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逻辑门电路 内容概述 第一节标准TTL与非门 第二节其它类型TTL门电路 第三节ECL逻辑门电路 第四节I2L逻辑门电路 第五节NMOS逻辑门电路 第六节CMOS逻辑门电路 第七节逻辑门的接口电路 小结 内容概述 双极型集成逻辑门 MOS集成逻辑门 按器件类型分 按集成度分 SSI 100个等效门 MSI 103个等效门 LSI 104个等效门 VLSI 104个以上等效门 本章内容 集成逻辑门的基本结构 工作原理 集成逻辑门的外部特性 参数及其接口电路 TTL ECLI2L HTL PMOSNMOSCMOS 第一节标准TTL与非门 TTL与非门电路组成 TTL与非门工作原理 TTL与非门工作速度 TTL与非门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TTL标准与非门的改进型 TTL集成电路产品 TTL与非门电路组成 TTL与非门工作原理 输入端至少有一个 设A端 接低电平 0 3V 3 6V 1V 3 6V T1管 A端发射结导通 UB1 UA UBE1 1V 其它发射结反偏截止 5 0 7 0 7 V 3 6V 因为UB1 1V 所以T2 T5截止 UC2 Ucc 5V T4 工作在放大状态 5V 电路输出高电平 输入端全接高电平 3 6V 2 1V 0 3V T1 UB1 UBC1 UBE2 UBE5 0 7V 3 2 1V 电路输出低电平 UOL 0 3V 3 6V T1 发射结反偏 集电极正偏 工作在倒置放大状态且T2 T5导通 T2 工作在饱和状态 T4 UC2 UCES2 UBE5 1V T4截止 T5 处于深饱和状态 TTL与非门工作原理 输入端全接高电平 输出为低电平 输入端至少有一个接低电平时 输出为高电平 由此可见 电路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满足与非逻辑关系 TTL与非门工作原理 T1 倒置放大状态T2 饱和状态T4 截止状态T5 深度饱和状态 T1 深度饱和状态T2 截止状态T4 放大状态T5 截止状态 TTL与非门工作速度 存在的问题 一是与非门内部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对电路开关速度产生影响 二是与非门输出端接容性负载时对工作速度产生影响 采取的措施 1 采用多发射极晶体管T1 加速T2管脱离饱和状态 2 T4和T5同时导通 加速T5管脱离饱和状态 3 降低与非门的输出电阻 减小对负载电容的充电时间 TTL与非门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外特性 指的是电路在外部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性 掌握器件的外特性及其主要参数是用户正确使用 维护和设计电路的重要依据 介绍手册中常见的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 TTL与非门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TTL与非门输入电压UI与输出电压UO之间的关系曲线 即UO f UI 截止区 当UI 0 6V Ub1 1 3V时 T2 T5截止 输出高电平UOH 3 6V 线性区 当0 6V UI 1 3V 0 7V Ub2 1 4V时 T2导通 T5仍截止 UC2随Ub2升高而下降 经T4射随器使UO下降 转折区 当UI 1 3V时 输入电压略微升高 输出电压急剧下降 因为T2 T4 T5均处于放大状态 饱和区 UI继续升高 T1进入倒置工作状态Ub1 2 1V 此时T2 T5饱和 T4截止 输出低电平UOL 0 3V 且UO不随UI的增大而变化 TTL与非门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1 输出高电平UOH和输出低电平UOL AB段所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OH DE段所对应的输出电压为UOL 一般要求UOH 3V UOL 0 4V 3 开门电平UON 开门电平UON也称输入高电平电压UIH 指的是输出电平UO 0 3V时 允许输入高电平的最小值 UON典型值为1 4V 一般产品要求UON 1 8V 4 关门电平UOFF 关门电平UOFF也称输入低电平电压UIL 指的是在保证输出电压为额定高电平UOH的90 时 允许输入低电平的最大值 