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各科教师招聘考试大纲语文(初中教育岗位)一、考试性质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词语解释题、简述题、阅读分析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填空题、简述题、问答题、阅读分析题、教学设计题。三、考试内容专业知识以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初中教材知识板块,突出大学专科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而确定考试内容。(一)现代汉语对语言特别是现代汉语的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有关的语言理论和语言文字政策的记忆、理解。1.语音:重点是声调、韵母、声母、语流音变及音位的有关知识,对语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2.文字: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构造,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内容,规范汉字的书写。3.词汇:词义的分析和语义场的掌握情况,同义词辨析和语素的分析及运用。4.语法:词法、句法的有关理论,确定词性,分析短语、单句、复句、句群,修改病句。5.修辞: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和各种修辞格及其综合运用,对修辞方式及其修辞效果的分析。(二)古代汉语掌握古代汉语常识。1.关于音韵学和训诂学的基本知识;2.古汉语常用工具书;3.汉字的结构和发展;4.古今词义的异同;5.词的本义和引申义;6.词类的活用;7.古代汉语的词序;8.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和常用固定句式;9.古代的姓氏和名号;10.古代的官职; 11.古代的地理; 12.古代的历法。(三)中国现代文学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与运动、小说、通俗小说、新诗、散文、戏剧、台湾文学;熟悉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赵树理、艾青等作家。(四)中国当代文学从社会文化背景、文学思想潮流、各体文学创作、重要作家作品等方面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和整体格局。 (五)中国古代文学1.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重要作家的姓名、字号、生活年代、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贡献和重要文学流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品、艺术成就及其影响。2.能够阅读、背诵、分析一定量的重要古代文学作品。(六)外国文学具备对外国文学常识、外国文学史的基本脉络、重要文学思潮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重点作家的创作分期、创作思想、创作特点和代表作等的掌握以及比较、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1.欧美文学部分:古希腊、罗马文学,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中世纪文学,但丁与神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十七世纪文学,莫里哀;十八世纪文学,歌德;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拜伦,雨果;十九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易卜生,马克吐温;19世纪欧洲非现实主义文学,左拉,波德来尔;20世纪文学,了解苏联、法国、英国、德语国家和美国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罗斯塔之窗、解冻文学、战壕真实派、全景文学、长河小说、陌生化效果、美国的悲剧的思想内容,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和未来主义的产生、特征及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高尔基,肖洛霍夫,罗曼罗兰,海明威,艾略特,卡夫卡,乔伊斯,萨特,贝克特,海勒,加西亚马尔克斯。2.东方文学部分:了解古代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四大文明古国的代表作品;中古文学的主要成就,中古各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近现代东方文学的特征,日本、印度、阿拉伯、尼日利亚等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自然主义”、“唯美主义”、“旅美派”、“新感觉派”;圣经,迦梨陀娑,紫式部,一千零一夜,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泰戈尔,普列姆昌德,马哈福兹。(七)中国文学史 1.中国文学的演进,中国文学史的分期。2.先秦文学:上古神话,诗经,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屈原与楚辞。3.秦汉文学:秦及西汉散文,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司马迁与史记,两汉乐府诗,东汉辞赋,汉书及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4.魏晋南北朝文学: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两晋诗坛,陶渊明,南北朝民歌,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永明体与齐梁诗坛,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魏晋南北朝小说。 5.隋唐五代文学: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盛唐的诗人群体,李白,杜甫,大历诗风,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白居易与元白诗派,散文的文体与文风改革,唐传奇与俗讲变文,晚唐诗歌,李商隐,杜牧,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6.宋代文学:宋初文学,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苏轼,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辛弃疾和辛派词人,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南宋文学。 7.元代文学: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关汉卿,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和马致远,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元代散曲,元代诗文。8.明代文学: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明代前期诗文,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明代杂剧的流变,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汤显祖,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晚明诗文,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9.清代文学: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清初白话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10.