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物理 年级 年级 初二年级初二年级 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精选错题 一一 高频错题精选 2 第三章第三章 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第一节第一节 力学力学 快速掌握快速掌握 1 af9e8c2a 721f 47ad 8415 5155972ed68f 正确答案 解 水的质量 由可得 玻璃瓶的容积等于水的体积 金属颗粒的质量 瓶子内水的质量 由可得 水的体积 金属颗粒的体积 金属颗粒的密度 答 空瓶的容积为 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 金属颗粒的总体积为 金属颗粒的密度为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质量 体积 密度的计算 关键是密度公式及其 变形的灵活运用 本题问题比较多 做题时一定要认真 一步做错 有可能全部做错 所以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 习惯 当瓶内装满水时 水的体积就等于玻璃瓶的容积 已 知瓶和水的总质量 还知道空瓶子的质量 可求水的质量 根据公式可求玻璃瓶的容积 已知瓶和金属的总质量 还知道空瓶子的质量 可求 金属的质量 已知瓶 金属和水的总质量 还知道瓶和金属的总质 量 可求水的质量 根据公式可求可求水的体积 玻璃瓶的容积减去水的体积就等于金属的体积 利用公式可求金属的密度 2 0bd42050 48fa 4cec 9e72 2aa8ff06a8e0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刻度尺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起始端没 从开始 把左端的处当作 刻度 读出末端 刻度值 用末端刻度值减去即为物体长度 注意 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 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 秒 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 使用前要观察它 的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 特别注意 刻度 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起始端值为 末端刻度在和之间 估读为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起始端值为 末端刻度在 因此该物体的长度为 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 中间有两个小格 所以 一个小格代表 指针在 和 之间 偏向 一侧 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 之间有个小格 所以一个小格 代表 指针在处 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即秒表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 3 4db7d16d a5fb 4ecf 9085 260de8cfbd3b 正确答案 解 由可得 内声音走的路程为 由可得 汽艇匀速行驶所花的时间 汽艇通过的路程 如下图所示 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他听到回声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答 内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 汽艇匀速行驶所花的时间是 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题的关键是 知道声音和汽艇行驶的路程之和是该同学喊叫时清楚与高 山距离的倍 已知声音的速度是 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 式可求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已知汽艇的速度和路程 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时 间 高频错题精选 3 在时间内 声音和汽艇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同学喊叫 时汽艇与高崖距离的倍 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 喊叫时汽艇与高山间的距离 该同学听到回声时 汽艇距 高崖的距离等于喊叫时汽艇到高崖的距离减去汽艇行驶的 距离 4 4c89ba84 b523 4aa9 ba3e 775024200172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首先借助图形 判断出瓶内液体的体积关系 已知煤油 汽油 植物油和硫酸的质量和密度关系 再利用公式 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关系 再与瓶内液体的体积进 行比较即可 本题考查了利用公式进行分析 并可以结合质量 和密度的关系来判断体积的关系 解答 从图可知 因为 由公式可知 又 所以盛汽油的烧杯是 故选 B 5 db5dc186 723f 4e13 bc30 08724fa5ede1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 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 有的需要简 单的计算 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 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 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 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 生活服务 解答 A 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的固态可吸入 颗粒物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 目前为止 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约 与接近 故此选项符合实际 C 正常情况下 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时 跳动大约 次 因此每跳动次所用时间约为 故此选项不 符合实际 D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故此选项不符合 实际 故选 B 6 6abd28a6 ab4e 4e73 90cd ab363a26a320 正确答案 解 由图可知 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 通过的路程不 相同 所以乙车在做变速运动 乙车在到通过的路程 乙车的平均速度 由图可知 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 车 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的速度为 甲车连续行驶分钟行驶的路程为 答 乙车在做变速运动 乙车的平均速度是 甲车通过的路程是 试题解析 根据变速运动的定义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根据乙车在到通过的距离和速度的计算公式 来分析解答 根据甲车行驶的速度计算出它行驶的路程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变速运动和速度的计算公式的相关 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7 673ea76d be85 42c5 b8af d04d4e30be09 正确答案 变小 试题解析 分析 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随着气温的上升 汽油质 量不变 体积增大 所以密度会变小 利用计算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与质 量体积无关 