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pdf_第1页
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pdf_第2页
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pdf_第3页
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pdf_第4页
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 4 卷第3 期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8 年9 月 塑 丝型旦 i 竺型竺 兰 竺星些曼皇呈 竺旦 呈墨呈兰望 兰竺 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 任月花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山西离石0 3 3 0 0 0 摘要 列举了八本英汉词典对专有名词的译义 并依据归化 异化翻译策略与双语词典编纂的功能 宗旨等 理论 对双语词典编译中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尝试桂探讨 关键词 翻译策略 双语词典 编译 归化 异化 中图分类号 H 1 5 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8 7 8 3 4 2 0 0 8 0 3 0 0 2 6 0 5 归 异化之争由来已久 至今仍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 对于应该采取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策略 译界同仁各抒已 见 他们或主张以异化为主 或主张以归化为主 使归 异 化走入二律悖反的境地 其实 归化与异化都有其存在的 价值和意义 由于翻译的同的 文本类型 作者意图以及目 标读者的不同 翻译策略的选择也不会相同 两者会长期 共存 1 而且 笔者发现 对于普通文本 特别是文学文本 应用的翻译策略的讨论诸多 可以见诸于各书籍 期刊 然 而 双语词典编译的翻泽策略至今少有人问津 因而本文拟 就双语词典编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 对归化与异化 在该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然而 欲讨论归化与 异化在词典编译中的应用 首先得弄清楚归化与异化的渊 源 本质 以及词典编纂的功能 特点等 以便为进一步分 析提供理论依据 一 归化与异化的渊源及本质 对归化 异化的描述 始见于德国施莱尔马赫的论述 他指出 翻译只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 动 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 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培不 动 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但施氏 并朱授之以名称 后来 美国劳伦斯 韦努蒂将第一种方法称作 异化法 f o r e i g n i z i n gm e t h o d 将第二种方法称作 归化 法 d o m e s t i c a t i n gm e t h o d 船1 由此 归化 异化得其名 翻 译学词典 对归化 异化作了如下解释 D o m e s t i c a t i n g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r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 i sat e r mu s e db yV e n u f it o d e s c r i b e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r a t e g yi nw h i c ha t r a n s p a r e n t f l u e n t s t y l ei sa d o p t e d S Oa st o l e a v et h er e a d e ri np e a c e a sm u c h 收稿日期 2 0 0 7 1 0 2 1 作者简介 任月花 1 9 7 3 一 女 汉族 山西离石人 吕 梁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 2 6 a sp o s s i b l e a n dm o v e st h ea u t h o rt o w a r d sh i m 3 F o r e i g n i z i n g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rM i n o r i t i z i n gT r a n s l a t i o n i sat e r mu s e db y V e n u f i 1 9 9 5 t od e s i g n a t et h et y p eo ft r a n s l a t i o ni nw h i c haT r i sp r o d u c e d b yr e t a i n i n gs o m e t h i n go ft h ef o r e i g n n e s so ft h e o r i g i n a l S Oa st O l