近代文学: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八)文学理论 理解并能运用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文学概念“三义”,原始意象,艺术构思,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精神生产,艺术发现,艺术真实,情感把握,形式创造,诗,小说,文学散文,戏剧,文学典型,典型环境,意境,创作个性,文学消费,期待视野,接受心境,共鸣,文学的净化,领悟,延留,文学批评的标准,艺术标准,陌生化,艺术概括,文学风格(风格),文学理论的任务,文学四要素,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作为话语的五个要素,“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学创作的三个阶段,现代主义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段,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风格即人”, 抒情性作品的结构要素,崇高,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三因素”说,马克思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论,典故,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瑞士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德国立普斯的“移情”说,瑞士荣格的“原型”说,英国科林伍德的“艺术即直觉”,意大利克罗齐的“直觉”说,奥地利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升华”说,英国冈布里齐的“投射”说,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表现说,孟子“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到的“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黑格尔美学,老子“恍惚”、“大象无形”,钟嵘“滋味”说,刘勰“隐秀”,梅尧臣“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司空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严羽“兴趣”“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叶燮 “含蓄无限”,纪昀“典象天然”,马克思“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命题,陆机文赋“诗缘情”说,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者,吟咏情性也”,荣格心理学文学“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比兴,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明代李贽 “童心说”,“公安派”三袁,清代戏剧家、剧论李渔闲情偶寄,西方的“三一律”,恩格斯 “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命题,盛唐王昌龄诗格“意境”,中唐刘禹锡 “境生于象外”,清末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论“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虚静”说, 南北朝钟嵘诗品序“滋味说”,孔子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叶燮原诗,亚里士多德美学论著诗学修辞学。(九)美学对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的了解:美学的历史与学科定位,美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内在问题,审美与人生,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审美发生的条件与标志,西方基本审美形态,中国古代的基本审美形态,艺术审美论。 (十)写作学对写作原理、写作文体和写作教学要形成学科认识体系,并注意写作教学的可操作性。(十一)语文教学论理论与实践并重:语文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设置,语文课程管理与语文教材建设,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范式,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选修课教学,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指导,语文课程评价,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教法技能(语文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考试要求专业知识考核考生对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主干知识的学习,涵盖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史、文学理论、美学、写作学、语文教学论的内容。重点考核考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应用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识记:指基本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理解相关知识的内涵,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具体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这是最高要求。教法技能(语文教学)考核考生进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素质和能力。1.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念。2.研究语文教材的能力:对阅读教材、作文教材、听说教材、语文知识教材的整体把握与使用。3.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制订语文教学计划,课型设计,课时设计,作业设计与批改,板书设计,编写教案,单元教学设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法和学法设计,课堂教学评价,选择和制作语文教学媒体,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组织复习和测评,说课和评课。4.开展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数学(初中教育岗位)一、考试性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共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与分析题、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题。三、考试内容专业知识1数与代数(1)数与式: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与分式。(2)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函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2平面向量: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3集合、简易逻辑:集合,全集,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4函数: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极值与最大(小)值;复合函数和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的应用。5不等式: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含绝对值的不等式。6三角函数: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园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的图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的解法。7数列: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8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排列数公式;组合、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二项式定理,二项展开式的性质。9极限与连续: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应用;数列的极限;极限与连续,数列极限与无穷大量;函数的极限;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10导数与微分: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简单函数的导数;求导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基本导数公式;微分及其运算,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导数的应用函数的单调性、凸性和极值、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1积分:不定积分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概念,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12多变量微积分学:偏导数和全微分,偏导数的定义,会求简单函数的偏导数;全微分的定义,会求简单函数的全微分;高阶偏导数与高阶全微分,会求简单函数的二阶偏导数及二阶全微分;二重积分的定义和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13数系的扩充复数: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加法和减法,复数的乘法和除法,数系的扩充。