起胶皮管摆动而烫伤人。(8) 拌热线检查方法:应用手背轻微触碰拌热线,防止烫伤。(9) 消防蒸汽皮管使用后,用风吹扫尽皮管内存水,盘好放回原来位置,保证下一次使用时畅通。(10) 对存在盲段的管线加强检查,使用后应及时用风吹扫干净,防止冻坏管线发生事故。(11) 装置内压力表、仪表引压阀门的操作:装置内压力表、仪表引压阀开度不得过大,以稍有显示后开一个丝扣(即阀门手轮开一圈)为最大开度,特别是高温、高压部位的仪表,便于发生泄露事故后能及时关闭阀门,防止事故的扩大。列出装置冬季防冻防凝重点制氢部分(制氢I套、制氢II套、90万、加热站装置):伴热系统及消防线1) 入冬前装置投用蒸汽、采暖水、电伴线等伴热系统2) 交接班检查伴热线,同时注意检查热水进装置压差,压差较低时及时向调度反应3) 消防线注意盲端放空循环水系统1) 6E-4低温热投用后,冷却水跨线稍开防冻2) 6E-12循环水副线从两头断开3) 6E-2至6E-12循环水线副线生稍开4) 闪点分析小屋冷却水管线细,注意检查,如果发现上冻现象,从小屋回水处断开,接临时胶皮管现场放空入装置下水系统。同时,吹扫回水线。冷凝水、酸性水系统1) I套制氢加热站冷凝水停止外送时,要引系统水返回放空。2) I套制氢酸性水外送蒸馏线吹扫出来并打盲板,蒸馏处断开。伴热线吹扫出来停用。3) 6D-6、6D-7至6D-14冷凝水线从根部断开。4) 6D-14蒸汽从泵房头处阀门打盲板。5) 6D-2 低排打开,确定畅通。6) II套制氢酸性水停止外送时,要引系统水到过滤器处放空。7) 加热站冷凝水外防冻冷凝线稍开,防冻低温热系统1) E1204低温热跨线稍开防冻2) 制氢加热站与聚丙烯切换处(加氢泵房)跨线稍开防冻3) E303、302、301低温热跨线稍开防冻4) 聚丙烯来热水与制氢来热水切换处(制氢龙门架)稍开防冻外送系统1) 确保含硫污水外送系统界区外伴热线畅通2) 确保凝缩油外送系统界区外伴热线畅通加氢部分(加氢脱酸、加氢处理、临氢降凝、45万/年汽柴油加氢装置)伴热系统及消防线1) 入冬前装置投用蒸汽、采暖水、电伴线等伴热系统2) 交接班检查伴热线,同时注意检查热水进装置压差,压差较低时及时向调度反应3) 消防线注意盲端放空冷换系统脱酸装置:L101、L102、L103、L104、L105/1.2处理装置:L201、L202、L203、L204、L206、L207、L208、L209、L210、L211、L21245万/年汽柴油加氢:A301、A302、A303、E305、E306、E307、E309降凝装置:L501、L502、L503、L5066E-4低温热投用后,冷却水跨线稍开防冻低温热系统1) E309低温热跨线稍开防冻外送系统1) 确保含硫污水外送系统界区外伴热线畅通2) 确保油品外送系统界区外伴热线畅通,停用后及时扫线。3.3伴热线防冻点:见附表1. 防冻防凝责任分解4.1 岗位职责结构图主任:车间防冻、防凝工作总负责人,监督、协调车间防冻、防凝工作的开展技术员:完善车间相关防冻、防凝资料,建立相关台帐,对班组人员进行相关防冻防冻知识培训;检查和整改装置的防冻问题;检查班组防冻防凝检查情况;对检查结果进行必要的奖罚班长:落实车间的防冻防凝制度;安排班员执行装置的防冻防凝检查;向车间反馈防冻防凝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工艺副主任:从工艺角度安排、落实车间的防冻、防凝的具体工作设备副主任:从设备防冻防凝角度安排、落实车间的防冻、防凝的具体工作外操:检查装置伴热线畅通情况;检查装置动、静设备的防冻防冻情况;检查各放空点、循环线、排凝点、停用设备是否受冻;向班长反馈装置防冻防凝问题;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内操:对装置操参数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温度、压力、流量时,及向班长进行汇报,判断是否因设备受冻造成。