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根据三种液体的体积相同 利用密度公式分析混合后 的密度与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 密度的性质 混合物的密度计算 解答时除了灵活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外 还要特别注意题中 隐含的两个关系 混合物的总质量等于混合前各液体的质 量之和 混合物的总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解答 汽油和大多数物质一样 随着季节的变化 汽油也有 热胀冷缩的性质 随着气温的上升 汽油质量不变 体积 增大 所以密度会变小 密度为 的氧气 其质量为 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 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原来的 即为 氧气又会充满整个瓶子 体积不变 则氧气的密度为 设取每种液体的体积为 混合液体的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 高频错题精选 4 即 则 故答案为 变小 8 3289cec9 8c13 43f0 802b 6b042a3c005d 正确答案 放大 投影仪 右 靠近 仍然会 照相机 试题解析 分析 通过图所示的现象 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 该凸透镜的焦距 根据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成像 性质进行判断 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增大 像距减小 像变小 当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了解焦距的概念和实验的调节要求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 种情况和应用的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 一定要掌握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 解答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 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凸透镜的焦距是 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处时 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和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当烛焰向左偏时 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 物距增大 像距要 减小 所以光屏靠近凸透镜 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当把透镜移动到的位置 其他元件都保持不变 此 时 即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 放大 投影仪 右 靠近 仍然会 照相机 9 6825663e 4e25 4067 b1d7 99ec70381723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运动过程中速度不变 路线是直线的运 动 物理公式不同于数学公式之处在于物理公式中的物理量有 其特定的物理意义 并不能完全按数学中的正比反比之类 的来下结论 解答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 故不会随路程 时间而变化 更不可能取决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故选 C 10 85c6b57b cfee 4e70 8601 60eef6004a43 正确答案 解 水的质量 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密度 设量杯的质量为 根据题意得 代入数值得 解得 答 这个瓶的容积是 另一种液体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为 量杯的质量为 试题解析 求瓶子的容积 瓶的容积等于水的容积 水的质量与 密度已知 根据公式可求出体积 求液体密度 先求出液体质量 液体体积与瓶 的容积相等 根据公式代入数值即可求出液体 的密度 根据第一次和第二次液体与量杯总质量和液体体积之 差 可得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出的液体的质量和体积 由 计算密度 根据密度测量原理可知 要求得物质的密度需 先找到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无论液体质量和体积如何不同 其密度和容器的质量一定 据此列方程求解容器的质量 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公式 要求学生会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 求出质量和体积 本题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方程法在解 决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其中知道容器质量和液体密度一定 是列出正确的方程的前提 11 b9b5d1ec 5f82 428b a6fd 8b02263bf7f2 正确答案 密度 质量 不变 试题解析 高频错题精选 5 分析 此题涉及到密度 质量等知识点 要逐个分析这几个概念 的真正含义 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根 据概念和密度公式可对题中选项作出判断 物体中所含 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只有在 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 如果只是改变了形 状 状态 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密度是物质的 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相同 不同物质密 度一般不同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 体积无关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如果对质量 和密度这一概念理解不够透彻 学生容易出错 解答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我们在生活中常说铁比木头重 是指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铁块熔化成铁水 状态变了 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 所以 质量不变 一块橡皮切下一半 剩下的橡皮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 一 体积相应减小 物质种类没有变化 所以密度保持不 变 故答案为 密度 质量 不变 12 15540eeb b994 40b1 992c 4c81e48f2ee9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 发生位置的改变 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没有发生 位置的改变 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骑自行车的人和汽 车都由南向北运动 关键看两者之间是否发生位置改变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 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 这就是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 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 这时有一辆汽车也由南向北 从他身旁疾驶而去 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 骑自行车的人 