一般产品要求UOFF 0 8V 2 阈值电压UTH CD段中点所对应的输入电压称为阈值电压UTH 也称门槛电压 UTH 1 3 1 4V 低电平噪声容限UNL 高电平噪声容限UNH TTL与非门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噪声容限表示门电路抗干扰能力的参数 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即II f UI 1 输入短路电流IIS 输入低电平电流IIL 当UIL 0V时由输入端流出的电流 2 输入漏电流IIH 输入高电平电流 指一个输入端接高电平 其余输入端接低电平 流入该输入端的电流 约10 A左右 TTL与非门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假定输入电流II流入T1发射极时方向为正 反之为负 前级驱动门导通时 IIS将灌入前级门 称为灌电流负载 前级驱动门截止时 IIH从前级门流出 称为拉电流负载 TTL与非门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UI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Ri的增加而升高 形成Ui f Ri 变化曲线 称为输入负载特性 若要使与非门稳定在截止状态 输出高电平 应选择Ri ROFF 若要保证与非门可靠导通 输出低电平 应选择Ri RON TTL与非门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功耗有静态功耗和动态功耗之分 动态功耗指的是电路发生转换时的功耗 静态功耗指的是电路没有发生转换时的功耗 静态功耗有空载导通功耗PON和空载截止功耗POFF两个参数 1 空载导通功耗PON指的是输出端开路 输入端全部悬空 与非门导通时的功耗 标准TTL芯片PON 50mW 2 空载截止功耗POFF指的是输出端开路 输入端接地 与非门截止时的功耗 标准TTL芯片POFF 25mW 1 扇入系数NI是指合格输入端的个数 2 扇出系数NO表示门电路带负载能力的大小 NO表示可驱动同类门的个数 NO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灌电流负载NOL 二是拉电流负载NOH NO min NOL NOH IOLmax为驱动门的最大允许灌电流 IIL是一个负载门灌入本级的电流 IOHmax为驱动门的最大允许拉电流 IIH是负载门高电平输入电流 TTL与非门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平均传输延迟时间tpd TTL与非门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平均传输延迟时间是表示门电路开关速度的参数 它是指门电路在输入脉冲波形的作用下 输出波形相对于输入波形延迟了多少时间 导通延迟时间tPHL 输入波形上升沿的50 幅值处到输出波形下降沿50 幅值处所需要的时间 截止延迟时间tPLH 从输入波形下降沿50 幅值处到输出波形上升沿50 幅值处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tPLH tPHL tpd越小 电路的开关速度越高 一般tpd 10ns 40ns TTL标准与非门的改进型 高速74H系列电路对标准74系列电路进行了两项改进 一是在输出级采用了达林顿结构 将输出级的T4用复合管T3和T4代替 减小门电路输出高电平时的输出电阻 提高对容性负载的充电速度 二是降低电路中所有电阻的阻值 加速三极管的开关速度 74H系列门电路的传输时间比74系列减小了一半 但是由于电源电流的增大 电路的功耗变大 TTL标准与非门的改进型 肖特基74S系列与标准74系列相比有两点改进 一是增加了有源泄放电路代替T2射极电阻R3 二是将标准门电路中所有可能工作在饱和区的晶体管都用肖特基三极管代替 由T6 R6和R3构成的有源泄放电路来代替原T2射极电阻R3 一是提高工作速度 二是提高抗干扰能力 工作速度和抗干扰能力提高 一般74S系列电路的tpd小于10ns TTL标准与非门的改进型 为降低功耗 提高电路各电阻的阻值 将电阻R5原接地端改接到输出端 减小T3导通时电阻R5上的功耗 为缩短传输延迟时间 用肖特基管和有源泄放电路 还将输入级的多发射极管改用SBD代替 TTL集成电路产品 系列 名称 特点 54 74系列 TTL通用标准系列 TTL最早产品 中速器件 目前仍使用 54H 74H系列 