14高等代数(1)多项式:数域,一元多项式,整除的概念,最大公因式,因式分解定理。(2)行列式:行列式的计算,应用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克拉默法则)。(3)矩阵:矩阵的概念,矩阵的秩,矩阵的运算。15空间与图形(1)图形的认识:点、线、面,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2)图形变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3)图形与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图形变换与点的坐标的变化。(4)图形与证明:证明的必要性,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逆命题、反证法、综合法证明及其格式,证明相关的重要命题,欧几里得原本及演绎体系认识。16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平行平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17解析几何(1)平面解析几何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点斜式、截距式及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空间解析几何向量代数:向量及其线性运算,仿射坐标系及直角坐标系,向量的内积。空间的平面和直线:仿射坐标系中平面的方程,两平面的相关位置;直角坐标系中平面的方程,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的方程,直线、平面间的相关位置;点、直线和平面之间的度量关系。常见曲面:球面,柱面,椭球面。18统计与概率(1)统计: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抽样、总体、个体、样本,统计图,加权平均数及计算,极差、方差及其计算,频数、频率、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问题解决。(2)概率:随机事件及其运算,概率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概率的性质,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3)概率与统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抽样方法,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线性回归。教法技能(数学教学)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及总体目标、学段目标。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及数学课程内容框架,各部分知识的具体目标;课程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3明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本,制定教学和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4数学教学方法的启发式原则,传统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论法、练习法、讲练结合法、教具演示法等的讲解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5中学数学教学原则: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6中学数学的逻辑基础:数学概论;数学命题;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数学推理;数学证明。7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能力的培养: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命题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解题的教学;能力的培养。8数学教学的基本功:组织教材的基本功;数学解题的基本功;运用数学手段与方法的基本功;组织教学的基本功;中学数学教学评价命题的基本功;参予数学教学研究的基本功。9制定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期、单元、章节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学生成绩考核,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案和说课案;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指导、改进、调整教学。四、考试要求专业知识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本大纲中所列考试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知识的要求要达到(1)理解和掌握、(2)灵活和综合运用、(3)全面系统把握知识的相互联系和规律三个层次。对于考试内容中所列初中数学知识要求达到(1)、(2)、(3)层次;高中数学知识要求达到(1)(2)层次;大学数学知识要求达到(1)层次要求。(1)理解和掌握:要求对所列考试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论认识,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判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系统掌握考试内容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列内容分析和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3)全面、系统把握知识的相互联系和规律:要求清晰理解考试内容中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规律,能用较高的观点分析中学数学知识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其原理和规律。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1)思维能力: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和资料,并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熟练地应用类比、归纳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2)运算能力:深刻理解法则、公式的原理和推理依据、过程,运用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对计算结果的正误能够进行正确判断和解释。(3)空间想象能力:具备完整的空间观念,根据条件作出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图象;正确分析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4)实践能力: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深刻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归纳、整理和分类,熟练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和说明。(5)创新意识: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数学修养要求:数学修养指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及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知识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1)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思维的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2)深刻理解数学的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广泛的运用性等主要特征,并能运用到学习及教学活动之中。