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 金刚石工具用金刚石第二章 金刚石微粉(作者 汪 静)2.1 概述金刚石微粉的种类很多,用低强度的人造金刚石为原材料,经过破碎、提纯、分级等工艺生产的金刚石微粉是最常见的品种。这类产品涵盖了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的粒度范围,产品性价比高,目前占据金刚石微粉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根据用途不同,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别的金刚石微粉。按照原材料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金刚石微粉和人造金刚石微粉。不能用于珠宝首饰加工的低品级天然金刚石,可以经过球磨破碎生产出金刚石微粉,用于工业研磨抛光,如宝石、精密零件等的后期加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研磨抛光领域对金刚石微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天然金刚石微粉的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人造金刚石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为金刚石微粉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据统计2008年国内金刚石产量为50多亿克拉,金刚石微粉的产量约为3亿克拉。人造金刚石微粉在硬、脆材料的磨削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作为粉体材料可用于多种天然宝石、人造宝石、玻璃、陶瓷等材料的磨削抛光。制成研磨液、研磨膏可用于半导体材料如硅片、蓝宝石晶片等元件的切削和研磨抛光。还可以做成多种制品,如精密砂轮、金刚石复合片、精磨片、拉丝模等。可用于金加工、地质钻探、光学玻璃加工、金属丝线生产等众多领域。根据原材料金刚石强度高低,可分为高强度金刚石微粉和低强度金刚石微粉。前者是采用高强度金刚石为原材料生产的微粉,微粉单颗粒强度高、内部杂质含量低、磁性低。后者以低强度金刚石为原材料,产品自锐性好。依据金刚石晶体结构不同可分为单晶金刚石微粉(如图2-1)和多晶金刚石微粉(如图2-2)。单晶金刚石微粉是用单晶金刚石为原材料生产的金刚石微粉,其颗粒保留了单晶金刚石的单晶体特性,具有解理面,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优先沿解理面碎裂,露出新的“刃口”。多晶金刚石微粉是由直径5-10nm的金刚石晶粒通过不饱和键结合而成的微米和亚微米多晶颗粒,内部各向同性无解理面,具有很高的韧性。由于其独特的结构性能,常用于半导体材料、精密陶瓷等的研磨和抛光。另外还有爆轰法生产的纳米金刚石(如图2-3),这类金刚石是由负氧平衡炸药内部多余的碳原子在适当的爆轰条件下合成的,由5-20纳米粒径的金刚石晶粒组成的二次团聚体,粉体外观一般为灰黑色。纳米金刚石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导热性,可用于硬盘、半导体等的精密抛光,可以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显著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减少磨损,可以添加到橡胶和塑胶中强化产品性能,还可以作为优良的功能材料涂覆到金属模具、工具、部件等表面,增强表面硬度、耐磨性、及导热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图2-1 单晶金刚石微粉 图2-2 多晶金刚石微粉图2-3纳米金刚石2.2 金刚石微粉的定义通常意义上将磨料粒径小于54微米的研磨、抛光用粉状物料称为微粉,使用金刚石作为原料加工成的微粉称为金刚石微粉,近年来随着新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很多金刚石微粉的粒径已经远远大于54微米,例如有的客户要求的80-100规格的产品,其中值粒径已经达到了86微米。2.3金刚石微粉的规格标准GB/T 23536-2009中规定,金刚石微粉的品种代号为MPD,粒度为M0/0.5M36/54。该标准所引用JB/T 7990-1998规定金刚石微粉粒度及尺寸范围标准如表2-1所示:表2-1 金刚石微粉粒度标准(JB/T 7990-1998) m粒度标记公称尺寸范围D粗粒最大尺寸Dmax细粒最小尺寸Dmin粒度组成M0/0.500.50.7-1.