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的建筑.doc_第1页
奴隶社会的建筑.doc_第2页
奴隶社会的建筑.doc_第3页
奴隶社会的建筑.doc_第4页
奴隶社会的建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奴隶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一、社会背景:u 夏、商、周、春秋。u 夏:出现军队,第一个奴隶制国家u 商:有人殉,出现青铜、铁器,最早的甲骨文字,有相当的文化发展。青铜业很发达。 商 甲骨文中与建筑有关的文字二、夏代建筑遗址:(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河南偃师二里头成汤都城西亳宫殿遗址:遗址为一残高 300mm-800 mm的夯土台,南高北低,台东西宽约108m,南北深101m ,近于方形,东北角有缺;周边环廊,形成庭院,南边正中是门,庭院北部有一堂基,上有一座宽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计36个柱位,柱径 400mm,每柱外有两个擎檐柱,柱径为180-200mm。殿东,廊下突出部应是东厨。这是我国最早的封闭式庭院和最大木构架夯土建筑。三、商代建筑遗址(公元前 16 世纪公元前 11 世纪) 奴隶制发展时期,有家奴,手工奴,没有农奴; 用奴隶殉葬。始有文字;使用青铜,青铜器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商中期,河北藁城台西村宫殿遗址; 占地面积约五百多平米,共 12 座房子, 其中一座半穴居,其余皆地面建筑。房子大小不一,有单间的,有二间、三间相连的。 斗栱的历程二号房子:二间,正面朝东;南北面宽 10.35M,东西进深 3.6M。在房基沟槽两边,云母粉画出的白线,线条笔直,转角规整;说明该建筑是根据设计画线的,这是我国建筑设计史上最早的一例。地基平整后挖去 0.5M 活土层,再填入纯净的暗褐色胶性土,每 50-80mm厚就用小石夯实,这是我国早期建筑的特点。外墙下部为板筑夯土墙,上半用土坯垒成。十二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 (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隔墙用草泥垛成;墙内外有30mm厚的草泥粉刷,并用火烘烤室内的墙面和地面,使其平整坚硬,且避免潮湿。屋顶为两坡悬山顶,椽子方形,6060mm,长1600mm,上敷草泥。 【七号房子】:保存一完整的两坡顶山墙,高3380mm,在距屋地2300mm处,有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孔,应是“向”,即窗。【十二号房子】:有21层土坯墙,土坯之间用草泥胶结。土坯尺寸是:39030060mm。使用土坯是一大进步,也是用砖的前声。 晚商,殷,殷墟遗址:商第二十代王盘庚时迁都到殷,即今河南安小屯村,这是晚商十二王活动的地方,也是商奴隶制的极盛与衰落之地。遗址面积约24KM2,紧靠洹水曲折处,有分区, 却不严格。遗址中部靠洹水弯曲处是宫殿区,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面是墓葬区;居民区分散在西南、东南与洹水以东地区;在墓葬区也有居民点和作坊遗址,宫殿区也有作坊和墓葬。 【宫殿区】:东面、北面为洹水;内部又可分三区;北区:15处遗址,大多东西向,无葬坑,可能是住处;中区:21处遗址,南北长200M,有座门,门址下有持盾的跪葬侍卫 56人(人、畜葬),应是宗庙部分;南区:17 处遗址,规模小,位于中区西南;南边中部可能是门址,其它以此线轴对称;牲畜葬于东,牲人葬于西,整齐不紊,这里是商王的祭祀地区。这种对称布置的宫殿,于商末已初成形状。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墓葬】:.武官村陵墓; 武官、后岗、西北岗,等20余处,最大的400500平米,深12 13米,平面为方形或“亚”字形,南北向长坡道,大者,四面坡道;南道长而平缓,达30米。殉人殉畜,武官村大墓殉79人,墓室在地下,以木构筑,地面上无坟,有建筑;如“妇好”墓。 .“妇好”墓;随葬品1600多件,铜器铭文有“妇好”、“司母辛”字样,与甲骨文所载,商王武丁的诸妇之一“妇好”相一致。1976年发掘,为五十年殷墟考古中最完整的一座墓穴;地下墓室,填土夯实,无塚,上立建筑。棺椁下和墓穴角落均有人殉。四、周朝的建筑遗迹:(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前 771 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百工之说,青铜业发达,出现了釉陶;有大市,以铜贝为货币;农业生产学会施肥、灭虫,保证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西周的“国”,即“城”;“匠人营国”. 就是当时的城市规划原理。周朝建立之后,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在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其中天子和诸侯可以建“国”;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由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制的城市,即“国”。 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周公强制商人迁到洛邑(洛阳),建东都,叫“成周”。周初,“封蕃建卫”1,大小封了 71 国,其中姬姓 53 国,分封中对地方实行军事统治,当时有“国”、“野”之分,“国人”与“野人”之别。【国人】:征服者,奴隶主,士,周族成员,工商业者,平民; 【野人】:被征服的族人,奴隶,居于村野。 国、野有别:参政,当兵,受教育,受剥削的程度不同。 附:周朝宗法制度:天子世世相传,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余子弟封侯,为小宗;侯亦如上,分大宗、小宗;小宗封大夫;大夫小宗为士。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一条明显的轴线,前后两进院子,大门,门前有树(影壁),前院,前堂,中廊,后室;前堂、廊和后室形成最早的工字殿。南北45.2m,东西32,5m。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两侧厢房围合成闭合式庭院,四周有檐廊环绕;南北朝向稍偏东,前面“隧”(门)占一间,东塾西塾各三间;门内即由四面房间围合的“庭”,庭北为主体建筑“堂”,堂为六间;堂前有三阶,中阶不在轴线上;后庭为廊分为二,庭后正室三间,其余为小间;可以看出,正在向中轴对称的单数间平面,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有半瓦当和脊瓦,为最早的瓦;版筑土墙与土坯墙,墙面有三合土(白灰、沙、黄泥)抹面;庭院地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五、春秋(东周):(公元前 770 世纪公元前 476 年)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士阶层世家争鸣,实即王权已失去控制能力;到处是奴隶起义;有了铁器,出现了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鲁班。 2.瓦:在春秋的遗址中大量发现筒瓦、板瓦、瓦当和脊瓦;山西侯马晋故都,陕西凤翔、江陵,河南洛阳,都有发现。山西侯马晋故都有一夯土台,残高 7m,面积 75m75m;高台上的木架建筑已不存在。 文献记载:老子.十一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论语:“山节藻梲”。节:即柱上的斗;梲(zhuo):即梁上短柱。斗栱、梁架、彩画,在春秋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