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高中数学题库--圆锥曲线.pdf_第1页
全国名校高中数学题库--圆锥曲线.pdf_第2页
全国名校高中数学题库--圆锥曲线.pdf_第3页
全国名校高中数学题库--圆锥曲线.pdf_第4页
全国名校高中数学题库--圆锥曲线.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锥曲线综合训练题圆锥曲线综合训练题 一 求轨迹方程一 求轨迹方程 1 1 已知双曲线 1 C与椭圆 2 C 22 1 3649 xy 有公共的焦点 并且双曲线的离心率 1 e与椭圆的离心率 2 e之比为 7 3 求双曲线 1 C的方程 2 以抛物线 2 8yx 上的点 M 与定点 6 0 A为端点的线段MA的中点为P 求P点的轨迹方程 1 解 1 C的焦点坐标为 0 13 2 13 7 e 由 1 2 7 3 e e 得 1 13 3 e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22 22 1 0 yx a b ab 则 22 22 2 13 13 9 ab ab a 解得 22 9 4ab 双曲线的方程为 22 1 94 yx 2 解 设点 00 M xyP x y 则 0 0 6 2 2 x x y y 0 0 26 2 xx yy 代入 2 00 8yx 得 2 412yx 此即为点 P 的轨迹方程 2 1 ABC 的底边16 BC AC和AB两边上中线长之和为 30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此三角形重心G的轨迹和顶点A的轨迹 2 ABC 中 B 5 0 C 5 0 且 sinC sinB 5 3 sinA 求点 A 的轨迹方 程 解 解 1 以BC所在的直线为x轴 BC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G点坐标为 yx 由20 GBGC 知G点的轨迹是以B C为焦点的椭圆 且除去轴上两点 因10 a 8 c 有 6 b 故其方程为 01 36100 22 y yx 设 yxA yxG 则 01 36100 22 y yx 由题意有 3 3 y y x x 代入 得A的轨迹方程为 01 324900 22 y yx 其轨迹是椭圆 除去x轴上两 点 2 分析 分析 由于 sinA sinB sinC 的关系为一次齐次式 两边乘以 2R R 为外接圆半径 可转化为边长的关系 解 解 sinC sinB 5 3 sinA2RsinC 2RsinB 5 3 2RsinA BCACAB 5 3 即6 ACAB 点 A 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 去掉顶点 2a 6 2c 10 a 3 c 5 b 4 所求轨迹方程为1 169 22 yx x 3 点评 点评 要注意利用定义直接解题 这里由 式直接用定义说明了轨迹 双曲线右支 3 如图 两束光线从点M 4 1 分别射向直线y 2 上两点P x1 y1 和Q x2 y2 后 反射光线恰好通过椭圆C 1 2 2 2 2 b y a x a b 0 的两焦点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2 1 且x2 x1 5 6 求椭 圆C的方程 解 设a 2k c k k 0 则b 3k 其椭圆的方程为1 34 2 2 2 2 k y k x 由题设条件得 11 4 2 120 xxk 22 4 2 120 xxk x2 x1 5 6 由 解得 k 1 x1 5 11 x2 1 所求椭圆C的方程为1 34 22 yx 4 在面积为 1 的PMN 中 2 1 tan M 2tan N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求出以M N为焦点且过P点的椭圆方程 所 求 椭 圆 方 程 为 1 315 4 22 yx 解解 以MN的中点为原点 MN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 系 设 yxP 则 1 2 1 2 cy cx y cx y 2 3 3 4 3 5 ccy c x 且 即 3 2 32 5 P 4 3 1 3 4 12 25 22 22 ba ba 得 3 4 15 2 2 b a 5 已知点P是圆x2 y2 4 上一个动点 定点Q的坐标为 4 0 1 求线段PQ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2 设 POQ的平分线交PQ于点R O为原点 求点R的轨迹方程 解 1 设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M x y 由Q 4 0 可得点P 2x 4 2y 代入圆的方程x2 y2 4 可得 2x 4 2 2y 2 4 整理可得所求轨迹为 x 2 2 y2 1 2 设点R x y P m n 由已知 OP 2 OQ 4 2 1 OQ OP 由角平分线性质可得 RQ PR OQ OP 2 1 又 点R在线段PQ上 PR 2 1 RQ 点R分有向线段PQ的比为 2 1 由定 比分点坐标公式可得 3 2 2 1 1 0 2 1 3 42 2 1 1 4 2 1 n n y m m x 即 2 3 2 43 y n x m 点P的坐标为 2 3 2 43yx 代入圆的方程x2 y2 4 可得4 2 3 2 43 22 yx 即 2 3 4 x y2 9 16 y 0 点R的轨迹方程为 2 3 4 x y2 9 16 y 0 6 已知动圆过定点 1 0 且与直线1x 相切 1 求动圆的圆心轨迹C的方程 2 是否存在直线l 使l过点 0 1 并与轨迹C交于 P Q两点 且满足0OP OQ uuu v uuu v 若存在 求出直线l的方 程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 1 如图 设M为动圆圆心 F 1 0 过点M作直线1x 的垂线 垂足为N 由题意知 MFMN 即动点M到定点F与定直线1x 