4.2责任分解加氢班组班长岗位:负责当班期间加氢脱酸、处理装置、45万/年汽柴油加氢、临氢降凝装置的防冻防凝工作,落实车间的防冻防凝制度;安排班员执行装置的防冻防凝检查;向车间反馈防冻防凝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加氢班组内操岗位(加氢脱酸、处理装置部分):对加氢脱酸、处理装置操参数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温度、压力、流量时,及向班长进行汇报,判断是否因设备受冻造成。加氢班组内操岗位(45万/年汽柴油加氢、临氢降凝装置部分):对45万/年汽柴油加氢、临氢降凝装置操参数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温度、压力、流量时,及向班长进行汇报,判断是否因设备受冻造成。加氢班组外操岗位(加氢脱酸、处理装置部分) :负责加氢脱酸、加氢处理装置的伴热线畅通情况;检查装置动、静设备的防冻防冻情况;检查各放空点、循环线、排凝点、停用设备是否受冻;向班长反馈装置防冻防凝问题;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加氢班组外操岗位(45万/年汽柴油加氢、临氢降凝装置部分):负责45万/年汽柴油加氢、临氢降凝装置的伴热线畅通情况;检查装置动、静设备的防冻防冻情况;检查各放空点、循环线、排凝点、停用设备是否受冻;向班长反馈装置防冻防凝问题;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制加氢班组班长岗位:负责套制氢装置、制加氢联合装置的防冻防凝工作,落实车间的防冻防凝制度;安排班员执行装置的防冻防凝检查;向车间反馈防冻防凝情况;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制加氢班组内操岗位(套制氢装置部分):对套制氢装置操作参数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温度、压力、流量时,及向班长进行汇报,判断是否因设备受冻造成。制加氢班组内操岗位(制加氢联合装置部分):对制加氢联合装置操作参数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温度、压力、流量时,及向班长进行汇报,判断是否因设备受冻造成。制加氢班组外操岗位(套制氢装置部分):负责套制氢装置的伴热线畅通情况;检查装置动、静设备的防冻防冻情况;检查各放空点、循环线、排凝点、停用设备是否受冻;向班长反馈装置防冻防凝问题;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制加氢班组外操岗位(制加氢联合装置部分):负责制加氢联合装置的伴热线畅通情况;检查装置动、静设备的防冻防冻情况;检查各放空点、循环线、排凝点、停用设备是否受冻;向班长反馈装置防冻防凝问题;出现问题及时处理车间冬季事故经验分享45万/年汽柴油加氢装置V-305顶压力PIC307显示偏低操作分析45万/年汽柴油加氢装置08年1月13日中班和1月16日白班皆出现了V-305顶压力PIC307显示值降低的现象,由于氢压机一级压缩比采用该入口压力进行计算,故压缩机的一级压缩比随V-305的压力降低而升高,1月13日班组在操作过程中,未能判断出新氢压力降低的真正原因,在调节新氢各级压缩比过程中,由于返氢作用的影响,致使新氢进装置流量降低,无法满足装置正常生产要求,造成装置系统压力降低,制氢外送氢气系统压力上升。为吸取教训,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这起事故进行通报,望车间所有员工注意加强技术学习,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应急操作水平,确保装置的安全生产。现将事故通报如下:一、1月13日新氢压力波动事故经过1月13日19:40左右45万/年汽柴油加氢装置新氢机入口分离器V305压力(PIC307)由1.97MPA逐渐下降,班组联系制氢了解系统新氢压力情况,回复制氢新氢系统外排压力为2.1MPA,属于正常范围,没有出现新氢压力降低的波动。当班外操到V-305顶检查现场压力,显示为1.7MPA,与DCS上PIC307显示一致,之后新氢压力继续下降。