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笋芽儿教案.doc_第1页
二年级笋芽儿教案.doc_第2页
二年级笋芽儿教案.doc_第3页
二年级笋芽儿教案.doc_第4页
二年级笋芽儿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笋芽儿教案李兰 时间2-23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指导读题1、猜谜语:“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2、认识笋。(出示笋的图片)你们认识她吗?你们对她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相机板书词语“笋芽儿”。)3、读词识字。(1)指名领读课题,强调儿化音的读法。(2)识写“笋、芽”,教师范写。笋:上窄扁;下宽大。“尹”中横要长,右边出头,撇向左下长伸。芽:“艹”横长;“牙”横短,竖钩稍长。4、过渡:小小的笋芽儿不到两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今天我们就来有感情地读读这篇童话。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检查自主学习情况。(1)我会读。课件出示词语:笋芽儿呼唤唠叨漆黑沉睡撒娇滋润照射辫子山冈自豪扭动爱抚揉了揉轰隆隆向上钻叽叽喳喳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齐读。说说哪些词语读懂了,哪些词语没有读懂。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撒娇、唠叨、漆黑、自豪、滋润、辫子、轰隆隆。动作演示来理解:呼唤、扭动、爱抚、揉了揉、向上钻。去掉拼音朗读。(2)我会认。出示“我会认”中的14个生字,指名朗读、正音。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自由交流)如: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等;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轰、辫”等。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1、过渡: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关心和爱护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2、朗读春雨姑娘的话,识记书写“呼唤”。(1)听,这是什么声音?(课件播放“沙沙沙的春雨声”)(2)春天来了,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她是怎样唤醒笋芽儿的?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描写春雨的句子: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着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呼唤”一词变色,谁能用其他词来替换“呼唤”?(呼叫、呼喊。)谁愿意当春姑娘,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指名读句子)笋芽儿还没醒呢,谁再来呼唤呼唤笋芽儿。(相机指导朗读,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的呼唤。)谁能用“呼唤”说一句话?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呼唤”。(“口”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呼”字右部首笔为短撇。“唤”字右部第六笔撇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上面不要出头。)3、朗读描写雷公公的句子,识记书写“轰”。(1)听,这又是什么声音?你听到过这个声音吗?(课件播放“雷声”)(2)春雨姑娘很温柔,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那么,雷公公又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课件出示描写雷公公的句子: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想象一下,雷公公会用粗重的嗓音呼唤些什么呢?谁来做雷公公,呼唤这些笋芽儿?(指导朗读,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我们也学一学雷公公,一起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儿吧。(全班齐读)除了雷公公的叫喊声,你还听过哪些声音是“轰隆隆”地响的?你还能说出几个像“轰隆隆”这样描写声音的词语吗?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轰”。(“车”要写得扁些,下部左边的“又”捺画变点。)4、朗读描写竹妈妈的话,识记“唠”。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向上钻,妈妈见了,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描写竹妈妈的句子:妈妈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1)理解并识记词语“唠叨”。指名读,点评正音。妈妈唠叨什么呢?谁愿意当笋芽儿的妈妈?(指名读妈妈的话,随机正音顺句。)出示填空,组织交流:妈妈见了,忙给笋芽儿穿上()衣服,还()唠叨:“()”像这样重复告诉别人不要怎么样,要怎么样,就叫唠叨。指导识记。生活中有谁像笋芽儿妈妈一样唠叨过你?都唠叨了什么?你能用“唠叨”说句话吗?你还见过谁唠叨过谁?唠叨些什么?小结:唠叨里有温暖的关心;唠叨里有不舍的牵挂;唠叨里有浓浓的爱意(2)齐读笋芽儿妈妈的话。5、除了以上我们说的,笋芽儿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太阳公公。)是啊,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多么舒服呀。谁来读一读描写太阳公公的句子?课件出示描写太阳公公的句子: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四、布置作业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写几句完整的话或者编字谜、编儿歌。中彩那天教案宋雪娇 时间3-1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据”;能正确读写“维持、精湛、闷闷不乐、迷惑”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理解“道德难题”的含义。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教学难点: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理解“道德难题”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总会有一些难忘的日子,会让我们一直记在心里。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中彩那天”。2、探讨题目:“中彩”指什么?(买彩票中了奖)3、过渡:中奖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兴奋、激动、开心)可是一位父亲却将中的大奖让给了同事,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按照自读要求自学。(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1)正音:“财、赠”都是平舌音,“驰、属、驶、捎”是翘舌音。(2)交流分享识记生字的方法。比较形近字“弛驰、像橡、财材”。(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领读。生计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存根橡皮馈赠奔驰教诲拨电话缓缓驶过闷闷不乐迷惑不解梦寐以求(4)理解不懂的词语,教师重点指导“拮据、精湛、馈赠、闷闷不乐、梦寐以求”等词语。(5)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正音。(6)学生小组内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选代表汇报。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每段都写了什么?2、小组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2段):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和父亲渴望有一辆自己的汽车。