的距离相等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 点M的轨 迹为抛物线 其中 1 0F为焦点 1x 为准线 动点R的轨迹方程为xy4 2 2 由题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 1 0 xk yk 由 2 1 4 xk y yx 得 2 440ykyk 2 16160k 11kk或 设 11 yxP 22 yxQ 则 12 4yyk 12 4y yk 由0OP OQ 即 11 OPx y 22 OQxy 于是 1212 0 x xy y 即 2 1212 110kyyy y 222 1212 1 0ky ykyyk 222 4 1 40k kkkk i 解得4k 或0k 舍去 又41k 0 设 A B 关于 L 的对称点分别为 A B 则利用对称性可求得它们的坐标分别为 A 1 2 1 1 22 2 k k k k B 1 1 8 1 16 2 2 2 k k k k 因为 A B 均在抛物线上 代入 消去 p 得 k2 k 1 0 解得 k 2 51 p 5 52 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y 2 51 x 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y2 5 54 x 10 已知椭圆 0 1 2 2 2 2 ba b y a x 的左 右焦点分别是F1 c 0 F2 c 0 Q是椭圆外的动点 满足 2 1 aQF 点P是线段F1Q与该椭圆的交点 点T在线段F2Q上 并且满足 0 0 22 TFTFPT 设x为点 P 的横坐标 证明x a c aPF 1 求点 T 的轨迹 C 的方程 试问 在点 T 的轨迹 C 上 是否存在点 M 使 F1MF2的面积 S 2 b若存在 求 F1MF2的正切值 若不存 在 请说明理由 证法一 设点 P 的坐标为 yx 由 P yx在椭圆上 得 2 2 2 2 2222 1 x a c a x a b bcxycxPF 由0 acx a c aax知 所以 1 x a c aPF 3 分 证法二 设点 P 的坐标为 yx记 2211 rPFrPF 则 22 2 22 1 ycxrycxr 由 4 2 11 2 2 2 121 x a c arPFcxrrarr 得 证法三 设点 P 的坐标为 yx椭圆的左准线方程为 0 x a c a 由椭圆第二定义得 a c c a x PF 2 1 即 2 1 x a c a c a x a c PF 由0 acx a c aax知 所以 1 x a c aPF 3 分 解法一 设点 T 的坐标为 yx 当0 PT时 点 a 0 和点 a 0 在轨迹上 当 0 0 2 TFPT且时 由0 2 TFPT 得 2 TFPT 又 2 PFPQ 所以 T 为线段 F2Q 的中点 在 QF1F2中 aQFOT 2 1 1 所以有 222 ayx 综上所述 点 T 的轨迹 C 的方程是 222 ayx 7 分 解法二 设点 T 的坐标为 yx当0 PT时 点 a 0 和点 a 0 在轨迹上 当 0 0 2 TFPT且时 由0 2 TFPT 得 2 TFPT 又 2 PFPQ 所以 T 为线段 F2Q 的中点 设点 Q 的坐标为 yx 则 2 2 y y cx x 因此 2 2 yy cxx 由aQF2 1 得 4 222 aycx 将 代入 可得 222 ayx 综上所述 点 T 的轨迹 C 的方程是 222 ayx 7 分 解法一 C 上存在点 M 00 y x 使 S 2 b的充要条件是 2 2 1 2 0 22 0 2 0 byc ayx 由 得ay 0 由 得 2 0 c b y 所以 当 c b a 2 时 存在点 M 使 S 2 b 当 c b a 2 时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M 11 分 当 c b a 2 时 002001 yxcMFyxcMF 由 2222 0 22 021 bcaycxMFMF 212121 cos MFFMFMFMFMF 2 2121 sin 2 1 bMFFMFMFS 得 2tan 21 MFF 解法二 C 上存在点 M 00 y x 使 S 2 b的充要条件是 2 2 1 2 0 22 0 2 0 byc ayx 由 得 2 0 c b y 上式代入 得 0 22 2 4 22 0 c b a c b a c b ax 于是 当 c b a 2 时 存在点 M 使 S 2 b 当 c b a 2 时 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M 11 分 当 c b a 2 时 记 cx y kk cx y kk MFMF 0 0 2 0 0 1 21 由 2 21 aFF 知 符合题意 0342 yx为所求 2 将2 21 21 xx yy 代入 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04 yx 椭圆内部分 3 将 2 1 21 21 x y xx yy 代入 得所求轨迹方程为 0222 22 yxyx 椭圆内部分 4 由 得 2 2 2 2 2 1 2 2 2 1 yy xx 将 平方并整理得 21 22 2 2 1 24xxxxx 21 22 2 2 1 24yyyyy 将 代入 得 224 4 24 21 2 21 2 yyy xxx 再将 2121 2 1 xxyy 代入 式得 2 2 1 242 21 2 21 2 xxyxxx 即1 2 1 2 2 y x 此即为所求轨迹方程 当然 此题除了设弦端坐标的方法 还可用其它方法解决 13131313 椭圆 C 22 22 1 0 xy ab ab 的两个焦点为 F1 F2 点 P 在椭圆 C 上 且 11212 414 33 PFFFPFPF 求椭圆 C 的方程 若直线l过圆 x2 y2 4x 2y 0 的圆心 M 交椭圆 C 于 A B两 点 且 A B 关于点 M 对称 求直线l的方程 解法一 解法一 因为点P在椭圆C上 所以62 21 PFPFa a 3 在 Rt PF1F2中 52 2 1 2 221 PFPFFF故椭圆的半焦距c 