不得有大于粗粒最大尺寸以上的颗粒。2.粗粒含量不得超过3%。3.细粒含量:M3/6以细的各粒度不得超过8%;M4/8至M10/20不超过18%;M12/22至M36/54不超过28%。4.最细粒含量:各粒度均不超过2%。M0/1011.4-M0.5/10.511.40M0.5/1.50.51.51.90M0/2022.5-M1/2122.50.5M1.5/31.533.81M2/4245.01M2.5/52.556.31.5M3/6367.52M4/84810.02.5M5/1051011.03M6/1261213.23.5M8/1281213.24M8/1681617.64M10/20102022.06M12/22122224.27M20/30203033.010M22/36223639.612M36/54365456.715从该标准中可以看出,金刚石微粉的规格划分以粒度为标准。在国内由于使用习惯,常采用JB/T 7990-1979所规定的标准来说明金刚石微粉的规格,其与现行标准的对应关系如表2-2所示:表2-2 金刚石微粉粒度标准对照JB/T7990-1979JB/T7990-1998W0.5M0/0.5W1M0/1M0.5/1M0.5/1.5W1.5M0/2M1/2W2.5M1.5/3W3.5M2/4W5M2.5/5M3/6W7M4/8W10M5/10M6/12W14M8/12M8/16W20M10/20M12/22W28M20/30M22/36W40M36/54国际上一些主要工业国家也有相应的金刚石微粉标准,表2-3为各国金刚石微粉粒度标准对照:表2-3 各国金刚石微粉粒度标准对照美国标准ANSI74.20-2004日本标准JIS6002-63中国标准JB/T7990俄罗斯标准GOCT 9206-80尺寸范围(微米)粒度号尺寸范围(微米)粒度号尺寸范围(微米)粒度号尺寸范围(微米)0.1/00.100.250.3/00.3M0/0.500.50.5/00.50.5/0.10.50.10.7/0.30.70.3M0.5/10.511/0.510.501150001/0M0/1.0011/01M0.5/1.50.51.502M0/2022/023/031280002/1M1/2122/1213/13-1M1.5/31.5350003/23/23224M2/4245/252M2.5/52.5540004/35/3532630005/4M3/63625006/57/3737/57548M4/84820008/610/7107150010/8M5/1051010/5105612M6/12612M8/1281214/714/101471410120013/10816M8/16816100016/131020M1020102020/102010M12/221222152520/14201428/1428-142030M20/30203028/2028-20253570024/20M22/36223660038/2450034/2840/204020304040/284028405040037/34M36/54365460/286028406060/4060405070事实上由于缺乏公认的检测方法和可靠的检测设备,国际上尚无行之有效的统一标准来衡量金刚石微粉。在实际的商业运营中通常以微粉的粒度分布状况、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指标衡量产品品质的优劣。2.4金刚石微粉的主要质量控制项目金刚石微粉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包括粒度分布、颗粒形状、杂质含量等。2.4.1粒度分布及检测方法金刚石微粉粒径描述。粒径即颗粒直径,是衡量颗粒大小的一个数值。对于规则的球形颗粒而言,粒径就是球体的直径,金刚石微粉颗粒不是规则的球体,而是不规则形状,甚至是棒状、针片状等,因此,很难用一个数值表示金刚石微粉颗粒的大小,于是引入了等效粒径这一概念来代表金刚石微粉颗粒的粒径。当一个颗粒的某一物理特性与同质的球形颗粒相同或相近时,我们就用该球形颗粒的直径来代表这个颗粒的直径,这个球形颗粒的粒径就是该颗粒的等效粒径。等效粒径有几种:等效投影面积粒径是与实际颗粒投影面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的直径,图像法所测的粒径是等效投影面积直径;等效体积粒径是与实际颗粒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一般认为激光法所测的直径为等效体粒径。金刚石微粉的粒度分布是指各种粒径金刚石颗粒的分布比率,它是衡量金刚石微粉质量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粒度分布的集中程度决定了产品质量的高低。在应用当中各种粒度规格的产品都有相应的磨削效率和表面加工光洁度,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选择不同粒度规格的产品。