和汽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 以汽车为参照物人是运动 的 并且骑自行车飞人在汽车的南面离汽车越来越远 以 汽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向南运动 故选 B 13 bd374a44 c106 43af affc 79566a85368d 正确答案 不是 长 试题解析 分析 速度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 快慢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 动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为小车在 两点 前端刻度值之差 由秒表直接读出 速度用公 式计算 根据 若相同 越大则越小 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比较物 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要看物体速度的变化 解答 计算速度的公式是 由图知 小车沿直线下滑过程中 段距离较短 但所用时间较长 段距离较大 所用时间较少 所以 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示 段的速度 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 若小车到达点后还没有停止计时 这 样时间记录偏大 则会导致所测段的平均速度偏 小 故答案为 不是 长 14 43c4b28b b9fa 4c5d bdfe d299a53af3cc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由球被踩瘪 我们首先可以判断出乒乓球的体积减小了 即球内气体体积减小了 然后根据没有破裂和质量的定义 判断出球内气体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最后根据质量不变 体积减小判断出球内气体密度情况 解答本题时 可以先从比较容易判断的选项去分析 当我 们分析出这个选项中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时 我们就可以利 用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去进一步分析其它选项中物理量 的变化情况 做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 我们可从 最简单的 最有把握的选项去分析 解答 A 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 当球被踩瘪时 虽然球 内的气体体积减小 但由于球没有破裂 球内气体的分子 数量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 所以球内气体的质量没有发生 变化 故选项 A 正确 B 当球被踩瘪时 球内气体质量不变 但由于气体体积减 小 所以球内气体的密度会变大 故选项 B 错误 C 由于球被踩瘪 体积减小 故选项 C 不正确 D 如上所述气体密度变大 体积减小 故 D 错误 故选 A 15 403c9602 f8c7 4d55 8a35 e46fbe0e9355 高频错题精选 6 正确答案 铜 铜 试题解析 分析 首先整理甲乙的质量之比 和体积之比 利用密度公式得 出密度之比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甲 乙两物体 虽然截去了不同的体积 但物质种类没有变化 所以密度 大小没有变化 通过在质量相同时 密度与体积成反比的关系 甲 的密度大 因此甲的体积小的结论 但由于甲乙的体积相 同 说明甲的空心体积大 注入水 空心大的水的质量多 此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熟练应用 利用公式分析在质量相 同时 体积关系 这种方法有些难度 需利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 由题意知 甲乙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体积之比为 甲乙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即甲 乙密度之比为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甲 乙两物体虽然截去了 不同的体积 但物质种类没有变化 所以密度大小没有变 化 因此密度之比仍然为 由于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因此相同质量的甲和乙 甲 的体积应该小 但甲乙的体积相同 说明甲的空心部分体 积大 如果在它们的空心部分都注水 则由于铜的空心部分体积 大 所以注入的水的质量大 所以铜球的质量最大 故答案为 铜 铜 16 be776255 8d80 47f6 9e93 919513731053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是从距离点处出发的 时刻 在点 在距离点处 从第开始 末 相遇 内 运动的路程不相同 所用时间相同 根据 可知 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此题为路程与时间图象分析题 这样的题注意时间段的分 析 解答 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是从距离点处出发的 时刻 在点 在距离点处 从第开始 末 相遇 内 运动的路程不相同 所用时间相同 根 据可知 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故只有正 确 故选 D 17 5a89e8d8 29ab 4572 98b3 53e2aed0fa36 正确答案 石块的体积 向右移动游码 直到横梁平衡 偏大 试题解析 分析 砝码与游码示数之和是矿石的质量 石块的体积 等于石块放入后的总体积与量筒中水的体积之差 已知 矿石的质量与体积 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矿石的密度 调节天平平衡时 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 应向右调节 平衡螺母 指针向右偏 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根据质量与体积误差分析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关 系 本题考查了天平与量筒的读数 天平的调节 求密度 实 验误差分析等 难度不是很大 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基础 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解答 由图可知 矿石的质量 石块的体积 所以石块的密度 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 接下来他应该向右移动 游码 直到横梁平衡 才能准确测出石块的质量 小勇若按照的顺序进行测量即先测量鹅卵石的 体积 再测量质量 测量矿石的质量时 有水残留在矿石 上 矿石质量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因此所测矿石密度偏 大 故答案为 石块的体积 向右移动游码 直到横梁平衡 偏大 18 2be4d804 ae69 4bca b4ef d4d0c3ac9300 正确答案 调平时游码没有归零 不变 相平 试题解析 分析 用天平测量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的步骤 天平放在水平面上 游码归零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测量水的体积 把固体浸没在水中 测量水和固体的总体积 高频错题精选 7 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固体的密度 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 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 梁平衡 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 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 横梁平衡 鹅卵石的质量由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之各 读出 鹅卵石的体积由量筒中水的体积和放入鹅卵石后的总体积 算出 