e a v et h ea u t h o ri np e a c e a sm u c ha s p o s s i b l e a n dm o v et h er e a d e rt o w a r d sh i m 3 1 简而言之 归 化是指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 把读者带回家 而异化是指 目的语读者向原作者靠拢 把读者送到异域 异化的理据是语言文化的开放性与渗透力 因为语言 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具有不可估鬣的吸纳 包容的 能力 归化的理据是两种语言文化存在着明显的特异性 要完全传递 形 意 神 是不可能的 f 4 l 因而 有人主张以 异化为主 有人主张以归化为主 依笔者看来 由于译者对 翻译所持的态度不同 翻译实践中对翻译策略的抉择总会有 所侧重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不 同的读者接受能力的条件下 翻译策略会各领风骚 适应当 时的文化 社会 大语境 随着文化转向的风靡世界与民族 文化的深层次交流 译者也许会从新的视角解读归化 异化 策略 也许会出现兼取归化 异化之长 摒弃归化 异化之 短的新的翻译策略 使翻译理论的发展呈现异彩纷呈的大好 局面 因此 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孰优孰劣 孰主孰次 归 化与异化看似矛盾 实则互补 它们是翻译策略多元中的一 元 两者会长期共存 在翻译文本时 译者既要考虑到译语读 者的接受能力 也要考虑将异域风情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 前 巧妙掌握好归化 异化之间的平衡与适度 在双语词典的编译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归化 异 化的抉择与翻译策略的应用 究竟编译者采取何种策略 不 仅与译者自身的翻译态度 译者对读者的责任感有关 而且 与词典自身特点及编者的编译目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 万方数据 而 有必要对双语词典编纂有大致了解 以便为译者的翻译 策略在该领域的应用追根溯源 二 双语词典编纂 词典是释疑解惑的工具书 5 词典具有两方面的构成 要素 一是形式要素 一是功能要素 凡是词典 总要有词 目与释文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词典学上把它们分别称为 左项 和 右项 这是词典的形式要素 词典的主要任务 是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信息 为读者解疑释惑 这就是词 典的查询功能 即词典的功能要素 形式要素与功能要素之 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统一的 6 1 词典按所涉及的语种可分为单语词典 双语词典和多 语词典 双语词典是涉及两种语言的词典 其主要内容是在 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中找出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意义 相等 或相近 的对应词 一般不作解释 因此 双语词典 有助于读者进行两种语言的对译 拍H 双语词典具有 科 学性 信息性 实用性 等特点 晦 1 对于双语词典 编者的任务在于 译义 而非 释义 为 满足词典预定读者群的需要 在译义中 译者必须艰难地抉 择其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 既然涉及到翻译策略的取舍与选 择 也必然不可避免地涉及译者对归化 异化的平衡与把握 因此 拟对词典编者在翻译词目意义时所采用的归 异化翻译 策略进行尝试性分析 但由于词目类型之多 数量之大 因而 笔者只就词典中名词的意义翻译进行讨论 以期抛砖引玉 三 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分析 英汉词典是双语词典家族中的一支大系 其读者群所占 比例当属双语词典之首 故本文的比较对象是八本英汉词 典 分别是 1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第三版 2 英汉大词典 3 C O B U I L D 英汉双解词典 4 蓝 登书屋韦氏英汉大学词典 5 现代英汉综合大辞典 6 新英汉词典 增补本 7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 四版增补本 8 2 1 世纪大英汉词典 下文用其相应的 数字指称该词典 笔者作出这一选择 是考虑到学习型词 典与百科型词典各具特色 各占一半 以使分析相对客观 全面 避免以偏概全 英语名词 按其词汇意义 可分为两大类 普通名词 C o m m o nN o u n 和专有名词 P r o p e rN o u n 普通名词表 示同一类的人或物 包括抽象概念 的名称 专有名词表示 个人 国家 地方 机构 组织等的专有名称 1 普通名词是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 由于自然界与 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共同的特性 而普通名词又是人类在共同 劳动过程中为满足交流需要产生的 因而 大多数普通名词 在中西文化中的所指相同 基于此 译者很容易在汉语中找 到其相应的英语的对应词 所以归化策略成为译者的首选策 略 例如 对d o o r r e v e n g e t r i c k 等词 八本词典无一 例外地采用归化译法 