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词四首学案【学习重点】 把握艺术形象,探究词的意境及表达技巧。一、课前热身:1、文学常识: 苏轼,字_,号_,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其父_、弟_都有文名,父子三人号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词突破了音律的束缚,开拓了词的领域,开_的词风,著有_、_等。 辛弃疾,字_,号_,历城人,辛弃疾与_齐名,世称苏辛,被誉为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著有词集_。 声声慢“慢”即 ,为词的长调。这首词作者是宋代李清照,她是 派的代表,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作者 的心绪。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是 ,他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 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他通晓音律,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人称“ , ”2、字词积累:(1)字音:骤雨( ) 凝噎( ) 今宵( ) 公瑾( ) 纶巾( ) 酹( )寻觅( ) 戚( ) 憔悴( )( ) 舞榭歌台( ) 巷陌( )(2)词类活用:大江东去( )羽扇纶巾( )强虏灰飞烟灭( )尚能饭否( )(3)古今异义:都门帐饮无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赢得仓皇北顾(4)文言句式: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诗词诵读: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初中)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初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初中)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初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二、阅读鉴赏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1-3题: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词的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这首词历来被公认为宋词中豪放风格中的代表作,试分析其豪放风格得以体现的原因。3、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表明作者无可奈何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有什么看法?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4-6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表现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几处典故,分别是哪几个,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6、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7、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阅读雨霖铃完成8-11题: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这句词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9、“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10、“今宵酒醒何处?扬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11、通读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景物描写、人物行动和情感抒发三个方面比较两词的不同,进而体会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特点。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景物人物行动作者情感结论阅读声声慢完成12-8试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2、首句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13、“愁“可以说是文人墨客最难将歇的一种情感状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三、课外阅读阅读苏轼定风波一词探讨1-2题: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八月,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年底,诏责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市)。这首定风波词就作于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1、 体会这首词的意境,说说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感情?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通过这首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归纳苏词的艺术风格。阅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回答3-5题: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3、词中“玉壶”指 ;“阑珊”的意思是 。4、词的开头是怎样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的?5、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词,全词用元宵节的盛况烘托出一个孤高、忧郁的“那人”形象,就是词人所要寻找的意中人;也有人说是爱国词人辛弃疾“有所寄托”的;特别是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中说最后几句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然经过一种境界。你如何看待? 阅读李清照一剪梅并与声声慢比较回答6-7题: 一剪梅 李清照(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本词大约写于词人新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求学之时。6、有人说李清照的心绪从一剪梅到声声慢,其实是由“幽怨”到“凄苦”的流变。幽怨,尚有人事可寄托相思,而凄苦,则人事无处寻觅了。你如何理解?7、简单谈谈你对婉约词风格的认识。四、拓展训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即妻子生日。圞:圆。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语言运用:按要求完成4-5题。4、苏轼的诗词的思想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某班在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举行了“苏轼诗词作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5分)要求:要引用苏轼的诗词(2句以上);语言连贯,富有感情;不少于50字。5、新的一年快到了,特别是元旦、春节等节日的到来,我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向亲人祝福,古诗也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等佳句。请同学们以打电话,写信,寄贺卡,发邮件或短信等其中一种方式向亲人问好,表达你们的思念之情,但要巧妙地用上“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或其他古诗句也可,但必须与表达思念有关)。阅读理解:按要求完成6-9题。“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蒋醺(台湾)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醉复醒”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注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志,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笑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注段内引语均出自苏轼词临江仙。6文章前两段中,苏轼的“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2)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8结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义和“淡”给人的感受。含义:_感受:_ _9文章第四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五、时文阅读,作文示范。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一、李白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二、苏东坡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三、辛弃疾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六、优美片断: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暖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收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2006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愿景) 【点拨】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散文家,精书法,晓音乐,通绘画。他改变了当时写词的风格,就和同一时代的王安石变法一样,对当时和后世以巨大的影响。然而他的一生却遭遇坎坷,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做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2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坎坷的遭遇没有改变他的正直、豪爽的品性,却铸就了他特别的情怀,作为我们比较熟知的人物,可以引证的角度很多,在历年的优秀作文中有许多都是以他为例的,本文就是写他面对苦难的成熟与淡薄。还有2006年广东一考生在菊月山一文中,写了他的博大、旷达;2006年河北一考生在做缜密的勇者一文中写了他的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信保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跨境电商箱包配饰品牌2025年用户参与式营销策略分析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九年级化学下册《12.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济南证安全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跨境电商箱包配饰品牌2025年品牌定位营销策略分析
- 2025版权转让合同标准范本
- 防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第17课 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罗马法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2010必修1-北师大版2010
- 观察叶的教学课件
- 幼儿安全培训课美篇课件
- 2024下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指南要点(全文)
- 2024年贵州水城能投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中国古代的声学成就
- 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课件)-【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二年级奥数(从课本到奥数-第一学期B版)
- 北美所有护理诊断
- 吊篮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
- 银行养生沙龙策划方案
-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军章闪耀》 课件
- 软件系统权限申请表
- 自主实习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