5 从而b2 a 2 c2 4 所以椭圆 C的方程为 49 22 yx 1 设A B的坐标分别为 x1 y1 x2 y2 由圆的方程为 x 2 2 y 1 2 5 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 2 1 从而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 k x 2 1 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 4 9k2 x2 36k2 18k x 36k2 36k 27 0 因为A B关于点M对称 所以 2 94 918 2 2 2 21 k kkxx 解得 9 8 k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1 2 9 8 xy即 8x 9y 25 0 经检验 符合题意 解法二 解法二 同解法一 已知圆的方程为 x 2 2 y 1 2 5 所以圆心M的坐标为 2 1 设A B的坐标分别为 x1 y1 x2 y2 由题意x1 x2且 1 49 2 1 2 1 yx 1 49 2 2 2 2 yx 得 0 4 9 21212121 yyyyxxxx 因为A B关于点M对称 所以x1 x2 4 y1 y2 2 代入 得 21 21 xx yy 9 8 即直线l的斜率为 9 8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 1 9 8 x 2 即 8x 9y 25 0 经检验 所求直线方程符合题意 14 已知椭圆 22 22 1 0 yx ab ab 的一个焦点 1 0 2 2 F 对应的准线方程为 9 2 4 y 1 求椭圆的方程 2 直线l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 N 且线段MN恰被点 1 3 2 2 P 平分 求直线 l的方程 解 1 由 2 222 2 2 9 2 4 c a c abc 得3 1ab 即椭圆的方程为 2 2 1 9 y x 2 易知直线l的斜率一定存在 设l 313 2222 k yk xykx 即 设M x1 y1 N x2 y2 由 2 2 3 22 1 9 k ykx y x 得 2 222 327 9 3 0 424 k kxkkxk x1 x2为上述方程的两根 则 2 222 327 3 4 9 0 424 k kkkk 2 12 2 3 9 kk xx k MN的中点为 13 22 P 12 1 21 2 xx 2 2 3 1 9 kk k 22 39kkk 解得k 3 代入 中 22 9927 184 99 180 424 直线l y 3x 3 符合要求 15 设 12 FF分别是椭圆 C 22 22 1 0 xy ab ab 的左右焦点 1 设椭圆 C 上的点 3 3 2 到 12 FF两点距离之和等于 4 写出椭圆 C 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2 设 K 是 1 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 求线段 1 KF的中点 B 的轨迹方程 3 设点 P 是椭圆 C 上的任意一点 过原点的直线 L 与椭圆相交于 M N 两点 当直线 PM PN 的斜率都存在 并记为 PMPN kK试探究 PMPN kK 的值是否与点 P 及直线 L 有关 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 1 由于点 3 3 2 在椭圆上 2 2 22 3 3 2 1 ab 2a 4 椭圆 C 的方程为 22 1 43 xy 焦点坐标分别为 1 0 1 0 2 设 1 KF的中点为 B x y 则点 21 2 Kxy 把 K 的坐标代入椭圆 22 1 43 xy 中得 22 21 2 1 43 xy 线段 1 KF的中点 B 的轨迹方程为 2 2 1 1 3 2 4 y x 3 过原点的直线 L 与椭圆相交的两点 M N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设 0000 M xyNxyp x y M N P在椭圆上 应满足椭圆方程 得 2222 00 2222 11 xyxy abab 00 00 PMPN yyyy kK xxxx PMPN kK 22 000 22 000 yyyyyy xxxxxx 2 2 b a 故 PMPN kK 的值与点 P 的位置无关 同时与直线 L 无关 16 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 22 0 1 F 对应的准线为 4 29 y 离心率e满足 3 4 3 2 e成等比数列 求椭圆的方程 是否存在直线l 使l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BA 且线段AB恰 好被直线 2 1 x平分 若存在 求出直线l的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 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 由题意知 9 8 3 4 3 2 2 e 所以 3 22 e 设椭圆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为 yx 则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得 3 22 4 29 22 22 y yx 化简得1 9 2 2 y x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1 9 2 2 y x 设 2211 yxByxA AB中点 00 yxM 依题意有 2 2 1 2 21 0 21 0 yy y xx x 可得 021 21 2 1 yyy xx 若直线l存在 则点M必在椭圆内 故1 9 2 1 2 02 y 解得0 2 33 2 33 0 00 yy或 将 