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住宅楼防雷小议.doc_第1页
多层住宅楼防雷小议.doc_第2页
多层住宅楼防雷小议.doc_第3页
多层住宅楼防雷小议.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层住宅楼防雷小议摘要:本文以一栋普通居住建筑为例,对普通住宅建筑防雷做了详细的介绍,为人民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证。关键词: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等家用电器走入寻常百姓家,个人电脑也逐渐在家庭中普及。由于家用电器耐冲击电压水平低于低压配电装置,因此加强住宅建筑防雷是很有必要、也很现实的事情。防雷设计1.建筑基本情况本文以山西省盂县的一栋六层住宅楼为例,简要说说多层住宅楼的防雷。 图一该住宅楼处于阳泉市盂县县城北侧,建筑物东面有一条小河,该建筑的基本情况为:长为33.2米,宽为12.6米,高为21.002米。该住宅楼有两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一梯两户,共24户。地下室为住宅库房,层高为2.2米,地上六层,层高为3.0米。该建筑为坡屋顶,屋顶具体标高见屋顶平面图。该住宅楼内设置有:电视系统,电话系统、宽带网络系统等,居民使用的家用电气有电视、电话、洗衣机、冰箱、电磁炉以及电脑等。为保护人民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对此建筑屋进行防雷接地设计是很有必要,也是很现实的。2.防雷设计计算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查建筑电气设计手册得盂县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为40.0天/年;位于河边、湖边、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小处、地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等处的建筑,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的校正系数取1.5。由于建筑物位于河边,故教正系数为1.5。计算书如下:1.已知条件:建筑物的长度L = 33.2m建筑物的宽度W = 12.6m建筑物的高度H = 21.002m当地的年平均雷暴日天数Td =40.0天/年校正系数k = 1.52.计算公式:年预计雷击次数: N = k*Ng*Ae = 0.0775其中: 建筑物的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 = 0.024Td 1.3 = 0.024*35.601.3 = 2.9033等效面积Ae为: H0.06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 N0.3 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三类:0.012=N=0.06 省部级办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场所、人员密集场所。 0.06=N=0.06 一般性工业建筑。故该建筑应该属于三类防雷建筑。3.防雷措施三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1. 防直击雷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 42条规定: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或等效的环形导体相互连接。2 .避雷带应装设在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并应在整个屋面上装设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 3 .对于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4 .引出屋面的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5 .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6 .当利用金属物体或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时,应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64条的要求。7 .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但应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77条的要求。8 .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为防雷装置专设引下线时,其引下线数量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25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对第11. 24条第4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则不宜大于lO;2)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时,其引下线数量可不受限制,间距不应大于25m,建筑物外廓易受雷击的几个角上的柱筋宜被利用。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可不作规定。9 .构筑物的防直击雷装置引下线可为一根,当其高度超过40m时,应在相对称的位置上装设两根。当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77条的要求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筑物中的钢筋可作为引下线。10 .防直击雷装置的接地网宜和电气设备等接地网共用。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地网,应在进出处与防雷接地网相连。在共用接地网并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网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当符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88条的要求时,应利用基础和地梁作为环形接地网。对本住宅楼项目来讲,由于建筑物的屋面为坡屋面,详见图一,故屋顶接闪器为网格状的避雷带,避雷带装设在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并应在整个屋面上装设最大的网格为23m7m。详见图二。图二规范要求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本设计就利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本建筑利用四个角柱以及楼梯间结构柱和转角柱中的四根主筋从下至上焊接成电气通路,作为防直击雷的引下线。该避雷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牢靠焊接,下端与基础接地钢筋网牢固焊接。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1.8.1规定:民用建筑宜利用钢筋混凝土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的接地网。对于本作建筑物来讲,根据现场地质勘测情况,建筑物周围土壤含水量为7.9%,大于规范规定的4%;通过与结构专业沟通基础采用以硅酸盐为基料的水泥。而且基础外表面无防腐层。因此,本建筑物的接地网采用建筑物的基础和地圈梁中的四根主筋焊接成电气通路作为本建筑物的接地网。并在建筑物四个角部做四个接地电阻测试点,经过测试,如果发现接地电阻超过1,则可以通过在建筑物外部增打接地极,并与接地电阻测试点牢靠联结,使接地电阻小于1。2. 防侧击雷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143条规定:当建筑物高度超过60m时,应采取防侧击措施:对本住宅楼项目来讲,建筑屋屋脊高度为21.002米,故不需要做防侧击雷的措施。3. 防雷电波侵入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1. 44 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导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架空线转换为电缆时,电缆长度不宜小于15m,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 2 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应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网上。当多回路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避雷器或其他形式的浪涌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网上。 3 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网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对本建筑物来说,根据和甲方确定,整个小区供电电缆采用直埋敷设,而且在进线处设置适配浪涌保护器。并且在进线接箱附近做一等电位连接箱,对整个建筑物进行等电位联结。对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穿线套管、接箱内的PE端子板进行等电位联结。并将等电位箱与建筑物基础接地网牢靠联结。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完全实现防止雷电波侵入到住户内,有效的保护了人民财产安全。结束语通过上属论述,对普通民用建筑防雷已经做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屋顶的不大于16X24米网格避雷带作为防雷的接闪器,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柱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同时又利用基础中的地圈梁和连梁中的钢筋网作为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