当然 也不排除异化策略作为补充 尤其是由于社会 历史等因素 英语的某些词汇在汉语中是 空缺词汇 在汉语中没有现成的对应词进行翻译 或者即使 有该词汇 但中西文化对其解读不同 该词的文化内涵有所 差异 在此类情况下 异化策略必不可少 诸如对j u r y 这一 文化空缺词 八本词典的译者都依据其意义 译为 陪审团 并利用加注的方法来减弱 陌生感 帮助读者理解该词 对 d r a g o n 一词 由于中西读者对此词的解读不同 中国视 d r a g o n 为吉祥物 而西方则视d r a g o n 为不祥物 八本词典 的译者大多归化 异化兼用 译为 龙 与 撒旦 魔鬼 既 给读者带来熟悉感 又没有丢失该词在西方文化中的言外之 意 即译者在译普通名词时策略几乎一致 随着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 新的专有名词以惊人的速度 频繁诞生 其种类之多 数量之大 绝非本文所能涵盖 因 而笔者只取其中两类 表示文化意义的词和术语来进行分 析 此分类仅代表笔者的观点 笔者之所以如此选择 自 有其原冈所在 毋庸置疑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 文化的载体 文化包含着语言 并影响着语言 而语言 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保存文化 交流文化和 反映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哺1 笔者认为这两类词是文化 差异的代表 从中可以看出译者对待文化差异所采取的翻译 策略 一 表示文化意义的词 先看八本词典对以下各词的译义 为方便起见 对每一 个词目 先列出其英语释义 以供比较之用 N o a h sa r k t h el a r g eb o a tw h i c hN o a hb u i l t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B i b l e t os a v eh i sf a m i l ya n d t w oo fe v e r yt y p eo fa n i m a l f r o maf l o o ds e n tb yG o d 1 圣经 中的 诺亚方舟 2 1 挪亚方舟 基督教 圣经 故事人物挪亚建造的 方形大船 他与家属以及每种动物雌雄各一乘此方舟逃脱了 大洪水之灾 2 仿挪亚方舟的儿童玩具3 大型 或笨重 老式 的交通工具4 动 舟蚶 3 无 4 孤甄友臭 本词在N o a h 词g 之下 5 诺亚的方舟位N o a h 2 之阳 万方数据 6 1 挪亚方舟 基督教 圣经 中挪亚为避洪水而造 的方形大船 2 装有各种动物的玩具船臼c 橱癌a r k 刃f 之 7 无 8 1 圣经 挪亚方舟 创世纪 5 9 2 儿童玩具 挪亚方舟 3 大型 或老式 笨重 的交通工具4 动物 舟蚶 A c h i l l e s h e e l aw e a kp a r to fs o m e t h i n g e s p e c i a l l yo f s o m e o n e Sc h a r a c t e r w h i c hi se a s yf o ro t h e rp e o p l et oa t t a c k 1 致命的弱点 致命伤 2 阿喀琉斯的脚踵 致命弱点 唯一的弱点 3 某人性格中最易受攻击或批评的 致命弱点 4 唯一致命的弱点 5 唯一致命的弱点 传说阿基里斯除脚踵外全身刀枪 不入 在A c h i l l e s 刃厚 F 6 喻 唯一致命的弱点体坷砻A c h i l l e s 刃且之F 7 无 8 阿喀琉斯的脚踵 唯一致命的弱点 小而致命的弱 点 致命伤 要害 可乘之隙 B i b l e 1 1t h eh o l yb o o ko f t h eC h r i s t i a nr e n g i o n c o n s i s t i n g o ft h eO L DT E S T A M E N Ta n dt h eN E WT E S T A M E N T a c o p yo ft h eB i b l e 3 1 i n f o r m a l t h em o s tu s e f u la n di m p o r t a n t b o o ko nap a r t i c u l a rs u b j e c t 1 1 基督教 圣经 包括 1 日约全书 和 新约全书 2 一本 圣经 3 非正式 某 专业的 权威书籍 2 1 基督教 圣经 2 犹太教 圣经 指犹太人所 承认的 旧约 3 圣经 的版本4 宗教经典5 b 有 权威的书 3 1 基督教之 圣经2 一本圣经3 权威著作 4 1 基督教的 圣经 包括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两 部分 2 犹太教的 圣经 只包括旧约全书 3 常小写 任何宗教的经典4 小写 公认为权威的书籍 典籍 5 1 基督教圣经 犹太教圣经2 任何宗教的经典 6 1 基督教 圣经 2 犹太教 圣经 3 圣经 7 a 圣经 包括旧约和新约的基督教圣书 b 圣经 的文本 c 任何有权威的书 8 1 t h eB i b l e 基督教 圣经 f g 括 旧约全书 和 新约全书 2 犹太教 圣经 只包括 旧约全书 亦 作H e b r e wS c r i p t u r e s 3 常作b 一本 或特种版本 基督 教 圣经 4 圣经 的版本5 宗教的 经典6 阻 公 认为权威的或正式的 典籍 公认的权威著作 有权威的书 7 b 美国俚语1 马戏场 可折叠的平台 由于中西方自然 地理环境不同 民族 社会发展有异 语言所暗含的文化内涵有别 因而译者在语言内容转换的同 时 不可忽视文化内涵的转换 不可牺牲源语的语言特点 也不可能无视西方的宝贵文化遗产 而应该本着语言是接近 文化的途径 有效地传达原文言外之意 