2211 yxByxA代入椭圆方程 有 2 1 9 1 1 9 2 2 2 2 2 1 2 1 y x y x 1 2 得 0 9 1212 1212 yyyy xxxx 故 012 12 12 12 2 1 9 9 yyy xx xx yy kAB 所以 AB k y 2 9 0 则有0 2 9 2 33 2 33 2 9 0 ABAB kk 或 解得33 ABAB kk或 故存在直线l满足条件 其倾斜角 3 2 2 2 3 三 定义与最值 三 定义与最值 17 已知 F 是椭圆22 5945xy 的左焦点 P 是此椭圆上的动点 A 1 1 是一定点 1 求 3 2 PAPF 的最小值 并求点 P 的坐标 2 求P A P 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转化知 3 2 PAPF 的最小值是 2 11 此时 P 1 5 56 2 依题意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知 6 6 22 PFPAPFPAPFPA 2 22 AFPFPA 22 2 PFPA 2626 2 三点共线时取 当且仅当FAPPFPA 18 设F1 F2分别是椭圆 2 2 1 4 x y 的左 右焦点 若P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 求12PFP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求 21 PFP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易知2 1 3abc 所以 12 3 0 3 0 FF 设P x y 则 2 2222 12 1 3 3 313 38 44 x PFPFxyxyxyxx 因为 2 2 x 故当x 0 即点P为椭圆短轴端点时 2 1 PF PF 有最小值 2 当2x 即点P为椭圆长轴端点时 2 1 PF PF 有最大值 1 19 若双曲线过点 2 6 其渐近线方程为2yx I 求双曲线的方程 II 已知A 2 3 0 3 B 在双曲线上求一点P 使 PBPA 3 3 的值最小 解 1 2 y x 2 2 II 2 3 P 最小值为 3 3 3 20 以椭圆1 312 22 yx 的焦点为焦点 过直线09 yxl 上一点M作椭圆 要使所作椭圆的长轴最短 点M应在何处 并求出此时的椭圆方程 分析 分析 椭圆的焦点容易求出 按照椭圆的定义 本题实际上就是要在已知直线上找一点 使该点到直线同侧的两已知点 即两焦点 的距离之和最小 只须利用对称就可解决 解 解 如图所示 椭圆1 312 22 yx 的焦点为 03 1 F 03 2 F 点 1 F关于直线09 yxl 的对称点F的坐标为 9 6 直线 2 FF的方程为032 yx 解方程组 09 032 yx yx 得交点M的坐标为 5 4 此时 21 MFMF 最小 所求椭圆的长轴 562 221 FFMFMFa 53 a 又3 c 36353 2 2 222 cab 因此 所求椭圆的方程为1 3645 22 yx 21 已知动点 P 与双曲线 2 2 x 3 2 y 1 的两个焦点 F1 F2的距离之和为 6 求动点 P 的轨迹 C 的方程 若 1 PF 2 PF 3 求 PF1F2的面积 若已知 D 0 3 M N 在轨迹 C 上且DM DN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解 9 2 x 4 2 y 1 2 5 1 5 22 E F是椭圆 22 24xy 的左 右焦点 l是椭圆的右准线 点Pl 过点E的直线交椭圆于A B两点 1 当AEAF 时 求AEF 的面积 2 当3AB 时 求AFBF 的大小 3 求EPF 的最大值 解 1 22 4 1 2 82 AEF mn Smn mn 2 因 4 8 4 AEAF ABAFBF BEBF M FE O y A B P x 则5 AFBF 3 设 2 2 0 Pt t tan EPFtanEPMFPM 221 3 223 222 22 23 1 663 t tttttt 当6t 时 3 30 3 tan EPFEPF 23 已知定点 1 0 A 1 0 B 0 1 C 动点P满足 2 PCkBPAP 1 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并说明方程表示的图形 2 当2 k时 求 BPA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 设动点P的坐标为 yx 则 1 yxAP 1 yxBP 1 yxPC 2 PCkBPAP 2222 1 1yxkyx 即012 1 1 22 kkxykxk 若1 k 则方程为1 x 表示过点 0 1 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 若1 k 则方程为 222 1 1 1 k y k k x 表示以 0 1 k k 为圆心 以为半径 1 1 k 的圆 2 当2 k时 方程化为1 2 22 yx 2 2 1 1 yxyxyxBPAP 22 2 yxBPAP 又 1 2 22 yx 令 sin cos2 yx 则 cos4522 22 yxBPAP 当1cos 时 BPAP的最大值为6 当1cos 时 最小值为2 24 点 A B 分别是以双曲线 16 2 x 1 20 2 y 的焦点为顶点 顶点为焦点的椭圆 C 长轴的左 右端点 点 F 是椭圆的右焦点 点 P 在椭圆 C 上 且位于 x 轴上方 0 PFPA 1 求椭圆 C 的的方程 2 求点 P 的坐标 3 设 M 是椭圆长轴 AB 上的一点 点 M 到直线 AP 的距离等于 MB 求椭圆上的点到 M 的距离d的最小值 解 1 已知双曲线实半轴a1 4 虚半轴b1 25 半焦距c1 62016 椭圆的长半轴a2 c1 6 椭圆的半焦距c2 a1 4 椭圆的短半轴 2 b 2046 22 所求的椭圆方程为 36 2 x 1 20 2 y 2 由已知 0 6 A 0 4 F 设点 P 的坐标为 yx 则 4 6 yxFPyxAP 由已知得 22 2 1 3620 6 4 0 xy xxy 