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北辛溜小学李俊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近年来,“创新教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本文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转变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思想基础,创新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能力 发散性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以往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今天的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放手让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超越自己的研究范畴,让其大胆地去创新。在信息技术课中,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更容易被“唤醒”。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主体,教师则处于的主导地位,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主体,以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积极性源于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主动地探索,才会有创新可能性。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爱好、好奇、需求等设计教学。例如,笔者在进行“搜索引擎”教学的前几天,刚好发生了一件大事四川大地震,当时学生已有所耳闻,但了解不多。我首先演示了在百度中搜索四川大地震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看到了地震后的惨状后,心情沉重,但他们都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四川大地震的信息。于是我让学生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搜索引擎中查找更多关于四川大地震的信息,并将信息整理出来,与同学共享。学生接到任务后,自己动手、积极思考,根据老师的提示,在兴趣的驱使下,搜集到了很多信息,熟练地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有些同学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搜集文字信息,还搜集了许多图片资料,将图片和文字整理结合,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告。2、尊重个性发展,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时,应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地完善任务创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之余又更多的思考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要恰到好处,既不能像保姆一样牵着学生走,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要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既要适时指导,又要舍得放权。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放弃权威观念,接受学生的挑战,无条件尊重学生,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二 创新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要跟上教育观念转变的步伐。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经验、先天素质和潜能千差万别。信息技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让学生发挥专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领域中有所创新,将来也能成为该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以下两种方法可供信息技术教师参考:1、积极运用任务式、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任务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并设置目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或与他人协作完成。例如我在进行三年级金山画王的“丰富的几何图形”教学时,我提出为小动物们建设家园的任务,学生用金山画王中许多不同的几何图形,画出了很多漂亮但各不相同的房子,有的是别墅,有的是高楼大厦,有圆形、方形、多边形的窗户和门,有些房子还有庭院和花园,真是精彩至极。任务式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思维和欲望,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都得以提高。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但讨论并非“争吵”,教师必须合理组建学习讨论小组,创设良好的探讨氛围,讨论有助于学生了解多方面的观点,梳理出解答问题的不同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积动,主动回去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仅留给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又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把握学习的基本方向,不偏离主题,有效地学习、创新。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创新思维。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手段要灵活多变,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许多内容应该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我在四年级讲授ACDsee的使用时,我给学生讲解首先选中图片,进入编辑模式,然后使用“颜色”工具编辑图片,随着我调整“色调”、“饱和度”、“亮度”等滑块,学生看到了图片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都发出了惊叹声。在这样的气氛下,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其他工具带来的不同图像效果。这堂课我真正讲解新课内容的时间不到5分钟,在我适时地个别地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反复尝试不同的图像效果,找到自己喜欢的图像效果,制作出很多优美的图片。这样达到了反复练习的效果,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巧,但又不会抹煞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新课标关注的方面之一。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来落实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呈现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从自己的思维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学生还能彼此激发问题解决的灵感,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求异性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多效果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来实现,我们要鼓励学生发掘新方法,这是发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例如我在教学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的内容时,我告诉学生,为了强调某些文字,我们可以给文字对象设置“更改字体颜色”自定义动画类型,在幻灯片放映时,单击鼠标,文字的颜色就会改变,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我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实现这样的效果?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讨论与尝试,最终提出在文字上再覆盖一层颜色不同但其他属性完全相同的文字,让两层文字重叠,上一层的文字设置一种进入的动画效果(如:出现),就能实现幻灯片放映时,单击鼠标,看到文字颜色改变的效果。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把上一层文字设置一种退出的动画的效果(如:消失),也可以达到想要的强调效果。经过这些思维的训练,学生不断开动脑筋,达到了方法上的创新。总之,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善于用现代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