(3)通过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数学教学的实用功能、育人功能和文化功能。数学考试要求,应充分体现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注重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综合素养的要求。教法技能(数学教学)1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总体目标及学段目标,明确数学学科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学段(79年级)内容标准的主要内容,明确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及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3基本掌握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4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及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和说课案,进行实际教学。5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要求,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英语(初中教育岗位)一、考 试 性 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共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辩错题和改错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英、汉短文翻译题和英语写作题。三、考试内容以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搞)为依据,以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为参考,结合初中教材的英语知识内容和初中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英语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教育能力要求而确定考试内容。专业知识(一)英语词汇:1认知词汇5500-6500个(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专科阶段结束时的要求)。2常用词3000-4000个的基本搭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专科阶段结束时的要求)。3初中英语词汇1500-1600个。4初中英语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200-300个。(二)英语语法:1名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名词单数、名词复数、专有名词。2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疑问代词、物主代词、不定代词、反身代词。3数词:基数词、序数词。4介词:介词短语做状语、介词短语做定语、介词短语做表语。5连词:并列连词、从属连词。6形容词:形容词比较级、形容词最高级。7副词:疑问副词、关系副词、副词比较级、副词最高级、副词的摆放位置。8冠词:冠词的一般用法。9感叹词:感叹词what 和why的用法。10动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11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式、过去进行时、一般将来时。12被动语态。13主从复合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状语从句。14句子种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三)英语阅读:1英美国家出版的中偏易难度的一般性文章和书面材料(认知词汇5500-6500个)。2中国正式出版的中偏易难度的一般性文章和书面材料(认知词汇5500-6500个)。(四)翻译:翻译一篇中偏易难度的一般性文章或书面材料。文章主题为英语教学与研究。翻译速度为每小时300-400个英语单词。(五)英语写作:根据提示或所给题目,撰写长度为150250个单词的文章。教法技能(英语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1课程性质。2基本理念。3课程设计思路。4课程目标。5教学内容标准:语言技巧,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6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四、考试要求专业知识(一)英语词汇:要求掌握认知词汇5500-6500个,能够使用其中的3000-4000个常用搭配。对初中英语词汇掌握做硬性规定:必需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和运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最常用词的搭配。能够理解和领悟初中词汇的基本含义,以及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运用初中词汇描述一般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一般概念等。(二)英语语法:掌握主谓一致关系、构词法。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以及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理解和掌握比较人、物体及食物的表达方式。(三)英语阅读:能够阅读英美国家和中国出版的中偏易难度的一般性英语文章和书面材料。能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找出文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阅读速度为每分钟约120-160个单词,理解正确率不低于70%。(四)翻译:要求译文忠实原文,表达流畅。(五)英语写作:能够掌握英语写作的基础知识,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教法技能(英语教学)1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搞)的主要内容。2能够初步具备在中学(初中)进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的能力。3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用英语编写教案、班主任工作计划、英语课外活动安排,以及能够用英语写讨论英语教学问题的英语文章。物理(初中教育岗位)一、考试性质 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 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 (1) 习题分析(2)简答题(3)教学设计题。 三、考试内容专业知识 1质点运动学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运动方程。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2牛顿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惯性、质量和力。3功和能恒力的功、变力的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4冲量和动量冲量、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碰撞。5.刚体的运动刚体。刚体的平动、转动和定轴转动。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角动量(动量矩)、角动量守恒定律。6振动与波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简谐振动的能量转换。波的基本概念、平面简谐波方程。7气体分子运动论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能均分定理、分析、计算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增量及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热力学第一定律。8静电场 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叠加原理。电场强度的计算。电场线。电通量。真空中的高斯定理。电场力。静电场力的功。静电场的环流定理。电势能、电势、电势差及其计算。等势面。电容器的电容、简单电容器电容的计算。9恒定电流和电路恒定电流、直流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动势、非静电力。10稳恒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力线。