使读者有幸领略异 域风情 得以解读异域文化的魅力 正因为此类词均为西方 文化特有词汇 暗含文化信息问题 如风土人情 社会习俗 等 故本类词目的义项均采用异化策略 译者所采用的异化 手法各异 创造新对译词 如 圣经 异化加注 如 对 N o a h Sa r k 的翻译 只译字面含义 如 A c h i l l e s h e e l 译为 阿喀琉斯的脚踵 等 需要说明的是 尽管N o a h 8a r k 的 译义中 4 5 两词典未对其译义加注 但因其包含于N o a h 词目之中 而N o a h 词目已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 因而也可 以视为采用异化加注的翻译方法 唯一例外是A c h i l l e s h e e l 的译义 只有2 8 两词典归化 异化兼用 其余则只采用 归化 而忽视了该词所暗含的典故 容易使读者误以为 A c h i l l e s h e e l 是汉语词汇 从而误导读者 二 术语 术语是一类严密精确的特殊词汇 它具有单义性 也即 单一指称的特点 它不允许一词多义的存在 要求高度概括 正因如此 术语的翻译难度系数极高 试看八本词典对以下 各词的译义 T h i r dW o r l d t h ep o o r e rc o u n t r i e so ft h ew o r l dt h a ta r e n o ti n d u s t r i a l l yd e v e l o p e d 1 第三世界 指世界上工业不发达的贫穷国家 2 1 第三世界 指不与共产党国家集团也不与非共产党 国家集团结盟的国家 2 第三世界 指发展中国家 3 一 国之内的 第三世界 指少数民族集团 在美国常指黑人 3 第三世界 4 有时小写 第三世界 不与美苏结盟的发展中国家 尤指亚非国家 5 第三世界 6 第三世界 7 第三世界 8 1 第三世界 指发展中国家 尤指亚非拉国家 2 国家和社会中的 少数民族集团 或部分 3 第三世界 指世界不发达国家的集合体 A I D S A c q u i r e dI i i l l n u n eD e f i c i e n c yS y n d r o m e av e r y 万方数据 s e r i o u sd i s e a s ec a u s e db yaV I R U St h a ts t o p sy o u rb o d yf r o m d e f e n d i n gi t s e l fa g a i n s ti n f e c t i o n s 1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 2 医 艾滋病 爱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缺损综合症 a c q u i r e di m 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s y n d r o m e 的首字母缩合 3 艾滋病 后天性免疫不全症候群 系a c q u i r e d i m m u n o d e f i c i e n e ys y n d r o m e 的缩略 4 病理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一种免疫 功能缺陷的病症 导致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和某 些特殊恶性肿瘤 如卡波济肉瘤 以及神经系统紊乱等 艾 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 其传播是通过带病毒的血液或血 液制剂进入体内 通常是通过性行为或污染的注射针头侵入 身体 5 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 爱滋病 6 缩l a c q u i r e di m m u n o d e f i c i e n c ys y n d r o m e 获得性免疫 酶强绦台瘟 爱涟斌 本词条在本字典的 补遗 部分 7 艾滋病 爱滋病 后天免疫缺损综合征 8 1 病理学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缺损综合症 2 计算机 艾滋病毒 一种计算机病毒 A d a m sa p p l e t h ep a r ta tt h ef r o n to fy o u rn e c kt h a t s t i c k so u ts l i g h f l ya n dm o v e sw h e ny o ut a l ko rs w a l l o w 1 喉结 喉核 2 解 喉结 源自亚当偷食禁果哽于喉的说法 3 喉结 4 喉结 5 喉结 核 在 A d a m 2 之 6 1 喉结 喉核2 植 车前属 柚 冠状狗牙花r 右 A d a m 词目R 7 喉结 8 1 解剖学 喉核 喉结2 c r a p e j a s i n i n e 双语词典的译词一定程度上具有定名的性质 其正确 性要求很高 川引 由于中 英两国发展速度和历史传统 不一 一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异 要找到所指所涵完全相 同的术语是非常困难的事 而且 不同的术语在英 汉两种 语言的出现不可能是共时的 也许会有先后之分 所以 术 语翻译的任务主要在于 译 而不在 找 也就是说 在翻 译过程中 异化策略会是译者必不可少的手段 对于以上各 词 译者大多采用异化加注法 也有译者使用音译 字面直 译法 如 艾 爱滋病 A m S 和 第三世界 T h i r dW o d d 美中不足的是对于词目 A d a m Sa p p l e 译者都采用归化 只 有2 中加注解释其文化内涵 因而抹杀了其暗含的文化信 息以及该词的来源 令人费解 