一般而言,对金刚石微粉中的粗颗粒都会有严格的控制,这是因为粗颗粒在应用中会引起被加工器件的划伤,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精密抛光领域,粗颗粒引起的划伤会直接导致昂贵的加工器件报废,损失巨大。而细颗粒的存在也会引出相应的问题,比如在磨削加工中会降低磨削效率等,因此也会有明确的要求。表2-4给出了联合磨料金刚石微粉粒度分布标准。表2-4 联合磨料金刚石微粉粒度分布标准(部分)规格MVD10D95SD0-0.10.1-0.120.072-0.0950.15-0.190.026-0.0280-0.140.13-0.150.096-0.110.19-0.230.028-0.0360-0.20.16-0.190.12-0.1250.23-0.310.036-0.0690-0.250.20-0.230.126-0.150.31-0.360.069-0.0740.24-0.280.15-0.170.36-0.420.074-0.140-0.50.29-0.330.17-0.180.42-0.560.14-0.1560.34-0.400.18-0.250.56-0.680.156-0.190.41-0.450.25-0.270.68-0.850.19-0.2350-10.46-0.550.27-0.350.85-1.240.235-0.330.60-0.650.45-0.50.8-0.870.10-0.110.66-0.750.50-0.570.87-1.020.11-0.130.76-0.800.57-0.601.02-1.150.13-0.160.5-1.50.81-0.900.60-0.661.15-1.300.16-0.20粒度分布的主要表征参数有:D50、mv、D5、D95等。D50:也叫中值或中位径,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是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其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Mv:以体积分布的平均粒径,是平均粒径的另一种表示方法,该值受大颗粒的影响更大,在对大颗粒进行控制时该值的指示性更强。D5:是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时所对应的粒径,通常用来衡量样品细端的颗粒指标。D95:是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95%时所对应的粒径,通常用来衡量样品粗端的颗粒指标。金刚石微粉粒度分布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图像法、沉降法、离心法、激光法、库仑法等。图像法是使用颗粒图像仪对金刚石微粉粒度进行粒度检测的一种方法;颗粒图像仪(见图2-4)一般由光学显微镜、摄像机、计算机以及分析软件等部分组成。进行粒度检测的时候首先用载玻片、甘油将样品制作成观察样本,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通过摄像机拍摄样本图片,然后传送到计算机用分析软件进行粒度分析(图2-5为图像法粒度分布检测结果)。图像法的优点是检测直观,同时还可以对颗粒形貌进行分析等。缺点是取样量少,检测结果代表性不强,整个操作过程也比较繁琐,耗时较长。 图2-4 颗粒图像分析仪 图2-5 图像法粒度分布检测结果沉降法是根据不同粒径的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不同,测量金刚石微粉粒度分布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把样品放到某种液体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悬浮液中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将发生沉降。不同粒径颗粒的沉降速度不同,大颗粒的沉降速度快,小颗粒的沉降速度慢,通过测量不同时刻透过悬浮液光强的变化率来间接地反映颗粒的沉降速度,进而计算出其粒度分布。沉降法有较高的分辨率,但是测量速度慢,尤其是细粒度颗粒测量时间能达到几十分钟。离心法实质上是沉降法的一种,它将沉降槽置于高速旋转的圆盘中,加快颗粒的沉降速度,从而大大缩短测量时间,提高测量精度,同时使超细颗粒的检测成为可能。现在的离心式粒度分析仪转速高达2万多转/分钟,检测下限达到纳米级别。