当时,班长查看PIC307D显示为2.103MPA,因此,怀疑是PIC307仪表显示故障,立即联系仪表处理,并联系值班干部到主控室。此时,V305顶现场压力表显示逐渐降低至1.4MPA,班组将现场压力表拆除核对压力表回零后,将压力表回装,压力显示依然为1.4MPA(与PIC307显示一致)。仪表人员来到现场后,班组人员现场配合仪表对PIC307和现场压力表引压管进行蒸汽暖管工作。在错误的安排打开的制氢套外送氢调节阀付线后(实际上该付线阀对调节45万加氢的新氢没有什么影响),新氢压力有回升迹象,于是怀疑是制氢调节阀出的问题,不是仪表故障。后来,安排内操根据压缩比调节新氢压力(新氢流量由8700NM3/H逐渐降至4000NM3/H左右),新氢量调至4000NM3/H时,调度来电话告知制氢、高压加氢、重整系统压力较高,均已开始外排火炬。1月16日白班,同样发生V305入口压力PIC307逐渐降低的情况,但是,未对压缩比进行手动操作调整,因此没有发生系统和进装置新氢压力、流量的波动,后来,班组和现场技术干部结合压缩机入口压力等四个数据综合判断,确定为V305顶部引压管冻凝,由于,压力表或压力变送器密封点泄漏,导致后续测量压力表和变速器因压力降低而显示降低。二、事故原因及教训1、事故原因:由于新氢机入口分离器V-305顶部的压力线引出后分两路,一路为压力表显示,一路供变送器PIC307(V-305简图见下),在处理压力显示降低的事故过程中,以V305顶部两个仪表显示为依据,在对全厂系统新氢流程不熟悉的情况下,做出一系列错误的判断和事故处理的操作,此次事故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和吸取教训。PIC-307现场压力表新氢来去C-301此处冻凝V-305FIQ-318P2、经验教训:1)对新氢压力相关参数未作全面的了解,单纯的以PIC307D为基准,没有综合各个参数分析问题,从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正常生产时,PIC307与PIC307D和PI6101/B/A显示相一致。通过PIC307D和PI6101/B/A数值即可判断是PIC307出现了问题,从而找到症结所在。2)压缩机的新氢缸入口压力的低低联锁(即新氢缸空负荷联锁)取自PI6101/B/A为(二选二取值)不大于1.5Mpa,在PIC307显示为1.4Mpa联锁未启动,但未引起班组重视,说明PI6101/B/A和PIC307显示值存在很大的差压没有得到验证。3)45万加氢装置新氢压力如逐渐降低,则制氢装置新氢外排压力必然也逐渐降低,两者的升降趋势具有一致性。在新氢压力出现异常现象时,不是通过调度室来协调解决车间内部存在的操作联系问题,平行班的两个班组对相互影响的新氢操作参数,需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互助性,特别是加氢和制加氢的班组长要加强沟通联系。4)在进行新氢机各级压缩比调节过程中,会导致新氢量的降低,但是班组内操没有及时的和制加氢班组进行联系沟通,导致全厂系统的新氢压力上升,这还是班组之间沟通的问题。5)13日的两个平行班组对制氢外送流程不熟悉、以及缺乏沟通的因素,在事故处理中给出了错误的判断,也是造成最终发生系统压力超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加氢班组对制氢外送流程的不清楚,误以为45万加氢装置的新氢是通过制氢套调节阀控制(同时,制加氢班组没有及时的纠正这个在操作出现的失误,随着加氢班组犯同样的错误)。在随之进行的制氢套外送氢打开调节阀付线、以及45万机组新氢两级压缩比的调节导致系统氢气压力上升的种种假象中,验证了错误的判断,也是导致问题复杂化的一个原因,因此,加强流程学习非常重要。三、预防措施1)由于制氢I套装置大负荷运行,甲烷化后生成水较多,由于制氢出装置切液罐较小,新氢中水的饱和蒸汽压较高,进入冬季后由于气温下降,新氢中水在低温下凝结。自制氢I套大负荷运行以来,新氢中带液增加,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加氢联合装置在V-305操作中需加强切液,制加氢联合装置需加强制氢套外送氢分液罐的切液。