除此以外 专有名词中其它类别的词 如表示个人 国 家 机构等词的翻译 译者同样选择了异化策略 这与其特 殊性不无关系 总之 对于专有名词的翻译 译者会首选异 化翻译策略 必要时辅之以注释 而极少使用归化策略 四 讨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译者根据文本的各种语境 对归 化 异化进往适当取舍 以求得两种策略的平衡与最佳融合 点 要提供哪一方面的信息 是按词典的性质和规模而定 的 编者的主观取舍自然也起很大的作用 暗 柳词典是 帮助学习的学习型词典 还是为学者 翻译者提供的翻译型 词典 是中型词典还是案头词典 即词典的预定读者群和收 词范围等 都与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密不可分 笔者所选 的词典中 l 与7 等均为学习型词典 因而译者应适当考虑 读者的接受能力 归化多一些 尽量给读者熟悉感 也不足 为弊 而2 6 8 等均为百科全书型翻译词典 因而适当运用 异化策略 可以更好地满足其读者的需要 使读者能够品尝到 地道的 带血的牛排 除名词外 从其它词类 以及例句 俗语等的翻译 可 以更深入地研究翻译实践中译者所进行的翻译策略选择 例 如 对于l o v e 词目下 L o v em e l o v em yd o g 这一谚语 是异化为 爱吾及犬 还是归化为 爱屋及乌 同样涉及到 译者的翻译策略的选择 比较孰优孰劣并不是词典翻译策略 分析的目的 而是寻求词典编译的最佳策略 为今后的译者 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五 结论 本文讨论的是双语词典编译中译者对异化 归化策略的 取舍 在文化融合的当代世界 汉语的开放性决定了其不可 能固步自封 也不可能任由过度异化污染其纯洁性 而应在 异化与归化中寻求平衡与适度 既要为读者原汁原味地展现 异域风情 也应争取最大限度地弘扬汉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底蕴 推动文化繁荣与共同发展 而双语词典的译义具有定 名性质 其译者肩负着 归化 异化 之取舍的 喉舌 的责任 可谓任重而道远 双语词典的译义影响着其它文本的翻译实 践 起导向作用 寻求归化与异化之间 度 的平衡 是词典 编译者不懈的追求 也是其翻译目的与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2 9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 杨自俭 也谈 归化 与 异化 J 中国翻 译 2 0 0 2 6 2 孙致札 中国的文学翻译 从归化趋向异化 J 中国翻 译 2 0 0 2 1 3 M a r k S h u t t l e w o r t h M o i r a C o w i e D i c t i o n a r y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u d i e s Z S h a n g h a i S h a n g h a i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P r e s s 2 0 0 4 4 蔡平 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 J 中国翻译 2 0 0 2 5 5 李明 周敬华 双语词典编篆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2 0 0 1 6 张柏然 韩江洪 论翻译学词典的特征与释义原则 J 中国翻译 2 0 0 5 2 7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 第四版 M 上海 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0 0 3 8 徐瑁 儒林外史 英汉语对比研究 语言与文化 J 外 语教学 2 0 0 3 2 9 黄建华 词典学研究 M 广东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 0 0 0 1 0 袁秀风 译者的文化态度与翻译策略 J 外语教学 2 0 0 2 3 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A p p l i e dt oB i l i n g u a lD i c t i o n a r yT r a n s l a t i o n R E NY u e h u a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D e p a r t m e n t L v l i a n gH i g h e rC o l l e g e L i s h i S h a n x i0 3 3 0 0 0 C h i n a l A b s t r a c t B yc i t i n gt r a n s l a t e dd e f i n i t i o n so fp r o p e rn o u n sf r o me i g h tc h o s e nE n g h s h C h i n e s ed i c t i o n a r i e s t h i sp a p e r b a s e do nt h et h e o r i e so f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 d o m e s t i c a t i n gt r a n s l a t i o na n df o r e i g n i z i n gt r a n s l a t i o n a n df u n c t i o