最后算鹅卵石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 量筒要放平 读数时视线应与凹 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本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 量筒读数 天平的读数 固体密 度的测量方法等 掌握原理 学习中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解答 经分析得 测量鹅卵石的密度的骤为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 向量筒中倒进适量的水 测出这些水的体积 将鹅卵石浸没在置筒内的水中 测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 积 根据密度的公式 求出鹅卵石的密度 故选 A 托盘天平使用时 首先要调节横梁平衡 在调节横梁 平衡前 要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而 在图示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 游码仍在标尺的中间 没 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由图知 标尺的分度值为 砝码的质量为 游砝所对的刻度值为 则鹅卵石的质量 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放入鹅卵石后的总体积为 则石子的体积 则鹅卵石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该 鹅卵石磨损后 它的密度将不变 量筒读数 视线与液面底部相平 故答案为 调平时游码没有归零 不变 相平 19 33a1ffd4 6a07 4c6f bec6 9726be15c092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分析前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即可得出结 论 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甲车的运动状 态 分析乙车到达处所用的时间 然后根据速度公 式计算即可得出乙车在前内的平均速度 由此可得出 到达处时的速度 根据甲 乙两车在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比 较平均速度 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解答 A 由图知 前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故 A 正 确 B 由图知 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不变 说明甲 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 B 正确 C 由图知 乙车到达处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乙 车在前内的平均速度为 因此乙车到达处时的速度应大于 故 C 错 误 D 甲 乙两车在内通过的路程 则根据 可 知甲 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故 D 正确 故选 C 20 a02fc086 3404 4bca bdd1 847cbb950cdf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 位置 温度 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点的了解和掌握 难度不 大 是一道基础题 解答 A 把铅球放在阳光下暴晒 温度升高 质量与温度无关 此选项错误 B 将铅球锉成正方体铅块 铅块所含铅物质减少了 所以 质量变了 此选项正确 C 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 质量与位置无关 此选项 错误 D 将铅球熔化成液态铅是状态变了 质量与状态无关 此 选项错误 故选 B 21 6e2fae24 0269 42e5 8ab5 758cdbb54455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 体积相同时 质量越大 密度 越大 在图象中读出乙物质任意一组质量和体积 根据密 度公式求出乙物质的密度 再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 式求乙物质的体积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计算 关键是根据图象得出 相关的信息 解答 高频错题精选 8 由图象可知 当甲乙两种物质体积相同时 甲物质的 质量比乙物质的质量大 根据可知 甲物质的质量大 密度就大 即 由图象可知 当乙物质的时 对应的体积 乙物质的密度 则质量为乙物质的体积 故答案为 22 bb510949 1dbc 4af1 af00 487c2251b449 正确答案 解 由题意知 火箭的运动时间 火箭的实际长度 由图知 火箭照片的长度照片 火箭路程照片 长度照片 火箭的路程 火箭的平均速度 答 在这内火箭向上运动的路程为 火箭的平均速度为 试题解析 根据照片与实物的比例关系 由图求出火箭的路程 是解 题的关键 由图求出火箭照片的长度 火箭的路程 根据火箭照 片长度与火箭的实际长度之比求出火箭的路程 已知火箭运动时间 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火箭的平均 速度 23 646b5fce 644e 45a1 8f0e 3a870d8049a9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 砖的图象是正比例函数 可得砖的质量 与体积成正比 找出当砖的体积时的质量大小 利用密度公 式求砖的密度 求出了砖的密度 利用密度公式求体积为时砖 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 能从物体的 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 当时 砖的密度 故答案为 24 168ccaa5 c519 48e2 922e 2b5906c1b649 正确答案 左 偏大 试题解析 测量密度的原理是密度公式 测量前指针指向右边 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 指针指 向左边 平衡螺母应向右调节 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 要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然后调节天平平衡 最后测出物体质量 砝码由游码示数 之和是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 石块与水的总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差是石块的体积 求 出石块的体积 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 因为实验时绳子体积不能不计 所以应根据体积的大 小变化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测密度的原理 天平的使用方法 量筒读数 求密度 实验误差分析等 难度不大 是一道基础题 掌 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分析实验误差时要从误差来源 分析 解答 测量物质密度时 要先测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然后 由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 其实验原理是密度公式 如图所示 指针偏向左边 则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 调节 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步骤可知 用天平测量小 石块质量过程中 合理的顺序是 由图可知 小石块的质量是 由图所示可知 小石块的体积 小石块的密度是 因为实验时绳子体积不能不计 因此所测小石块的体 积偏大 故答案为 左 偏大 高频错题精选 9 25 838292a9 41e4 46bc 8a00 a9d57c1641ec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是从距离点处出发的 时刻 在点 在距离点处 从第开始 末 相遇 内 运动的路程不相同 所用时间相同 根 