TTL快速系列 74系列改进型 速度较74系列高 功耗大 54S 74S系列 TTL肖特基系列 采用肖特基晶体管和有源泄放回路 速度高 品种较74LS系列少 54LS 74LS系列 TTL低功耗肖特基系列 目前主要应用的产品 品种齐全 价格低廉 54AS 74AS系列 TTL先进的肖特基系列 74S系列的改进产品 速度和功耗得到改进 54ALS 74ALS系列 TTL先进的低功耗肖特基系列 74LS系列的改进产品 速度和功耗有较大改进 但品种少 价格略高 54F 74F系列 TTL高速系列 与74ALS及74AS产品相当 属高速型产品 品种较少 第二节其它类型TTL门电路 集电极开路门 OC门 三态输出逻辑门 TSL门 或非门 与或非门和异或门 集电极开路门 OC门 1 0 两个TTL与非门输出端直接并联 设门1输出高电平 门2输出低电平 则产生一个大电流 门1输出高电平 T4导通 T5截止 门2输出低电平 T5导通 1 抬高门2输出低电平 2 会因功耗过大损坏门电路 注 普通TTL输出端不能直接并联使用 UCC 门1的R5 T4 门2的T5 产生一个大电流 当输入端全为高电平时 T2 T5导通 输出F为低电平 输入端有一个为低电平时 T2 T5截止 输出F高电平接近电源电压UC OC门实现与非逻辑功能 集电极开路门 OC门 输出低电平0 3V高电平为UC 5 30V 逻辑符号 负载电阻RL的选择 自学 且为考试内容 集电极开路门 OC门 相当于与逻辑 等效逻辑符号 OC门需外接电阻 所以电源UCC可以选5V 30V OC门作为TTL电路可以和其它不同类型 不同电平的逻辑电路进行连接 集电极开路门 OC门 当UDD UCC时 如CMOS电源电压UDD 5V 一般TTL门可以直接驱动CMOS门 TTL电路驱动CMOS电路图 当UDD UCC时 如CMOS的UDD 5V 18V 特别是UDD UCC时 可以选用TTL的OC门电路实现电平变换 在数字设备中 常会碰到用门电路驱动大电流的情况 例如驱动感性器件 利用OC门可以实现大电流的驱动 合理选择UC 使驱动电流小于OC门中T5所能承受的最大值 集电极开路门 OC门 驱动干簧继电器的电路连接 驱动脉冲变压器的电路连接 三态输出逻辑门 TSL门 1 0 输出F端处于高阻状态记为Z Z TSL门输出具有高 低电平状态外 还有第三种输出状态 高阻状态 又称禁止态或失效态 非门是三态门的状态控制部分 六管TTL与非门 T6 T7 T9 T10均截止 增加部分 低电平使能 高电平使能 三态输出逻辑门 TSL门 1 实现总线结构 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控制端有效 即只有一个门处于数据传输 其它门处于禁止状态 2 实现双向数据传输 当E 0时 门1工作 门2禁止 数据从A送到B 当E 1时 门1禁止 门2工作 数据从B送到A 三态输出逻辑门 TSL门 总线 0 1 A 1时 T2 T4导通 T3截止 输出F 0 B 1时 T12 T4导通 T3截止 输出F 0 或非门 与或非门 异或门 结构 R1 T1 T2构成的电路和R11 T11 T12构成的电路完全相同 T2和T12对应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并联 只有当A B 0时 T2和T12同时截止 才有T4截止 T3 D3导通 输出F 1 电路实现或非逻辑功能 由于三极管多发射极之间实现与逻辑运算 即A B之间或C D之间实现与逻辑运算 整个电路实现与或非逻辑运算 或非门 与或非门 异或门 结构 将或非门电路中的每个输入端改用多发射极三极管 其余部分相同 A B 0 T2 T3导通 T4 T5截止 T7 T9导通 T8 D3截止 因此F 0 或非门 与或非门 异或门 A B 1 T1 T2 T3倒置 T6 T9导通 T8 D3截止 因此F 0 A 0 B 1或A 1 B 0 T1导通 T6截止 T4 T5必有一个导通 T7截止 由于T6 T7同时截止 因此T9截止 T8 D3导通 故F 1 输出F与输入A B之间实现异或逻辑 00 0 1 0110 11 第三节ECL逻辑门电路 ECL门电路工作原理 标准TTL门电路的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工作速度受到限制 如果将晶体管工作状态由饱和改为非饱和 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电路的工作速度 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 ECL 是非饱和型高速数字集成电路 