n sa n dp u r p o s e so fb i l i n g u a ld i c t i o n a r yc o m p i l a t i o n m a k e sa na t t e m p tt op r o b ei n t ot r a n s l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i e sa p p l i e dt ob i l i n g u a ld i c t i o n a r yt r a n s l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 b i l i n g u a ld i c t i o n a r y t r a n s l a t i o n d o m e s t i c a t i n gt r a n s l a t i o n f o r e i g n i z i n g t r a n s l a t i o n 上接第2 1 页 R e e x a m i n eA r tF o rA r to fC r e a t i O i lA s s o c i a t i o n X I A OQ i n g L i t e r a lI n s t i t u t eo f S h a n x i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y u a n S h a n x i0 3 0 0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tw a si m p r o p e rf o r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t or e g a r dc r e a t i n ga g e n c ya st h ea r t i s t i cf i c t i o n a c t u a l l yi n 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l i t e r a t u r ep r o d u c t i o n c r e a t i n ga g e n c ye m b o d i e sf o rl i f ef i c t i o n K e yw o r d s C r e a t i n ga g e n c y L i t e r a t u r ep e r f o r m a n c e L i t e r t t u r ef u n c t i o n 万方数据 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双语词典编译中的翻译策略 作者 任月花 REN Yue hua 作者单位 吕粱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山西 离石 033000 刊名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LULIANG HIGHER COLLEGE 年 卷 期 2008 24 3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 10条 参考文献 10条 1 刘艳丽 杨自俭 也谈 归化 与 异化 期刊论文 中国翻译 2002 06 2 孙致礼 中国的文学翻译 从归化趋向异化 期刊论文 中国翻译 2002 01 3 Mark Shuttleworth Moira Cowie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004 4 蔡平 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 期刊论文 中国翻译 2002 05 5 李明 周敬华 双语词典编篆 2001 6 张柏然 韩江洪 论翻译学词典的特征与释义原则 期刊论文 中国翻译 2005 02 7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 2003 8 徐瑁 英汉语对比研究 语言与文化 期刊论文 外语教学 2003 02 9 黄建华 词典学研究 2000 10 袁秀风 译者的文化态度与翻译策略 期刊论文 外语教学 2002 03 相似文献 6条 相似文献 6条 1 学位论文 唐文卿 论双语词典的翻译策略 2003 该文以时下主要的数本英英 英汉及汉英词典为研读对象 结合词典编纂学 语境理论 关联理论 功能对等和交际翻译理论等 讨论了翻译在双语词典 中的特点及操作策略 有鉴于此 该文提出语义精确 交际功能对等和可插入性是决定词目翻译成败的三个关键因素 译者可通过多义对等词 文化对等词和 新造词来实现这三个目标 例句的译文则应与原文实现功能对等 并要充分体现原语例句所构建的语境 否则 例句的翻译反而会削弱例证的功能 2 学位论文 胡国全 一种基于实例的汉英机器翻译策略 2004 进入21世纪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人们可以很方便的接触到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化知识 但是当一个人去看他所没有掌握的那些语言的内容时 就需要把这些内容翻译成他所懂得的语言形式 如果靠人工来翻译会很不方便 因此就产生了用计算机来翻译的需求 即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系统最早采用基于规则的转换技术来实现 现在该项技术越来越成熟 但是利用它进行翻译的结果仍不十分理想 这是由它的内在缺陷决 定的 规则的获得比较困难 规则并不能概括一种语言的全部语言现象 规则之间会出现冲突 1984年 