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doc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doc_第2页
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doc_第3页
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背景下应树立什么样的教材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 中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一 树立课程“三维”目标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传统教学是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常常把教材分析、讲解、灌输得过细过多,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搞成沉闷、单调、乏味的样子。甚至有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讲”教材,教材中的每一段、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掰开揉碎,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常常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 正确的教材观要求重视挖掘教材资源,拓宽、延伸知识结构,活用了教材,使教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延伸。这种教学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了开放的势态,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一些,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能力培养、态度形成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必须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学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做教材的主人:即遵循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 二 以教材为基础积累课程资源。 针对具体的思品教材,我们在深入挖掘课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拓展利用各种校外资源,这样才能使教学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新教材发下来后,教师要带领学生从总体上初步感知教材,如教材设置了哪些内容系列,每个系列中设有哪些内容等等,以便有目的的开发课程资源。比如,在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时,让学生搜集反映家庭温馨的照片;在学习“我爱你,中国”时,布置学生搜集体现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片,诗句。在学习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时要求学生搜集反应祖国巨大变化的资料等等。 三 要以教材为载体加强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 思品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和历史,语文学科,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内容联系其他学科,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可以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有所依托,而不是空洞的说教,例如在学习“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联系历史上各民族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共同度过各种难关的历史,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还加强了与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容易使学生把各种零散的知识得到了整合和建构。 四 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除了搜集加工课程资源,密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之外,如果能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像,就会更好地激发其创造潜能,更有利于教材的创造与开发。例如在讲“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时,针对台湾问题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要早日实现祖国统一,青少年应怎样做?学生们经过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要和台独作斗争;努力学习,使祖国强大起来;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由于不是教师的一家之说(或者是教参中的解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想这正是新的教材观所提倡的,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依托的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的具体体现。在这里,教师是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可以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能轻松地走进教材,又能洒脱地超越教材。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文字的排列顺序一变,其中蕴含的意思是大不一样的。在这种“变阵”中展开了一个令人遐想的教育世界。 “教教材”,很明确是以教材为中心,教材怎么说,我就怎么讲,是对教材负责,是以教材为唯一的“孤本”,依据是相对固定的结论,视教教材为静态过程,是比较狭隘的。而“用教材教”就不同了,教材在这里是“范本”,教师不光是解释教材,而是要用教材作“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同时,以教材为圆心,可以向外延伸,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从而不止于教材,不局限于教材。前者是对教材负责的“固本教学”,后者是以人发展为本的“人本教学”,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而“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教师不再只关心教材、只关心自己怎么把“书”教好,而是首先关心对于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生知道些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过怎样的体验。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整个教学过程的着眼点始终在学生。我们在教学中“教”的许多东西其实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但是,过去的教学,教师不管学生知道什么,只管按照教材的体系、教材的顺序、教材的叙述去讲,结果常常是学生已经懂了的东西,教师仍然不厌其烦地“教”,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常常没什么收获。“课改”课不再是这样。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的,教师不讲;部分学生知道的,也尽量让懂的学生去说给不懂的学生听,而不是由教师来讲。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讲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