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一、产业集群国内外研究现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集聚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经济基础的区别,其在国内外的研究阶段、内容和方向各有不同。1.1发达国家研究现状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外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其侧重点主要为集聚经济和地方制度。1929年,韦伯(Alfred Weber)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先提出了产业集群(Cluster)。其区位理论认为,集群的产生是自下而上的,是企业对集聚的优势认知而自发形成的,由此提出了集群形成的四因素论,引入了集聚因子的概念。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首先提到了“产业区”这一概念,并将“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经济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 Marshall。经济学原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0世纪50年代,F帕鲁(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和前苏联学者科洛索夫斯基(Korosovski)提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认为集群是依靠国家的投资和政策自上而下完成的,从集群经济的角度研究了产业群。 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衰退时,长期被忽视的中小企业集聚地区的经济发展却不错。为了改善经济困境,复兴地方工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兴起。 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意大利社会学家Banasco(1977)首先关注意大利东北部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并提出了“第三意大利”的概念。Giacomo Becattini在将“第三意大利”与马歇尔在英国观察到的“产业区”比较研究后,认为这些产业区的发展得益于本地劳动力分工基础上实现的经济外部性,以及当地社会文化背景支持下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 Lynn Mytelk和Fulvia Farinelli把产业集群分为:非正式群、有组织群和创新群,探讨如何在传统产业中培育创新群、建立创新系统,从而使传统产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Nicholas Craft 和Anthony J.Venables(2011)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地理集聚对经济绩效、规模和区位的重要作用,从地理角度回顾了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兴起以及未来亚洲的复兴。认为尽管缺乏高质量制度是落后的重要原因,但是不能忽视地理集聚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一些经济地理学家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引入经济地理学研究,克鲁格曼(Krllgman)以传统的收益递增为理论基础,引入地理区位等因素,提出了新的空间经济理论,发展了集聚经济的观点。除新经济地理理论以外,管理学、竞争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集群研究的发展真正促使产业集群理论引起广泛影响的则是在波特(Poter)提出著名的“钻石模型”之后。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Poter,M.E. Loeations, elusters, and company strategy. In: Clark, G.L., Feldman, M.P. and Gerler, M.5. (Eds. ):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Ge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0.波特的产业集群研究也受到不少学者批评,产业集群的研究也未形成系统理论。而在技术革新的当代,传统产业集群的集聚因素和动力机制也不再适用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产业集群的演进研究正在不断引起各方学者的重视。1.2发展中国家研究现状西方产业群理论主要立足于发达国家区域发展的成功实践,鉴于经济基础、社会文化背景、政策法制等都有较大区别,而中国最为典型发展中国家,要对其产业集群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理论基础将更加合适。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由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获得了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市场份额 Schmitz, H. Does local co-operation matter? Evidence from industrial clusters in South Asia and Latin America.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000, vol.28, pp.323-336.,并由此在发展中国家中出现了大量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群。Sengenberger 和Pyke认为由此产生的产业集群产出产品质量低,附加值少,具有明显的“下层道路(low road) ”或“高架道路(high road)”与“下层道路”混合型的特征。他们提出的高架道路为创新、高质量、功能柔性和良好工作环境下地产业集群,下层道路为低价格、大量劳动力柔性、低成本劳动力的。两者被认为不兼容,因为下层道路往往被认为会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破坏高架道路。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级产业集群发展时期为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时,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发展的轨迹、经济绩效和地方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格列夫(Gereffi)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出口型产业群如果不整合到全球客户驱动的商品链中,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vol.48, pp.37-70.我国学者王缉慈则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产业集群的性质和创新能力对外资对本地产业集群的引入起到关键作用,应是的外资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中生根,才能避免脆弱的“分厂经济”,使得本地产业集群具有自我创新能力和独立生产能力。 王缉慈。关于在外向型区域发展本地企业集群的一点思考。世界地理研究,2001.(3):15-19.1.3中国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关注是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的。其中,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王缉慈教授在国内产业集群跟踪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缉慈教授在创新的空间一一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一书中较为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的主要流派思想,并对国内外大量的典型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分析。 王缉慈,创新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李小建编写的经济地理学从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域、经济活动全球化三部分系统阐述当今经济地理学范畴中产业集群的问题,就新产业区的来龙去脉进行阐述,提出从区域的形成时间、规模部门结构、联系程度和根植性等方面来判别新产业区。 以上主要为我国的经济地理学界对产业集群的阐述,他们最早接触并研究产业集群,主要在研究国外产业集群理论和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促进国内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并对我国当时的区域规划政策起到了指导作用。 