据可知 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此题为路程与时间图象分析题 这样的题注意时间段的分 析 解答 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是从距离点处出发的 时刻 在点 在距离点处 到 从第开始 末 相遇 内 运动的路程不相同 所用时间相同 根 据可知 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故只有正确 故选 D 拔高训练拔高训练 1 5e6440e4 84fe 48d4 a68a ef1884e648ff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利用密度公式先计算氧气瓶里的总质量 然后再求剩余氧 气的密度 计算本题注意 由于装的是气体 所以氧气瓶的容积即氧 气的体积不变 解答 原来氧气的质量为 剩余氧气质量 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故选 A 2 61909c27 f92b 4a9b abd0 f0adf460c1be 正确答案 解 因为 所以 列车通过的路程 列车运行 的时间 列车的平均速度 火车穿越隧道通过的路程 由得 需要的时间 答 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 列车穿越长江隧道需要的时间是 试题解析 本题综合运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求解有关物理量 正确 分析列车在不同的时间段所行驶的路程是解题的关键 已知速度大小和运行的时间 根据速度公式即 可求出路程 已知路程和时间 用速度公式求列车的平均速 度 已知隧道的长度和列车的速度 根据公式可求 列车刚好完全通过长江隧道需要的时间 3 99c6565c 6bec 44b4 9aa5 d8dd1037ad78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设甲的百米成绩为 知道甲每次都比乙提前到达终 点 则甲在时间内跑 乙跑 可求出二人的 速度 若让甲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 乙仍在原起点处与甲 同时起跑 因速度不变 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 然后 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明确甲跑所用时间和乙跑 所用时间相同 然后可求出二人速度 这也是此题的 突破点 再比较第次比赛时二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 解答 设甲用的时间为 则速度为 乙的速度 第次比赛时 因为速度不变 所以甲用的时间 乙用的时间 因为 即 因此还是甲先到达终点 故选 B 高频错题精选 10 4 027ce33e bc38 4cd7 8206 f4435933dacb 正确答案 解 由题知 度 指气温在摄氏度时 酒中所含酒精的体积为 酒中所含酒精的体积 酒精的质量 所含水的体积 水的质量 白酒的质量 这种白酒的密度 这一瓶白酒的质量 酒精水 斤 答 度 指气温在摄氏度时酒中所含 酒精的体积为 白酒的密度是 这一瓶白酒的质量是 度 的白酒 小于一斤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密度的计算 计算时注意 三者要一一对应 单位统一 由题知 度 指气温在摄氏度时酒中 所含酒精的毫升数为 由可求水的体积 再求出白酒中含有水和 酒精的体积 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质量和酒精的质量 二 者之和就是白酒的质量 又知道白酒的体积 利用密度公 式求白酒的密度 有知这瓶白酒的质量 然后把这一瓶白酒的质量与 斤进行比较即可 5 e0f9e7be 12af 4ed9 83e9 d8834abf7240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先设出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表示出 和水的质量 当放进的情况 容器的总质量等于 容器的质量 水的质量和金属块的质量之和 根据密度公 式表示出其大小 同理得出容器放入后容器的总质量 联立等式即可得出物体的体积之比 再根据密度公式 得出物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 关键是根据题意得出分 别放入物体时容器的总质量 进一步得出两者的体积 之比 解答 假设密度 体积 的密度 体积 杯子 体积 杯子的质量为 则有 根据可得 装满水后容器和水总质量为则 对于放进的情况 即 即 对于放进的情况 即 由可得 根据可得 故选 D 6 c69b0bdd 2aca 458e a889 595fa7dfe588 正确答案 左 偏小 试题解析 分析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应先调游 码再调平衡螺母 用烧杯和大米的总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 即为大米 的质量 利用求大米的密度 明确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 便不难判断用量筒量取大 米体积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根据 将量筒中倒入大米一半体积的水 量筒中正好体积不 变确定大米的真实体积 利用求大米的真实密度 此题考查了天平的调节与读数 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最基 本的实验技能之一 解答 在测量大米密度的实验中 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取下两侧的橡胶垫圈 将游码称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发现分度盘上的指针偏右 说明右边低左边高 则应将平 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直到天平平衡 空烧杯的质量烧杯 大米的质量 大米的体 积 则大米的密度 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 因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 高频错题精选 11 积 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大 由可知测得大米 的密度比真实值小 因为将量筒中倒入大米一半体积的水 量筒中正好体积不 变 则大米的真实体积为 所以大米的真实密度为 故答案为 左 偏小 7 ef5b2eb9 8328 4caf 8163 a8bbc4182ef9 正确答案 不妥当 小车从斜面中点滑到底端 与小车从顶端滑 到中点的运动过程相同 不能探究小车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试题解析 分析 公式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 又能用于 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为小车下端在 三点所对应的刻度值之差 由秒表直接读出 用公式计算段的平均速度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变化的正确做法是 先让小 车从顶端滑到中点 测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 然后让 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 测出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 然后 求出两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 此题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掌握实验原理及测量的 方法 注意 实验中尽量使斜面较缓一些 这样便于测量时间 特别要注意下半段时间的测量方法 在计算平均速度时 注意路程和时间的统一 解答 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 实验过程中 小明让小车从斜面中点滑到底端 这与 小车从顶端滑到中点的运动过程相同 不能探究小车下滑 时速度的变化 小明的做法不妥 故答案为 不妥当 小车从斜面中点滑到底端 与小车从顶端滑 到中点的运动过程相同 不能探究小车下滑时速度的变化 8 9372b4d1 83aa 4d6b bb29 3de3ed79ddcc 正确答案 