平均传输延迟时间小于2ns 是目前唯一能提供亚毫微秒开关时间的实用电路 主要应用于每秒运算百万次以上的大型高速计算机 数字通信系统等方面 ECL门电路的主要特点 基准电压 ECL门电路工作原理 差分输入级 输出级 基准电压UBB由T5 D1 D2和电阻R1 R2 R3组成的射极输出电路提供 T4管基极的基准电压UBB为 1 2V 为使电路具有相同的噪声容限 UBB选两个输入高低电平的平均值 T5基极接入的D1 D2用来对T5的发射结进行温度补偿 补偿由温度引起UBE5的变化 射极输出器T6和T7组成输出级 下拉电阻R01 R02与发射极之间是开路的 射极输出器的作用 实现前后级隔离 增加驱动能力 实现电平变换 将D和C4点的高 低电平转换成 0 8V和 1 6V T1 T2 T3三个输入管组成三个输入端且并联连接 T4加有固定偏压UBB 1 2V 是典型ECL或 或非门电路 由于电路中T4管的输入信号通过发射极电阻RE耦合 称该电路为发射极耦合逻辑电路 输入高低电平分别为 0 8V和 1 6V 基准电压 ECL门电路工作原理 差分输入级 输出级 结论 C4与A B C之间为或逻辑 D与A B C之间是或非逻辑关系 F 与A B C之间是 逻辑符号 下拉电阻 驱动负载较轻时 可将输出端分别与R01 R02相连 获得规定的输出电平 负载较重时 输出端与R01 R02断开连接 既可方便使用 又能降低功耗 输入全为低电平 1 6V UBB电平高于 1 6V T4导通 射极电位UE 1 9V 各输入管截止 则D点为高电平 C4点为低电平 A为高电平 T1基极电位 0 8V 高于基准电压UBB T1导通且在放大区 发射极E为 1 5V T4发射结电压为0 3V T4截止 C4点为高电平 D点为低电平 由于T1 T2 T3三管输入回路并联 只要有一个输入端为高电平 C4点为高电平 D点则为低电平 ECL门电路的应用 A B C D A B C D 线或连接 1 开关速度高ECL电路中的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或截止区 消除了饱和带来的存储时间 电阻取值小 高 低电平之差小 缩短了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 输出采用射极输出 输出电阻小 负载电容充电的时间减小 目前ECL传输延迟时间已做到0 1ns以内 2 逻辑功能强ECL门电路具有或 或非互补输出端 且采用射极开路形式 允许多个输出端并联 实现输出的线或逻辑 3 负载能力强ECL电路采用射极输出 输出阻抗小 输出电流大 输入级有射极电阻RE 负反馈作用强 输入阻抗高 输入电流小 电路的扇出系数大 实际应用时扇出一般不超过10 ECL门电路主要特点 1 功耗大ECL电路的功耗为输入级 基准电源和输出级三部分之和 由于电路中电阻值较小 且三极管又工作在非饱和区 所以ECL电路的功耗大 每门平均功耗达40mW 2 抗干扰能力差ECL电路的逻辑摆幅只有0 8V左右 直流噪声容限UN约300mV 抗干扰能力差 3 输出电平的稳定性差由于ECL电路中的三极管导通时工作在放大区 电路的输出电平与T6 T7的发射结压降有关 所以输出电平的变化与温度和电路参数的变化直接相关 ECL门电路主要缺陷 第四节I2L逻辑门电路 I2L基本单元电路 TTL和ECL工作速度较高 但是电路复杂 功耗较大 因此无法满足高密度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需要 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集成注入逻辑电路 I2L 结构简单 功耗低 特别适合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 I2L发展速度快 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单片机 电子表 电子琴等 I2L门电路的主要特点 I2L门电路 I2L基本单元电路 T2的驱动电流由T1集电极注入 故有注入逻辑之称 二 工作原理 1 当A端接低电平0 1V时 T2截止 I0从输入端A流出 C1 C2和C3输出高电平 2 当A端接高电平或开路时 I0流入T2基极 T2饱和导通 C1 C2和C3输出低电平 多集电极晶体管T2 C1 C2和C3之间相互隔离 射极加正电压UE 构成恒流源I0 电路的任何一个输出与输入之间都是非逻辑关系 逻辑符号输入 A输出 C1 C2 C3 I2L基本单元电路 线与连接 等效逻辑图 I2L基本单元电路 线与连接 等效逻辑图 I2L基本单元电路 电源UE作为输入信号B使用 等效逻辑图 