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毕萨定律。 安培环路定理。 安培定律。 洛伦兹力。11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动生电动势。12几何光学基本理论。12光的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 14光的衍射 单缝衍射。 15光的偏振 布儒斯特定律.。马吕斯定律。 16原子发光的基本原理、光电效应 教法技能(物理教学)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初中物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标准设计。2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初中物理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和科学内容: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三大部分。4明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制定教学和学习计划,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5物理教学的基本功和必备的能力:组织教材的基本功、设计实验和组织学生实验的基本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中学物理教学评价命题的能力、参与物理教学研究的能力。制定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期、单元、章节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学生成绩考核,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案、说课案,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指导、改进、调整教学。四、考试要求专业知识能力要求: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知识要求:1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2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教法技能(物理教学)1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2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内容标准,明确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内容所处的地位和作用。3基本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5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和物理课程课标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和说课案。6依据物理课程课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化学(初中教育岗位)一、考试性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考试属选拔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考查、考核毕业生从事教师工作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按招考录用计划择优录用,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的难度。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专业知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教法技能”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二者合卷满分共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试题类型:“专业知识”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推导题、计算题;“教法技能”的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述题、教学设计题。三、考试内容专业知识以现行大学师范类化学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学化学教学法为依据,综合高、初中知识,突出大学专科师范类化学教育专业上述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初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而确定考试内容。无机化学部分1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1)化学有关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等;(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及计算;(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条件;(4)分压定律及有关概念。2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及意义;(2)多重平衡规则;(3)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4)化学平衡移动原理。3电离平衡 (1)酸碱电离理论和酸碱质子理论;(2)PH的意义及PH与氢离子浓度的相互换算;(3)同离子效应,盐效应;(4)缓冲溶液的组成、原理及计算;(5)Ksp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溶度积Ksp与摩尔溶解度(S)的关系、换算及Ksp有关计算。4化学反应速度(1)化学反应速度及表示方法;(2)两种反应速度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及应用。 5化学热力学初步(1)状态函数U、H、S、G、U、S、H、G、Ho、Go和So的概念、意义和性质;(2)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盖斯定律及计算;用Ho、Go和So求算标准状态和非标准状态下体系的Ho、So和Go(G);(3)吉布斯一赫姆霍兹公式及意义; (4)吉布斯一赫姆霍兹公式的计算和应用;(5)化学反应等温式及公式 Go=TRlnK 的应用。 6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1)原子结构有关术语和概念;(2)四个量子数n、l、m、ms的意义、取值和相互关系;(3)用四个量子数写出14周期常见元素的电子结构式,由结构式确定元素所在周期、族、区、特征电子构型(即价电子构型)和元素名称 。(4)原子结构与周期系的关系。7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1)化学键参数有关基本概念和分子的性质(极性、磁性);(2)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本特性及其区别; (3)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4)分子间力和氢键;(5)晶体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特点。8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有关基本概念和方程式配平(包括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2)电极电势(0)的意义,用0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选择适当的氧化、还原剂;(3)用0计算并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程度;(公式lgK=);(4)标准元素电势图及应用。9配位化合物(1)配合物有关基本概念;(2)配合物的命名;(3)用杂化轨道理论讨论常见配合物的杂化类型及对其性质的影响; (4)配合物稳定常数(K稳)的意义及应用。10元素部分(1)主族元素、副族元素的特性。(2)金属通性,元素之最(例如:最轻的气体、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比重最大的金属,硬度最大的金属)。(3)常见元素卤素、氧、硫、氮、磷、碳、硅、硼、铝、铜、银、锌、汞、铬、锰、铁、钴、镍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4)“缺电子原子”、“等电子原子”、“缺电子化合物”、“等电子体”、“惰性电子对效应”等基本概念及实例。(5)常见无机物的结构、性质及常见化学试剂的俗名。有机化学部分1烷烃: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原则;理解键的定义及特点;了解烷烃构型、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掌握卤代反应游离基反应的基本历程;了解烷的氧化、裂解反应。