图2-6是15nm金刚石微粉离心式粒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 图2-6金刚石微粉离心式粒度分析仪检测结果 图2-7 激光粒度仪的原理结构激光法是根据颗粒能使激光产生散射这一物理现象进行粒度分布测试的,该方法具有测试速度快、测试范围宽、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众多优点,因此在粉体的粒度检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激光粒度仪的原理如图27所示,从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显微物镜聚焦、针孔滤波和准直镜准直后,变成直径约10mm的平行光束,该光束照射到待测的颗粒上,一部分光被散射,散射光经付立叶透镜后,照射到光电探测器阵列上。由于光电探测器处在付立叶透镜的焦平面上,因此探测器上的任一点都对应于某一确定的散射角,光电探测器阵列由一系列同心环带组成,每个环带是一个独立的探测器,能将投射到上面的散射光能线性地转换成电压,然后送给数据采集卡。该卡将电信号放大,再进行AD转换后送入计算机,进一步计算出待测样品的粒度分布。图2-8是激光粒度检测仪Microtrac X-100,图2-9是其粒度检测报告。 图2-8激光粒度检测仪Microtrac X-100 图2-9Microtrac X-100粒度检测报告库尔特法也称为电阻法,当微粉颗粒通过一个小微孔的瞬间,微粉颗粒占据了小微孔中的部分空间而排开了小微孔中的导电液体,使小微孔两端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原理测试粒度分布的。小孔两端电阻的大小与颗粒的体积成正比,当不同大小的颗粒连续通过小微孔时,小微孔的两端将连续产生不同大小的电阻信号,通过计算机对这些电阻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粒度分布了。这种测量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测量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动态范围小、测量下限不够小等不足。图210是库尔特粒度检测仪Culter Multisizer3,图211是其检测报告。 图2-10库尔特粒度检测仪Culter Multisizer3 图2-11库尔特粒度检测仪检测报告2.4.2金刚石微粉颗粒形状颗粒形状是评价金刚石微粉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通常金刚石微粉的颗粒形状以接近球形为佳。在金刚石微粉生产过程中,非球形颗粒不遵循Stocks定律,因此非球形颗粒多的时候很难得到粒度集中的产品。在金刚石微粉质量检验中,颗粒形状会影响粒度检测,针棒状颗粒多的产品粒度检测变化大,一致性差。在应用中颗粒形状还会影响产品的磨削效率,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不过随着应用的拓展,现在也有需求不规则形状金刚石微粉的情况。金刚石微粉的颗粒形状检测常常使用光学显微镜。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1600倍,适合2微米以粗颗粒的检测(见图212,金刚石微粉光学显微镜照片)。在检测的时候使用载波片及甘油把待检测样品制成样本,置于生物显微镜载物台上进行观测,要求制作样本的时候颗粒分布均匀且不相互重叠,沿横向、纵向分别进行观察,统计等积形颗粒的百分比。人为观测统计误差大,重复性不好,采用颗粒图像分析仪可以改善这一情况。颗粒图像分析仪通过视频采集体系拍下样品图片后通过软件进行颗粒形状分析,可以给出球形度等形状参数,降低了人为观察检测的主观性。图213是颗粒图像分析仪的检测报告: 图2-12 金刚石微粉光学显微镜照片 图2-13 颗粒形状检测报告细颗粒的形状检测需要借助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于1微米以细的颗粒使用光学显微镜已经无法清晰观察其颗粒形状,电子扫描显微镜能达到几万、十几万的放大倍数,可以清晰观察纳米级别颗粒的形状。 图2-14电子扫描显微镜 图2-15金刚石微粉SEM照片2.4.3 金刚石微粉的杂质及检测方法金刚石微粉的杂质是指金刚石微粉中的非碳成分,可分为颗粒外部杂质和内部杂质。颗粒外部杂质主要由原料及生产过程引入,有硅、铁、镍以及钙、镁、镉等元素。颗粒内部杂质主要有铁、镍、钴、锰、镉、铜等,由金刚石合成过程中引入。金刚石微粉中的杂质会影响到微粉颗粒的表面性质,使产品不易分散。铁、镍等杂质还会使产品产生不同程度的磁性,对应用产生影响。金刚石微粉的杂质含量检测方法有多种:包括重量法、原子发射法、原子吸收法等。应用当中可根据不同的要求选取不同的检测方法。重量法适于总杂质含量(不包括灼烧温度下燃烧可挥发物质)的分析检测,主要设备有马弗炉、分析天平、瓷坩埚、干燥器等。