B为低电平时 T1截止 无法向T2的基极提供驱动电流 故T2也截止 由于负载门的作用 输出F为高电平 当A B均为高电平时 T1 T2导通 输出F为低电平 I2L门电路 逻辑功能 等效逻辑图 线与连接 1 结构简单 集成度高I2L电路中只包含NPN和PNP管 没有电阻 各单元之间不需要隔离 工艺简单 节省芯片面积 其基本逻辑单元面积仅为TTL的十分之一 2 低电压 微电流工作 功耗低I2L电路能在0 8V 1nA 单元的情况下工作 是目前功耗最低的集成电路 3 品质因数最佳I2L是目前功耗与速度二者之积的品质因数最好的电路 4 生产工艺简单常规的TTL要经过六次光刻四次扩散 I2L经过四次光刻两次扩散 工艺简单 I2L门电路主要特点 1 开关速度低I2L属于饱和型电路 限制了电路的开关速度 I2L反相器的传输时间tpd一般在20ns 30ns之间 2 抗干扰能力差I2L的逻辑摆幅仅700mV左右 噪声容限UN不大于250mV 低于ECL电路 抗干扰能力较差 3 多片连接性能差多片I2L芯片一起使用时 由于各管子输入特性的离散性 基极电流分配不均 严重时电路无法正常工作 I2L门电路主要缺陷 第五节NMOS逻辑门电路 NMOS反相器 前面介绍的TTL ECL和I2L采用的都是双极型晶体管 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称为双极型集成电路 本节介绍只有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的单极型逻辑门电路 MOS集成电路 MOS集成电路主要包括NMOS PMOS以及CMOS电路 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制造工艺简单 成品率高 功耗低 集成度高 抗干扰能力强 适合大规模集成电路 NMOS门电路 MOS管的开关特性 数字逻辑电路中的MOS管均是增强型MOS管 特点如下 当 UGS UT 时 管子导通 导通电阻很小 D S之间相当开关闭合 当 UGS UT 时 管子截止 D S之间相当于开关断开 NMOS PMOS NMOS反相器 1 A输入高电平UIH 8V 2 A输入低电平UIL 0 3V 结论 电路执行逻辑非功能 T1 T2均导通 输出低电平UOL 0 3V T1截止 T2导通 输出高电平UOH UDD UT2 8V NMOS门电路 T1和T2都导通 输出低电平 2 当输入端有一个接低电平时 与低电平相连的驱动管截止 输出高电平 电路实现与非逻辑功能 注意 增加扇入 需增加串联驱动管的个数 扇入过多 则低电平升高 因此扇入一般不超过3 1 当两个输入端A和B均接高电平时 NMOS门电路 T1和T2都截止 输出高电平 2 当输入端有一个接高电平时 与高电平相连的驱动管导通 输出低电平 电路实现或非逻辑功能 增加扇入 增加并联驱动管的个数 扇入越多 输出低电平降低 因此MOS电路中多采用或非门 1 当输入端A和B均接低电平时 NMOS门电路 电路实现与或非逻辑功能 驱动管T1与T2串联 T3与T4串联 然后再并联连接 第六节CMOS逻辑门电路 CMOS反相器 为提高工作速度 降低输出阻抗和功耗 目前广泛采用由PMOS和NMOS两管组成的互补型MOS电路 简称CMOS电路 其它类型的CMOS门电路 CMOS门电路的改进型 CMOS电路的特点 CMOS门电路主要参数 CMOS反相器 1 输入低电平UIL 0V UGS1 UT1 T1截止 UGS2 UT2 电路中电流近似为零 UDD主要降在T1 输出高电平UOH UDD T2导通 2 输入高电平UIH UDDT1通 T2止 UDD主要降在T2 输出低电平UOL 0V 实现逻辑非功能 两管特性对称 NMOS管的衬底接到电路的最低电位 PMOS管的衬底接到电路的最高电位 衬底与漏源间的PN结始终处于反偏 电源电压UDD UT1 UT2 UDD适用范围较大 3 18V UT1 NMOS的开启电压 UT2 PMOS的开启电压 CMOS反相器 AB段 由于UI UGS1 UT1 UGS2 UT2 故T1截止 T2导通 输出高电平UOH UDD CD段 UI UGS1 UT1 T1导通 UI UDD UT2 则 UGS2 UT2 T2截止 输出低电平UOL 0V 电源电压UDD UT1 UT2 T1和T2的参数对称 UT1 UT2 UT1 NMOS的开启电压 UT2 PMOS的开启电压 BC段 由于UT1 UI UDD UT2 所以UGS1 UT1 UGS2 UT2 T1和T2同时导通 T1和T2参数完全对称的情况下 CMOS反相器的阈值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的一半 