第二部分(39段):写父亲无意中抽中了大奖,但是中奖的号码却是父亲帮同事库伯代买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父亲把汽车还给了库伯。第三部分(10段):写“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3、全班交流并小结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4、再读课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讨论后归纳。(1)父亲遇到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为什么父亲中了彩还不高兴?(2)中奖以后,“我”开始很兴奋,后来为什么闷闷不乐?(3)为什么汽车被库伯开走了,“我家”反而特别高兴呢?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2、抄写词语“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3、用“精湛”“梦寐以求”各写一句话。4、课外搜集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蒋志华 时间3-1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嚼”;能正确读写“咀嚼、幼稚、寂寞、重临”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感悟课题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她的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2、解题:文题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支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师: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令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二、预习交流,初步理解1、默读课文,交流预习情况。(1)小组代表读生字词。注意“嚼”“傻”“卸”的读音和写法。“咀嚼”的“嚼”读ju;“慢慢地嚼”的“嚼”读jio。“卸”共9画,第7画是提;“傻”的右上部分里面不是“夕”。对于不理解的词语通过全班交流弄懂。(2)各小组分段读课文。(3)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4)阅读课后“资料袋”中有关林海音和这篇课文的介绍。师概括总结:“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5)解释课题:“冬阳”指_;“童年”指_;“骆驼队”指_。2、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并且在学习小组中读给同学听。(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正音。)三、再读课文,梳理层次1、自读课文,思考:围绕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哪几个片段?分别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并试着加上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学骆驼咀嚼(第4自然段)、谈驼铃用处(第59自然段)、想替骆驼剪毛(第10自然段)、追问骆驼去处(第1114自然段)。2、体会文章虽然看起来写的事很多,但都是围绕骆驼队来写的。3、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季节顺序。)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观看城南旧事这部电影。树和喜鹊名师教案王元园3-16教学目标:1、 会写本课要求书写的6个生字,学习偏旁“子字旁”和“倒八”。2、 会正确认读本课要求认读的12个生字。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理解“也”的用法并会用“也”说话。教学重点: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认读本课生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树和喜鹊“孤单”“快乐”的原因,会用“也”说话。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谈话揭题。1、师生合唱歌曲找朋友。2、谈话:同学们都有朋友吗?假如你没有了朋友,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3、读课题,猜一猜:你猜树和喜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发言)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树和喜鹊,看看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2、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拼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2)把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4)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课件不仅要出示需要掌握得生字新词,还要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只有 鸟窝 孤单 种树 邻居 安安静静招呼 快乐 从前 后来 喜鹊 叽叽喳喳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读,加深对字词的印象。(5)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三、熟读课文,感知理解。1、开火车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学生发言,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3、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孤单”“快乐”。(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孤单”?你什么时候最孤单?(2)为什么“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3) 为什么后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朋友”或“邻居”,感受朋友或邻居的重要性。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至五自然段。4、 课件出示: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请学生读句子,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也”说一说吗?四、观察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并读一读。2、仔细观察每个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和笔顺,说一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自由发言。3、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检测。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特别注意提醒学生的书写习惯。5、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价。五、回顾知识,课堂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树和喜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树和喜鹊只有自己的时候是孤单的,但是有了很多很多的树和很多很多的喜鹊之后,它们是快乐的,所以朋友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都要交好多好多好朋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12个生字,认识了偏旁“子字旁”和“倒八”,会写6个生字,会用“也”说话,会说“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最棒的!