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镇花溪谷概况.doc_第1页
中和镇花溪谷概况.doc_第2页
中和镇花溪谷概况.doc_第3页
中和镇花溪谷概况.doc_第4页
中和镇花溪谷概况.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和镇花溪谷旅游概况及中和镇相关情况介绍中和镇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东北部,全镇有25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5.8万,幅员面积121平方公里,是雁江区地域面积最大的一个镇。一、区位优势中和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东、南、北面分别与雁江区的丹山镇、东峰镇、清水乡、宝台镇、保和镇接壤,东北部与乐至县的中天镇毗邻;307县道(板永路)自西向东穿境而过,乡道贯穿南北;经省道106线到资阳城区27公里,经遂资眉高速公路到城东新区仅12.5公里;新机场高速建成后,距简阳机场仅22公里;规划中的成资潼广高速公路穿中和全境,并与新机场高速并轨,届时中和镇将是三条高速路的节点,成为资阳市第二个交通枢纽站。二、特色产业中和镇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发展,是省农科院水稻科技示范单位,既是农业大镇,也是畜牧大镇,更是远近闻名的“榨菜之乡”、“酿造之乡”、“矿泉水之乡”。中和镇农作物主要以粮、油、果、菜为主,其中柑桔、榨菜和辣椒最为突出,其中柑桔挂果8千亩、年产值2000万,榨菜2.4万亩、年产值2400万;传统工业主要以建材、酿造、食品加工为龙头,尤以酿造业最为发达,传统名特食品“中和醋” 远销省内外十多个大中城市,与山西老陈醋、阆中保宁醋齐名;自然特种矿产资源“露乐”矿泉水经国家地质部鉴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天然矿泉水标准,是含锶、偏硅酸、镁的优质矿泉水,甘甜可口,闻名省内外,龙潭、干沟片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地下水源。三、新农村建设中和镇按照“城乡统筹、产村相融”的原则,结合新村建设“发展生产、生活宽裕”的任务和目标,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新村。明月村位于遂资眉高速公路入口处,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五园一社的美丽新村,即500亩精品示范果园、100亩莲藕水产生态养殖示范园、500亩种养一体循环农业示范园、覆盖十个社的中小企业园、覆盖四个社的旅游观光休闲园、以及一个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在建立示范园区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全村2000亩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并配套建设贯通各社和通往邻村的水泥路,自来水、天然气供应入户,户户花园美景,把明月村建成集工农商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美丽新村。目前,明月村9社新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村内道路平整,农舍样式精致,池塘碧波荡漾,四季花香弥漫。我镇三清村充分利用优越自然条件,依托“资阳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天然生态农业,推进新村建设和社会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幸福养生为一体的示范点;今年我镇正集中力量打造巨善村蔬菜种植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目前业主引进及租地工作已完成。四、小城镇及工业园区建设2013年中和镇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并确定为21个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成为了雁江区落实“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战略的重要支撑。目前正计划实施的旧城改造项目总用地98.48亩,净用地74.34亩,涉及场镇居民286户,拆迁面积3万余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摸底工作并与投资业主达成协议;即将启动的板永路场镇过境段风貌塑造,实行“黑化、绿化、彩化、亮化”建设标准,将一改过去以街为市、车过尘起脏乱差的场镇形象。到2017年中和场镇人口达2.08万,城镇化水平达32.8%,到2030年,中和将建成为5平方公里的新兴小城镇,城镇总人口达4.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5.8%。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业强区”的总体部署,打造工业强镇已确定为中和镇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规划中的工业园区占地约2.5平方公里,是以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农产品加工、建材生产为重点的现代化、环保生态型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两条园区主干道路(其中东西1号主干道,长2700米、宽40米,概算投资13000万元,南北1号主干道长1600米,宽34米,概算投资7000万元)建设正在有力推进中。建成后的城东(中和)中小企业园将成为立足雁江、服务资阳、连接川渝的综合性工业园区,计划入驻企业4050家,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1万人。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中和历史悠久,唐属丹山县,宋隶磐石县,明归资阳县,清乾隆八年建中和场,1909年置中和乡,民国时期属九区,解放初属二区,1961年建中和区,1992年撤区并乡后建立中和镇。中和人杰地灵,既是现代革命作家、诗人邵子南的故乡,也是全国十大法官之一苏泽林、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的家乡,还有5名地厅级干部也从中和这块沃土上走出。六、旅游资源花溪谷位于雁江区中和、保和、老君等镇乡,流域面积199.4平方公里,雁江境内长达70.4公里。花溪谷内幽谷狭窄,重岩叠嶂奇山异峰,各种动植物品种多,天然植被好,自然、人文景点多(已发现自然景点51处,人文景观24处)。夏天激流翻滚响水滩,形成高15米、宽50米的白龙瀑布,春、秋、冬溪水清澈透明,小鱼成群,并有鸟类在深谷啼鸣,沿岸奇坡异石,峭壁似画。花溪谷是中和镇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花溪谷主要景点位于中和镇与保和镇的交界处,由龙颈湾、响水潭、黑滩、白杨沟四条溪谷组成,总长约20公里,幅员50平方公里。四谷各有特色,尤以龙颈湾最绝,景点相对集中。龙颈湾峡谷被红花电站水坝拦腰切为两段。上段为白龙湖,高峡平湖,水波如镜,山水互映。下段草深茂林、乱石穿空,溪流婉转,状如原始森林,被誉为“天然氧吧”。花溪谷两岸山上是通过国家林业部验收的长江上游防护林,秋天的树林,红黄绿叶交相辉映,五彩斑斓,可与九寨秋色比美。我镇境内的花溪谷位于白云村和罗家村境内,涉及白云村9个社、罗家村6个社,人口近2000人,产业以传统粮油、柑桔、种植、养殖为主,这两个村的柑桔种植面积达5000亩,计划种植1万亩;用地分类包括耕地、林地、村民住宅用地、农业生产设施用地。七、旅游发展的困难及建议十多年前,有人在花溪谷承包土地搞旅游观光、种植养殖,但一直不成气候。原因有如下几点:1.交通制约。从中和方向到花溪谷目前还有最后的一公里多土路,即使不下雨,普通小车也不能进入。2. 形式粗放。花溪谷旅游起步晚、底子薄、基本处于无投资、无人管的现状,也没有形成规模,还处于粗放阶段。3.宣传面窄、影响小。在宣传方面仅限于“天然氧吧”等干巴巴口号的宣传,没有打开区内外旅游市场,前来观光游玩的人少,影响力自然很小。建议:1.利用毗河乡村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