获得较大的噪声容限 转折区的变化率很大 CMOS反相器更接近于理想开关特性 CMOS反相器 在每个固定的UDD情况下 UNL和UNH始终相等 国产4000系列CMOS电路的测试结果表明 UNL UNH 30 UDD 随着电源电压UDD的增加 噪声容限也相应地变大 为了提高CMOS反相器的噪声容限 可以适当提高电源电压UDD CMOS反相器 CMOS反相器的输出电阻比TTL电路的输出电阻大 容性负载对前者传输延迟时间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CMOS反相器的输出电阻与UIH UIH UDD 有关 因此CMOS反相器的传输延迟时间与UDD有关 根据CMOS反相器的互补对称性可知 当反相器接容性负载时 它的导通延迟时间tPHL和截止延迟时间tPLH是相等的 CMOS反相器的平均传输延迟时间约为10ns 工作原理 1 C为低电平 T1 T2截止 传输门相当于开关断开 CL上电压保持不变 传输门可以保存信息 2 C为高电平 T1 T2中至少有一只管子导通 使UO UI 相当于开关闭合 传输门传输信息 结论 传输门相当于一个理想的双向开关 其它类型的CMOS门电路 CMOS传输门与CMOS反相器一样 也是构成各种逻辑电路的一种基本单元电路 组成 T1是NMOS管 T2是PMOS管 开启电压分别为UT1 UT2 设UDD UT1 UT2 T1和T2的参数对称 有一对互补的电压控制信号 CL为负载电容 信号特点 CMOS传输门的输出与输入端可以互换 一般输入电压变化范围为0 UDD 控制电压为0或UDD 逻辑符号 门控信号 传输门的导通电阻为几百欧 截止电阻达50M 以上 平均延迟时间为几十至一二百ns 电路结构 逻辑符号 其它类型的CMOS门电路 控制模拟信号传输的电子开关 开关通与断由数字信号控制 工作原理 控制信号C 1时 模拟开关闭合 C 0时 模拟开关断开 传输控制信号高 低电平之间任意大小的模拟电压 1 CMOS与非门 与非门电路结构 当A和B为高电平时 输出低电平 当A和B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低电平时 电路输出高电平 结论 电路实现与非逻辑功能 其它类型的CMOS门电路 与非门工作原理 每个输入端与一对NMOS和PMOS管的栅极相连 2 CMOS或非门 或非门电路结构 当A和B为低电平时 输出高电平 当A和B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高电平时 电路输出低电平 结论 电路实现或非逻辑功能 其它类型的CMOS门电路 或非门工作原理 当A和B为低电平时 T1和T2截止 T3和T4导通 输出高电平 A和B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为高电平时 与高电平相连的NMOS管导通 PMOS管截止 输出低电平 每个输入端与一对NMOS和PMOS管的栅极相连 3 CMOS异或门 A B 1 TG接通 C B 1 反相器2的两只MOS管都截止 输出F 0 输入A B相同 其它类型的CMOS门电路 输入A B不同 A 1 B 0 TG通 F 1 A 0 B 1 TG断 F 1 结论 电路实现异或逻辑功能 0 0 1 1 0 CMOS门电路的改进型 CMOS4000系列IC虽然以其低功耗 高抗干扰能力等独特的优点和完整的系列产品 受到用户的普遍欢迎 发展也相当迅速 但是它的工作速度低 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在CMOS4000系列IC基础上的改进型电路有高速CMOS和双极型CMOS电路 这两种改进型CMOS集成电路的出现是CMOS集成电路最重要的突破 改进型的CMOS集合了CMOS和TTL的优点 CMOS门电路的改进型 CMOS4000系列集成电路于60年代开发 70年代逐步完善 由于受到当时工艺条件的限制 该系列用金属栅工艺制造 因此在MOS管各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寄生电容 这些寄生电容的存在降低了MOS管的开关速度 高速CMOS电路从工艺上作了改进 1 采用硅栅工艺制造 2 尽可能地减小沟道的长度 3 缩小MOS管的尺寸 使高速CMOS的寄生电容减小 高速CMOS的开关速度达到标准4000系列的8 10倍 高速CMOS有三种系列 HC系列 输入和输出都是CMOS电平 有输出缓冲级 HCT系列 输入是TTL电平 输出是CMOS电平 且有输出缓冲级 HCU系列 输入和输出都是CMOS电平 无输出缓冲 多数产品集中在前两个系列中 