惊弓之鸟教案李中香 时间3-24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失群”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4、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听写生词:魏王、射箭、大雁、悲惨、裂开。2、同桌互相批改。3、结合听写的这些词,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4、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奇怪的事呢?更羸为什么能做到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研究。二、细读文章,深入研究1、研究起因。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有名、能手”知道更羸善于射箭。)2、文中有一个段落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更羸不用箭就可以“射”下大雁,快速找出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3、从文中找出更羸做出判断的原因。(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4、更羸的判断是否正确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更羸的自信,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更羸的自信?(1)重点学习更羸对魏王说的话。(2)从这组对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从魏王的情感变化体会出更羸的了不起。从更羸的笑,体会出他的自信。从“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体会出更羸的胸有成竹。)(3)全班分角色展示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可以表现更羸的自信,也可以表现自己对更羸的敬佩等。)过渡:更羸如何能判断得如此准确呢?请同学自读课文,看看有什么发现。6、体会更羸表达的条理性。更羸说的话很有道理,也很清楚,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看句子和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1)“因为大雁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_。”(飞得慢。)(2)“因为大雁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_。”(叫得悲惨。)(3)谁来说说,句子和句子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恰当地运用了关联词语,这样表达使条理更加清晰。)7、体会更羸观察的细致。(1)课件出示: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2)学生汇报。预设:从“仔细”一词知道他是经过细致观察才得出结论的。教师引导:你很会学习,可是这么远他看得清吗?魏王也在看,怎么没看出来?(一定是长期观察的经验积累,说明更羸平时就是个有心人。)8、体会魏王的变化。课件出示对魏王的描写:A、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B、大吃一惊。C、魏王更加奇怪了。(1)这几句话体现了魏王怎样的变化?(怀疑吃惊奇怪)(2)同样在打猎,同样看到了这只大雁,为什么两个人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3)通过这样的对比,你体会出了什么?(4)将更羸和魏王对话的部分和同桌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三、回顾课文,总结收获1、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围绕“惊弓之鸟”的意思和寓意说收获。)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开篇简洁,结尾揭示原因,吸引读者的兴趣。)3、师小结: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许多奥秘。希望同学们也能够仔细地观察生活,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教师讲故事: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他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就害怕。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概括是什么?(惊弓之鸟)2、刚学过成语就能运用,这可真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曾经受过惊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很害怕”,一般都可以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来形容,像“惊弓之鸟”这类好听、有趣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希望大家能多找这类故事读,然后讲给别人听。回家之后,你们愿意把“惊弓之鸟”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吗?三个儿子教案李兰 时间5-8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教学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文题,引入新课1、教师板书文题:三个儿子。指名朗读文题,适当指导:“儿子”的“子”是轻声,“三个”的“个”也可以读得轻一点。2、指导学生再读文题,用“聪明”鼓励、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并板书“聪”字,引导学生观察“聪”的字形:你只要观察“聪”的每一部分,你就会明白老师为什么表扬大家聪明了。3、小结:左边一个耳字旁,耳朵会倾听;右边眼睛会观察,一张口会表达,还要学会用心思考。这样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4、指导学生书写“聪”字,并用“聪”字组词语,说句子。5、情境引入:从前有一个聪明的国王,他想找一个合适的孩子继承他的王位,于是,国王打扮成一个老人,开始了他的寻找之路。这天,国王在一口井边,看见了“三个儿子”,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也做个聪明的孩子,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嘴巴为国王做一个小参谋吧!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把每一个生字读得正确,努力把每一个句子读得流畅。遇到难以解决的地方,可以先圈画出来,再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2、同桌互相把“我会认”里的生字读给对方听一听。读对了,用“聪明”组成的句子夸一夸;读错了,想一个聪明的办法帮助他记一记这个字。3、识记交流:瞧!文中的生词宝宝也急着和你们交朋友呢,你们能把它们都读对吗?(1)点击课件,出示插图中的水桶,认识“水桶”,认读“桶”字,并做扩词练习: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桶?(铁桶、油桶、塑料桶等)(2)点击课件,“拎”自桶内缓缓上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拎”是前鼻音。通过模仿动作,理解“用手使劲往上提”这个动作就叫“拎”。(3)归类识字:课文中还有一个字表示和“拎”相同的动作,哪位同学发现了?(提)观察“提”“拎”,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动作都离不开手,所以这两个字都是提手旁。)(4)点击课件,“沉甸甸”从水桶里溢出,随后慢慢落下。指导读好“甸”,学生个别读,齐读。(5)点击课件,从桶里呈放射状迅速出现“嗓子”“胳膊”“晃荡”,指导学生读好这三个带有轻声的词语。(6)引导学生拍拍胳膊,观察“胳膊”一词,说说自己的发现。(这两个字都是月字旁。)(7)扩充识字:月字旁在过去又叫肉月旁,也就是肉字旁。所以,很多月字旁的字都和身体有关系。想一想,还有哪些月字旁的字和我们的身体有关系?(脸、肚、脑、腿、脚)(8)指导书写:仔细观察“晃荡”这个词,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荡”字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得宽一些,盖住下面的三点水,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指导学生先书空,再在本子上写一写。4、学生完成“我会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写完后与范字对照,再改一改,这样,字就会写得越来越漂亮。