解 甲 乙两正方体的密度分别为 因为同种材料制成的甲 乙两正方体 实心正方体的密度 大于空心正方体的密度 所以甲正方体是实心的 乙正方体是空心的 且这种材料 的密度 由可得乙正方体实心部分的体积 空心正方体空心部分的体积 答 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空心正方体中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 关键是利用密度来判断物体是 实心还是空心 这也是鉴别物质的一种方法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甲 乙正方体的密度 再比较密 度的大小 密度大的体积小是实心的 反之 是空心 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空心正方体实心部分 的体积 然后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9 f69ad13c 40c8 4bb6 8ae0 47594188d37a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先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再测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 这 样算出的质量便是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从而避免因烧杯中 盐水倒不干净而使盐水的体积偏小 液体密度的测量需考虑可能的误差 如烧杯中盐水倒不干 净 故先测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再测烧杯和剩下盐水的质 量 采用此法减小误差 解答 先测空烧杯质量 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液体烧杯总质量 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体积 这种做法因烧杯壁粘液体 测 出的体积偏小 算出的密度偏大 因此测盐水等液体密度 的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 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故选 A 10 98e1007b ea04 459b bfe4 86a18799c4be 高频错题精选 12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是物质本射的一种特性和密度的计算公式 结合 题意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 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水管中的水变成冰的过程中 质量不变 体积变大 所以 水变成冰的过程中密度变小 故选 C 11 300c318f 8b2c 4091 9591 24711855aff8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测量液体的密度的方法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液体的密度实验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和运用能力 解答 在测酸奶的密度时 先测出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将部分 酸奶倒入量筒中 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烧 杯和剩余酸奶的质量 计算出倒出酸奶的质量 从而可以 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所以步骤中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 多余的 故选 A 12 4dfe1501 ef6b 4a0d 9b92 5e16e48fd04b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 闪电传播速度快 雷声比闪电传 播的时间 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记下闪电和雷声 之间的时间间隔 根据公式可求闪电发生处的距离 本题考查的是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 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以及利用这个知识测距离的方法 注重了知识应用的考查 解答 A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由于雷声经 过云层 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 偏大 误差大 不合题意 B 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这样闪电和 雷声对应 时间的误差最小 符合题意 C 选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因此两次求平均值 也是错 误的 不合题意 D 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不是固定在一点 因此不能用 多测几次对应不同闪电与雷声的时间间隔 求平均值 的方法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不合题意 故选 B 13 ebe42af9 5302 40f0 bb07 34cca4617dbb 正确答案 乙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第一个图象 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 可知甲车的速度 根据第二个图象 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情况 由速度公式 可求得两物体的速度 则可知甲 乙及甲 丙两物体的相 对运动情况 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 周围的大表盘 代表秒 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可知所经历的 时间 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通过的路程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 在进行物理实验 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 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 论 解答 第一个图为速度时间图象 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 度为 第二个图为路程 时间图象 两车均做匀速 直线运动 乙车的速度 丙车的速 度 则甲 乙两车速度相同 故甲 车相对于乙车静止 而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 秒表小 盘的最小分度值是 指针在和之间 而 大盘指针指 故示数为 则甲车通过的路程 故答案为 乙 14 911c8d76 6800 4cc4 8ed3 615adee47d76 正确答案 解 的物理意义 声波在海水中每一秒 时间通过的路程是 当信号遇到不明物体时 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 当信号遇到不明物体时 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 答 的物理意义 声波在海水中每一秒 时间通过的路程是 信号遇到不明物体时 该物体到军舰的距离 不明物体的速度约为 试题解析 速度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 高频错题精选 13 根据公式可求出 物体到军舰的距离 已知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根据公式可求 行驶速度 本题考查距离 速度的计算 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 难点攻关难点攻关 1 308457e8 8d8f 4b1e 94c7 6a755629027f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要知道 