则01892 2 xx 解之得6 2 3 xx或 由于 y 0 所以只能取 2 3 x 于是3 2 5 y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3 2 5 2 3 9 分 3 直线063 yxAP 设点 M 是 0 m 则点 M 到直线 AP 的距离是 2 6 m 于是6 2 6 m m 又 点 M 在椭圆的长轴上 即66 m2m 当2 m时 椭圆上的点到 0 2 M的距离 2 22222 549 2 4420 15 992 x dxyxxx 又66x 当 2 9 x时 d取最小值15 25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向量32 1 0 的面积为OFPj 且 3 3 OF FPt OMOPj uuu r uuruuuruu u rr I 设44 3 t 求向量OF与FP的夹角 uu vuu v 的取值范围 II 设以原点 O 为中心 对称 轴在坐标轴上 以 F 为右焦点的椭圆经过点 M 且 13 2 OPctcOF当 取最小值时 求椭圆的方程 解 1 由 34 sin cos sin 34 sin 2 1 32 t FPOF FPOF FPOFFPOF 由得 得 34 tan t 3 分 0 3tan1344 t 夹角 的取值范围是 3 4 6 分 2 0 0000 cOFycxFPyxP 则设 2 0000 00 0 3 1 3 14 3 2 3 2 OFP OF FPxc ycxc ctcxc SOFyy c 8 分 2222 00 4 34 3 3 2 32 6OPxycc cc 10 分 当且仅当 32 32 62 2 34 3 OPOPc c c此时取最小值时即 3 2 1 0 32 32 3 3 OM 或 1 2 1 0 32 32 3 3 OM 12 分 椭圆长轴12 4 8 03 22 03 22 2 22222 baa 或 2 171 2 171 171 01 22 01 22 2 22222 baa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1 1216 22 yx 或 1 2 171 2 179 22 yx 14 分 26 已知点 1 0 F 一动圆过点F且与圆8 1 22 yx内切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设点 0 aA 点P为曲线C上任一点 求点A到点P距离的最大值 ad 在10 a的条件下 设 POA的面积为 1 S O是坐标原点 P是曲线C 上横坐标为a的点 以 ad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2 S 若正数m满足 21 mSS 问m是否存在最小值 若存在 请求出此最小值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 设动圆圆心为 yxM 半径为r 已知圆圆心为 1 0 E 由题意知rMF rME 22 于是22 MFME 所以点M的轨迹C是以E F为焦点 长轴长为22的椭圆 其方程为1 2 2 2 y x 设 yxP 则2222 2222222 aaxxxaxyaxPA 22 22 aax 令22 22 aaxxf 1 1 x 所以 当1 a时 xf在 1 1 上是减函数 2 max 1 1 afxf 当11 a 即11 a时 xf在 1 a 上是增函数 在 1 a 上是减函数 则 22 2 max aafxf 当1 a 即1 1 1 11 22 1 1 2 aa aa aa ad 当10 0 所以k2 1 0 从而OA OB 2 综上 当AB x轴时 OA OB取得最小值 2 28 一束光线从点 0 1 1 F出发 经直线032 yxl上一点P反射后 恰好穿过点 0 1 2 F 求点 1 F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1 F 的坐标 求以 1 F 2 F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C的方 程 设直线l与椭圆C的两条准线分别交于A B两点 点Q为线段AB上的动点 求点Q到 2 F的距离与到椭圆C右准线的距离之比的最小值 并求取得最小值时点Q的坐标 解解 设 1 F 的坐标为 nm 则 2 1 1 m n 且03 22 1 2 nm 2 分 解得 5 2 5 9 nm 因此 点 1 F 的坐标为 5 2 5 9 4 分 11 PFFP 根据椭圆定义 得 2 2121 FFPFFPa 22 0 5 2 1 5 9 22 5 分 2 a 112 b 所求椭圆方程为1 2 2 2 y x 7 分 2 2 c a 椭圆的准线方程为2 x 8 分 设点Q的坐标为 32 tt 22 t 1 d表示点Q到 2 F的距离 2 d表示点Q到椭圆的右准线的距离 则10105 32 1 222 1 ttttd 2 2 td 2 22 2 1 2 22 5 2 10105 t tt t tt d d 10 分 令 2 2 2 22 t tt tf 22 ba b y a x C的左焦点 直线 l 为其左准线 直线 l 与 x 轴交于点 P 线段 MN 为椭圆的长轴 已知 2 8 MFPMMN 且 1 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2 若 过点 P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不同两点 A B 求证 AFM BFN 3 求三角形 ABF 面积的最大值 解 1 48 aMN 122 1 2 1 0132 2 2 222 2 2 cabc eceecaa c a MFPM舍去或即得又 1 1216 22 yx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文 6 分 理 4 分 2 当 AB 的斜率为 0 时 显然 0 BFNAFM 满足题意 当 AB 的斜率不为 0 时 设 2211 yxByxA AB 方程为 8 myx 代入椭圆方程 整理得 014448 43 22 myym 则 