JB/T7990-1998中规定:按规定取样并称取0.2g待测试样放入恒重的坩埚内,将装有待测样品的坩埚置于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温度允许20),残留物重即为杂质量,并计算出重量百分比。原子发射法、原子吸收法等适合于微量元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比如采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可以准确测量出金刚石微粉中ppm级别的微量元素。图2-16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2.5 金刚石微粉主要生产工艺及流程金刚石微粉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如图2-17所示:金刚石原料破 碎整 形入 库烘 干精提纯分 级粗提纯图2-17金刚石微粉生产工艺流程图2.5.1 金刚石的破碎和整形破碎及整形工艺在微粉生产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微粉颗粒形状指标和目标粒度的含量。科学合理的破碎和整形工艺,不仅能快速地将粗粒度(常规粒度100500微米)的金刚石原料,破碎为粒径范围约为(080微米)金刚石微粉颗粒,同时还可以优化颗粒形状,使微粉产品颗粒更加浑圆、规则,减少甚至完全杜绝长条状、薄片状、针棒状等影响微粉最终品质的颗粒,使适销的目标粒度产出比例最大化。常用的破碎及整形方法主要有:卧式球磨机干磨法、卧式球磨机湿磨法、气流磨法、高速搅拌球磨机湿磨法、行星球磨机湿磨法等。选用不同的破碎及整形方法,其破碎及整形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亦不相同。目前国内微粉企业主要采用的仍是卧式球磨机干磨法,这里仅以卧式球磨机干磨法为例来说明其生产原理及过程。卧式球磨机干磨法主要的工艺控制点为球磨机转速、球料比、装填系数、钢球配比等。实际生产中根据原料不同以及破碎、整形的目的而灵活掌握。在球磨机的筒体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转速愈高所产生的离心力愈大,钢球被带动沿筒壁上升的距离愈高。通过钢球下落时的碰撞和冲击作用对金刚石原料产生破碎,钢球下落时的碰撞和冲击作用愈强破碎效率也愈高。然而,当筒体转速达到某一临界值时,钢球就无法脱离筒体而随其一起转动,此时球磨机就失去破碎的作用。反之,球磨机转速较低时,钢球被带动沿筒壁上升的距离愈短,这时钢球主要靠挤压和摩擦对金刚石原料发生作用,对金刚石颗粒表面的突起部分整形效果就愈好且不破坏颗粒整体结构。但球磨机转速过低时,钢球不能提升到一定高度就滑下来,对金刚石原料产生的作用很小,不能达到高效率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在破碎整形过程中,合适的球料比和装填系数至关重要,球料比和装填系数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球磨机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球料比过高或装填系数过低,单台机器的投料量受到制约。球料比过低或装填系数过高,破碎和整形时间需要相应延长甚至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破碎、整形效果,当球磨机的球料比和装填系数确定后,还应选择不同直径的钢球按比例配装才能获得较好的颗粒形状和较快的破碎整形效率。一般来说,大钢球的破碎效果好,小钢球的整形效果好。通过直径不同的钢球配比方案,可以很好的解决效率和品质间的矛盾。由于各个生产厂家采用的原料、设备结构及预期产出目标规格的差异,上述工艺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下表2-5为典型220200球磨罐在破碎和整形过程中的各项具体工艺参数:表2-5 金刚石微粉的破碎整形工艺参数球磨目的球磨机转速球料比装填系数钢球配比原料破碎60-80转/分钟1:41:60.40.622-25=10%-15%20-22=25%-35%18-20=35%-45%16-18=15%-25%半成品整形40-60转/分钟1:51:100.40.614-6=10%-15%12-14=25%-35%8-12=35%-45%6-8=15%-25%2.5.2 金刚石微粉粗提纯处理工艺通常金刚石微粉的原料都是低品级的RVD金刚石,原料本身含有少量石墨、触媒金属及叶腊石等杂质,同时在后期的破碎、整形加工过程中还会引入大量的金属杂质。为了满足分级工序对产品纯净度的要求,必须在转入分级工序前将这些杂质除去。根据金刚石的化学稳定性好,高温下不与酸、强氧化剂反应的特性,一般选用化学方法对金刚石进行提纯处理。