光年是光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是长 度单位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光年的概念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 基础知识的 考查 解答 A 光年是光一年中通过的距离 约为 是 长度单位 因此光年是最大的长度单位 故 A 正确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所以 天眼 不 能接收到来自宇宙边缘的超声波信号 故 B 错误 C 天眼 利用反射原理增强信号 故 C 正确 D 接收到的亿光年以外的信号是亿年前发出的 故 D 正确 故选 B 2 aaafcdb8 cc75 483e a08c aad2f9b7eb69 正确答案 匀速直线 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在相等的时间内 速度的增量或加速度 或速度的变 化率 试题解析 分析 由各种运动的特点结合表格数据求得运动性质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速度的变化 由表格中数据分析每隔速度的变化得出关系式 对比电车和机车的速度及速度的变化可得出结论 本题重点在于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结合匀速运动和匀加速 运动的特点分析 解答 由表格可知 卡车的速度在几个时刻速度是不变的 故做匀速直线运动 电车速度依次为 即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由表格可知 每隔速度增加 即每秒增加 故从时该开始每过秒速度增加 即秒末的 速度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每隔速度都增加了 所 以它们在相等时间内 速度的增量是相等的 即物体都做 匀加速运动 故加速度相同 或者说速度的变化率相同 故答案为 匀速直线 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在相等的时间内 速度的增量或加速度 或速度的变 化率 第二节第二节 光学光学 快速掌握快速掌握 1 07353ca2 c48c 4db7 9f81 f8edb3e656e8 正确答案 纸板与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没有与平 面镜垂直 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 反射角与入射 角 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进行分 析 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需分别测量出入射角 及对应的反射角 分析得出结论 要探究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需将沿向后折 观察纸板上是否出现反射光线 本题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 要掌握规律的内容 注 意纸板的放置方法及各个特点探究的方法 解答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若实验中 未将纸板与平面镜垂直 纸板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 可能是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或纸板与不 在同一平面上 取下纸板后 应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和对应的反 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 通过分析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 这样可通过将纸 板沿向后折 观察上是否能够发现反射光线 来探 究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 纸板与不在同一平面上纸板 没有与平面镜垂直 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 反射角与入射角 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 一平面内 2 845a562f 0847 4077 bba7 819777d7b220 正确答案 未点燃 像与物大小相等 玻璃板未与桌面垂 直放置 不能 试题解析 分析 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 的像能完全重合 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 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 所以 高频错题精选 14 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是不会在屏上成像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 正确结论 动手操作实验时 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 结论 提高实验能力 解答 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可知蜡烛 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 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如果玻璃板 与桌面不垂直 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以 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 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 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故答案 未点燃 像与物大小相等 玻璃板未与 桌面垂直放置 不能 3 f40ce5b0 a974 4366 a9c6 b5eba76ff81c 正确答案 望远镜 放大 试题解析 分析 根据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的相关 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解答 已完成 显微镜和望远镜中 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它们目 镜的作用都是把物镜所成的实像放大 故答案为 望远镜 放大 4 cc072e21 ac9d 4929 a481 af75b35bfd29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在本题的模型照相机中在纸筒的右端为凸透镜 纸筒 的左端的半透明纸就相当于真实照相机的底片 在半透明 纸上所看到的就是凸透镜前方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所生成的 像 照相机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实像时 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 在调节上 符合物近像远像变大 像要变小 物距 要增大 像距要变小 镜筒缩短 解答 A 在半透明膜上可以看到远处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 A 错误 B 为使半透明纸上得到的像更亮一些 要成像的物体就应 该在明亮的地方 所以应该把模型照相机的朝着室外面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故 B 错误 C 由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 要使远处景 物在半透明膜上的像大一些 应将凸透镜向外拉 故 C 正确 D 如果看远处的物体时像很清楚 再看近处的物体时就应 该把向外推 增大 间的长度 故 D 正确 故选 CD 5 f966b89b 4a10 4285 93df 5eb0b7d4565a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 平面内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 