43 144 43 48 43 1444 48 2 21 2 21 22 m yy m m yymm 6622 2 2 1 1 2 2 1 1 my y my y x y x y kk BFAF 0 6 6 62 21 2121 mymy yyymy 0BFNAFMkk BFAF 从而 综上可知 恒有 BFNAFM 9 分 3 43 472 2 1 2 2 12 m m yyPFSSS PAFPBFABF 33 1632 72 4 16 43 72 16 4 3 472 2 2 2 2 m m m m 当且仅当 3 28 4 16 43 2 2 2 m m m即 此时适合 0 的条件 取得等号 三角形 ABF 面积的最大值是 33 13 分 四 弦长及面积 四 弦长及面积 30 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 2 2 1 3 y x 设F1 F2分别是其左 右焦点 1 若斜率为 1 且过F1的直线l交双曲线于 A B 两点 求线段 AB 的长 2 若P是该双曲线左支上的一点 且 12 60FPF 求 12 FPF 的面积 S 解 1 AB 2yx 代入 2 2 1 3 y x 并整理得 2 2470 xx 设 1122 A xyB xy 则 1212 7 2 2 xxx x 2 1212 1 1 424 146ABxxx x 2 设 21 PFm PFn 则mn 2 在 12 FPF 中 由余弦定理有 2 22 162cos602mnmnmnmnmn 12mn 113 sin60123 3 222 Smn 31 已知椭圆14 22 yx及直线mxy 1 当m为何值时 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2 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 5 102 求直线的方程 解解 1 把直线方程mxy 代入椭圆方程14 22 yx得 14 2 2 mxx 即0125 22 mmxx 020161542 22 2 mmm 解得 2 5 2 5 m 2 设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 1 x 2 x 由 1 得 5 2 21 m xx 5 1 2 21 m xx 根据弦长公式得 5 102 5 1 4 5 2 11 2 2 2 mm 解得0 m 方程为xy 32 已知长轴为 12 短轴长为 6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过它对的左焦点 1 F作倾斜解为 3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两点 求弦AB的长 分析 分析 可以利用弦长公式 4 1 1 21 2 21 2 21 2 xxxxkxxkAB 求得 也可以利用椭圆定义及余弦定理 还可以利用焦点半径来求 解 解 法法 1 1 1 1 利用直线与椭圆相交的弦长公式求解 利用直线与椭圆相交的弦长公式求解 21 2 1xxkAB 4 1 21 2 21 2 xxxxk 因为6 a 3 b 所以33 c 因为焦点在x轴上 所以椭圆方程为1 936 22 yx 左焦点 0 33 F 从而直线方程为93 xy 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 083637213 2 xx 设 1 x 2 x为方程两根 所以 13 372 21 xx 13 836 21 xx 3 k 从而 13 48 4 1 1 21 2 21 2 21 2 xxxxkxxkAB 法法 2 2 2 2 利用椭圆的定义及余弦定理求解利用椭圆的定义及余弦定理求解 由题意可知椭圆方程为1 936 22 yx 设mAF 1 nBF 1 则mAF 12 2 nBF 12 2 在 21F AF 中 3 cos2 211 2 21 2 1 2 2 FFAFFFAFAF 即 2 1 362336 12 22 mmm 所以 34 6 m 同理在 21F BF 中 用余弦定理得 34 6 n 所以 13 48 nmAB 法法 3 3 3 3 利用焦半径求解 利用焦半径求解 先根据直线与椭圆联立的方程083637213 2 xx求出方程的两根 1 x 2 x 它们分别是A B的横坐标 再根据焦半径 11 exaAF 21 exaBF 从而求出 11 BFAFAB 33 设双曲线方程 22 22 1 0 xy ba ab 的半焦距为c 直线l过 0 0 ab两点 已知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 3 4 c 1 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2 经过该双曲线的右焦点且斜率为 2 的直线m被双曲线截得 的弦长为 15 求双曲线的方程 解 1 22222222 222babacaacaee 2 分 直线l的方程为1 xy ab 即0bxayab 由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 3 4 c得 22 3 4 abab dc c ab 即 2224 16 3acac 4 分 两边同时除以 4 a得 24 16 1 3ee 整理得 42 316160ee 解得 2 4 4 3 e 或 5 分 又2e 故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e 6 分 2 由 1 知道2e 即2ca 所以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22 22 1 3 xy aa 又由题意得直线m方程为2 2 yxa 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7 分 222 34 2 3xxaa 整理得 22 16190 xaxa 8 分 记直线m与双曲线的交点为 1122 A x yB xy 则有 2 1212 16 19xxa x xa 9 分 22222 121212 1 1 4 5 25676 