HCU系列的产品较少 CMOS门电路的改进型 高速CMOS系列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1 有简单门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全系列产品 2 器件功能 器件引脚与TTL74系列相同 3 电源电压和工作温度范围宽 功耗低 噪声容限高 4 高速CMOS门的典型传输延迟为8 11 5ns 与TTL基本相同 比CMOS4000系列提高一个数量级 5 相邻输入端之间电流耦合小 有助于在交通或重工业噪声环境中使用 CMOS门电路的改进型 Bi CMOS电路特点 采用CMOS电路实现逻辑功能 采用驱动能力强的TTL电路实现输出级 Bi CMOS性能特点 具有CMOS电路的低功耗 同时具有TTL输出电阻低 负载能力强 传输延迟时间短等特点 CMOS门电路的改进型 1 Bi CMOS非门 CMOS门电路的改进型 组成 T1和T3是驱动管 T5和T6是输出管 T2和T4分别是T5和T6基极的下拉负载管 形成有源负载 CL为负载电容 输入高电平 T2 T3和T6导通 T1 T4和T5截止 输出低电平 输入低电平 T1 T4和T5导通 T2 T3和T6截止 输出高电平 输入与输出之间实现非逻辑 2 Bi CMOS与非门 CMOS门电路的改进型 A B中有低电平 输出高电平 A B全为高电平 输出低电平 输入与输出之间实现与非逻辑 3 Bi CMOS或非门 CMOS门电路的改进型 A B全为低电平 则T1和T4导通 且T7导通 使得T8导通 T9截止 输出高电平 A B中有高电平 输出低电平 A B全为低电平 输出高电平 输入与输出之间实现或非逻辑 A B中有高电平 A为高电平 则有T2 T3导通 T7截止 使得T8截止 T9导通 输出低电平 CMOS电路的特点 1 静态功耗低 小规模约2 5 5 W 中规模约25 100 W 2 集成度高 温度稳定性好 3 抗辐射能力强 MOS管是多数载流子受控导电器件 射线辐射对多数载流子浓度影响不大 4 电源利用率高 逻辑摆幅约等于电源电压 使电源电压得到充分利用 5 扇出系数大 6 电源取值范围宽 国产CC74HC系列电源范围为3 18V CC74C系列为7 15V 7 易受静态干扰 由于输入阻抗高 容易受静电感应 因此在使用和存放时应注意静电屏蔽 焊接时电烙铁应接地良好 CMOS门电路不用的输入端不能悬空 低速场合可将多余的输入端和有用的信号端并联使用 CMOS门电路主要参数 第七节逻辑门的接口电路 TTL门驱动CMOS门 系统设计的需要 将从速度 复杂性和功能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系列芯片 或者从几种系列中选择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州大货车租赁合同范本
- 私人家教合同协议书样本
- 甲方向乙方投资合同范本
- 燃气安装保证协议书范本
- 淘宝店铺出租合同协议书
- 签第三方协议咋写合同书
- 生活供水合同协议书范本
- 物业与业主购电合同范本
- 花圃改造合同协议书范本
- 汽车入股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4年许昌禹州市选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编教师笔试真题
- 汉唐婚礼活动方案
- 赣州厚外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4年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系统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版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全文课件(原创)
- 社区网格员(综合治理)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浮式储油卸油装置(FSO)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物业环境部培训
- 中国肉类加工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物资采购相关培训
- 2025年新疆中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