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技术首先被日本机器翻译专家长尾真 Nagao M 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视 它在西方拉丁语系中得到了较好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实例的翻译系统有三个优点 系统容易维护 容易产生高质量的译文 同语种相关的知识较少等 但是基于实例的翻译技术到目前还存在两个难点 双语的对齐 特别是当两种语言相差较大时 匹配算法 即如何充分利用语料库中的知识从而得 到较好的翻译结果 随后 这种技术被国内的计算语言学者引入到汉外的机器翻译系统中 在被用于汉外翻译系统中后 基于实例的翻译技术除了其已经存在的难点外 又引入了新的难点 例如 1 汉语句子需要分词 而分词的错误会影响到翻译的结果 甚至还有放大效应 2 汉语和西方语言 如英语 间的对齐效果不是很好 如在西方语言之间存在较多的同源词 而在汉语中就没有 本文认真研究并对比了几种常用的机器翻译技术 如 基于规则的技术 基于统计的技术 基于实例的技术 以及在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引擎翻译技 术 考察了各种技术的优点 缺点及其难点 重点研究了基于实例的翻译技术及其翻译过程 包括双语语料库的设计 语料库的自动建立 翻译时的匹 配技术及翻译结果的选择 在深入研究了前人在该领域的这些重要研究成果后 根据汉语语言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实例的汉英技术翻译策略 我们称之为基于语言片断对齐的汉英翻译 该策略对当前的汉英翻译技术的改进是不预先进行待翻译汉语句子的分词操作 这样可以避免由分词错误 所带来的翻译错误 同时它也可以很好的确定翻译片断的边界 得到较好的翻译译文 我们的工作具体包括三个部分 设计了一个适合于我们所提出的汉英机器翻译策略的汉英双语语料库 为了我们翻译策略的需要 我们在语料库的 结构上不仅做到双语句子级的对齐 也进行了词语 语言片断 级的对齐 提出了一种翻译时汉语句子的匹配算法 在本策略中 我们根据汉语句子的特 点 在进行翻译时的汉语句子匹配时 没有对待翻译的汉语句子预先进行词语切分 而是把它与语料库中的汉语句子进行字对齐操作 在语料库中 可 以进行翻译的基本单位被括在两个 之间 我们称之为语言片断 根据这些语言片断 我们来确定待翻译句子词语划分的边界和可以进行翻译的句子 片断边界 研究并讨论了一些汉英双语语料库的自动构建问题 由于用手工来建立大规模的双语语料库费时费力 因此在语料库建立过程中就要尽量采用计算 机自动建立 本文在语料库的自动建立过程中一些步骤采用了前人比较成熟的技术 如双语段落的自动对齐 句子自动对齐和词语自动对齐技术 双语 词典包含两部分 手工建立的基础部分和用统计的方法在语料库中统计得出的附加部分 最后 在词语级对齐的双语语料库中引入聚类 clustering 技 术 对一些用法相同或相近的词 短语 语言片断进行聚类 以提高语料库的覆盖度 并进而提高翻译结果的质量 3 期刊论文 魏向清 Wei Xiangqing 国际化与民族化 人文社科术语建设中的翻译策略 南京社会科学2010 5 在过去的30年中 随着大规模西方人文社科著作的译介与研究 大量的人文社科术语进入了我国相关的学术研究领域 深刻地影响了我国学人的话语模 式和心智结构 西方人文社科术语的引入 在丰富我国人文社科研究术语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术语建设的一些问题 这其中 术语的翻译策略选择在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相关领域术语建设的学术生态 本文主要结合人文社科术语研究的特殊性来探讨术语翻译策略选择过程中的国际化与民族化问题 旨在对今后我国人文社科术语的规范化建设有所帮助 4 学位论文 韦幼青 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研究 2007 桂林抗战时期的文学翻译相当繁荣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数量大 体裁丰富 质量高 据统计 当时发行的文学翻译作品多达177本 刊登在期 刊上的有863件 还有刊登在报纸文艺副刊上的则不计其数 体裁丰富 包括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童话 民间故事 散文 评论 诗歌 戏剧和报告 文学 等等 桂林抗战时期的翻译家们有些通晓好几门语言或是有过国外留学和生活的经历 这就保证了翻译作品的质量 有些作品在解放后一版再版 这就是对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作品高质量的最好证明 由于某些原因和错误认识 桂林抗战时期翻译活动研究直到2005年才得以开展 但是 桂林 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的研究一直未开展 本论文首次对它给予关注和研究 本论文运用安德鲁 勒菲弗尔操控文学翻译的三要素对它进行整理和研究 本论文包括六章 第一章 回顾桂林抗战时期翻译活动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提出本论文的设想 阐明本论文所采用的理论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回顾桂林抗战时期文学翻译活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分析它的有利条件及繁荣的表现 第三章 分析桂林抗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