完成破碎、整形工序的金刚石主要杂质为金属,能与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类,利用这一特点,使用合适的酸对其进行处理,即可将绝大部分金属杂质去除,同时还可以去除石墨等杂质。一般进行酸处理的操作方法为:称量一定数量的金刚石微粉,放入5000毫升玻璃烧杯或其他耐酸、耐高温的容器,加入适量的酸液,将烧杯放置在通风橱内的电热板或工业电炉上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逐渐剧烈,待反应完全停止后,停止加热并把容器撤离热源,待物料冷却至室温后,将上层废酸液倒出,水洗至中性,转入分级工序。由于金刚石原料的叶腊石和石墨含量较少,为简化处理工艺,一般粗提纯工序不再对其进行专门处理,对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在完成分级后专门对成品进行后期精处理。 工业生产中,由于后期分级完成后还要进行再次精提纯处理,粗提纯工艺在满足分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成本,一般使用的化学试剂大都是工业纯,以下表2-6为粗提纯过程中各种处理工艺使用的具体工艺参数:表2-6 金刚石微粉粗提纯工艺参数酸处理工艺组份配比料、酸比例反应时间盐酸法36%盐酸:水=1:11:21:460分钟稀硫酸法98%硫酸:水=1:41:31:590分钟高氯酸法70%高氯酸1:11:290分钟浓硝酸浓硫酸法浓硝酸:浓硫酸=1:31:11:290分钟浓硫酸高氯酸法浓硫酸:高氯酸=4:11:11:290分钟 在金刚石微粉的生产过程中,提纯工序使用各种化学试剂,处理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废水,危害操作者职业健康和污染环境。为了改善操作者的工作环境并减少废气、废水排放,有些金刚石微粉生产企业开始尝试改变原有的提纯方式,将原来的敞口烧杯加热的处理工艺更换为使用大型密闭反应釜处理。反应釜采用电加热或导热油间接加热,材料为石英玻璃或内衬搪瓷钢质材料。根据生产规模可以选用20升、50升、100升等各种规格的反应釜,设备配套有自动搅拌、自动控温、废气中和吸收以及酸蒸汽冷凝回流装置。采用反应釜进行提纯处理,不但可以增加单次处理量,降低人员劳动强度,而且在节约能源,改善劳动条件及保护环境方面效果显著。2.5.3 金刚石微粉分级金刚石微粉在完成球磨破碎、整形加工及粗提纯工艺过程后,将对在线产品进行粒度分级处理。其中粒度分级工序的主要目的是要求粒度分布尽量集中和完全杜绝超尺寸颗粒。由于金刚石微粉颗粒太细,传统的筛网分级无法实现精确的分级,选用科学、高效、精密的分级方法尤其重要。随着金刚石微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市场对金刚石微粉的各项品质要求逐步提高,现阶段金刚石微粉企业常用的分级方法主要有:自然沉降法、离心法、溢流法、筛分法、水力旋流法等。由于各种方法均有其固有特点,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既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对金刚石微粉产品进行分级,也可以采用两种甚至更多方法相结合对产品进行分级。2.5.3.1 自然沉降分级自然沉降分级是根据同一比重的颗粒,因粒径不同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亦不同的原理,通过控制其沉降高度和沉降时间来分级粒度。颗粒在液体中受到三种力的作用,即颗粒固有质量所产生的重力、液体的浮力和介质对颗粒的阻力。颗粒沉降速度与颗粒与介质的接触面积、液体的粘度、颗粒在介质中运动受到的摩擦阻力等因素有关。著名的物理学家Stokes,曾于1851年正确地测定过球形颗粒在介质中运动受到的摩擦阻力,并导出阻力公式(2-1): (2-1)式中:Rc为球形颗粒在介质中运动所受的阻力;为液体介质粘度(Pas);d为颗粒直径(cm);v为沉降速度(cm/s)。当颗粒在溶液中达到平衡,即重力等于浮力加阻力时,有简化得Stokes公式的另一种表达式(2-2): (2-2)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980cm/s2);为颗粒密度(g/cm3);为液体密度(g/cm3);为液体粘度(Pas);d为颗粒直径(cm)。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2-2)式仍然是国际上微粉粒度分级与测量的理论基础。将人造金刚石的密度=3.52g/cm3,液体的密度=1g/cm3、粘度=0.01 Pas(293K)以及重力加速度g=980cm/s2代入(2-2)式,得 (2-3)离心分级跟自然沉降分级原理相同,区别在于离心法是借助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代替重力对金刚石微粉产品进行分级。