3015ABkxxkxxx xaaa 1 2 a 11 分 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22 1 13 44 xy 12 分 34 已知ABC 的顶点AB 在椭圆 22 34xy 上 C在直线2lyx 上 且ABl 当AB边通过坐标原点O时 求AB的长及ABC 的面积 当90ABC 且斜边AC的长最大时 求AB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 因为ABl 且AB边通过点 0 0 所以AB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x 设AB 两点坐标分别为 1122 xyxy 由 22 34xy yx 得1x 所以 12 22 2ABxx 又因为AB边上的高h等于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 所以2h 1 2 2 ABC SAB h i 设AB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xm 由 22 34xy yxm 得 22 46340 xmxm 因为AB 在椭圆上 所以 2 12640m 设AB 两点坐标分别为 1122 xyxy 则 12 3 2 m xx 2 12 34 4 m x x 所以 2 12 326 2 2 m ABxx 又因为BC的长等于点 0 m 到直线l的距离 即 2 2 m BC 222 22 210 1 11ACABBCmmm 所以当1m 时 AC边最长 这时12640 此时AB所在直线的方程为1yx 35 梯形ABCD的底边AB在y轴上 原点O为AB的中点 4 24 2 2 33 ABCDACBD M为CD的中点 求点M的轨迹方程 过M作AB的垂线 垂足为N 若存在正常数 0 使 0 MPPN uuu vuuu v 且P点到A B的距离和为定值 求点P的轨迹E的方程 过 1 0 2 的直线与轨迹E交于P Q两点 求OPQ 面积的最大值 解 设点M的坐标为M x y x 0 则 22 12 12 33 C x yD x y 又 2 22 0 0 2 33 AB 由AC BD有0AC BD i 即 1 1 0 x yx y i x2 y2 1 x 0 4 分 设P x y 则 0 1 Mx y 代入M的轨迹方程有 222 0 1 1 0 xyx 即 2 2 1 0 1 2 1 0 x yx P的轨迹为椭圆 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 要P到A B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则以A B为焦点 故 12 2 1 2 2 3 1 0 0 2 从 而 所 求P的 轨 迹 方 程 为 9x2 y2 1 x 0 9 分 易知l的斜率存在 设方程为 1 2 ykx 联立 9x2 y2 1 有 22 3 9 0 4 kxkx 设P x1 y1 Q x2 y2 则 1212 22 3 94 9 k xxx x kk 2 2 211212 22 427 4 9 k xxxxx x k 令 2 9tk 则 21 2 49t xx t 且9 t 2 21 2 111111124 949 224499 OPQ Sxx ttt 11 9 0 9 t t 0 3 2 0 3 84 2 22 a aa 33 66 aa a 或 a 6 3 3 6 若 A B 分别在双曲线的两支上 则有 0 3 2 0 3 84 2 22 a aa a 3 3 2 若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点 O 则 OA OB 设 A x1 y1 B x2 y2 由于x1 x2 2 3 2 a a x1x2 3 2 2 a a y1y2 ax1 1 ax2 1 a x1 x2 a2x1x2 1 a2 3 2 2 a a 2 3 2 a a 1 1 OA OB x1x2 y1y2 0 3 2 2 a 1 a 1 此时 0 符合要求 37 已知圆C x 1 2 y2 r2 r 1 设M为圆C与x轴负半轴的交点 过M作圆C的弦MN 并使它的中点P恰好落在y轴上 1 当r 2 时 求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 2 当r 1 时 求点N的轨迹G的方程 3 过点P 0 2 的直线l与 2 中轨迹G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E F 若CE CF 0 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 1 由已知得 r 2 时 可求得M点的坐标为M 1 0 设P 0 b 则由kCP kMP 1 或用勾股定理 得 b 2 1 b 1 即点 P坐标为 0 1 2 设N坐标为 x y 由已知得 在圆方程中令y 0 求得M点的坐标为 1 r 0 设P 0 b 则由kCP kMP 1 或用勾股定理 得 r b 2 1 点P为线段MN的中点 x r 1 b 2 y 2b 又 r 1 点N的轨迹方程为y 2 4x x 0 3 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且不等于 0 设直线l的方程为y kx 2 E x1 y1 F x2 y2 x1 0 x2 0 由 xy kxy 4 2 2 得k 2x2 4k 4 x 4 0 由 32k 16 0 得 k0 x1x2 2 4 k 0 得k0 x1 1 x2 1 y1y2 0 k 2 1 x1x2 2k 1 x1 x2 5 0 得k 2 12k 0 k 0 或 k 12 0 k 2 1 或k mm 解得 13 132 13 132 m 法法 2 2 2 2 同解法 1 得出mn 4 13 mmx 4 13 13 4 0 mmmmxy3 4 13 4 1 4 13 4 1 00 即M点坐标为 3 mm A B为椭圆上的两点 M点在椭圆的内部 1 3 3 4 22 mm 解得 13 132 13 132 建立参数方程 2 