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资料可编辑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摘要: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关键词:自主学习 感知 创新 想象 欣赏 合作 音乐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的审美、情感、节奏、音准、寓意、创新等内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而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能力的培养,它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基准。那么,如何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对小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呢?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学生在活动中猎取知识,在听赏中激发想象,在思辨中发展智力,在创作中培养能力,在表现中愉悦身心、体验美感、享受成功,在音乐课中渗透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节奏、和声、音色、调式调性的听辩活动等,通过艺术节及课外各类文艺活动的组织,使学生在器乐、歌舞、曲艺等活动的训练与表演中进行锻炼,使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做好知识上的积累。二、感知能力的培养。1、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能力。在欣赏中培养倾听能力,器乐曲的选择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艺术性。比如龟兔赛跑是一首管弦乐曲。作品里出色地选择了最适当的乐器来表现动物的性格。它用单簧管表现兔子的骄傲,用大管表现乌龟的年迈,用长笛表现小鸟的鸣叫,用双簧管、圆号、长笛、小号来表现树林的热闹学生原本对抽象的音色不易听辨,通过这首乐曲的欣赏,就很自然地将抽象化的乐器音色与动物形象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听辨能力。2、视唱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如第三册中,学习“do、re、mi”三音,学生通过数手指,找到自己手上的五线谱“do、re和mi”的位置,大家很快就能掌握这三个唱名。后来在四年级的教学中进行小音符做游戏,先选七名同学分别扮音符12 3 4 5 6 7。音乐开始后,“音符”根据音阶的位置,排成一横排,然后散开,再拍成一纵队。接着音乐中“音符”全蹲下,当教师弹哪个音符的时候,哪个音符的扮演者就地站起来,直到七个音符逐一全站起来,而其他的学生拍手一起唱音名。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们认识了七个基本音名,并知道七个音名的排列顺序。在教学中我们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如在进行讲授切分节奏时,就要反复练习有切分音符的节奏和乐句,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尤其在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先唱准唱、好曲谱。教师还可以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奥尔夫教育中最突出、重最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教学中,运用音乐的审美规律,采用图画和游戏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多种方法展开创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熏染学生的创编心境,提高学生对音乐创编的热情。 讲故事、猜谜语是最吸引儿童的方式,在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我首先把这首歌的歌词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在直观中初步感受星星的美。接着我再出示谜语,学生很快齐声就说出是星星,我肯定这一答案后就导入课题。当学生在学唱这首歌的过程中,他们头脑里就会形成一个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场景,于是学生在听故事和猜谜语中很快就学会了歌曲。2、在发声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声练习即练声,常使用于音乐课的开始阶段。音乐课上,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创造思维的练声曲,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编不同情绪的曲子,常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向学生出示一条简单短小的曲子,学生识谱后很快学会了,教师问:“如何将这条发声曲唱得连贯、圆润呢?大家可以试着添加我们以前学的音乐符号。”有的学生通过视唱,有的同学想到用“连音线”(),把它添加在音符上方,这样一来,声音果然连贯圆润了,教师又问:“我们如何才能让曲子变得活泼、跳跃呢?”有学生想到用顿音记号(),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唱出了跳跃的感觉。3、自编节奏,训练创新思维。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正确引导学生编写节奏乐谱,可以让学生更好掌握节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反应更加敏捷。一年级你的名字叫什么中,先通过读自己的名字让低年级的学生感受节奏,引导学生用 介绍自己,他们觉得很新鲜,都说我的名字原来还可以这样念。如哈里罗这首民歌,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短小精悍,所用的音乐材料简洁,在每个乐节尾部使用的切分节奏“X X”,以及在第四乐节开头出现的“XX XX”切分节奏,使歌曲别具特色,饶有情趣。在教学时,首先我和孩子们做了一个“拍手游戏”,播放哈里罗的音乐老师随着音乐的节奏示范拍手,在“X X”处拍两下手,接着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尝试拍手,充分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当学生已经学会了歌曲后,我让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在“X X”处设计不同的动作如拍腿、跺脚、耸肩、晃头等等。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更深刻了,创作思维也同时得到了培养。4、自编词曲,强化创新情感。歌词是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是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歌曲学会以后,让学生自己深入理解歌曲,去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歌词创编过程也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在学教数鸭子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歌词,我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展开想象,也编写一段歌词,看谁创编的好?学生们都放声唱起来,顿时,教室里充满了歌声。有的学生不仅创作的歌词很好,而且唱时音调也很准。有的同学这样创编的数小鸟:门前榕树下,飞过一群鸟,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叽叽、叽叽这种在歌词教学中不拘一格。在教学方法中还应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敢于表现内容到善于表现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5、在表演和打击乐器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还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孩子们内心的喜悦,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首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木鱼、双响筒等等。然后再请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如第一册小拜年中,歌曲表现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气氛,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呛”的词语,学生们听出这就是锣鼓声,马上想到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呛的出现,用手中的锣鼓给大家听觉上的音响。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创设过年的气氛,便要求学生到前面进行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扭动身体。这种场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身着节日盛装的队伍翩翩起舞的场面,活生生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四、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1、以幻想为前提,以绘画为手段,让学生再现音乐美。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许多启迪思想、开发智力的优秀幻想教材,教师可启发学生用绘画、色彩、线条等手段再现音乐。 例如:第五册音乐欣赏童年的回忆,乐曲表达除队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请学生四人小组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旋律线等用各种线条来创作图画。如优美用“”表示;柔和的用“”表示;激动的用“”来表示。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仔细聆听音响效果,通过自己的理解用各种颜色或粗或细或柔或硬或轻或重等各种线条来创作这幅画,即达到了理解作品的目的,又培养了团队精神,还提高了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2、 运用丰富的联想,续编音乐故事,创造情节,发展思维。 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节的。如龟兔赛跑、井底的小青蛙等,在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作曲家、作词家、创编后传,还可以来表演自己编的故事。如钟表店里是一首描绘性较强的管弦乐曲,我先让学生初听音乐,根据音乐展开联想:你听到这段音乐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在音乐中一边欣赏一边创编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丰富的想象,从中获得情感上的热闹和管弦乐队的丰富知识。五、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音乐教学要突出以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点。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不仅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而且要在音乐课中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的欣赏音乐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如教学第一册静静的夜,我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学习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情感和意境。在欣赏口哨与小狗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拍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蹦来跳去。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通过表演,激发了孩子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六、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中尝试成功的喜悦,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音乐的想象空间。在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小雨”,一人扮演“种子”进行表演,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以小组的方式创编生活中的声音,设计更多的象声词。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他们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