2)车间技术管理不到位,13日中班出现的问题存在许多的蹊跷的地方没有得到验证,但是车间技术人员在当时以及后面两天的生产管理中没有及时的进行验证,致使同样的问题于16日白班再次出现,需要引起车间技术人员高度重视。3)加强制氢外送流程即全厂氢气管网流程和调整方案的学习。4)检查仪表联锁部位,做好保温工作。临氢降凝装置火炬伴热线冻裂事故分析一、事故经过:2009年2月3日,19:40班组员工检查发现降凝装置的外排火炬线伴热线漏水,泄漏部位为降凝界区附近火炬外送管线。当班班组流程检查发现降凝火炬外排管线伴热线的在一中控室西侧的进水阀门没有开,而在降凝界区的回水阀门是打开的,装置外操将火炬伴热线的回水阀门关闭,将进、回水放空阀打开,火炬伴热线停用。二、事故原因调查及分析:1、经对各班组咨询,总结如下:2008年10月13日,降凝装置伴热线的投用工作,负责此项工作员工可以肯定此伴热线在一中控室旁的进水阀是打开的,各装置伴热线均投用正常后,纳入班组交接班检查,2008年12月降凝装置开工期间,此伴热线可以确认是投用正常的,在外部伴热线保温完好情况检查期间,班组员工对进水阀所在采暖水站检查时,此阀也是打开状态,伴热线投用正常。2009年2月4日,对进水阀进行检查,打开数圈后,放出水较为干净,且阀门开关灵活,手轮有明显开关过的痕迹,也可以判断此手阀在开工期间处于投用状态。2、事故原因分析:1)伴热线进水阀被人误关,导致热水处于静止状态,在气温降低的情况下管线低点处冻凝胀裂管线,初步判断在停工后,入冬第一个月及开工期间,班组对其检查基本到位,进入2009年1月及装置停工后,班组基本只检查装置内伴热线,对外部伴热线检查工作基本缺失,尤其对此段伴热线的检查,各班都几乎没有认真检查到位。2)班组对降凝装置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与其设备陈旧、装置老化待报废处理等客观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责任心不够的主观因素,对于自己操作维护的装置,1个多月时间未对界区处一伴热线进行检查,各班均有一定的疏忽管理责任。3)车间对降凝装置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伴热线的检查情况疏于监督管理,伴热线台帐过于简单,没有详细将此伴热线描写清楚,以至于各班组较多班员不知道此伴热线,未开展降凝装置伴热线的专项培训工作。三、预防措施:1、火炬气外送线伴热线冻裂报废后,停用,待大检修改造期间利用公司火炬管网改造项目,重新进行伴热线的连接。2、车间组织开展降凝装置伴热线的专项培训工作。3、细化及完善降凝装置伴热线台帐,纳入培训工作。2009年1月12日降凝新水管线冻凝事故一、事故经过:2009年1月12日外操按时巡检发现降凝新水耗量较平时降低。询问外操现场水量情况,外操回答现场水量较平时稍小,班组考虑车间能耗问题未做调整。13日凌晨2:35左右,接班巡检过程中发现降凝P-501处新水放空无水流出,通知当班外操到现场开大P-501处新水放空后无水流出,判断管线冻凝。二、班组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1、为防止新水埋地管线冻凝,在新水流量表前连接皮管将新水放空,保证新水流量表前有水流通过。2、为防止冻凝新水管线冻裂,打开降凝泵房新水管线放空,并连接蒸汽皮管缠绕在泵房内的新水管线上化冻。3、连接蒸汽皮管对降凝新水流量表至进入泵房这段有保温的新水管线进行蒸汽解冻(因保温的原因,化冻效果不明显)。中班班组经过8个小时的解冻工作后,该新水管线仍然没有解冻。车间安排13日白班班组和中班班组继续对该管线进行解冻,车间设备干部联系保温队将该管线室外管线段保温拆除,将蒸汽皮管缠绕在管线上,在1月13日中班将该管线成功解冻。三、事故原因分析:1、 造成管线冻的主要原因是班组检查不到位,发现问题未及时采取措施。2、 降凝装置停工后,用水量降低,加上新水管线长且无伴热线,此次停工后防冻在末端稍开放空,由于水量调小造成冻结。3、 班组外操在新水量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巡检过程中对降凝新水P-501处放空水量的变小也没有给班长汇报,最终导致冻凝。