利用弦AB的中点 00 yxM在椭圆内部 满足1 2 0 2 0 0 将 b 2p 1 代入得 4p2 8p 2p 1 0 3p2 2p 0 解得 0 p0 则PA 3 a AQ b a 又PA AQ 0 a2 3b 又 QM x b y AQ b a QM 2AQ ay bx 2 3 由 得y2 4x x 0 即M的轨迹的方程为y2 4x x 0 2 设OB x1 y1 OC x2 y2 DB x1 1 y1 DC x2 1 y2 DB DC DB DC cos BDC BDC为钝角 cos BDC 0 DCDB DCDB DB DC 0 x1x2 x1 x2 1 y1y2 0 由 1 4 xky xy 消去y 得k2x2 2k2 4 x k2 0 k 0 则x1 x2 2 2 24 k k x1x2 1 y1y2 k2 x1 1 x2 1 k2 x1x2 x1 x2 1 代入 得k2 2 1 2 2 k0 2 2 k0 y2 则y1y2 4 因为 2 2 21 2 1 4 4xyxy 所以x1x2 1 16 1 2 2 2 1 yy 故 OBOAx1x2 y1y2 3 2 因为FBAF 所以 1 x1 y1 x2 1 y2 即 1 21 21 yy xx 又 4 1 2 1 xy 2 2 2 4xy O A B M x y 由 消去y1 y2后 得x1 2x2 将其代入 注意到 0 解得x2 1 从而可得y2 2 y1 2 故三角形OAB的面积S 2 1 OF y1 y2 1 因为 1 2 恒成立 所以只要解 1 5即可 解得 2 53 2 53 43 已知动圆过定点 P 1 0 且与定直线1 xl相切 点 C 在l上 1 求动圆圆心的轨迹 M 的方程 2 设过点 P 且斜率为 3的直线与曲线 M 相交于 A B 两点 i 问 ABC 能否为正 三角形 若能 求点 C 的坐标 若不能 说明理由 ii 当 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 求这种点 C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讲解讲解本例主要考查直线 圆与抛物线的基本概念及位置关系 是解析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 1 由曲线 M 是以点 P 为焦点 直线l为准线的抛物线 知曲线 M 的方程为xy4 2 2 i 由题意得 直线 AB 的方程为 4 1 3 1 3 2 xy xy xy由 消y得 3 3 1 03103 21 2 xxxx解出 于是 A 点和 B 点的坐标分别为 A 3 32 3 1 B 3 32 3 16 2 21 xxAB 假设存在点 C 1 y 使 ABC 为正三角形 则 BC AB 且 AC AB 即有 222 222 3 16 3 2 1 3 1 3 16 32 13 y y 由 得 3 32 3 4 32 4 2222 yy 9 314 y解得 因为 9 314 y 不符合 所以由 组成的方程组无解 故知直线l上不存在点 C 使得 ABC 是正三角形 ii 设 C 1 y 使 ABC 成钝角三角形 由 32 1 1 3 y x xy 得 即当点 C 的坐标是 1 32 时 三点 A B C 共线 故32 y 2222 3 34 9 28 3 32 3 1 1 y y yAC 2222 3428 32 13 yyyBC 9 256 3 16 22 AB 32 3 32 3 32 xy4 2 AOB C i 当 222 ABACBC 即 9 256 3 34 9 28 3428 22 yyyy 即CABy 3 9 2 时为钝角 ii 当 222 ABBCAC 即 9 256 3428 3 34 9 28 22 yyyy 即 CBAy 即 22 3428 3 34 9 28 9 256 yyy y 即 0 3 2 0 3 4 3 3 4 22 12 6 12 8 06 12 4 8 2 21 2 21 2 k xx k k xx kk i L 与 y 轴重合时 3 1 DN DM ii L 与 y 轴不重合时 由 得 2 3 2 k 又 2 1 x x xx xx DN DM ND MD 0 12 xx 0 1 2 1 2 1 2 2 1 21 2 21 x x x x xx xx 1 2 3 32 12 6 64 2 2 2 21 2 2 k k k xx xx 而 2 3 2 k 8 1 2 36 2 k 3 16 1 2 3 32 4 2 k 3 16 2 1 4 3 101 2 1 3 1 3 101 2 1 10 得 1122 1 1 0 xyxy 即 12 12 1xx yy 8 分 因为 22 11 1 43 xy 所以 2 22 1 1 43 xy 9 分 又因为 22 22 1 43 xy 所以 22 2 22 43 xy 10 分 由 得 2 2 2 2 1 1 1 4 x 化简得 2 35 2 x 12 分 因为 2 22x 所以 35 22 2 解得 1 3 3 所以 的取值范围为 1 3 3 1 分 六 定值 定点 定直线六 定值 定点 定直线 46 过 y 2 x 上一点 A 4 2 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 AB AC 交抛物线于 B C 两点 求证 直线 BC 的斜率是定值 分析分析 1 点 A 为定点 点 B C 为动点 因直线 AB AC 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 kAB与 kAC相反 故可用 k 参数 法 设 AB 的斜率为 k 写出直线 AB 的方程 将 AB 的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 因 A 为 已知交点 则方程有一根已知故用韦达定理容易解出点 B 坐标 同理可得点 C 坐标 再求 BC 斜率 2 因点 B C 在抛物线上移动 也可用 点参数 法 设 B x1 y1 C x2 y2 因 x1 y1 2 x 2 y2 2 即可设 B y 1 2 y 1 C y2 2 y 2 再考虑 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