5、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进行点评,重点指导学生针对自己写不好的地方,观察同学的书写,或者向同学请教。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1、引言:同学们又快又准地识字、写字,生字宝宝都在夸奖大家聪明呢!看,它们一边微笑一边跳回句子和段落中,等待大家的朗读呢!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2)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3)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3、句子练习:介绍三个不同的人或事物,我们就可以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个”还可以换成别的量词,比如“只”“条”等,这样就能说得更清楚,更有条理。你能尝试着说一说这样的句式吗?4、小组内每人一个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当小老师,帮助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5、课件出示插图:你能根据插图,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儿子在翻跟头,一个儿子在唱歌,一个儿子帮妈妈拎水桶,老爷爷说,这里没有三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请你和爸爸、妈妈,还有家里其他人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2、请你猜测一下:装扮成老爷爷的国王最终会选择谁做他的继承人呢?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宋雪娇 时间5-12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写“寻常、信奉、违背、胆大妄为、固执”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言引路,走近伽利略1、导入: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到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在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名言)2、教师与学生分享一则名人名言。(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1)指名朗读后组织学生交流:请你说一说从这则名言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2)揭示名言作者: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多媒体出示伽利略画像和名字)(3)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搜集到的关于伽利略的资料。(要求语言简练)(4)课件出示:伽利略一生的辉煌成就。(简表)(5)小结:伽利略能够获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恪守这样的信念(齐读名言)3、导入新课:下面就让我们先走进伽利略年轻时一次举世闻名的试验,去真正认识一下这位科学家吧!教师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生齐读,正音“着:zho”)4、教师引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二、合作梳理,学习生字新词1、教师指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感情适当。2、纠正易错字及强调个别字音:(1)违(wi)反的违不能读成三声。(2)“拴、释、执”是翘舌音;“萨”是平舌音。(3)略的拼音书写:上两个点不能忽略。3、要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本课生字生词。学习要求:(1)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学生字音是否读得准确。(2)指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结合预习的知识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大家都不太了解的词语,可以查词典。(3)我做“小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在生字学习中遇到的问题。(4)小组内学习评价。4、汇报学习结果。三、整体感知,了解伽利略1、用“剧本串联”的方式抽查朗读,随机正音。(1)请3个学生来为我们讲述一下这个故事。(2)如果把这个故事看成是一个剧本,可以分成这样的三幕:(课件出示)第一幕:“辩论家”伽利略第二幕:“思想家”伽利略第三幕:“实践家”伽利略2、学生依据提示将课文合理地分成三部分。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四、对比品读,赏析伽利略1、课件再次出示伽利略的名言,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默读全文并思考:(1)从这件典型的事例中找一找,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学的真理”具体是什么?(2)“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的所谓真理”又具体指什么?请用“_”画出来。2、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探究,教师巡视。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1)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学的真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2)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的所谓真理:亚里士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4、简单介绍亚里士多德:最博学的人、古代圣人等。5、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比朗读后概括填空。两个人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伽利略则认为:“()。”6、教师导学:在17世纪的意大利,当时并没有人相信伽利略说的话,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1)课件出示: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什么是“信奉”?该怎么读才能读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人们如此信奉亚里士多德,而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却敢提出与他截然不同的观点,请在文中找一找哪些词是人们对伽利略的评价。(胆大妄为、固执)你认为他们评价得对吗?(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伽利略当时面临的困难之大。7、教师引问:伽利略会惧怕这些困难吗?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去一步步证实自己的真理的?下节课我们将与伽利略相聚在比萨斜塔,一起见证这段了不起的历史!第二课时一、旧知导入,进入阅读1、教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伽利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在学生畅谈感受后教师引入名言:伽利略在人们的责备与讥讽中,在当时那么多人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背景之下,他依然恪守着这样的信念:(课件出示名言)“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3、导入新课:那么,伽利略到底胆大妄为地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请学生默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二、品读经典,感受心灵1、学生用充分的时间默读课文画句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情况。2、师生合作交流,梳理归纳伽利略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