四、事故教训与防范:1、 车间和班组加强冬季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全体车间员工的冬季安全操作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2、 正常巡检过程中,外操要严格按照冬季巡检内容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反馈给班长,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值班干部。3、 考虑大检修期间给降凝装置新水线加装伴热线。高压加氢膜分离氢气调节阀FIC-2001堵塞故障分析一、事故经过;2009年1月13日内操发现9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装置高分压控阀PIC-1501的压力在7.47.7MPA之间波动,内操经过检查发现装置的新氢量FIQ-1520由6200NM3/H上升至11524NM3/H,混合氢量FI-1106A由76921NM3/H下降到63915NM3/H,高压加氢来的膜分离氢气量为零,班长立即给高压加氢打电话询问原因,高压加氢答复膜分离运行良好。内操在操作室对调节阀进行,同时,安排外操到现场检查,10分钟后FIC-2001流量调节阀显示恢复到2900NM3/H,4分钟之后流量显示又回零,同时,检查调节阀前压力上升,此时判断为FIC-2001调节阀故障,于是立即安排外操到现场打开调节阀付线,在此过程中膜回收氢气压力上升至13MPA,造成高压加氢连锁。在打开调节阀付线后,膜回收系统操作正常。二、事故原因分析:调节阀故障发生前,FIC-2001流量调节阀的正常流量2500NM3/H,阀前压力8.3MPa、阀前温度20。高压加氢膜分离高压联锁启动主要原因如下:1)高压加氢外送的膜分离氢气中断的直接原因是FIC-2001调节阀因杂质堵塞所致。该阀在使用中,按照操作卡的要求正常操作期间调节阀处于全开位置,在发生堵塞故障前,该阀也处于全开的状态,在发生堵塞故障后班组没有及时判断该调节阀发生故障的真实原因。在发生第一次堵塞近10分钟后调节阀流量测量显示恢复正常,导致班组产生误判断,认为可能由于调节阀自动坐死造成,致使4分钟后又发生第二次膜分离氢气中断。2)班组操作人员没有能够及时结合操作参数对发生的膜分离氢气中断的状况进行准确的综合分析,贻误了准确处理事故的时间,导致膜分离氢气系统的压力上升。3)事故发生后第三天对调节阀进行了拆检,发现调节阀前后管道内有积水已经冻凝,同时有机械杂质。杂质来源分析认为是管道吹扫还没有彻底干净,有部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脱落堵塞了阀芯的网状孔道,说明该调节阀的选型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杂质的过流能力差。另外含水的主要因素认为是在2008年管道进行水压试验后,虽然进行了吹扫,但是没有彻底将内部的水彻底的吹扫干净,由于,膜分离氢气在操作压力下实际的流量约为30NM3/H左右,流速较慢,加之膜分离氢中本身少量的饱和水,在经过长距离的冷凝后有水析出,致使在调节阀前后管道聚集,在调节阀停用后冻凝。三、预防措施:1)需要考虑对该流量调节阀的阀芯的结构进行改造,提高过流杂质的能力。2)修订操作卡,在冬季定期对FIC-2001调节阀进行切除脱液的操作,跟踪膜分离氢气中水含量的状况。3)对班组人员进行事故状态下的培训,提高准确分析故障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加氢脱酸处理联合装置外送火炬线冻凝事故报告一、事故经过:2009年1月25日脱酸装置常压塔顶压力由0.006MPa开始缓慢上升,25日头班班组和仪表联系对塔顶压力进行效验后,压力显示依然达到0.1MPa(安全阀定压0.15MPa),中班班组开始对火炬线进行检查,初步判断可能火炬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