于入射角 利用反射定律完成作图 本题考查了反射定律的内容 要求学生会根据反射定律完 成反射光路 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反射角的大小 解答 知道了反射光线的位置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 反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 的位置 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内 和水平面成角 根 据图中标出的入射光线和水平面的夹角是 知道入射 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由光的反射定律 知 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大 由此得出反射角的度 数是 在标反射角的度数时要注意 反射角是反射光 线和法线的夹角 如图所示 6 b9a59cc3 2b4b 42f1 8260 28fdeb772595 正确答案 试题解析 分析 当将凸透镜的部分挡住后 光屏上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 只是凸透镜会聚光线数量比原来减少 像比原来变暗 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现象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 后 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 形成物体的实像 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 透过的光多 像就亮 口径小 透 过的光少 像就暗 解答 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 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 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 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 的像 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 高频错题精选 15 故选 B 7 9442aef7 ea48 4916 b980 9df844d23633 正确答案 焦距 会聚 烛焰 凸透镜 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 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 距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试题解析 分析 本实验中 必须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同时要了解凸 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 凸 透镜 光屏 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 一高度 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同时 如果物距小于或 等于焦距时 也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实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 当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增大 像距减小 像变小 本题首先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 情况进行判断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物距变化时 像距变化 像变化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 一定要 掌握 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成 倒立 放大的实像 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 凸透 镜成实像时 物距增大 像距减小 像变小 解答 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前应知道凸透镜的 焦距 由图可知 凸透镜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一 点 可见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可能是 蜡烛 凸透镜 光屏没有在同一高度 像无法成在光屏上 也可能是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此时不成像 还可能 是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此时成的是虚像 无法用光屏呈接 根据图甲可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把蜡烛放在距 凸透镜处时 即时 凸透镜成倒立 放 大的实像 投影仪或幻灯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 物距增大 像距要 减小 所以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像 故答案为 焦距 会聚 烛焰 凸透镜 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 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或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 距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8 0fb63da0 0575 4a5c 8487 0402a1caff95 正确答案 位置 大小 不能 虚 刻度尺 测量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试题解析 分析 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同时能看到成像 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物体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 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在实验中为了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校招生办主任面试指南与预测题集分析
- 2025年高级炼油操作工面试题预测及应对策略
- 电业规程培训课件
- 2025年炼钢初级技能提升模拟题集
- 初中生阅读兴趣培养与阅读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
- 写人物小传教学课件
- 田单史记课件
- 用车知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用电防火基本知识培训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记录表
- 2025年广东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 四川省自贡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土木工程建筑技能考试-工程造价技能大赛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2025年初中物理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共三套)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前诊断技术应用探索-洞察及研究
- 两性健康项目合作
- 房地产样板间装饰工程重点难点及措施
- 临床医技科室管理办法
- 全球治理转型-洞察及研究
- 高温熔融金属企业安全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