2烯烃:熟练掌握烯烃的系统命名法、顺反命名法;理解sp杂化及键定义、特点;认识加成反应特点,理解离子型亲电加成反应;掌握马氏规则及过氧化物效应;掌握烯烃的鉴别方法。3炔烃 二烯烃:掌握炔烃、二烯烃的命名方法,sp杂化特点;掌握炔烃的性质(加成、聚合、氧化);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及重要性质;掌握炔烃的鉴别方法;了解共轭效应。4脂环烃:熟练掌握脂环烃命名方法;掌握环烷烃的结构特点;掌握环烷烃性质特别是小环烷烃的性质。5芳烃:熟练掌握芳烃的命名方法;理解苯环结构、特征;掌握苯及同系物的化学性质;了解亲电取代反应历程;掌握定位规则、定位规则的应用;掌握芳烃的鉴别方法。6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了解联苯的命名及性质;理解非苯芳烃的概念及休克尔规则。7立体化学:掌握立体异构、光学异构、对称因素、手性碳、对映体、非对映体;掌握Fischer投影式书写方法和、命名法。 8卤代烃:熟练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及结构与性质间关系;了解亲核取代反应历程、消除反应历程;掌握卤代烃的制备方法。9醇和醚:掌握醇、醚的命名、结构特点及化学性质的差异;掌握醇、醚的基本反应与鉴别方法;熟悉主要的醇、醚的制备方法。10酚:掌握酚的结构、命名及制法;掌握酚的化学性质及酚的鉴别方法。11醛和酮:掌握碳氧双键和碳碳双键的结构差异及在加成反应方面的异同;熟练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重点是亲核加成反应,理解其反应历程;掌握醛、酮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如氧化还原反应及歧化反应;掌握醛酮的鉴别方法。12羧酸及其衍生物:掌握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法及常见羧酸的俗名;熟练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羧酸性质的影响;了解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熟练掌握丙二酸酯、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13硝基化合物和胺:了解硝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掌握胺的分类、命名、结构;掌握胺的性质及碱性强弱顺序;了解区别伯、仲、叔胺的方法及重要的胺;掌握重氮盐的反应和偶合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4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掌握重氮化反应;掌握重氮盐性质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15杂环化合物: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理解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 教法技能(化学教学)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初中化学课程性质,课程基本观念,课程设计思路。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5个一级主题与每一级主题的若干个二级主题及其学习要求。4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明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制定教和学的计划,重示各科学研究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保护学生学习兴趣,探究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5化学教学的基本功和必备的能力:组织教材的基本功、设计实验和组织学生实验的基本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化学教学评价命题的能力、参与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6制定学年(期)、单元、章节、课时教学计划,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学生成绩考核,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案、说课案。四、考试要求专业知识无机化学部分1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1)了解本章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元素、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2)掌握“物质的量”的意义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能熟练应用并进行有关计算。*(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条件;*(4)了解分压定律及有关概念。2化学平衡*(1)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数及意义;(2)掌握多重平衡规则;(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4)熟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3电离平衡(1)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酸碱电离和酸碱质子理论;(2)掌握PH的意义、PH与氢离子浓度的相互换算;(3)掌握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的概念及应用;(4)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原理,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5)掌握Ksp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掌握Ksp与摩尔溶解度(S)的关系、换算及Ksp有关计算。4化学反应速度(1)掌握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2)会用活化分子、活化能(Ea)概念解释T、C(P)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5化学热力学初步(1)掌握状态函数 U、H、S、G、U、S、H、G、Ho、Go和So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热力学第一律和盖斯定律及计算;掌握用Ho、Go和So求算标准状态和非标准状态下体系的Ho、So和Go(G)的方法;(3)掌握吉布斯一赫姆霍兹公式及意义,掌握G与H和S的关系,并会用于分析温度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影响。(4)掌握吉布斯一赫姆霍兹公式的计算和应用,会用其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程度。(5)了解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复旦2025研究生通知书
- 2025年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合作协议书
- 2025年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TNF)项目建议书
- Ethyl-2-triphenylphosphoranylidene-propionat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6年江西省贵溪市房地产市场现状调研报告
- Collagen-petide-Fish-生命科学试剂-MCE
- 防护环境安全评估方案
- 2026年中国边缘计算网关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2025年锅炉炉膛安全监控装置项目合作计划书
- 水利枢纽工程商业计划书
- 2025-2030中国编码器电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医学资料 糖尿病护理查房培训模板学习课件
- 驾驶安全培训内容
- 2025年不动产抵押借款合同参考模板(2篇)
- 《报批报建流程》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施工计划进度表》
- 荧光-光谱完整版本
- 中国分布式调相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9版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词汇表
- 灯光设计调试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