对较粗颗粒而言,由于颗粒较重,沉降时间短,采用自然沉降法可以使粒径相近的颗粒沉降距离拉长,有利于对相近规格金刚石微粉产品的精细分级。但对较细颗粒,由于颗粒自重很小,在重力场中自由沉降的速度很慢,再使用自然沉降的方法将大大延长生产周期,占用大量的分级容器和场地,超细颗粒甚至由于布朗运动和颗粒间的干涉沉降作用无法进行有效分级。而在离心力场中,向心加速度远远超过重力加速度,使微粉颗粒运动的速度大大提高,从而加快了分级速度。因此,很多金刚石微粉生产企业都是采用自然沉降法和离心法相结合的方式生产由细到粗的全规格微粉。自然沉降法分级是最基本的金刚石微粉生产方法,工艺简单,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其存在占用人工多、对较细粒度的产品生产周期较长的缺点。离心法对较细粒度产品分级效率大大高于自然沉降法,但设备投资大,对人员操作要求较高。影响自然沉降法和离心法分级的主要因素是颗粒形状、分散剂选择和用量、料浆浓度、温度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分级时间、沉降高度、离心机转速等。其中自然沉降法受颗粒形状、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而离心法受分散剂选择和用量、离心机转速和时间的影响最为明显。2.5.3.2 溢流法分级溢流法可以理解为反向的沉降分级方法。在一个溢流分级容器内,水从底部进入容器的下部锥体,随着分级容器横截面的逐渐扩大,流体的上升速度逐渐减慢并最终在上部柱状筒体内稳定下来。颗粒逆着上升的水流沉降,在流速稳定时,一定粒度尺寸的颗粒由于受重力和水流的反向推升力的共同作用,当所受二力达到平衡时,颗粒会处于既不上升也不下沉的悬浮在某个高度。过细的颗粒会随着水流溢出分级容器,过粗的颗粒在沉入下部锥体部分时由于流体速度变大,也会按照粒度的不同而在不同的高度悬浮。调整流量,即可得到相应粒度的产品。溢流法分级生产周期比较长,生产过程中消耗水量大,但相对其它分级方法,具有分级精度较高,人工占用较少的特点。微粉颗粒形状和流量控制是影响溢流法分级技术的关键因素。颗粒形状差,会因为颗粒在流体体系内的不规则运动而影响产品粒度指标;同时因为溢流法分级是在一个动态平衡的体系内完成的,流量控制不稳定,会直接导致粗细颗粒层间的互相混合,无法实现准确的产品分级。2.5.3.3 水力旋流法分级水力旋流法是利用离心沉降原理,通过料浆在水力旋流器内的高速旋转,加速粗、细颗粒的分离。作为一种成熟技术,该工艺广泛用于多种领域的粗分级和产品脱水。其主要特点为速度快、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连续投料,除2微米以细的过细颗粒外对全系列金刚石微分微粉的分级都有效。但也存在分级精度差的缺点。作为一种粗分级的方法,与后期的自然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低压电工操作证模拟考试复审题库及答案
- 识测试题及答案
- 电工(初级工)测试题+答案
- 2025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5河北省社区《网格员》模拟试题(含答案)
- 北京少儿乐理知识培训班费用课件
- 标准化销售流程课件
- (2025)医疗护理员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 柴油发动机基础培训课件
- 查验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临床护理值班管理制度
-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及护理
- 防汛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 施工现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2025届上海市高考英语考纲词汇表
- 2024年江苏省阜宁县安监局公开招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乡镇土地租赁合同范本
- 快递柜安装协议书
- 2025年真空抽滤桶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陕西省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清单(2025年)
- 快递行业交通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