陈凡,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政府的作用,复旦大学,2009年在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的研究上,北京大学的盖文启在新产业区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机制研究中从区域创新网络的视角探讨新产业区发展的机制。 盖文启。新产业区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在借鉴国际产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会区域产业发展的问题,诸多学者也开展了探讨我国实行集群战略及其对应的公共政策的制定问题。 朱华晟。关于中小企业化的几点思考。改革与战略,2000,(2):64-67李新春分析了经济转型时期我国企业的网络化成长与市场发育过程的相互作用,指出企业组织创新应着眼于长期竞争优势的获取,更要重视建立企业间较稳定的分上协作网络。李新春著,高科技产业集群式创业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索,2004一01,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周文教授系统评述了产业空间集聚机制理论的进展,重点介绍了新产业区的集聚机制,指出只有具备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才有可能形成成功的产业集聚。特别是仇保兴指出:产业组织可划分为纯层级组织、纯市场组织和中间性体制组织三类,其中中间性体制组织又有两种表达形式:企业集团模式和小企业集群模式。并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以小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中心,对小企业集群的存在形式和内部结构、运行机制和外部条件、演进过程和趋势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二、国内外关于政府在产业集群中作用的研究现状2.1影响产业集群发展因素 王辑慈总结了影响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区位与空间因素:大量专业化企业在大城市郊区或中小城市集聚成群,可以较容易地获得柔性劳动力。 2)社会文化因素:区内企业主或工人之间具有相同的或近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企业之间在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竞争过程中,仍能够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因而相互 信任和彼此满足,需求成为区内最有价值的资源。 3)产业组织与经济方面的因素:区内存在一种向前、向后的劳动力水平联接,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 之间以及各行为主体之间进行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市场或非市场的交换。企业内部以及同行业企业或相关产业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柔性的,即动态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4)公共机构与组织支撑因素:专业化的企业与当地教育、培训、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政策等公共机构组织形成一种网络,共同促进区域的 发展。 在盖文启看来,上述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内的企业能够实现外部的规模与范围经济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而集群本身,也由于集群内形成的创新网络整体的作用,不断保持着创新的优势和竞争优势。 2.2政府与产业集群关系 相对来说,国际学术界对产业集群这一主题的讨论已相当成熟。但就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却缺乏系统性,专门涉及这一问题的著作也不多,仅有一些学者零星的提及。法国经济学家帕鲁的增长极理论比较重视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通过政府的人为干预,产生围绕推动产业的集聚,最终驱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也有学者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发展中国家应优先发展那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首先通过回流效应实现条件优越地区的优先发展,而后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它地区的发展。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政府应发挥作用,防止因循环因果积累导致的区域差距过大问题。 此外,国外学者也普遍认为,小企业自身不可能同时承担以下的所有任务:提高技术水平、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培训具备高级技能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筹集发展资金。因此,集群内中小企业实力的提高需要外部力量的大力支持,需要建立企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政府行为与扶持特定产业政府目标的“合意”产业政策不同,对集群的政策应在于优化集群结构平衡群内企业的竞争行为,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此外,他还认为,政府与企业进行合作可以创造企业和产业的双赢局面,但是,只要合作超过一定程度,产业的发展将会出现问题。也就是说政府必需认清:哪些领域才是它可以合法运用影响力、创造繁荣经济的地方。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关于产业集群政府作用问题,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论述颇多,主要是借助于国外相对成熟的产业集群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的一系列研究。王辑慈教授认为,地方政府服务力度不够是导致产业集群中企业本地联系较弱的主要原因。面对全球激烈竞争的形式,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服务的职能,高度重视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的合理“结网”,并提倡通过中介机构和协会、商会等机构,在企业之间加强各种形式的技术信息交流和物质联系,同时鼓励企业在本区域扎根,为发展本区域的社区文化贡献力量。任志安建立了产业集群形成的进化博弈模型,得出了政府在企业集群形成中的政策作用的一般规律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几个典型的产业集群形成过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作用有:政府不作为政策(浙江产业集群);政府积极干预政策(建立工业园区);政府引进性政策(广东产业集群)任志安.企业集群形成中的政府政策作用:理论研究与我国的实证分析,嘉兴学院学报,2005-1.。胡宇辰在其著作产业集群支持体系中也指出:由于市场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0-2025年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个人贷款高分通关题库A4可打印版
- (河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
- DB34T-营造林技术规程
- 婴儿护理管理技巧
- 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 2026届内蒙古师大锦山实验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 语文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中考体育学生考前培训
- 2025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试卷2套
- 2025年香精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28人笔试带答案
- 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考点13:排序题-牛津译林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核心考点培优练 (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北京海淀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二十届四中全会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华润燃气管理能力测评题库及答案详解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聚丙烯工艺综述ppt课件
- 桩基钢筋笼吊装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